第250章 構建帝國體係

字數:4638   加入書籤

A+A-




    能看得出來,朱元璋對此完全無法理解,所以非常謹慎。

    因此,陳景恪並沒有直接肯定他的話,而是說道:

    “需不需要用商業來當紐帶,其實我自己很迷茫。”

    “因為這是前所未有之事,這麽做的後果是什麽,誰都無法預料。”

    聽到這話,朱元璋警惕的情緒反而放鬆了許多,也說出了自己的真實顧慮:

    “曆朝曆代皆對商賈嚴加防範,以商賈之道來治理國家,更是前所未有之事。”

    “你自己也說,此法後果難料,咱如何能同意。”

    說來說去,他還是無法將商業和商賈之道區分開來。

    此事倒也不怪他,陳景恪沒辦法直接給他們講資本,這是最根本的症結所在。

    隻能一步步去引導。

    在原本的世界,他就畫出了中國第一張世界地圖,大明混一圖。

    陳景恪看過大明混一圖之後,根據前世記憶裏的世界地圖,進行了調整。

    “區別就是,被人打破還是我們主動打破。”

    地圖的繪製進度也加快了許多,已經畫出了整個亞洲,大半個歐洲和中北非。

    前麵已經說過,朱元璋其實一直有在收集外麵世界的信息。

    “最可怕的是,它還會禁錮人心。”

    “更何況,我們設計的製度還要兼顧未來。”

    隻不過,因為繪製地圖的技術和標準問題,古代的地圖和真實地形地貌存在極大的差別。

    “可是,這些和方才說的那些有什麽關係?”

    “但在我們強大時,也同樣阻礙我們走出去。”

    以前或許是,可現在咱的雄心壯誌還不夠嗎?

    陳景恪並不知道老朱思想又跑偏了,自顧自的說道:

    “但是我們在進步,外麵世界的人也同樣在發展進步。”

    包含了歐亞非三大陸。

    實在是太巧合了,山川大海荒漠,形成了天然屏障,將這塊地包圍起來。

    “你所看到的變化是什麽?就因為開海?”

    這一世因為陳景恪的出現,他對外麵的世界更好奇,派出了更多的力量去打探。

    “更何況,這次用來做試驗的地方是南洋,而不是大明本土。”

    說白了,他畫的就是一張亞歐非三大陸的世界地圖。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開海隻是表象,真正的變化是,大明要走出搖籃去麵對外麵的世界了。”

    地圖畫好之後,他又將青藏高原、西南山脈、天山山脈、大沙漠連接在一起。

    很難不讓人聯想,莫非我華夏真的是天命之族群?

    陳景恪繼續說道:“這道屏障,在我們弱小時,替我們擋住了幾乎所有外來敵人。”

    “陛下,請給我紙筆。”陳景恪問他要來紙筆,畫出了大明混一圖。

    當年蒙古人能做到的事情,其他國家也能做到。

    朱元璋更加疑惑:“什麽意思?”

    “在這屏障之內,就是養育了華夏的神州大地。”

    就看是他打進來,還是大明打出去。

    他執意要遷都北方,就是因為長江天險固然能阻擋敵人,也容易讓人變得保守短視。

    使其更加符合真實地形地貌。

    早晚有一天,大明與其必有一戰。

    “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不去做,指望後人更沒有可能。”

    朱元璋連連點頭,這一點他可太能體會到了。

    “說的不負責任一點,就算失敗了,動亂的也是南洋,對大明本土沒有什麽影響。”

    “總有一天,所有的天險都會被打破。”

    然後他表情狐疑起來,啥意思?

    你小子是不是想說,咱的心也被那道屏障給禁錮住了。

    “陛下且看,這些山脈和沙漠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朱元璋皺眉道:“大明的變革之大已然是曆代罕有,難道還不能應對未來變化嗎?”

    帖木兒其人野心勃勃,以蒙古帝國後裔自居,對大明的敵意非常深。

    “大明將要麵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老的辦法已經無法再適用於當前的形勢。”

    遠的不說,帖木兒帝國日漸強盛,西域的察合台汗國已經歸順於他。

    朱元璋並不覺得危言聳聽,畢竟蒙古帝國的前車之鑒就在不遠處。

    “所以,有些事情我們必須去嚐試,即便失敗了也能留下足夠的經驗。”

    朱元璋不禁點頭,之前他看地圖也覺得神奇。

    “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大明何懼強敵。”

    朱雄英插話道:“有關係的,皇爺爺您想啊。我們打出去之後,如何治理這些土地?”

    “從應天到西域,走一趟要半年時間……”

    “如果沒有合適的製度,恐怕會步了漢唐的後塵。”

    朱元璋疑惑的道:“不是說好了嗎,將親王分封在這些土地上,為他們封王建製。”

    “到時候自然有諸王就近管理這些土地。”

    “大明隻需要在大方向上給予指導就可以了。”

    陳景恪接話道:“說句陛下您不喜歡聽的,兩三代之內大家都是親兄弟,三五代之後呢?”

    “遠在萬裏之外的藩屬國,除了一個宗法關係,就再沒有別的聯係,他們會不會漸漸的和大明疏遠?”

    朱元璋眉頭緊皺,這話他可太不喜歡聽了。

    可他也知道這是現實,所以沒有出言反駁。

    再想到他心中的另一個計劃,連反駁的想法都沒有了。

    陳景恪繼續說道:“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土地都打下來,那樣大明就成天下公敵了。”

    “比如南洋列國,我們隻能滅掉幾個對我們有威脅的,和地理環境比較好的。”

    “一些比較溫順,地理位置又不好的藩屬國,滅掉他們得不償失。”

    “將來時機成熟了,滅掉他們也不是不行,但至少目前不適合。”

    “而且南洋之外呢,外麵的天地更加廣闊。”

    “我們既然走出去了,就必然要有一番作為。”

    “可萬裏之外的國家,打敗他們很容易,徹底征服他們很難。”

    “就算打敗他們,如何治理也是個問題。”

    “須知鞭長莫及,繼續用老辦法,恐怕大明會掉入戰爭泥潭。”

    “所以,大明需要一個全新的繩子,將所有的勢力全都套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