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帷幕

字數:13999   加入書籤

A+A-




    “哢哢哢……”朱桂使出渾身的力氣,將那位喜歡駕車奸淫良家的孔三少的頭砍了下來。
    而從那位孔三少赤裸並血肉模糊的下體可見,之前他沒少受折磨。
    “呸,什麽玩意兒。”聞著撲鼻的騷臭味兒,朱桂差點吐出來。
    孔錨怔怔的看著這一幕,猶如傻了一般一動不動。
    就在剛剛,他最寵愛的兒子,被人當麵虐殺。
    朱桂疑惑的道:“這人不會傻了吧?”
    一名手下左右看了看,不確定的道:“或許……可能……也許……”
    孔錨直勾勾的看著朱桂,道:“你殺了我兒子。”
    朱桂大笑道:“哈哈……原來是這小子的爹啊,親眼看著兒子被殺,心裏是不是很痛恨?”
    孔錨眼神毫無波動,隻回一句:“你殺了我兒子。”
    朱桂頓覺索然無味,道:“我不光殺你兒子,還要殺了你,殺了你全家。”
    說著,舉起手中全是豁口的長刀,朝孔錨脖子砍去。
    “哢……”刀被卡在的骨頭上,拽了好幾次都沒拔下來,反倒是被噴了一身一臉的血。
    “呸呸呸……”朱桂連忙鬆手丟掉手中的刀,連連倒退幾步:
    “真他娘的晦氣。”
    那名手下不解的道:“大王,您為何如此痛恨這孔三少?”
    朱桂虐殺孔三少的手段,連他這個畜生都覺得很畜生,所以才更加不解。
    莫非大王和這姓孔的有仇?
    朱桂扔掉手中全是豁口的長刀,罵道:“踏馬的,誰痛恨他了,老子之前就沒見過他。”
    那手下問道:“那您為何……”
    朱桂順口回道:“還不是我那大侄子……”
    話才出口,他就反應過來,這事兒傳出去不太好,連忙將剩下的話咽了回去。
    沒好氣的道:“你踏馬的瞎打聽什麽?老子就是恨他。”
    “還杵在這幹嘛,去搜搜還有沒有漏網之魚。”
    那手下也被嚇了一跳,大王的大侄子那不就是太子嗎。
    艸……早知道就不多嘴了,別被滅口了啊。
    這麽一想,他頓覺後背發涼,看誰都像是錦衣衛的密探。
    瑪德,早知道就不多嘴了。
    好奇心不光能害死貓,更能害死人啊。
    不行,必須得想辦法討好一下大王才行,這樣才他會保護我。
    想到這裏,他頓時有了點子。
    一路跑到後院,從刀口救下一個姿容上佳的姑娘,扛著就去找朱桂了。
    “大王大王,這是孔家家主的嫡孫女,小的專門抓來孝敬您的。”
    朱桂隻是撇了那姑娘一眼:“一個娘們有什麽稀罕的,老子什麽樣的姑娘沒見過,殺了。”
    “啊?”那手下沒想到會是這樣,卻也隻能一刀將這女的殺了。
    心中還不免有些遺憾,早知道大王不感興趣,我就自己享用了。
    聖人之後啊,想來味道應該不一樣。
    哪知,這時朱桂朝他招了招手,小聲道:“你去幫我瞅瞅,有沒有那種細皮嫩肉的兔兒爺。”
    “啊?”那手下驚的下巴都快掉了。
    不是,你們這些權貴皇室口味都這麽重嗎?
    他下意識的夾緊了自己的臀部。
    朱桂不耐煩的道:“啊什麽啊,能不能找到?不能找到就給老子滾。”
    那手下連忙道:“能能能,您放心我馬上給您找來。”
    說著,連滾帶爬的去物色目標去了,怕去的晚了就被殺光了。
    朱元璋的顧慮很有先見之明,神機營在關鍵時刻確實手軟了。
    很多老幼婦孺,他們都有意的隔了過去。
    畢竟他們接受過新思想開光,又在南方災區親身體會過百姓擁戴的,具有新思想的軍隊。
    對手無寸鐵的老幼動手,太考驗他們的道德底線了。
    如果是敵人,他們可以說服自己動手。
    可這是內部矛盾,且還是聖人之後,他們無法說服自己。
    朱桂和他的那群親兵就沒那麽多顧慮了,殺,全殺了。
    老弱婦孺?殺起來更安全,不用擔心被反殺。
    聖人之後?殺起來更有成就感。
    將來和人吹牛的時候,張口就來一句,我殺聖人之後猶如殺雞。
    嘖,那感覺別提了,想想都覺得爽。
    最終曲阜孔家四百八十三口盡皆被殺,真正做到了雞犬不留。
    曲阜百姓早就被阻隔開來,無法靠近孔家。
    但他們是最關注這件事情的群體,每日都有無數人來周圍打探情況。
    朝廷派軍隊包圍孔府,他們自然知道。
    打探的人就更多了。
    當槍聲響起,就算反應再遲鈍的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麽。
    歡呼聲傳出數裏遠。
    百姓們奔走相告,將消息告訴更多的人。
    很快整個曲阜就都知道了此事。
    籠罩在曲阜百姓頭頂上千年的烏雲,終於被吹散。
    百姓們敲鑼打鼓者有之,燃放煙花爆竹者有之,載歌載舞者有之,上墳告祭亡靈者有之。
    皇宮,看著朱桂和王政遞上來的奏疏,陳景恪心情無比沉重。
    不是為了孔家,而是為那兩萬多讀書人。
    那可是兩萬多人啊。
    關鍵還是善後,不是說把人殺了就完了,後麵那兩萬多個家庭也會受到牽連。
    果不其然,老朱看完奏疏立即就對此事做出了安排:
    “這兩萬人的家人全部遷離本土,一部安置在國內他處,一部分遷徙到各藩屬國。”
    陳景恪默默點頭,這其實是最好的辦法。
    一般的讀書人背後,都有一個不錯的家庭。
    在本地,這個家庭往往具有普遍影響力。
    十裏八村的鄉鄰,都會受到這家人的影響,士紳階層就是這麽來的。
    如果這家人對朝廷心有怨言,暗地裏使絆子阻撓新法施行,是很容易的事情。
    而且人家還能做的不留一點把柄。
    就算最後將這家人揪出來處置了,浪費的也是朝廷的時間。
    將他們從本鄉本土遷走,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就沒有辦法對周圍施加影響力了。
    他們反而要想辦法討好當地官吏,主動融入當地。
    這兩萬多戶人家,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可對大明來說,想對他們進行遷徙,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對於遷徙人口這事兒,大明可太熟悉了。
    從最初為了打散宗族,到後續封國建立,人口調整就沒有停過。
    上上下下的官吏,對於如何安全有效快捷的遷徙人口,那都是門清的。
    更何況,那十來個藩屬國可都在期盼著人口呢。
    隻要朝廷放話,他們秒秒鍾就能把這些人口給消化。
    所以,重新安置那兩萬多人背後的家庭,反而是最簡單的。
    真正麻煩的,是天下人的反應。
    想到這裏,陳景恪歎道:“恐怕,天下要亂一些時日了啊。”
    朱雄英毫不在乎的道:“亂也隻是讀書人亂一亂,波及不到百姓的。”
    “百姓不亂,造成的損害就微乎其微了。”
    老朱則不屑的道:“兩萬多人被屠戮,一個反抗的都沒有,這就是那些讀書人。”
    “他們就算亂,又能掀的起多大的風浪。”
    陳景恪搖搖頭,沒有再說什麽。
    他知道兩人說的有道理,這次的事件,對百姓的影響其實是最小的。
    隻要百姓不動,就算上麵的人狗腦子打出來,那也是可控的。
    相比起那些可以預見的騷亂,他覺得還是多關注一下朱桂比較好。
    這貨確實是個活畜生,必須要用鏈子給他鎖好了。
    ――
    曲阜發生的事情傳出後,果然天下盈沸。
    無數讀書人為之哀嚎慟哭。
    各種詛咒、謾罵聲也蜂擁而至。
    “獨夫、獨夫……”
    “蒙古人朝孔廟射了三箭,元朝國祚不足百年而亡。”
    “你朱元璋敢屠戮聖人之後,大明必二世……三世而亡。”
    有官吏在承天門前撞牆而死。
    無獨有偶,很快各地都有相似的事情傳來,多達上百起。
    看著這些消息,陳景恪心情反而好了許多。
    華夏幾千年文明,確實養出了許多酒囊飯袋,但永遠都不缺真正的忠貞之士。
    這些人赴死的動機,看起來很愚蠢,但又何嚐不是忠義的體現呢。
    我無法守護心中的道,那就陪著道一起去死吧。
    對於這些自殺的人,老朱是很不屑的,在朝堂上大發雷霆。
    要求將這些人曝屍荒野,並將其家人流放。
    陳景恪心中吐槽,這特麽都成路徑依賴了,動不動就流放。
    然後他幹咳一聲,給朱雄英使了個眼色。
    朱雄英秒懂,立即站出來勸阻:“……皇爺爺,這些人的行為雖不可取。
    “然其能為心中所信赴死,可見乃忠貞之士也。”
    “我大明乃天地正統,若對他們施加懲罰,豈不寒了天下忠義之人的心。”
    “我以為,不但不能懲罰他們,還應當給予嘉獎,並準許其家人將其榮葬。”
    群臣都有些驚訝,沒想到太子竟然會出來勸阻,還能說出這樣的話。
    這……這……這簡直就是第二個陛下啊。
    群臣似乎看到了一絲曙光。
    如果有數值條的話,那麽這些人對朱雄英的忠誠度,直接提升了好幾十個百分點。
    老朱自然知道朱雄英這麽做的打算,收買人心嗎。
    雖然對那些人的行為很不滿,但他更想給孫子多加一道光環,於是就說道:
    “看在太子求情的份上,咱就不懲罰他們了。”
    “不過獎賞就算了,免得有沽名釣譽之輩依此求名。”
    此事就此揭過。
    群臣見他真能勸住老朱,就更感到高興。
    心中期盼,太子早日掌權吧。
    陳景恪則暗自唏噓,這些人啊。
    將來有他們哭的時候。
    不過他也能理解大家的想法,老朱的手段太恐怖了,兩相對比可不就顯得朱標和朱雄英仁慈嗎。
    不過事情遠沒有結束,緊接著朱元璋下旨:
    “理學忤逆、無道,當罷黜之。”
    對於這一點,群臣早有心理準備,倒沒有太大的反應。
    畢竟,經過之前的一連串打擊,朝堂已經沒有理學的代言人了。
    其他學派,自然不會為理學出頭。
    還有一點就是,大家並不意外此舉能成功。
    至少短期內很難罷黜理學。
    很簡單,理學獨顯這麽多年,哪個讀書人沒學過?
    是你說罷就能罷的了的?
    不過是你罷你的,大家學大家的。
    但緊接著,老朱的下一條命令卻讓群臣再也繃不住了。
    “從今日起,科舉不得以理學思想答題,違逆者廢除”
    馬上有人站出來反對:“陛下,理學獨顯百餘年早已深入人心,又豈是那麽容易就能罷黜。”
    “若不準士子以理學思想答題,恐科舉無法進行矣。”
    老朱竟然沒有生氣,而是恍然大悟,道:
    “你不說咱都忽略了這一點了,不讓士子以理學答題,確實很難。”
    對於他的善納諫言行為,群臣非但沒覺得高興,反而都升起不好的念頭。
    老朱接下來的話,證明了他們的擔心不是多餘的:
    “那就暫停科舉吧,啥時候士子們徹底摒棄了理學思想,啥時候再重啟。”
    “啊?”群臣目瞪口呆。
    然後……
    “陛下,萬萬不可啊陛下。”
    然而根本就沒有用。
    老朱當場發飆:“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你們當咱是好戲耍的是嗎?”
    “咱金口玉言,豈能說改就改?”
    “就這麽辦了,暫停科舉,誰反對就去承天門前跪著去吧,多你們一個也不多。”
    說完,他一甩衣袖,走了。
    群臣徹底啞火。
    去承天門前跪著?
    算了吧,現在還有一千多人天天在那跪著呢,都快成洛陽的一景了。
    每天都有無數百姓前來觀看。
    最開始,百姓們被震撼到,是用仰慕的目光看待他們的。
    跪著的那些人,也覺得很光榮。
    慢慢的性質就變了,大家看他們就和看猴一樣。
    現在願意去那邊跪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估計再過幾天就沒人去了。
    況且,對於朝堂上的群臣來說,之前誅殺孔家的時候他們沒有去跪,現在就更不可能去了。
    暫停科舉的事情就此成為定局。
    消息傳出後,士子們再次一片哀嚎。
    又有不少書生受不了打擊,選擇了自殺。
    對於這些人,老朱完全不屑一顧,朱雄英也沒有對此發表任何看法。
    如果說,之前為孔家殉葬的那些人,還有可取之處的話。
    那這些因為不能科舉而自殺的人,就可以說一無是處了,多評價一個字都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就在這哀嚎聲中,有一批人卻彈冠相慶。
    那就是被理學壓製的其他學派。
    理學被罷黜,他們的機會豈不是來了?
    宣傳學問,趕緊宣傳,一定要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以前宣傳學問,最好的辦法就是四處遊學,廣收弟子。
    然後遊說高層。
    現在又多了一條途徑,一條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徑,那就是報紙。
    於是,和方孝孺拉關係的人就多了起來。
    每天都有無數陌生的‘故交’前來拜訪,並送上厚禮。
    對此方孝孺哂笑不已,你們這些人純屬想多了。
    罷黜理學、暫停科舉,這兩條政策的公布,還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就是,關注孔家之事的人少了很多。
    這兩條政策,算是打到了當前文人的痛處。
    孔家固然重要,可已經成為定局,新政策卻事關切身利益。
    和自己的利益比起來,孔家自然又算不得什麽了。
    但對於朝廷來說,孔家之事並不算結束。
    一千多年的傳承,孔子血脈早已開枝散葉,全國到處都有他的後裔。
    曲阜不過是朝廷認可的主脈而已。
    朱元璋下的旨意是族誅,意思是凡孔子血脈都要殺光。
    所以,接下來就是全國各地大索孔子後裔。
    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是不現實的。
    就好像誅九族、夷三族,其實殺的都是代表性人物。
    其他人隱姓埋名,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
    在短期內,這些活下來的人,也別再以某某人的子孫自居就可以了。
    誅殺孔子全族也是一樣。
    朱元璋族誅的真正含義,是讓孔子的後裔‘消失’。
    主要目標就是曲阜主脈,全部殺光。
    流落各地的孔子後裔,以後悄悄的生活,不要再打著聖裔的旗號要好處就行了。
    朝廷所謂的追索,不過是做做樣子。
    事實上,就算朝廷真的想族誅也做不到。
    最主要的原因是,孔子世係遭遇過很多次大災禍。
    家族傳承的文字資料損失嚴重,很多分支已經無法查證。
    最近的一次災禍,是五代十國時期,曲阜主脈幾乎滅絕。
    關於此事,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孔末之亂。
    就是說有一個叫孔末的人,假冒孔家嫡係,並殺光了曲阜孔家子弟。
    隻有一個叫孔仁玉的逃得一命。
    長大後孔仁玉為家族報仇,重新振興曲阜孔家一脈。
    這個傳說一度被當成真的。
    直到孔仁玉的墓誌銘出土,上麵並未提及孔末,而是提到了慕容之亂。
    也就是慕容彥超亂兗州。
    後人這才知道,那一次動亂,是被慕容彥超給滅了。
    孔末之亂,不過是編造的故事而已。
    慕容彥超可不會管你是什麽聖人後裔,將孔府上下殺的幹幹淨淨,就一個幼童成了漏網之魚。
    光殺人還不夠,他還一把火將孔府燒成了灰燼。
    其中就包括孔家的藏書。
    沒了族譜,誰是孔子後裔就更無法查證了。
    人家拿著偽造的證據,跑過來說我也是孔子後裔,是哪一支哪一支傳下來的。
    你曲阜孔家也沒辦法證實啊。
    這還沒算很多中途改姓氏的。
    總之吧,孔家除了主脈之外,別的支脈其實是很難查證的。
    老朱就算真的要族誅,也做不到。
    還是那句話,後續大索天下,也隻是做做樣子。
    殘餘的孔子後裔,放棄自己聖裔的身份,將自己當成普通人,就沒什麽事兒了。
    而且,族誅還有另一層含義。
    大明從此不再有聖裔。
    老朱毫不掩飾的將這一層意思,擺在了所有人麵前。
    “廢除衍聖公尊號,並廢除所有因祖宗恩蔭所獲得的世封世俸。”
    “大明非軍功不封,此例永不可破。”
    這裏的世封世俸,不是權貴或者高官恩蔭子弟,而是和孔家衍聖公類似的恩蔭。
    權貴高官恩蔭子弟,有數量限製,且隻能恩蔭一代人。
    世封世俸,意思是某個職務,世世代代都由某一個家族擔任。
    比如孟子家族,他們在宋朝的世封世俸就是,主奉祀事。
    明朝給孟子家族的世封是,翰林院五經博士,主奉祀事。
    現在朱元璋廢除的,就是此類恩蔭。
    以後大明除了軍功爵外,不會再有這樣的世封存在。
    對於老朱的這條旨意,軍方那是舉雙手支持。
    世封世俸被廢除,變相的抬高了軍功爵的含金量。
    對軍法來說,這自然是最好的消息。
    本來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事關儒家禮法,正常來說必然會遭到文臣反對。
    然而,對於這條旨意,已經麻木的群臣都選擇了沉默。
    孔家都屠了,衍聖公不過是笑話罷了。
    衍聖公都能廢,別的世封世俸被廢自然也是順理成章。
    現在大家隻希望太上皇別再折騰了,然後就是……太子啥時候掌權啊。
    朱雄英啥時候掌權沒人知道,但老朱的手段顯然還沒有結束。
    接著,他就對詔獄裏的理學派官吏進行了處置。
    劉、趙叔才、左川等人,處死,抄家滅族。
    這裏的滅族不是族誅,是將直係親屬殺了,不會牽連旁支遠親。
    其餘被處死的官吏,高達七百餘人。
    不過這些人的家屬並沒有被殺,而是流放到各藩屬國。
    老朱現在天天為人口發愁,不再動不動就殺人了,而是選擇流放。
    各藩屬國那是望眼欲穿,恨不得朝廷天天流放犯人。
    這次事件,先後流放者達三十餘萬。
    主要是那兩萬多士子的家屬,其次是理學官吏的家眷。
    可把諸侯王高興壞了,恨不得飛過來把人帶走。
    不過還好,這也是老朱今年最後一次折騰了。
    在處置過理學官吏之後,他就沒有再搞什麽大動作,而是開始著手梳理被打亂的行政係統。
    在這個過程中,朱雄英的身影頻繁出現,並逐漸主導了這個工作。
    大批太子一係的官吏開始走上台前,並接管關鍵崗位。
    這個變化太明顯了,所有人都知道,太子的時代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