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君臣(一)

字數:3369   加入書籤

A+A-




    至此,安國公才長長地鬆出一口氣。
    陳舍人將安國公的釋然盡收眼底,心裏哂然冷笑。
    皇上說得沒錯。鄭氏這樣的龐然大族,宮中有太皇太後,朝堂軍隊都有人,有銀子有私兵,想連根拔起絕非易事。一刀刀地割肉,一步步放血,鄭家自然就會慢慢衰弱。
    該說的話都說完了,安國公低頭央求:“皇上,罪民已經大半年沒見過太皇太後娘娘了。懇請皇上開恩,容罪民去一趟景陽宮,給娘娘請安。”
    薑韶華沒有阻止:“也好。陳舍人,你陪著國公爺去一趟。”
    頓了頓,意味深長地補了兩句:“太皇太後年歲大了,這幾個月來斷斷續續病了兩場,怕是再禁不住什麽壞消息了。”
    安國公一點就通:“皇上放心,我就去探望一眼,寬慰娘娘一二。不該說的話,絕不會亂說。”
    如今,最在意鄭太皇太後鳳體安危的人就是安國公了。有太皇太後這棵遮風避雨的大樹在,鄭家才有轉圜騰挪的餘地。否則,在叛國謀反的重罪之下,他有什麽資格來求皇上網開一麵放過鄭氏一族?
    安國公連連點頭應下。
    陳舍人陪著安國公離去。
    薑韶華將安國公拿來的名單,又細細看了一回,然後令人去叫了陳長史過來。
    “陳長史,這是安國公獻上的名單。”
    陳長史接過名單,看了之後,眉頭皺了皺,又很快平複:“和之前那份名單相比,多了六個人。”
    這六個武將,都在各地駐軍裏。一旦生亂,會給朝堂惹來大麻煩。
    英衛營確實迅速平了豫州亂軍。可朝廷大軍一出動,就要消耗許多錢糧。打完仗,還要出豐厚的撫恤銀子。另外,經曆過戰亂的豫州,無辜慘死的百姓不知凡幾。朝廷要重新派官員前去,安撫民生,收拾殘局。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令人頭痛的大麻煩。
    所以說,能以和緩一些的手段製止叛亂,才是最合算的。
    現在放過鄭家人算什麽?等過個幾年十幾年,太皇太後閉眼歸西了。再對鄭家動手也不遲。
    天子這般年輕,有的是時間和耐心。
    薑韶華對陳長史道:“左大將軍以雷霆之勢平了豫州,震懾住了所有蠢蠢欲動的駐軍,立了一大功。等左大將軍班師回朝,朕要重賞左大將軍!”
    陳長史何等老道,立刻就咂摸出了另一層意味:“皇上是想徹底收服左大將軍。”
    薑韶華點點頭:“是。”
    “左鋒此人,領兵打仗確實厲害。朕麾下的秦戰孟大山隻能領幾千兵,劉恒昌倒是將才,不過,實戰經驗遠不及左鋒。這樣厲害的武將,朕一定要收歸己用。”
    陳長史捋了捋胡須,沉吟片刻道:“左鋒靠著王丞相起家,對王丞相十分忠心。王丞相一日不退,左鋒便會一日敬著捧著王丞相。”
    說起左大將軍,這一點倒也讓人佩服。別的丞相黨,要麽像張尚書那般離心,要麽像周尚書那樣行事低調。隻有左大將軍,毫不忌諱,時常去探望王丞相,可謂坦坦蕩蕩。
    薑韶華淡淡一笑:“戴尚書是個聰明人,主動告老致仕,朕便全了他的體麵,不追究以前的事了,容他全身而退。”
    “王丞相要是冥頑不靈,一直占著丞相的位置不肯退,朕自然有辦法對付他。”
    對付王家,和對付鄭氏不同。
    鄭氏是外戚,有太皇太後撐腰,也是太皇太後的軟肋。她以鄭宸牽製鄭氏,進而逼太皇太後一步步退讓。太皇太後勢弱,鄭家就愈發是個好捏的軟柿子。軟刀子割肉放血,不到一年,鄭氏這個龐然大物已經搖搖欲墜。
    王家暗中的勢力和實力,更勝過鄭氏。王丞相是四朝老臣,門生故舊爪牙遍布朝野。
    而且,王丞相在宮變中堅持住了立場。縱然他是個野心勃勃貪婪無度的權臣,也是有底線的。隻這一點,就能讓王丞相挺直腰杆。
    更重要的是,當日她能順利登基,王瑾的鼎力支持占了極大的功勞。大半的丞相黨官員,跟著王瑾一同支持她。沒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借口,她確實不便對丞相黨動手。
    王丞相也是窺準了這一點,安安穩穩地待在王家書房裏。朝堂大事小事,他都會密切關注,通過王瑾來插手幹預影響朝政。
    這才是她真正的心腹之患,猶勝太皇太後和鄭家。
    陳長史聽著話音不對勁,低聲勸道:“削弱王氏,不是朝夕能成的小事。皇上不可心急。”
    “再者,王中書令對皇上忠心耿耿。皇上就是看在王中書令的顏麵上,也該對王氏緩和一二。”
    王瑾身為臣子,確實是無可挑剔了,忠心勤勉且能幹,私下裏約束族人,整頓丞相黨官員。薑韶華龍椅坐得安穩,王瑾要占三分功勞。
    薑韶華略一點頭:“王瑾私下向朕回稟過,他一直在勸王丞相主動致仕,給陳長史騰出丞相之位。隻是一時勸不動罷了。”
    這樣的話,聽得陳長史心裏暖融融的,忙笑道:“臣在禦前當差,為皇上辦差分憂,就足夠了。有沒有丞相的名頭,都無妨。”
    “這怎麽能一樣。”薑韶華看著陳長史:“在朕心裏,你才是大梁丞相。朕要給你正式的官位,讓所有臣子對你恭敬低頭。”
    陳長史五十多歲的人了,聽到這樣的話,竟覺得眼眶發熱鼻間發酸:“皇上……”
    “張尚書自恃是資曆老官位高,不將陳長史放在眼底。周尚書等人也不大恭敬。便是董尚書丁尚書楊尚書,心裏也未必十分服氣。這都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薑韶華沉聲道:“朕最多容王丞相三年。三年以後,他不退也得退。”
    “到時候,陳長史就是昭平女帝的丞相。誰敢對陳丞相不敬,朕就遠遠地打發了他。”
    之前的話說得十分霸氣,到最後一句,又露出些難得的任性。
    薑韶華這樣的姿態,也隻在陳長史麵前展露。
    陳長史心裏熱烘烘的:“有皇上這些話,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