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寫信

字數:4485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另謀高嫁:這侯府夫人我不做了! !
    管事和侍衛擔心沈長澤的身體受不住,幾次開口勸說欲要幫忙,都被沈長澤回拒了。
    沈長澤拿著鐵鍬,一鍬一鍬的鏟土回填。溫潤泥土灑落在棺材上,一點一點將其掩蓋。
    填至一半時,沈長澤因身體太虛,累的沒了氣力,拄著鐵鍬喘氣歇息。
    管事再次出聲相勸:“侯爺,已經差不多了,剩下的交給他們吧。”
    沈長澤搖頭,氣力恢複後繼續填堆。直至將墓穴堆填好,他才鬆手扔了鐵鍬,靠著墓堆坐下,在心中與程錦初告別。
    管事見狀,揮手讓下人安置墓碑,擺放祭品等物。
    一切置整妥當後,沈長澤撐地起身走到墓碑前,伸手撫摸過墓碑上的每一個字,給程錦初上香。
    “錦初,若有來世,我再娶你為妻,隻娶你一人。”
    “你放心,我會照顧好晏陽晏歡。”
    送別完程錦初,沈長澤又起身到一旁程父的墓前跪前,敬酒上香。
    “師父,對不住,我有負你所托,沒能護好錦初。”
    “我不求你原諒,隻求你照顧好錦初……”
    沈長澤對著程父的墓碑,虔敬愧疚的磕了三個頭。
    最後,沈長澤起身,目光哀痛的看了程錦初的墓碑一眼,轉身下山。
    陽光照在山間,兩座墳墓一新一舊,互相陪伴。
    沈長澤回到將帥府時,鬱承在同眾將領議事。
    看到沈長澤進來,眾人都有些意外。
    鬱承見沈長澤麵色很不好,讓他回去休息,眾將領也跟著勸說。
    然沈長澤堅持要同他們一道議事。
    鬱承無法,隻得由他去。
    沈長澤坐在一旁,安靜的聽著。
    當聽到鬱承說讓人假扮他,偶去城牆上露麵迷惑漠北,他則帶人悄悄離開,去臨近的鞍城和阜城調兵增援時,沈長澤大驚。
    鬱承指著地圖道:“此地到鞍城若騎快馬,一日半可達。屆時鞍城將領先行帶兵增援,我則再去阜城調兵,五日當可返回。”
    “這期間漠北若強攻,定要頑力守住。”
    “是,末將遵命。”眾將領齊應。
    沈長澤擔憂道:“殿下身子不好,騎馬趕路怕是受不住。”
    鬱承瞥他一眼道:“放心,我心中有數。”
    “那我隨殿下一同去。”沈長澤請命。
    鬱承道:“你有傷在身,留下養傷吧。”
    頓了頓,鬱承又囑咐道:“在我回來前,你不可出戰。”
    沈長澤嘴唇動了動欲要回絕。
    鬱承嚴聲道:“這是軍令。”
    鬱承之所以如此,是怕沈長澤心懷憤怒仇恨帶傷上陣。到時給程錦初報仇不成,還把自己也搭進去,得不償失。
    軍令如山,不可違抗。
    沈長澤雖心有不願也隻能答應:“是,末將遵命。”
    鬱承還是不太放心,讓眾將領都看著他,絕不可讓他出戰。
    將士殺敵戰亡無可厚非,但不能白白送命。
    眼下沈長澤身上有傷心緒不穩,需要休養和冷靜。
    安排部署好一切,鬱承揮退眾將領,命楊權下去準備,明日黎明前出發。
    望著沈長澤落拓頹敗的身影,鬱承叫住了他。
    “殿下有何吩咐?”一夜未眠加之心中悲鬱,沈長澤聲音沙啞,精神不振。
    鬱承看著他抿唇認真道:“我知你難受,想為沈夫人報仇。但漠北是強敵,輕易難滅,當好生養精蓄銳,身強體壯才能與之抗衡。”
    “你在邊關多年,該比我更清楚,行軍作戰最忌衝動。隻有冷靜清醒時做出的決斷,才是最適當的。”
    “別忘了,除了沈夫人之夫,你還是靖安侯,還是大昭將軍。”
    鬱承是在提醒沈長澤,他身上還肩負著整個家族,擔負著三軍重責,不可任性魯莽。
    打程錦初死後,沈長澤滿心痛疚怒恨,確然未想這些。此時聽到鬱承的話,恍然一震。
    是啊,他上有母親祖母,下有三個年幼孩子,全都仰仗著他。
    半晌,沈長澤沉應道:“謝殿下警醒,末將謹記於心。”
    見他聽了勸,鬱承滿意頷首,緩聲道:“午時了,回去用過飯歇息吧。”
    再熬下去,鐵打的人也扛不住。
    “是,殿下也要保重身體。”沈長澤行禮告退。
    沈長澤走後,鬱承也回了院。
    用過午飯,鬱承到書案後鋪紙提筆。
    凝思良久打好腹稿後,鬱承落筆,行雲流水一氣嗬成,洋洋灑灑寫滿了兩頁信紙。
    寫完後鬱承擱筆,默讀一遍確認無誤後放到一旁晾幹。隨後鬱承又鋪了紙,提筆繼續。
    想到程錦初慘烈戰死,沈長澤悔痛萬分,鬱承長歎口氣,明白沉抑於心許久的那些事,該放下了。
    人不能宥於過去,當往前看,過去發生的事遠沒有將來重要。一生漫長又短暫,莫要等到失去才知悔痛,晚矣晚矣。
    頓悟後鬱承心境豁然開朗,筆落春風,字字生花,蘊滿思念柔情。
    毫無所覺間,已寫滿三頁信紙。鬱承拿起瞧了瞧,唇角帶笑。看完照舊放到一旁晾幹,然後鋪紙再寫。
    這一下午,鬱承連寫了三封信,每一封都至關重要。
    第一封信,是寫給皇帝的奏報。
    第二封信,是寫給謝婉若的家書。
    第三封信,是寫給鬱崢的回信。
    將三封信都封裝好後,鬱承派人去問沈長澤,可要帶家書回京。
    沈長澤聽後沉默了好一會兒,最後回話說不用了。
    程錦初戰亡一事,告知沈母她們毫無益處,隻會令她們徒增傷懷擔心,讓晏陽晏歡難過。
    至於報平安,程錦初剛死,這謊話他實在說出不口,也毫無心情。
    鬱承聽到侍衛回稟,大概猜到沈長澤的心思,沒有多說什麽,隻是悵歎口氣。
    報喜不報憂,是所有遠行在外的人共同的想法。
    眼看著落日西斜,鬱承喚來信使,將信件交給他們。
    “這是本宮給璟王的回信。”鬱承將信交給宜城信使。
    信使接過恭聲道:“小人這便啟程回宜城,盡快送到王爺手中。”
    休整一日一夜,他已歇息好,精力體力充沛。
    鬱承點頭,揮手讓他離去。
    宜城信使走後,鬱承又對邊關信使道:“這是給朝廷的奏報,這封是給太子側妃的家書,定要妥善送至。”
    “是,小人定不辱命。”信使接過謹慎收好,躬身退下,回去收拾行囊即刻啟程。
    鬱承看著將要落山的太陽,幽聲道:“大昭存亡,在此一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