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嶺南打廣告了。 一更半

字數:8686   加入書籤

A+A-


    穿成李白的抱劍小童!
    青蒿素的提取七娘看過好幾種。
    刨除那些“天書”一樣的提取方式, 隻剩下乙醚提取法和乙醇提取法。而乙醚這東西又是由高度數乙醇和濃硫酸加熱製成,所以歸根結底,還得用乙醇。
    乙醇提取法也叫回流提取法。
    這種提取工藝要達到最佳提取條件, 隻需要以青蒿用量六倍的乙醇回流提取四次, 每次半個時辰,便能達到九成左右的提取率。1
    不過,這個乙醇必須得擁有醫用消毒液80的濃度。
    得知乙醇可以通過釀酒提純出來時,七娘把這件事想的特別簡單。
    李白嗜酒如命,這整個大唐疆域內的酒不說喝遍,至少也品嚐過半數了。七娘一直跟著他長大, 對美酒見識不短,因而覺著弄出個乙醇不難。
    然後,小女郎就傻眼了。
    “無論是宮廷良醞署釀製的春暴、秋清、桑落,還是地方出產的土窟春、郎官清、鵝兒黃,大唐馳譽四海的近百種酒裏,竟然沒有一個超過十二度的”
    所以師父一直喝了個寂寞
    被問住的張九齡疑惑“什麽十二度”
    小老頭不明白,七娘先前激情澎湃地請求醫師官署協助, 說要弄出對抗時疫的什麽青蒿素,怎麽就扯到酒了
    七娘急得不行, 卻沒有辦法跟張九齡開誠布公地敘說此刻的心情和感受。
    她忽然想起阿爾法先前的那句話。
    你這樣的螻蟻被卷入曆史洪流,即便得到一些幫助, 又如何能撼動早已書寫好的結局。
    無法撼動嗎
    七娘想到了廣州城郊,那六名染上瘧疾的家仆每日躺在榻上生不如死的樣子, 難道要任由合浦縣百姓也飽受折磨
    她垂下頭遮住了表情“張阿翁, 嶺南時疫不是已經快馬加鞭報給長安了嗎陛下怎麽說”
    張九齡沉默許久,才幹巴巴道“長安中樞變天了,陛下如今無暇顧及嶺南道。”
    長安這次動靜著實鬧得大。
    先是宇文融做了九十九天宰相後, 遭彈劾罷相,貶官汝州刺史。朝臣們唯恐他東山再起,索性群起而攻之,於是這刺史的官帽也沒了,改為流配崖州三亞,再過段日子,人就該押解到嶺南了。
    張九齡隻覺得淒涼好笑,不管是宇文融的吏治派,還是他們文學派,長安城中鬥得再狠,出了京師,也不過都是暫且擱置的棄子。
    他還比宇文融好上一些。
    七娘蹙著眉頭問“隻是一個宇文融”
    “前幾日,杜相公杜暹與李相公李元紘又鬧不和,這回徹底惹惱了聖人,被分別貶去做了荊州、曹州刺史。連源相公源乾曜也一同尋個由頭罷了相。”張九齡起身拍了拍身上並不存在的塵土,“朝中無人,如今隻能以中書令蕭嵩為大相公,黃門侍郎裴光庭作輔,勉強運作罷了。”2
    嶺南這檔子事,除了他們自己,無人能救。
    張九齡的語氣比起以往要冷肅幾分,將一個血淋淋的殘酷真相呈現在七娘麵前
    原來,陛下並非無條件、無限製地為舉國之民負責。生民也不過是他施展帝王製衡之術的棋子。
    這不是能讓人認可的一國之君。
    七娘攥緊了拳頭,仍然不願意承認阿爾法的話是有道理的。她似乎感覺到了那句話中的沉重分量,鬥誌卻越發昂揚。
    索性問張九齡“阿翁,能不能借我幾個醫師”
    張九齡本想多問一嘴,但對上七娘目中那份堅定,便什麽都不用說了。小老頭看出七娘一心為救人,心間暖暖的,摸著她的腦袋道“叫羅澤和博士跟你去吧,他們能調動府裏的人,隨你差遣。”
    很快,羅澤從外頭按照七娘的要求大包小袋采買回來,打算與博士他們試試蒸餾法提取乙醇。
    最簡單的蒸餾法需要用到酒曲和酒糟。
    酒糟這東西,七娘在潮陽縣收破爛能弄來一堆。但是在廣州,張阿翁禁止她收破爛,便隻能退而求其次,叫人扛了幾袋大米回來。
    唐人好酒,嶺南尤其有鬥酒的風俗。因而家家戶戶不止會上酤酒鋪買酒,也願意閑暇時候在家囤一點自釀。
    大都督府上如今正好就有會釀酒的人。
    淘米除雜,泡夠了時辰之後,就可以進行上鍋蒸煮、發酵等流程,而最後留在酒液中的大量酒渣,就是七娘需要的酒糟了。
    釀酒的人用漏勺將酒糟分離出來,幾個力壯的幫廚便用籮篩裝盛好,搬去七娘那邊。
    後廚專程在西北角辟了一塊地,堌上個小土灶,以便七娘蒸餾酒用。這會子,廚娘們正按著吩咐,將辣蓼草、半邊草與大米混在一處搗碎製成酒曲。這東西曬幹了才好用,好在午前製作的一批已經曬得差不多了。
    土灶上,一口木甑裏加滿了拌好酒曲的酒糟,鍋底放一隻空的土瓷碗,再蓋好蓋子,將四周封嚴實。高溫加熱之下,蒸餾得到的水汽一點點返還到碗中,便可以得到濃度為九十左右的酒精。
    隻有酒精與水的混合物還不夠,需得將這東西提純成無水乙醇。
    好在,這道工序不算難。不過是空出鍋來裝滿這些剛得的酒精與水混合物,再加生石灰蒸餾,就能得到無水乙醇。
    一群人分成兩撥,忙得如火如荼。七娘被安頓在不遠處的樹下坐著,忽然反應過來一件事
    她無法得到八十濃度的乙醇。
    就像一顆巨大的勝利果實擺在眼前,明明瞧著稍一伸手就能采擷,卻無論如何都不得法門,似乎隻有自己生出羽翼飛上去才行。
    這就是跨越一千多年時光的科技間的差距。
    七娘匆忙之間追上去,想以此力挽狂瀾,卻不小心栽了個跟頭。
    小女郎繃緊了肩膀,站在原地,看醫師們帶領那些人互相鼓勁兒,懷揣希望,好似明日整個合浦縣的百姓都要因為這乙醇得救一般。
    她最終沒能開口說出阻攔的話。
    嶺南秋汛猛,颶風也多,今年趕到一處,許多地方的麥子遲遲沒能播下去。
    合浦縣的農田幾乎荒廢擱置過半。
    七娘上次的常山藥方已經施用了五六日,對一部分體質本就好的男人起了效用,病情得到控製好轉後,甚至還能在縣城內幫著給各家各戶送些補給;
    但青蒿搗碎煎水的法子,卻不怎麽見成效。
    張九齡愁出了幾綹白發,還要寬慰她“這病來得凶猛,不能服用常山的都是體弱之人,青蒿水沒效果,也是意料之中。咱們七娘已經盡力了,不必自責。”
    古往今來,時疫爆發總會死不少人。
    張九齡得知長安坐視不理的態度之後,就已經做好了犧牲一城的心理準備。
    七娘搖頭,後退幾步,立在張九齡麵前。
    她都快到小老頭的胸前高了“如果是我一定還想活下去。就算沒有辦法,不到最後一刻,我也要試試”
    逼到這份上,苦於疫病的百姓們根本不會挑三揀四。七娘吩咐一聲,那些九十濃度的乙醇很快就被投入到回流提取青蒿素的實驗中。
    六倍體量的乙醇和青蒿碎進了特製的蒸鍋,借著無水乙醇的揮發性,加熱浸提出藥材成分,送到七娘手上,便是各種溫度,時長下形成的不同藥劑。
    都隻有一丁點,貼上標簽,打算尋人試藥。
    七娘的首選是送去陳家,喂給陳行珀。
    陳行珀已經是重症,整個人嚴重貧血,精神萎靡,唯有腹部鼓成個氣球,是最適合的人選。況且他求生意願強烈,被忽悠兩句,便什麽都不管不顧了,奪過這些實驗的青蒿素就喝。
    半個月間,幾十種不同的試驗藥劑被陳行珀喝下,幾乎都以失敗告終。隻有這最後一次,陳行珀喝了都督府的仆役們誤打誤撞弄出來的一種藥劑,不僅退燒之後不畏寒,神智清明,其間甚至未曾嘔吐過。
    七娘使勁兒拍著羅澤,興奮嘀咕“今日這最後一種藥劑是誰弄出來的”
    羅澤瞧過一眼,麵色複雜。
    那是都督府仆役們誤打誤撞,火燒的過猛,提前浸取出的一種藥劑。難道真是瞎貓撞上死耗子
    七娘聽過回稟,摸著下巴分析。這應當是運氣好,試出了一種半吊子藥劑,它不足以殺死染病之人腦內的瘧原蟲,卻能暫時遏製住。
    羅澤低聲詢問“七娘子,要不要我先回去,命有經驗的仆役繼續弄這種藥”
    七娘點頭應了一聲,旋即又改口“算啦,我跟你一起回去。我有個用藥的主意得趕緊跟張阿翁商議一下。”
    七娘呼嘯而來,呼嘯而去。
    殿內,隻剩被遺棄的工具人陳行珀。迷迷糊糊間,他又開始腦子發昏高熱,趴在床邊嘔吐起來。
    大都督府內。
    七娘匆忙奔回來,到張九齡麵前時已經上氣不接下氣“阿翁,我們找到辦法了”
    她向張九齡描述過陳行珀的症狀變化,提議用這半吊子藥劑先壓製住瘧原蟲,再配合青蒿煎水,常山塗抹患處,來共同克製時疫。
    博士與眾醫師都在跟前,聞言眼前一亮,覺得此計或許可行。
    餘下的事情便不歸七娘管了。
    張九齡一聲令下,製藥、采藥之事很快緊鑼密鼓地安排下去,三日之內,第一批藥材藥劑就送到了合浦縣內。
    城中的老婦幼已經去了不少。
    縣尹命胥吏核對戶籍人數時,才發覺沒能熬到藥材來的死者,竟然已經占了合浦城的兩成有餘。
    若這藥再晚來幾日,隻怕還能更高。
    好在,今日這些藥用下去,大部分重症都得到了減輕,效果十分明顯。合浦縣令長籲一口氣,覺得自己這項上人頭,總算是能保住了。
    嶺南道這一波瘧疾褪去,已經入了秋末。
    七娘在廣州城逗留了將近兩個月,再不回潮陽,等河麵上開始結冰,水路就沒法走了。況且,許久沒被李十二白揪耳朵,她還有些怪惦記的。
    譚娘子舍不得這個古靈精怪的小丫頭,忍不住歎道“都督府住了兩個月,七娘臉上都長肉了,可見潮陽是個苦地方。大人能吃得了苦,怎麽能叫孩子跟著吃苦呢。還是叫你阿翁知會一聲,先別過去了。”
    張九齡笑吟吟坐在一邊“隻怕你我願意,李太白可不樂意。七娘是他一手帶大的,長到今年,才頭一次離開身邊這麽久,得叫孩子回去,安撫安撫阿耶的心呐。”
    七娘聞言咯咯笑起來。
    張九齡吹了吹茶湯,繼而話音一轉“況且,近日陛下過問起了嶺南事宜,隻怕要有的忙活了。七娘還是遠離這是非之地的好。”
    七娘原本晃著腳聽閑話,這時忽然瞪圓眸子,問“陛下這會兒又有空搭理嶺南了”
    張九齡輕輕拍了拍七娘的臉頰“慎言你這張嘴跟你阿耶一樣,是個天生的諫官。”
    譚娘子在旁笑笑“你們啊。銀杏,這時節愈發冷了,將殿中的門窗都給闔上,帶他們都退出去吧。”
    婢子們依話退了出去,隻剩三人在座。
    張九齡便歎息“今年漕運入京的擔子重,100萬餘石江淮米從黃河與汴渠交匯處過時,因為風大水急,江南船夫不習慣這種河槽,穿汴口時翻船漏了許多糧食。加上雇傭河師水手打撈漕船,朝廷的耗費甚大。”
    “陛下有意改去這種曠年長運法,避免每年隻能轉運一次的狀況,好利用漕運往後更好地救濟全大唐的災民。”
    七娘琢磨半晌,悶頭“哦”了一聲。
    這是天子甩鍋呢。
    意思是先前沒管嶺南不是朕不想管,隻是離得遠,漕運又沒法開,鞭長莫及啊。
    七娘已經對當今陛下的本性有了很清楚的認知,索性直奔主題“阿翁,陛下平白跟您說這個,想要嶺南做什麽”
    張九齡便苦笑“臨近年末,少府監將嶺南發掘幾十座新礦的事兒呈報給了陛下”
    “陛下竟然想拿嶺南的金銀礦去給他填簍子,改漕運”
    這太離譜了。生民需要帝王時,帝王置之不問;如今缺錢了就想跑來空手套白狼
    “那倒也不至於。”張九齡連忙安撫炸毛的小女郎,叫她坐下喝口熱茶,“朝廷近日缺錢,所以陛下是想先預支了明年的兩成課稅。”
    嶺南本就是盛唐時期繳納貢金、貢銀的大戶。張九齡這一開鑿,更是將上繳年額課金的州增加到了29州。七娘粗略計算下來,西南各州年產金合計八百七十兩,產銀四萬八千兩,如果預支給他們,就得劃給陛下金一百八十兩,銀九千六百兩。3
    這數目可不算小。
    七娘仰頭皺著眉,問張九齡“阿翁怎麽看”
    張九齡見她半晌沒說話,便知道是去計算那兩成課稅了,便有意考校她。
    遂撫了撫美須“陛下話說的雖然隱晦,但是為著朝廷所求,阿翁斷沒有拒絕的道理。隻是,預支的是嶺南未來一年的部分周轉錢,不能白白吃了虧。”
    七娘眼前一亮,反應很迅速“漕運”
    “陛下要改漕運,又逢江南船商不適用河槽出了岔子,定然會再征船戶。咱們嶺南道通了水路,完全可以頂上做船商而且,江南民間用的小解底船到了汴河也有弊端,我們可以造更好的”
    張九齡見七娘一語中的,還能發散思路延伸到造船,樂得眼都笑彎了。
    “你啊,比你阿耶更適合此道。”
    長安城,興慶宮南熏殿。
    高力士雙手托舉著一頂純金打造的籠子,快步進來。見李隆基哼著小曲兒,心情不錯,便笑道“三郎,張都督不遠萬裏從嶺南進貢了此鳥,您瞧一眼”
    李隆基剛得了嶺南道的貢金貢銀,還在思索替換江南船商的事情,也願意給張九齡這個麵子。便起身上前。
    籠中是一隻通體雪白的鳥兒,眼神很是機警。
    李隆基來了興致“這是何鳥從前沒見過。”
    “三郎,這是嶺南道特有的白鸚鵡,善通人性,知曉人語,教導之後便能說話呢。”4
    李隆基大喜,伸手打開籠門,逗著鳥兒“來,叫朕瞧瞧你的本事。”
    籠中的白鸚鵡探出腦袋,左歪歪,右歪歪,而後拍著翅膀躍出籠子,落在李隆基麵前。
    “陛下萬歲,陛下萬歲”
    李隆基大喜“真是個神鳥,高力士,就留它在南熏殿內,許它在屛帷之間自由來去”
    高力士躬身應下。
    那白鸚鵡忽然又開口“嶺南好,嶺南妙,嶺南船戶呱呱叫。”
    “嶺南出品,漕運精品。”
    “陛下,貢金一百八十兩,貢銀九千六百兩,收到了嗎”請牢記收藏,網址 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