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搖個人來。 一更

字數:6803   加入書籤

A+A-


    穿成李白的抱劍小童!
    步入臘月, 南邊的天也冷下來。
    潮州,潮陽縣縣衙內。
    阿尋正踩了木梯,給後堂的廳門前掛上兩盞竹編燈籠。
    這燈彩編得巧, 是個新落戶的逃民家裏送來的。他們原本是佃農, 得了縣衙預支的稻種無以為報,隻能連夜編出一套燈彩, 請李縣尹過年元日掛著玩玩。
    七娘站在院裏,顛來倒去捧著個燙手的烤芋頭,嘴上還不忘指揮阿尋“往左一點, 欸, 再往右點,哎呀你掛歪了”
    李白被許葭叮囑著帶了鬥篷追出來,就聽到七娘在這裏對著阿尋頤指氣使。索性用鬥篷緊緊將人裹起來,帽子使勁一扣,臉都給遮嚴實了。
    七娘掙紮兩下, 回眸幽怨地望向李白“師父,我跟你有仇嗎, 總欺負我”
    李白下巴指向梯子上的人“那你欺負阿尋”
    七娘震驚臉“我才沒有。爬梯子就像上樹一樣, 這麽有趣的事兒,我肯定留著自己上。是阿尋跳出來橫刀奪愛,我才捏著鼻子讓給他的”
    李白聽明白了,這是阿尋怕七娘摔了特意搶活兒幹, 偏偏毛丫頭不領情呢。於是憋著笑,問木梯上掛著的人“你橫刀奪愛了”
    阿尋無奈“是。”
    七娘當即做出一副得逞的模樣“你看, 我就說吧”
    李白哭笑不得,沒想到這種事情阿尋也要為七娘擋了,不由多瞧了少年一眼。已經入冬的天氣, 他還依舊穿的單薄,身形卻比從前在長安扯開了許多,遙遙一瞥,已經是位擔得起風雨的郎君。
    李白沒有多想,隻不讚同地感歎“你們啊,就縱著她無法無天吧。”
    阿尋彎了唇,沒有吭聲,隻將門廊上掛歪的燈彩撥正,順著木梯下來,靜靜立在七娘身後。
    倒是七娘咬了口香香糯糯的芋頭,哈著氣道“師父,你是不是老眼昏花,有什麽誤會呀”
    李白
    “你都不知道,這趟去廣州險象環生,要不是我護著張阿翁,他早就被嶺南俚僚豪酋欺負了。”
    被逆徒的大膽發言氣到,李白索性直接戳穿“人家廣州刺史兼領五府經略討擊使,執掌一方軍權,用得著你一個忤逆師父的丫頭片子護”
    七娘仰頭“張阿翁親口跟我說的廣州城的陳、寧、馮、冼四家為了新礦山開采權爭起來,寧氏家主想趁機奪俚帥的位置。阿翁手下沒有實心的兵馬可用,我才想出了設立朝陽群眾和舉報台幫他的。”
    李白挑了眉梢。
    朝陽群眾的事情他早有耳聞,因為法子出其不意,效果頗佳,明年開了春,嶺南道內各州都要開始實行這種百姓檢舉製。
    叫他意外的是寧氏爭奪俚帥之事。
    寧氏向來藏在陳氏背後,起了這樣的心思,出任俚帥的陳家不會放任不管。最起碼,這場俚帥之爭,陳家絕不會讓官府倒戈幫著寧氏。
    李白了然笑笑,低聲歎“難怪上次鴻門宴之後,周家態度便一百八十度大轉向,主動與縣衙合作起來。”
    周氏背靠陳氏,代表的是陳家如今對朝廷中樞的態度。加上陳家家主陳行珀的命都是靠七娘撿回來的,拉攏便成了第一要務。
    七娘聽不清楚李白獨自嘀咕些什麽,湊上去好奇問了一聲。
    李白太清楚這小丫頭的性子了,經不得誇讚,一誇就順著杆子往頂上爬,還要嘚瑟邀功。
    索性輕咳一聲笑話她“你怕是被張都督唬了。”
    “五府經略大使執掌了所管都督諸州的城隍、兵馬、甲仗、食糧、鎮戍1。雖不能輕易與俚僚豪酋作對,倒也不至於成了個空擺設。不然,朝廷何苦費心派咱們下來呢。況且,你走了一趟廣州城,總該見過都督府邊的饗軍堂吧”
    七娘歪頭,舔了舔嘴角掛著的芋頭渣“師父是說都督府西北角那個大食堂裏頭的肘子肉可好吃啦”
    李白敲她腦殼“饗軍堂是大都督犒賞軍士,招待下國貢使的地方。你個饞嘴貓,又攪和的張都督破了規矩。”2
    七娘早一步捂頭跳開,嘻嘻哈哈躲著李白,嘴上還要編排張九齡“張阿翁太壞啦,竟然嚇唬我,吃塊肘子肉也不算什麽吧。”
    “張都督不把處境說的慘一些,等著你大鬧廣州城嗎”李白眼中帶笑,無奈地搖了搖頭又道,“聽說你還幫著都督馴了隻鳥兒”
    七娘聽李白提起這個話題,忽然有些心虛,眼神閃爍摳著手指“是是阿翁聽說趙老頭的馴鳥術,問起我了,我才幫著馴的。”
    馴壞了可不能怪她。
    李白卻笑著摸摸七娘腦袋“馴得好”
    七娘登時驚奇仰頭。
    “嶺南上貢的白鸚鵡送進宮後,陛下便允了漕運換船商的事情。不過,是改江淮船商與河南道船商、嶺南道船商方相競,明年押船轉運誰做得更好,就用誰。”
    七娘先是眼前一亮,隨即小聲嘀咕“陛下這算盤打得可真響。”
    李白這回倒是難得沒責怪七娘,隻無奈道“能答應已是不易。”
    隻不過河南道背靠東都洛陽,汴州、宋州,有運河水利上的方便;而江淮兩道有多年轉運的經驗,富戶船商吃習慣了這塊肥肉,不會輕易罷休。
    嶺南道夾在中間,似乎沒什麽亮眼的地方。
    李白想到張九齡信中所言,似乎有意問問七娘的意見,索性和盤托出“這次改漕運的事情迫在眉睫,陛下欽定了韋堅做水陸轉運使。”
    而韋堅打算效法宇文融。
    “開元十五年,宇文融曾在滄州長蘆縣重修永濟渠,還奉命督管了當年的漕運。他另辟蹊徑,回造船腳3,廣發詔令雇傭途經汴州的散船戶,將百萬餘石江淮米北運成功。這些民間船戶四海為家,經驗豐富,對地形、路線及水況都十分熟悉,在漕運上翻船漏糧的可能性便大大減低。”4
    這也給朝廷造成了一個錯誤的認知。
    汴州船商似乎實力雄厚,船頭眾多,一出馬便足夠京師的年需了。
    宇文融一倒台,朝中無人在意真相。於是才有了韋堅提議後,李隆基許諾方船商相競之事。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河南道船商其實是空架子,散船戶早都各奔東西了。跟我們嶺南爭的,就隻有出過岔子的江南船商”七娘慢慢捋著思路,眼藏興奮問。
    李白想了想“也不能完全說是空架子。若河南道意識到這件事,再發詔令,汴州占著水運中樞的優勢,很快又能聚起一群散船戶。”
    這也是叫張九齡煩擾的原因。
    七娘一邊聽著,一邊左瞅右望,想找個地方丟掉剝下來的芋頭皮。阿尋默默上前攤開掌心,示意七娘丟給自己。
    七娘接過阿尋遞來的帕子擦擦手和嘴巴,這才接話“我們先發詔令招人,叫他們招不到散船戶不就好了。”
    李白笑了“這確實也是個管用的餿主意,我們道內船商多走海線,河運怕是不夠用。隻是,這事情得有水路轉運經驗的人來做,才能事半功倍。張都督如今手下沒有這樣的人。”
    七娘聽著,忽然想起一件事情。
    她不確定地問李白“師父,宇文融這個小老頭兒,是不是已經押解到嶺南了”
    李白微怔,隨即搖頭失笑“張都督猜的不錯,你果然把主意打到了他身上。”
    七娘被張九齡猜中心思也不是頭一次,嬉皮笑臉地怨怪道“張阿翁太老狐狸了,他就是設下圈套,等著我一步一步鑽進去呢。”
    李白這回摸了摸鼻尖,不替張九齡辯白了。
    張九齡確實在繞著彎子教七娘,如何在政商兩道做一隻小狐狸。李白不是個玲瓏的人,甚至因為他多年的言傳身教,讓七娘身上也帶了幾分抹不去的理想主義。在仕途上,這並不是個能叫人舒坦的特質,甚至為了難以兩全的事情還會痛苦。
    如今,李白卻覺得七娘帶著幾分也很好。
    因為它能叫人謹守本心。
    李白思索間,七娘便一溜煙摸到他背後,從手上奪了展開的書信,一目十行瞅過之後,笑道“原來張阿翁已經把人從陛下那裏要來了。那為什麽不帶去廣州,反而送來潮州呀”
    李白信件被搶,使勁兒捏了捏七娘的鼻子。
    “張都督雖然貶官,實質卻依然是朝中文學派主心骨。而宇文融是曾經的吏治派首司,即便落敗,又怎麽肯屈居於張都督之下,聽他發號施令。這一低頭,不止關乎他自身,也會影響朝中文學吏治的此消彼長。”
    而陛下最在乎的就是一個“衡”字。
    所以這件事不能由張九齡出麵。
    七娘歪頭想了想,認同道“所以也不會是師父你出麵,你現在可是張阿翁手下的小嘍囉”
    李白不幹了,強調一遍“是縣令縣尹”
    “嘍囉縣尹。”
    “”
    俏皮話爭不過,李白隻好將話題扯回正軌上“所以,你張阿翁這回是想讓你出麵,說服宇文融。”
    他一氣表述完張九齡的意圖“明麵上,你曾在長安獻出岩鹽技法,是陛下點過名的福慧仙童。有這話撐著,宇文融總得權衡再見了你。宇文融見過你後,若還想回朝奉職,總歸需要助力,這次的漕運整改是他拿手之處,他或許會趁你年幼,想利用你來參與其中,東山再起。”
    七娘聽到最後,免不得跳腳“我還當張阿翁有什麽好主意呢,原來是讓我扮餌,叫宇文融放鬆警惕的。”
    李白連忙“你若不樂意,阿耶去釣魚也是一樣的。”
    原本他也不想讓七娘摻和太多朝中事。
    張九齡不清楚七娘究竟是何人,他卻再清楚不過了。七娘的身世始終是個埋在深水之下的隱患。隻有離皇室,離朝廷中樞越遠,她才會越安全。
    然而,李白的期許終究要落空。
    經曆過合浦縣疫病之後,小女郎已經生出一些為生民立命的求索心。她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因而幹脆利落搶話“不用張阿翁是個老狐狸,算的卻很準。我願意去見見宇文融。若他能幫嶺南廣征天下散船戶,說不定,我們往後能有另一番天地可見呢。”
    她願意為這種可能性去盡力一試。
    潮漳道開始修築是在年後。
    正月一十八,嶺南的年味兒慢慢散去,李白作為潮漳道事務總領,帶著眾屬官忙忙碌碌,巡視著山道狀況,確定總體修築方向後,再開征役夫。
    潮州刺史年老,即將致仕。張九齡將潮漳道的事交給李白,便是特意給他升遷的機會。
    縣令能做的事畢竟少了些。
    朝中中樞缺人,蕭相公若有事,張九齡便在嶺南道留不了太久,隻能盡快找機會調李白上來。
    李白忙於築路之事時,七娘則孤身一人,入道邊驛館內,拜訪宇文融。
    宇文融的形貌不比當年在長安,甚至還不如阿尋他們堵在東門,套了麻袋揍他一頓的樣子,整個人透著幾分日薄西山的消沉。
    見到七娘,他自嘲一哂,就要行庶民拜禮,卻被連忙扶住了。七娘力氣大,宇文融掙不開,隻得站直身子,暗暗打量著她的身形年紀,心中生出幾分疑慮。
    七娘沒留意宇文融的表情變化,還琢磨著怎麽把話題引到漕運之事上。
    虛空中光幕忽然閃了閃,一躍於眼前
    八卦與科學宇文融被流配崖州,死於途中,當真是遭人毒手了嗎01  未完成
    七娘驚恐地看著光幕,再看看宇文融形容枯槁的憔悴模樣,嘴一瓢道。
    “完了,你要死了”
    聞言,宇文融眯起眼,警惕心升到了最高點。請牢記收藏,網址 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