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受到驚嚇的弘曆

字數:7622   加入書籤

A+A-


    驟然得知這個消息,吳省蘭也是一臉懵逼,完全不知道怎麽回事。
    一支明軍突然冒了出來?
    “前明都滅亡一百多年了,鄭氏軍隊也被消滅了,哪裏來的明軍?”
    “我也不知道,但是現在唯一知道的就是他們打著日月紅旗,日月啊!日月,不就是明字嗎?”
    “這……這是不是有點……”
    “先別說這個了,亂了,全亂了,從揚州府開始,整個大運河沿岸都亂了!”
    和珅著急道:“這個事情要是處理不好,就大事不妙了!”
    “這……還是盡快告訴皇上吧,請皇上做主,調兵南下。”
    吳省蘭皺眉道:“中堂,眼下我們甚至不知道賊軍到底是什麽來曆,也不知道地方上到底是什麽情況,一邊派人告訴皇上,一邊派人南下查看消息吧!”
    和珅為此感歎。
    “皇上春秋高,如非萬不得已,我是真不想煩擾皇上啊……”
    “當前這個局麵,再不告訴皇上,事情就難以收場了。”
    吳省蘭低聲道:“再說了,這些軍事上的事情,本也不是您的職責,大運河又不是自然堵塞,而是賊軍所為,皇上就算知道,也不會苛責您。”
    和珅眼珠子一轉,覺得吳省蘭說的有道理,於是緩緩點頭。
    “看來,也隻能這樣了。”
    事情太大,他兜不住,大運河漕運關乎國家生死存亡,他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使者遂從京師縱馬狂奔而出,將消息往承德方向送。
    另一邊,又有百餘名刺探消息的八旗騎兵從京師狂奔而出,朝著南方急馳而去,前往搜集消息。
    而從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初四開始,和珅陸續接到了徐州、兗州、東昌府、大名府等地官員的消息匯報,說當地被大量流民衝擊,民心不穩,有混亂的狀況,且大運河隨即被大量船隻堵塞,無法通行,狀況十分嚴峻。
    他們還說得知南邊有賊兵作亂,請朝廷派兵南下協助地方處理危情、解決南方戰亂。
    和珅頓時覺得頭大如鬥,又讓人把消息轉送給正在承德避暑山莊happy的弘曆,看看弘曆怎麽解決這個事情。
    和珅這邊頭大如鬥,福長安這邊的日子也不好過。
    他發現自己被劉峨坑的不輕。
    盡管作為新任直隸總督,他看起來有很大的權力,但是劉峨之前已經調動了很多軍隊去對付天津的賊兵,卻全部戰敗了。
    他到任以後才知道三千總督標營被他敗掉了兩千,直隸提督俞金鼇的一千五百標營也戰敗了,霸州營和大城營的兩支營兵也戰敗了,靜海營的營兵也戰敗了。
    等於前前後五六千部隊就像是送死一樣一個接一個的送上去給賊軍殺,全給殺掉了。
    這仗是怎麽打的?
    怎麽協調的?
    大軍沒有集中兵力居然就一個一個的上去打?
    福長安雖然沒有他老哥福康安那麽好的軍事才能,但是最基礎的軍事常識還是有的,合兵一處以多打少才是兵法的精髓,你這一個一個去送,不是找死嗎?
    福長安大為惱火,於是又上奏參了一本劉峨,說他胡亂指揮,葬送王師,罪大惡極,請求處斬,否則不足以平民憤、定軍心。
    隨後,福長安發布命令給整個直隸地區的綠營兵,讓他們全部向天津方向靠攏,但是沒有命令不準進攻,誰也不準為了搶攻而單獨進攻,否則軍法從事。
    福長安因為有福康安這個頂級勳貴老哥和傅恒這個牛逼的爹,所以也是挺有名氣的。
    直隸地區的軍事將領們雖然不知道福長安有什麽著名功績,但是他的老爹、老哥都是大名鼎鼎,遂不敢怠慢,領下命令之後,就立刻起兵準備作戰了。
    另外,直隸提督俞金鼇本來也是要被問罪的,但是福長安聽說俞金鼇善戰,比劉峨這個老朽要好用的多,於是保下了俞金鼇。
    這讓俞金鼇十分感動,遂調集軍隊,領兵五千南下,決定要在福長安麵前好好的表現一下自己。
    大量綠營兵馬被調動起來向天津方麵進軍,這個消息被李闖得知以後,他可算是鬆了口氣。
    這要是再沒有得到清軍大規模調動的消息,李闖真的會很有挫敗感的。
    他甚至想著幹脆直接來一個大的,帶領軍隊打去承德找弘曆聊天算了,這下他就不信清軍沒有大規模的行動。
    這下可好,清軍終於來攻擊他了。
    真高興!
    …………
    唉?我為什麽要為了被攻擊而高興呢?
    李闖想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不由得苦笑連連。
    這事兒給鬧的。
    怎麽感覺帶清就那麽邪門呢?
    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八月初十,福長安所部先鋒軍武清營、東安營和永清營三個營最先完成兵力集結,大約一千三百多人聚集在一起抵達了天津附近,因為沒有命令不敢進攻,就開始搭建營地,準備迎接福長安。
    八月十二日,福長安帶領僅剩的一千標營軍隊以及河間府、易州的營兵抵達了天津附近安營紮寨。
    八月十四日,通州營兵抵達了天津附近。
    八月十五日,俞金鼇帶領五千軍隊抵達了天津附近。
    至此,福長安手裏的軍隊已經超過了一萬兩千人,在他看來,這算是初步具備了攻克天津的實力。
    而在此期間,李闖並沒有主動出擊,而是謹慎的派人調查了一下來犯清軍的具體狀況,進行了一番了解。
    然後他得知,這支清軍好像也沒什麽特別的。
    裝備一般般,隻有火繩槍和老式短筒火炮,大型加農炮不多,騎兵不多,一兩千的樣子,剩下能觀察到的都是些冷兵器部隊,還有一些比較古老的攻城兵器,比如雲梯、井闌之類的。
    那些隻有在兵書裏才能看到的老古董,他現在居然在正規軍裏頭看到了,這帶清的軍事技術好像不怎麽樣啊。
    這樣的軍隊也能打出那麽威風的戰績嗎?
    .
    這次可不是上次那種一支一支來送死的軍隊了,而是集結之後抵達的大軍,應該能代表大清帝國的高端戰鬥力了吧?
    是不是健銳營、索倫兵,或者是蒙古騎兵?
    出於謹慎,李闖還是沒敢主動出擊,而是打算打一場謹慎的守城之戰。
    反正他的糧秣數量足夠,後勤船隻很多,並且還能捕魚,天津地區也有大量存糧被他獲得,現在天天都能吃飽飽,舒服得很。
    天津之戰一觸即發,福長安覺得自己勝券在握,很有自信。
    而就在數日之前的承德避暑山莊之內,弘曆看著跪在他麵前的傳信使者,臉色逐漸變得鐵青。
    這個時候,哪怕已經過了他每天最清醒的一兩個時辰,他也依舊擺脫了那種昏昏欲睡、精神不振的頹喪狀態。
    此時此刻,他覺得自己的精神真的很不錯。
    被驚嚇的。
    因為他驟然得知,京杭大運河被人從長江地區鎮江府地帶截斷了,兩江總督書麟應對不利,不能平定叛亂,以至於需要向朝廷求援。
    以至於江北地區整個京杭大運河沿岸地區的州府都變得很不安穩,很多人受到驚嚇,向北部和西部逃竄,甚至有些官員還擅離職守。
    目前可以得知的是山東西部與江蘇北部都出現了流民潮,局勢比較混亂,但是目前尚且不清楚那支賊軍是否已經北上。
    造成這個後果的是一支來曆不明的軍隊,目前不知道他們是什麽來頭,唯一可以作為線索的,就是這支軍隊的旗幟是一麵日月紅旗。
    使者帶來了和珅的匯報奏折,奏折裏和珅認為日月紅旗很可能代表著明字,但是前明已經覆亡一百多年,在大清眼皮子底下怎麽會有一支明軍生存一百多年再起事作亂?
    和珅覺得不可能,應該是某些心懷不軌的賊匪刻意借用前明的名義犯上作亂、禍亂人心,所以和珅建議弘曆立刻調動精銳八旗部隊南下。
    否則大運河一旦被截斷時間太長,不僅會造成大量流民出現,也會引發北方地區物價的高度波動,很可能會影響到大清帝國的統治格局。
    所以無論如何,弘曆都應該立刻調遣軍隊南下平定叛亂。
    而且,一定要精銳,速度還要更快一點。
    弘曆看完了奏折,深吸一口氣,嚐試平複自己的心情,但是他發現這樣做挺難的,他似乎很難平複自己的情緒。
    登位五十二年以來,他遇到的大事也不算少,遇到的強敵也不算少,當年強橫一時的準噶爾汗國威脅他的統治的時候,他也很緊張,但是當時,他熬過來了。
    當時他的精力和身體素質都在巔峰,可現在,他的精力和身體狀況都不容樂觀。
    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疑似前明餘孽的軍隊,而且還好巧不巧的拿下了鎮江府,切斷了京杭大運河,使得漕運崩潰,京杭大運河沿線出現巨大動蕩,甚至可能威脅到直隸乃至於京師的安全。
    這可不是小事,這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沒有京杭大運河運輸南方的糧食與各項物資到北方,帶清就無法平抑糧價、補充軍糧,就養不起北方那麽多的軍隊。
    其他東西其實都好說,唯有糧食是最要緊的命門。
    所以京杭大運河不能斷,哪怕堵塞都能解決,但是被人為截斷,那影響就太大了。
    好一陣子之後,弘曆喘了幾口氣,隻覺得頭暈腦脹。
    又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稍稍緩過了神來。
    “李玉,給朕倒杯茶來,要濃一點。”
    “遵旨。”
    大太監李玉立刻前去為弘曆倒茶。
    不一會兒,李玉端著茶碗回來,把一杯濃茶遞給了弘曆,弘曆慢慢地啜飲濃茶,覺得自己稍微有點應付複雜情況的精力了。
    “李玉,你去安排一下,朕今天就要啟程回京。”
    “皇上,圍獵還沒有結束,對蒙古諸部的賞賜也沒有……”
    “不要讓他們知道這件事情,封鎖消息,不要讓他們知道,就說……就說朕昨夜夢見母親,思念母親,所以決定去母親陵墓祭拜,今年的圍獵到此為止。”
    “這……遵旨。”
    弘曆緩緩點頭,又看向了使者。
    “詔令就不寫了,替朕傳口諭給和珅,讓和珅即刻開始調撥糧草、軍械等各項物資,準備大軍南征。”
    “遵旨!”
    使者立刻應諾,然後火速離開了承德,返回傳令。
    使者走後,弘曆深吸一口氣,喊來了避暑山莊內的隨行官員,開始給他們布置任務。
    此番京杭大運河被截斷,天下動蕩,非同小可,必須要出動大軍,以絕對精銳的力量碾壓過去才能解決危機,否則情況會非常危險。
    道理很簡單。
    康熙多次南巡,他也多次南巡,所為的,無非是要對江南地區的官紳士大夫地主豪強們彰顯八旗軍隊的武力,告訴他們大清軍威赫赫,依然是你們打不過的存在。
    大清定鼎天下,尤其是在江南,那是純純靠武力打下來的,為此多造殺孽,殺人太多,以至於江南地區民怨沸騰,盡管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但是曆代清帝依然為此心有惴惴。
    弘曆更是如此。
    為了震懾江南地區的人們,他多次南巡,率領強大的軍隊前往展現帝國的存在,讓江南地區的那些漢人了解到大清的武力,從而乖乖做順民。
    換言之,因為剃發易服和殺戮,清帝國在南方的統治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穩定過,別說兩廣和福建這些地方他們的官府離線製統治,哪怕在江蘇、安徽這些地方,也經常蹦出來一些反清的事例。
    有清一代,江南地區的反清行動貫徹始終,一直在失敗,也一直在進行。
    曆代清帝非常清楚,所以才特設了江寧織造這個職位作為他們在江南的耳目,一邊搞絲綢給皇家賺錢、滿足皇家的消費需求,一邊以江寧為中心收集各地訊息,以便於清帝在京師也能盡可能全麵的了解江南的情況。
    他們很清楚,一旦有誰在江南打著前明的旗號作亂,隻要稍微有點聲勢,必然會引起大量心懷異誌之人的追隨,從而引發如同當年三藩之亂的那種情況。
    京杭大運河的存在,也不僅僅是為了抽江南的血輸送到北方彌補不足,同時也是為了削弱江南的經濟實力,別讓江南發展的太快以至於積累太多財富、生出不臣之心。
    而且這條運河也能在關鍵時刻起到讓北方大軍快速南下的效果,對江南地區也是一個巨大的軍事震懾,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京杭大運河一旦被截斷,首先就是經濟影響,隨後便是政治影響,進而就會引發軍事動亂,而根據弘曆所知,因為地方混亂道路不通,使者北上送信花了近一個月。
    時間已經非常緊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