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乾隆盛世還在嗎?

字數:8424   加入書籤

A+A-


    一個月的時間,弘曆不知道書麟是否還能在蘭芳軍隊的猛攻下堅持住這一個月。
    如果書麟能堅持最好,可如果書麟堅持不住,那麽整個兩江地區的情況都會急劇惡化,帶清的財賦重心也會暫時失去。
    那對於帶清的打擊就太大了。
    所以,此番是一個關乎帶清朝廷生死存亡的重大時刻,必須要出動帶清最精銳的部隊向江南發起雷霆進攻,一舉蕩平這支心懷不軌的“明軍”。
    弘曆下定決心,不僅要出動最精銳的健銳營,還要把東北老家的索倫兵招過來,讓索倫兵和健銳營合兵一處,用這樣一支最強大的軍隊形成滅國級別的戰鬥力,狠狠震懾江南的反清勢力。
    與此同時,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還決定征調喀爾喀部和準噶爾部的蒙古騎兵,與健銳營、索倫營兩支軍隊一起南下,沿途收拾宵小,彰顯大清強盛的武力。
    於是,弘曆一聲令下,傳令使者四麵出擊,往東北和西北快速馳騁而去。
    弘曆自己也迅速結束了自己的避暑之旅,率領隨行軍隊南下返回京師,同時又傳令京師的八旗部隊做好整頓準備,以備隨時出擊。
    除了直隸地區的四萬綠營兵,直隸地區的八旗部隊數量還是很大的。
    直隸地區的八旗部隊分禁旅八旗和駐防八旗兩種,禁旅八旗直接受皇帝領導,是皇帝手底下最強悍最可靠的武力,人數很多。
    其中領侍衛府侍衛六百六十人,八旗驍騎營一萬八千九百人,八旗前鋒營一千六百六十人,八旗護軍營一萬四千零八十人,八旗步軍營一萬九千人,八旗健銳營三千八百七十人,八旗火器營七千八百人。
    除此之外,還有內府旗下包衣,其中內府護軍營一千零六十五人,內府前鋒營一百一十四人,內府驍騎營五千二百五十人,三旗虎槍營六百人,以及圓明園隨同辦事營六千四百人。
    至於駐防八旗兵力分散,每個地方的八旗士兵人也不是很多,三五百人,一兩百人,甚至是幾十人都有,一般也不會完全征集。
    倒是在東北之地,有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三名將軍統領的駐防八旗共三萬五千三百人,他們一直生活在滿清的“龍興之地”。
    這些八旗軍隊相對內地一般八旗軍隊來說,還是比較有實力的,不過一般不會離開東北,除非真的有非常緊急的事情,比如太平天國之類的……
    弘曆八月初七得到了和珅傳來的消息,八月初八就啟程返京,但因為年老不耐高溫、跋涉,所以盡管已經用了最快的速度,弘曆還是花了五天才趕回京師。
    八月十三日,弘曆返回京師,而他的命令早前已經抵達了京師,於是乎整個京城的八旗軍隊都開始動員起來了。
    根據弘曆的命令,這一次,大清將組織相當數量的軍隊展開南征。
    具體來看,將抽調八旗驍騎營一萬人,八旗前鋒營一千五百人,八旗護軍營五千人,八旗步軍營一萬人,八旗健銳營兩千人,以及八旗火器營五千人。
    總兵力達三萬三千五百人。
    這還不算尚未抵達的索倫營和蒙古騎兵隊。
    按照弘曆的計劃,發索倫兵一千人,再發蒙古騎兵四千人,把這五千人也編入南征軍隊裏,湊出一支三萬八千人的絕對精銳。
    與此同時,讓正在台灣、福建一帶尚未班師的福康安和海蘭察也帶兵北上,與朝廷大軍兩路夾擊、會攻鎮江府,以期將賊軍徹底消滅!
    這樣,就絕對可以打一場大勝之戰,彰顯大清國威、軍威,狠狠震懾天下宵小!
    朕雖然老了,但朕依然是天下之主!
    弘曆對此信心滿滿。
    軍隊籌備的同時,弘曆也開始著手處理政治問題。
    首先就是想下令處斬劉峨。
    劉峨居然敢瞞著朝廷私自處理天津問題,這讓弘曆憤怒不已,再加上福長安匯報的消息,讓弘曆得知這家夥居然已經葬送了五千多綠營兵,便更加惱火了。
    那還有什麽好說的?
    斬!!
    另外,對知情不報的一批官員也要狠狠處理。
    比如保定知府,比如河間知府,天津知府死了就算了,其他知府可不能放過。
    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政令下達之後,三十多名官員丟了官帽子,十幾人丟了腦袋,這簡直堪稱乾隆四十五年以來最大的官場動蕩。
    但這也隻是一個開始,因為根據弘曆目前所了解的,整個大運河沿岸現在也是一塌糊塗,那些不稱職沒有能力的混蛋也要被處理。
    其實弘曆看到這些消息的時候,得知因為驚恐而導致大運河沿岸一派糜爛之態的時候,他也是有些心驚膽戰。
    他沒想到,被他治理了五十多年的國家,在一場災難麵前,居然如此的不堪一擊,地方官員居然如此昏庸無能,百姓居然如此的混亂不堪、不辨是非。
    其實百姓不辨是非對他來說也不算壞事,或者說他不反感這樣的情況,明辨是非的人是不好統治的,不辨是非的人才是好統治的。
    但問題在於,你們這些當官的怎麽能和那些百姓一樣也不明是非、如此庸懦?
    難道朕千辛萬苦選拔、調教之後的官員們,都是這樣一群無能的廢物嗎?
    在整個大清帝國,這樣的廢物到底還有多少?
    朕的江山,真的還穩固嗎?
    真的還興盛嗎?
    乾隆盛世,還存在嗎?
    這一刻,弘曆自打出生懂道理以來,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而原本,這樣的懷疑終其一生都沒有過。
    弘曆到死都不會明白一個道理。
    專製體製下,皇帝個人的勤奮和進取經過官僚們的層層傳導,到達社會基層就隻剩下百分之十了。
    而皇帝的懶惰、懈怠經過官僚們的層層傳導,到達社會基層的時候,會擴大十倍,百倍。
    專製體製給皇帝帶來絕對權力的同時,也會給他的官僚體係帶去不可逆轉的神經性傷害,讓官僚們放棄自己思考國家未來的可能性,轉而全心全意揣摩上意、謀求晉升和增加財富。
    這樣的官僚並沒有什麽家國己任的責任感,十分缺少治國平天下的意氣,他們宛如一具被掏空的空殼,軀殼裏隻剩下鑽營、苟且、厚黑、甩鍋。
    以至於連和珅這種大貪官在一群庸碌無能的廢物麵前,都顯得如此的清新脫俗。
    至少他真能辦事。
    弘曆一聲令下,和珅是真的帶著京城戶部官員加班加點的處理後勤問題。
    他各種調集糧草、軍械物資,籌備後勤人員,準備征發民夫、大車、牲畜,順便還派人南下看看大運河的情況,看看是否能順利使用大運河減輕軍隊的後勤負擔。
    與此同時,他不斷派人南下到大軍預定的南下路線,要求當地的地方官行動起來,準備承接大軍南下路過所需要的一切物資,並且要求他們提前整修道路。
    如果大軍抵達的時候才發現道路不堪行走,當心他們的腦袋!
    和珅貪歸貪,收錢歸收錢,可人家真能辦事也是真會辦事啊。
    要是沒有和珅,乾隆四十五年之後的清帝國國家財政估計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
    弘曆返回京城之後,和珅給他交出了一份很好的答卷,讓弘曆十分欣慰,覺得至少這個人自己沒有看錯,雖然外頭有些風言風語,但是不管怎麽說,他真的做到了臨危不亂,也是真的能辦事。
    這就好啊,這就好啊。
    經濟上有點毛手毛腳不算什麽,政治上聽話、能幹才是最重要的,這是乾隆後期弘曆對身邊親信官員的普遍要求。
    有了和珅和他麾下團隊的努力辦事,弘曆明顯不足的精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補強。
    一些他已經沒有精力去處置的雜事都被和珅處理得井井有條,很快就交給下麵具體辦事的人去辦理了,弘曆隻要接受訊息給出判斷就好。
    這點事情,弘曆還是能辦到的。
    於是事情漸漸的推進起來,老朽的清帝國中央機器也開始轉動起來,雖然噪聲有點大,有些地方的運轉也不是很便利,但它終於還是轉動起來了。
    被弘曆寄予厚望的精銳八旗軍隊正在集結中,蒙古騎兵和索倫兵也在集結、趕路之中。
    八月十九日,直隸大名府傳來消息,說大量難民試圖通過大運河北上進入直隸,為免驚擾聖駕,大名府知府正在調動人手阻攔難民北上。
    但是難民太多,大名府有些顧不過來,希望朝廷能予以援助。
    弘曆得知此事,高度重視,召開會議,會議上,兵部尚書王傑建議大軍先鋒可以率先出擊南下整頓情況,傳遞大軍即將南下的消息以安撫人心。
    弘曆認為可以,於是按照這個建議傳遞下去,命令鑲藍旗蒙古副都統、健銳營大臣伍彌特·德楞泰率領健銳營兵兩千率先南下至大名府,宣揚大清軍威以震懾難民,要求難民南返,如有冒犯大軍者,可殺無赦。
    也是在此時,弘曆覺得南征事宜很重要,應該派遣老成持重的將領予以統領,遍尋朝中諸將以後,他還是覺得沒有人比阿桂更合適。
    於是弘曆下旨給正在河南監督黃河決口事宜的阿桂,著阿桂速速返京,準備領兵出征。
    正好趁這段時間弘曆也打算等一等蒙古騎兵隊和索倫營,順便收集更多的關於那支“明軍”的消息。
    天子用兵,不打無準備之仗,弘曆覺得自己需要了解全貌,然後迅猛出擊,一擊解決掉所有的憂患。
    然後,八月二十日,一個令弘曆還有滿朝文武都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消息傳來了。
    福長安於天津慘敗身死,一萬兩千大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天津賊軍聲勢大振,主動出兵向東安、武清方向展開進攻,大有威脅京師的跡象。
    得知消息,弘曆大驚失色,和珅大驚失色,整個紫禁城朝廷都給嚇得不輕。
    不是說天津賊兵隻有兩千多人嗎?
    福長安可是帶著一萬多人去討伐了,怎麽還全軍覆沒了?
    天津賊兵都是天兵天將嗎?
    那麽能打的嗎?
    弘曆鐵青著臉把和珅喊了過來,問他到底是怎麽回事,和珅戰戰兢兢支支吾吾,隻能磕頭說自己對那邊的了解也不多,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此前的地方官員匯報。
    弘曆大怒,一把將敗報扔在了和珅麵前。
    “什麽賊兵?他們也打著日月紅旗!也是日月紅旗!是那支明軍!膽大包天!不僅截斷大運河,還敢直接攻打天津威脅京師!威脅朕!”
    弘曆氣的臉色漲紅,須發皆張。
    伺候他幾十年的李玉打二三十年前開始就沒見過弘曆如此生氣的模樣了,頓時嚇得一起跪在了地上,請弘曆息怒。
    息怒?
    怎麽息怒?
    福長安死了,他最鍾愛最關心的臣子傅恒的小兒子死了,他自己的親戚死了,他痛徹心扉、怒火萬丈。
    此時此刻,弘曆心裏隻有一個想法。
    收複天津,把那支作亂的“明軍”趕盡殺絕,每個人都要殺死,活著的也要千刀萬剮殺死,以此祭奠福長安、安撫傅恒,以及自己那位白月光妻子富察氏。
    不過到底是多年的老皇帝,人家說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能活那麽久,做那麽久的皇帝,弘曆顯然那也不是那種腦子一熱就要衝上去和人家開片兒的存在。
    所以他很快就冷靜下來了。
    冷靜下來之後,他發現這一仗還真是必須要打。
    不打不行,小打也不行,要大打,不然別說江南,他娘的京師都要保不住了,他大清帝國的首都都要不保了。
    幾乎就在自己家門口給人家的軍隊打了一個慘敗,丟了一個大臉,現在都他娘的要變成顯眼包了,這要是打不贏、收複不了天津,他大清帝國還怎麽混?
    弘曆立刻傳旨,也別等什麽有的沒的了,阿桂還沒回來,但是大軍不能不動彈。
    先把大軍調動起來往天津方麵布置,和珅籌備的糧秣先用起來,給天津方麵提供,另外健銳營也別走了,留下來當主力。
    此後,弘曆開始正兒八經的審視天津的這支“明軍”。
    打著日月紅旗而不用“明”字旗這一點其實細細想來有點奇怪,要反清複明直接說就行了,畫個日月圖案欲蓋彌彰,什麽意思?
    你都明明白白造大清帝國的反了,仗都打成這樣了,你要反清複明,你直接說不就行了嗎?
    不過這些都可以放在後頭,眼下最關鍵的是這支軍隊的戰鬥力。
    強,很強。
    根據福長安所部僥幸逃脫的潰軍的回報,這支賊軍火力極強,擁有十分精悍犀利的火器。
    他們的火炮威力很大,不僅能打實心彈,還能打開花彈,且射程很遠,據說能打十裏地,一炮打下去衝到軍陣裏,人馬俱碎,叫人肝膽俱裂。
    不僅如此,他們還有犀利的火槍,射程很遠,清軍火槍根本夠不到的地方,他們可以打到,所以清軍火槍手還沒進入射程,就被他們打的一塌糊塗行將崩潰了。
    福長安帶領大軍要圍攻天津,但是很難越過他們的火力網。
    偶爾幾支部隊強行突破火力網接近天津城,迎接他們的是更加密集的火槍彈藥,幾乎沒人能活著進入蟻附登城的環節。
    最後,當清軍被他們的火炮火槍打得士氣低落的時候,他們還主動開城出擊,和清軍打野戰。
    福長安就是在打野戰的時候被一槍斃命,清軍隨之大亂,徹底崩潰,賊軍再衝擊過來,全殲了清軍,獲得大勝,乃至於一路追擊到了東安、武清一帶。
    勉強逃命回來的俞金鼇本身也中了槍,小腿中彈,膝蓋以下幾乎斷裂,狀況極慘。
    看著這個往日裏生龍活虎的強壯漢子被打成這樣,弘曆心有惴惴,對這場戰鬥的前景有些擔憂。
    火器如此犀利嗎?
    ——————————
    ps:關於帶清政府在乾隆後期到底是個什麽模樣,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這裏頭較為詳實的再現了那一年半個帶清是如何被一種子虛烏有的妖術帶來的恐慌給席卷、清政府上至弘曆下至鄉野小吏又是如何全員發癲的。
    pps:或許有人覺得我寫的1787很離譜,但是我已經收著寫了,還給安排了幾個正常人,那場大恐慌,他娘的帶清除了幾個軍機大臣,地方上極其荒誕,整個兩江官場愣是一個正常人都找不到,我真怕照著真實的寫我自己都圓不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