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知識真是財富

字數:5109   加入書籤

A+A-


    慶元帝那時候,就有人提出來過這個建議。
    但那時候被否決了。
    畢竟國朝還沒走到那個地步,還沒這必要動到讀書人。
    所謂廩補,院試時成績好的秀才,被取為廩生,每個月能從官府領到一份朝廷發放的廩膳,用於補助秀才的生活。
    所以說知識便是財富 ,這是有道理的。
    畢竟讀書成績好,那是真的有錢發。
    這個補助有的朝代多,有的朝代少。
    大周一般是每個月發放廩米六鬥,半貫錢。
    錢不算多,但對於家境貧困的學生來說,絕對夠他在學院的生活了。
    一般成為秀才後,若是一直鄉試都考不上又還是堅持一直考,年紀太大了的話,即便成績不怎麽樣,當地官府也會取為廩生,進行一番補助。
    每個縣學、府學與州學的廩生不算很多,可加起來也有一筆數目。
    但隻動一個月的話,估計是不夠的。
    在場的都是讀書人,雖然都考了出來,可還是要維護讀書人利益的。
    對於羅鏡文這個提議,基本都是不同意的。
    “不可。”
    “廩補自科舉以來便有,怎麽能隨便動這個?”
    “不動這個,那要動哪一個?”羅鏡文歎了一口氣。
    “不然隻能委屈諸公少領一兩個月的俸祿,這樣咱們就絕對夠銀子購買種子了。”
    這個提議,更加不行。
    “這.......”
    “我們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對對對,總有辦法的,暫且不必走到這個地步。”
    都到這個地步了,這個廩補估計是得動了。
    不然動的,就是諸公們的俸祿。
    苦自己,不如苦別人。
    年輕人挨一下苦,等到朝廷好起來後,再補償回來就是。
    這麽一想,又覺得羅鏡文這個提議還過得去了。
    “要不咱們便按照羅大人的意思,先借用一個月的廩生補助,後麵再補回來便是?”
    “這新作物這般高產,等今年收成兩次之後,咱們也不怕沒有糧食用了。”
    “隻要與那些讀書人說好,他們應當會答應的。”
    “是啊是啊!”
    有人鬆了口,便開始說服其他人。
    這確實是為國為民的事情,讀書人更該通情達理一點。
    羅鏡文心裏其實也有點懸。
    可眼看這麽好的機會在麵前,不可能不抓住。
    至於那些讀書人,等後麵再給回他們補償,肯定也不會再有怨氣了。
    想法是挺好的。
    皇榜一經張貼出去,在讀書人中是引起了一些波瀾。
    不過動靜也不算大。
    畢竟廩生占的還是少數,鬧也鬧不大起來。
    見到這樣,朝廷便更加心安理得了。
    當即用這個月剩下的廩補,高價找那些來往的客商們購買種子。
    在重金的誘惑下,果然很多人動心。
    那些有路子的客商們,瘋了一般地往東南去收購紅薯種子,再用各種辦法轉運出來。
    在三月份後,朝廷便陸續開始收到一批一批的種子。
    先是在京郊的田地開始種下,又慢慢往別的州府去派。
    已經種下作物的田地沒辦法再種,官方便鼓勵百姓們在屋前屋後或者村裏的空地上開墾出新的田地來種植。
    這種作物非常高產,而且成長一段時間後葉子就可以采摘來吃,百姓們也都很願意種。
    於是,春耕後整個大周的百姓們都又投入了辛勤的耕耘。
    加上日常料理田地,家家戶戶要幹的農活又多了。
    可一想到夏天收獲後,就能吃上飽飯了,大家便滿懷期待。
    民間的反饋這般好,朝廷便也鬆了一口氣。
    這樣看來,那個決定還是對的。
    提出這個決定的羅鏡文本人,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擁護。
    甚至連馬英偉等不是他們一黨的人,對著他都和顏悅色不少。
    羅鏡文很是高興,王閣老也很高興。
    這樣一來,他就更容易把羅鏡文推上去了。
    而且這新作物也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一時間都沒人提先前那件事。
    不過也有一點手尾讓他們煩惱了一下。
    “一個月的廩補不夠,要不再停多兩個月?”
    小朝會上,戶部的人提出。
    一個月的廩補,買的種子隻夠京城附近的縣城種。
    京城外的,就不夠了。
    羅鏡文直接說:“那便再暫停兩個月。”
    “加上這兩個月的廩補,應當足夠我們這邊用了。”
    “至於江南地區,下旨讓當地的官府解決便是。”
    江南富庶,能不花朝廷的錢就不花。
    於是,本來等著下個月能領回廩膳的讀書人們發現,他們的廩膳又被暫停了兩個月。
    這些廩生們都滿肚子怨氣,有些甚至跑到官府去鬧。
    廩生雖不多,可畢竟是有功名的讀書人。
    鬧起來了,當地的官府也不好辦。
    就連東南的讀書人也鬧了起來。
    蘇譽這天去曲州大營正在建設的養殖場視察,便遇到了曲州城內的廩生們聚集到城內的衙門擊鼓要說法。
    曲州是直隸州,有內外縣衙。
    內縣衙,其實相當於府衙。
    外縣衙,便是彭天成管的附郭縣縣衙。
    沒縣衙的縣令姓趙,是正七品官。
    聽到外麵的動靜,他便趕緊走出來安撫。
    “說好隻暫停一個月廩補,明年補回來的。”
    “可一個月後又兩個月,這廩補我們是不是以後都領不到了?”
    “對啊,我們都要餓死了,連書都讀不下去了!”
    “還我廩補,我們要個說法!”
    趙縣令歎了一口氣。
    “此事是朝廷的決定,本官也是無能為力。”
    “諸位在這種城中這般鬧,可別驚擾了王爺與府君大人才是。”
    “……”
    蘇譽騎馬而過,前麵的路被圍觀的人堵了。
    聽說這件事後,蘇譽幹脆下馬,帶著人走過去。
    這些秀才公們,都是臉熟的,大家基本都認識。
    見到他們鬧事,大家也覺得有些唏噓。
    供起一個讀書人不容易,好不容易取得一點成績,是個人都不想放棄。
    “唉,這朝廷為了買種子,把廩膳給停了,也不怪這些秀才相公們鬧。”
    “可不是嗎?那個吳秀才家本來就窮,上次鄉試落榜了,但好在還有個廩膳能補貼家用,支持他繼續考鄉試,聽聞上個月廩膳停了,他每日在學堂就喝一碗稀飯,前不久才餓暈在學堂上。”
    “你看他瘦得,我都擔心他現在又要暈倒。”
    “唉,都讀到現在了,這書不讀也不是,畢竟考了廩生,成績這般好……”
    眾人正討論之時,便聽到有人大喊一聲。
    “噯,府君大人來了!”
    其他人紛紛轉頭,果然看到蘇譽穿著一身粗布麻衣從人群外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