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誰扔我?
字數:4336 加入書籤
怎麽對蘇北這個問題,在場的人分成了兩派。
一派建議以懷柔為主,派出欽差去勸降,看看鹽民們有什麽要求盡量滿足。
“蘇北鹽民這麽多年來都沒做過什麽出格的事情,此次估計是被修海道逼得太過才會起了造反的心思。”
“隻要朝廷派欽差過去與他們好好溝通,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平息眾怒,應當能處理好這次的叛亂一事。”
“畢竟開鑿海口引積水,本也是為了他們好的事情。”
一派則建議直接派裝備精良的大軍壓過去,把造反的鹽民們都打散,這樣才能徹底遏製住他們造反的心思。
“這些鹽民已經不是第一次造反了,若是再繼續對他們示好,後麵隻要他們有不滿意的地方,那肯定還會有第三次、第四次造反。”
“長期以往,蘇北鹽場朝廷還能如何管理?”
“難不成要以後派一個欽差過去,就被打死一個?”
各有各的理,大家都覺得自己的辦法更好。
程太後聽得腦仁疼,揉了揉腦袋,看向了羅鏡文。
蘇北的事情,羅鏡文肯定是不能獨善其身的。
如今朝堂上大家為了這事爭吵不已,他還一直不發聲。
羅鏡文也沒辦法,隻能稍稍挺高聲音,說道:“諸位稍安勿躁。”
“大家說得都有道理,但有可取之處。”
“大家不妨靜下心來好好討論,再看看哪個辦法更好一些。”
一番話說完,夏陽江驚訝地看著他。
不是。
和稀泥不是他的強項麽?
怎麽這人跟自己搶起來了?
但總算有人出麵阻止爭吵,百官們也能暫時安靜一些。
隻不過,出聲的是羅鏡文,便有人把矛頭對準了他。
“羅大人既然這樣說,那你要拿出什麽辦法來應對?”
“不錯,蘇北的事情,一直都是羅大人在拿主意。”
“如今蘇北發展成這樣,羅大人你難辭其咎,辦法呢?”
羅鏡文心中叫苦不迭。
他就知道,自己一出聲就要被圍攻。
可不出聲也不行,程太後和那些朝廷重臣們都在看著自己。
今天他不拿出解決的章程來,他以後在朝堂說話就沒有份量了。
羅鏡文隻能說:“辦法是會有的。”
“不過暫時我還沒有想到,我先聽聽諸位的意見。”
“是要打,還是要以懷柔為主?”
眼看引火燒身,他趕緊又把話題拋向了剛剛爭論的雙方。
“自然是要懷柔。”
“朝廷派兵過去鎮壓了蘇北鹽場,也會破壞了當地的鹽田與生產鹽的各種工具。”
“屆時就算打贏了,蘇北鹽場也會遭受重大的損失,遲遲不能恢複正常生產,絕對得不償失。”
“懷柔個屁懷柔,那些鹽民連欽差都敢殺,朝廷派過去的將軍都殺了,這就是一群暴民!”
“這群暴民屆時獅子大張嘴,各種要,朝廷就要各種給?”
“打!必須得打!”
羅鏡文把話題引過去後,其他人又開始爭論了起來。
而且越爭越凶,整個朝堂都跟菜市場一樣了。
想起上次這群官員們因為爭論對待東南的態度而打起來的場景,羅鏡文忍不住微微往側麵退了一步。
突然,有人說了一句:“上次派兵過去鎮壓,強行押著當地鹽民挖海道便是羅大人的意思。”
“羅大人,你此次必定還是要支持朝廷出兵鎮壓蘇北鹽民暴亂的吧?”
戰火再次引向羅鏡文。
所有人都看了過去,等著羅鏡文回答。
羅鏡文沒辦法轉移話題了,隻能說:“上次出兵算時間內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前不久傳回的消息,海道已經快挖通了,證明上次的決策是有用的。”
“然而這次的情況有些不同,咱們還是要先理智分析,不能貿然決定。”
羅鏡文說著,突然感覺自己眼前閃過什麽東西。
然後一塊笏板被扔了過來,打中他的官帽,隨後掉在了地上。
羅鏡文一開始沒反應過來,很快他就怒氣衝衝說道:“哪個不長眼的對我動手的?”
“我!”戶部的一個年輕官員走出來,強勢地說道:“下官戶部清吏司主事鄧大同。”
鄧大同這幾年一直在戶部當差。
當時蘇譽去查大周的爛賬時,他還幫過蘇譽。
後來他升職,成為了戶部清吏司的主事。
而他負責的,正是蘇北那邊的行政事務。
所以對於蘇北的情況,他比不少人都熟悉。
鄧大同說:“蘇北如今情況緊急,羅大人你還說什麽慢慢商量?”
“今日不拿出主意,那羅大人還想等明天、後天,甚至拖到過完年後再處理嗎?”
羅鏡文是很氣的,畢竟這樣當著所有人的麵對他動手,誰能忍住脾氣?
“本官何時說過要拖?”
“那羅大人現在是怎麽決定的?”鄧大同步步緊逼。
“你是決定支持再出兵攻打蘇北,把鹽民們徹底打服?”
羅鏡文有些遲疑,一時沒回話。
“不是嗎?那羅大人就是支持懷柔政策?”
“那我建議,朝廷現在便準備好物資,即刻派欽差過去許以各種好處,緩和與蘇北鹽民們的關係。”
羅鏡文本就氣著,鄧大同又這樣咄咄逼人地讓他做出決策,他也有點上頭了。
“本官沒這樣說過!”
“羅大人沒這樣說過,那你先前為何這般果斷決定要朝廷派兵過去強行鎮壓蘇北鹽民?”
羅鏡文回答也帶著怒氣:“都敢對朝廷欽差動手了,這些暴民不派兵去鎮壓,難不成還要好吃好喝供著?”
“所以羅大人想必也預料到了,鎮壓後迎來的會是更強烈的反抗。”
羅鏡文冷笑一聲:“預沒預料到又如何?”
“既然你也這般說了,那就知道這些暴民們就是鐵了心要反抗朝廷。”
“懷柔?還懷個屁!”
“就要立馬調集大軍,去蘇北平叛才是!”
說完,羅鏡文轉身,直接拱手對坐在上麵的程太後說道:“太後請下旨,調集五萬大軍前往蘇北圍剿造反暴民。”
“暴民一日不鎮壓,蘇北鹽場一日不能恢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