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他會不會出事啊?

字數:4202   加入書籤

A+A-


    幾天之內,朝廷向天下發布兩份詔書。
    一份是程太後為了安撫讀書人而發的,另一份,則是朝廷痛斥東南,痛斥蘇譽發布討繳檄文,故意煽動讀書人,狼子野心的詔書。
    這份詔書,雖然沒有直接寫出來,但內容幾乎就明著把蘇譽和東南打成了亂臣賊子。
    因為新帝沒有登基,詔書還是隻能以程太後的名義發出。
    詔書上還說,念在淮南王戰功赫赫,朝廷暫免其罪行。
    但若是蘇譽再敢以任何形式抹黑朝廷,便要將他發落,連帶整個淮南王府一起押解上京受審。
    朝廷不可能被蘇譽一份檄文所威脅到,更不會因此而隨便改儲君。
    然而朝廷這份挺直腰杆的詔書,卻在天下百姓的心中更是拱了一把火。
    聚集在應天門前的讀書人們越來越多,大家激憤不已,覺得朝廷發這份詔書就是為了掩蓋數位皇帝被害死的真正目的,朝廷無能,程太後一介女流之輩,被奸臣蒙蔽,居然發布這種詔書來汙蔑忠良。
    今日滂沱大雨已經變小了,但還是淅淅瀝瀝地下著。
    登聞鼓前,陸放高聲喊道:“文死諫,武死戰。”
    “如今朝廷奸佞當道,太後也受奸人蒙蔽,一味地助紂為虐隱瞞數位天子死因。”
    “蘇錦言絕不是反賊,他是先帝欽點的天子門生,他為的是我們整個大周。”
    “身為大周子民,就算以死明誌,我們也有責任要求朝廷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在場的人都全身濕透,猶如落湯雞。
    但他們卻精神炯炯地跟著陸放喊話,要求朝廷徹查三位皇帝死因,把加害皇帝的凶手都交出來,讓天下人看著審判。
    如今朝上沒有皇帝,內閣要發什麽詔書,隻能用程太後的名義。
    事情愈演愈烈,上麵沒有一個能發號施令,甚至直接發詔書的人,朝堂上的大臣們也有些捉襟見肘。
    程太後本就不喜安王上位,內閣想要她再出麵去勸服這些讀書人們,程太後便不再願意了。
    她直接說道:“安王謀害先帝,本就有錯。”
    “哀家一而再地保他,已經是千古罪人。”
    “昨夜哀家才夢見先帝,他埋怨哀家沒有護好他唯一的血脈。”
    “哀家何其痛心,絕不可能再為安王出麵做任何事情!”
    程太後不肯鬆口,這事就陷入了僵局。
    一直下雨,那些聚集在登聞鼓前要求朝廷給說法的讀書人們恐怕要生病不少。
    但沒人發號施令,便沒人能去處理這事。
    隻能等內閣商討出處理人的名單。
    這種事本來就不好處理,去的人費盡口舌,估計還要被這些讀書人們罵成奸佞。
    一連提了幾個人,都有人否決。
    明顯都有各自的後台,不想自己的人去趟這渾水。
    最後,內閣隻能商量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員——通政司參議,讓他帶人去處理這些讀書人們。
    通政司本來就不是什麽吃香的部門,手中也沒什麽權力。
    參議也不是通政司的最高長官,隻不過是個三把手。
    他去應付這些讀書人們,純屬就是因為後台沒有其他人硬。
    真應付好了,上麵沒人記住他的功績,畢竟要扶哪個新帝上位都還不確定。
    應付不好,這些讀書人們鬧得更大,朝廷又肯定要把他問責。
    通政司參議隻能唉聲歎氣地帶著人去了。
    去了就打著傘站在一邊,看讀書人們淋雨。
    淋了一天,到點他就帶著人離開,臨走前吩咐禦林軍燒點火盆,熬點薑茶,給這些讀書人們烘幹衣服,喝點薑茶預防生病。
    多的,什麽也做不了。
    ......
    朝廷痛斥蘇譽的詔書也同樣傳遍了大周的府縣。
    此時所有的讀書人們都聚集在各自的省府,等待參加恩科。
    開恩科的時間就在下個月了,朝廷一直沒有通知取消,所以所有人都沒有離開。
    這正好讓他們能及時見證了這些事情。
    除了京城附近的讀書人外,在東南的讀書人相對於其他地方的,顯然對此的討論度更高。
    而且他們對於蘇譽也更加熟悉,其中有不少蘇譽的親朋好友和同窗們,更是天天被人圍著想問點什麽。
    別說在省府等著參加鄉試的杜誌文,就連在縣裏讀書的張文遠和宋有明,在朝廷痛斥蘇譽的話到達他們那邊後,兩人剛到學堂就被人圍了起來。
    “朝廷痛斥蘇錦言狼子野心,說他抹黑朝廷,此事是真是假的?”
    有個學生問:“蘇錦言他一個沒有實權的駙馬,莫非是因為在東南弄出了點成績,就想著以此來威脅朝廷給他正式封官?”
    張文遠被人圍在中間,滿臉無奈。
    倒是旁邊宋有明冷笑一聲,回道:“他檄文上不是寫了,要為被奸人所害的幾位皇帝尋出真凶,如此忠君愛國之人,怎能讓你這般折辱?”
    這位學生,同時也受到了其他人的譴責。
    “朝廷奸佞當道,把府君這種忠義之士說成了是反賊。”
    “虧你每個月還吃著府君送給書院的蛋肉,居然也跟著他們這般說。”
    蘇譽每個月都給東南各州府的書院送蛋肉,給讀書人們改善生活。
    無論家境如何,都能有這一份待遇。
    這一個讀書人說完這些話,不說張文遠和宋有明兩個,其餘人都不能同意。
    大家紛紛指著他譴責,這讀書人趕緊抱頭說:“我、我也是一時失言。”
    邊說,邊灰溜溜地走了。
    等夫子來後,眾人這才散去,坐回自己的位置。
    張文遠和宋有明兩人湊在一起,趁機嘀咕了一番。
    “這封詔書,也不知道會不會引起什麽別的後果。”
    “我們要不要送信去問問蘇譽?”
    天下人對蘇譽的評價倒大部分都是好的,可朝廷不那麽認為啊。
    最終定罪的人,還得是朝廷。
    他們與蘇譽隻是同窗好友,蘇譽真犯了誅九族的大罪,倒也誅不到他們。
    所以蘇譽萬一真的有什麽事情要托付的話,他們還能幫著奔走一番。
    張文遠皺了皺眉頭:“應當不會有什麽事吧?”
    “他不過是想要朝廷處理謀殺皇帝的凶手罷了,不至於真的被打成什麽亂臣賊子吧?”
    宋有明撇撇嘴:“我總覺得有些心不安,我送個消息去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