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臣鬥膽,請陛下顧念父子情義! 周陽滿臉黑線

字數:5055   加入書籤

A+A-


    他小看李嗣夜了!
    原以為李嗣夜隻是沒什麽腦子,好歹在皇室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文化程度應該不會太低。
    結果,周陽被狠狠打臉!
    “李嗣夜…算了,老易,你留下來,輔導輔導他,幫他把招降書寫好。”
    這幾句話讓他寫的,還把自己當太子呢!
    隨便說啥,別人都得聽他的?都得慣著他?
    太特麽扯了!
    四州的官員和將領,誰要是因為這麽幾句話直接投降了,估計那腦袋裏除了水也就沒別的了。
    李嗣夜滿頭大汗。
    眾將領下去各自準備。
    就在周陽這邊剛剛結束了戰前會議的時候,
    遠隔千裏之外,武陽王朝的朝堂之上,一場激烈爭論才剛剛開始。
    ……
    武陽王朝!
    應該怎麽說呢,如果非要和曆史上的王朝做個類比,它近似於全盛時期的元朝。
    而大雍國不過是一個割據政權罷了。
    軍、政、商、諜,等等,方方麵麵,二者都不在一個層次上。
    且現在的武陽王朝皇帝,武元貞,堪稱是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
    這個王朝,正處在最鼎盛時期。
    可周陽在大雍國攪動的一攤渾水,連武陽王朝都不得不為之爭論不休。
    有些過於出人意料了。
    前者,使者武懷慶稟告了鎮南王的意願後,皇帝武元貞大喜,當時就拍板:
    “這個幹兒子,朕認了!”
    隨即一道聖旨,派遣五萬精銳大軍,趕赴大雍,支援鎮南王。
    結果呢?
    一番準備過後,五萬人剛剛出發,還沒離開武陽國境,鎮南王敗了,一路逃回自己的老巢。
    武陽的五萬大軍就此止步於邊境,不再前進。
    消息傳回,滿朝文武盡皆嘩然。
    龍椅上,武元貞微微抬手,朝堂內頓時鴉雀無聲。
    “這個周陽,何許人也?果真如此神勇?”
    聞言,當朝太師楚燕站了出來。
    “回陛下,據微臣查到的消息來看,周陽此子,確實不凡。”
    “此子乃是大雍國後起之秀,大雍以北的蠻子屢屢犯境,他主動請纓,出兵北伐,一路之上戰無不勝。”
    “前些時日,周陽率領他的十萬北伐軍,於巨洋河大敗蠻人十五萬騎兵,聲望一時無兩。”
    武元貞的眉宇間逐漸凝重:
    “大雍國缺少良馬,北伐軍應是以步兵為主,區區十萬步兵,大敗十五萬騎兵,了不起!”
    楚燕向上拱手:
    “陛下說的極是,此子絕非等閑。”
    “巨洋河戰後,周陽回返大雍京城,僅僅一夜之間,京城易主!”
    “此等神乎其神的戰績,趙南山輸給周陽,一點都不奇怪。”
    “正因如此,以微臣之見,我朝暫時不宜直接插手大雍內亂,等到形勢明朗,不為遲晚。”
    話音剛落,另一位朝臣站了出來。
    武陽王朝太尉,林望山!
    “楚太師此言差矣,本太尉不敢苟同。”
    說完,林望山朝著武元貞拱拱手:
    “陛下,以微臣之見,如今正是介入大雍內亂的最好時機!”
    太尉執掌兵權,武元貞正想聽聽他的意見:
    “哦?太尉何出此言?”
    林望山扭頭瞥了一眼楚燕,轉過頭繼續道:
    “陛下請想,大雍國遭遇了曆年來最嚴重的蠻子入侵,國力大損。”
    “而後,大雍太子李嗣夜又聯合鎮南王,攪亂大雍南部半壁江山,民不聊生。”
    “現在又冒出來一個周陽造反,無視綱常,以下犯上。”
    “這前前後後打了多少次?整個大雍國風雨飄搖,正是國力最弱之時。”
    “恰逢鎮南王主動求援,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區區一個周陽,不過是殺了些野蠻人而已,就算吹破天,大雍國的國力在那擺著呢!”
    “換成微臣麾下的將領,未必遜色於周陽。”
    武元貞頻頻點頭:
    “太尉說得好!不可漲他人士氣,滅自己的威風!”
    這時,太傅方啟盛也跳了出來,一邊拱手,一邊憂心忡忡道:
    “陛下,太師和太尉所言,都有道理。”
    “然我朝支持的是鎮南王趙南山,說一千道一萬,若是趙南山不中用,莫非……”
    “我朝要大舉興兵,勞師遠征大雍國?”
    武陽王朝並非沒有那個能力。
    關鍵要看值不值得!
    古代王朝的國力再強,終究受製於交通條件和治理成本,不可能無限擴大版圖。
    這是武陽王朝和周邊小國相安無事的最主要原因。
    扯什麽大國的臉麵,都是虛的。
    真相是:
    地盤太大,管不過來!
    有些環境惡劣的地區,一旦納入領土範圍,說不定還要額外往裏搭錢,得不償失。
    因此,
    武陽王朝願意派出五萬大軍去支援趙南山,但並不想直接占領大雍國。
    趙南山要是能成,每年直接奉上三成的賦稅,那多好?
    武元貞歎了口氣,眉頭緊鎖:
    “是啊,趙南山不中用啊,可惜了朕的一片苦心!”
    “眾位愛卿,不妨暢所欲言,大雍如今之形勢,我朝該如何對待之?”
    整個朝堂上開始大討論。
    基本上還是圍繞著太師、太尉和太傅,分成了三派。
    一派是觀望態度,按兵不動;一派是即刻出兵,繼續支持趙南山。
    最後一派是太傅方啟盛的意見:
    可以介入大雍的戰亂,但是代理人的選擇上,需要慎重考量!
    就在這時,始終沒有表態的前使者武懷慶,沉思良久後,終於邁步而出。
    “啟稟陛下,微臣有一言!”
    “懷慶,但說無妨。”
    武懷慶整了整周身的衣衫,躬身道:
    “陛下,可曾忘了當日所言?”
    “微臣還記得。”
    “那一日,陛下金口玉言,親口把趙南山認作義子!”
    “如今,趙南山兵敗,正值人生低穀,陛下豈可看著他受辱?”
    “臣鬥膽,請陛下顧念父子情義!”
    等到武懷慶說完,朝堂上頓時安靜下來。
    這種事要是沒人提,無傷大雅,也就那樣了。
    武元貞哪天不得說個一籮筐話?還都是金口玉言啦?
    可一旦提起來,那就不得不考慮!
    武元貞的神情微微不悅。
    別人都知道好歹,偏偏是自家的皇族子弟,說起話來沒深沒淺,哪壺不開提哪壺!
    剛要訓斥幾句,武元貞突然就楞在那了:
    “對啊!懷慶所言,並非全無道理!”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