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聖旨

字數:2870   加入書籤

A+A-


    萬壽節結束第二天,正好是大朝會的日子,而且今天要上奏的事情頗多。
    自前天觀看了演武後,各國使臣都有了不少小心思,想買武器的、想加深兩國友誼的,還有想要參觀兵器工坊的,這兩天鴻臚寺十分忙碌。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官員惦記上了南邊運來的黃金,就各種事由寫了奏折,找皇帝要經費來了。
    船隊黑吃黑劫來的那三十萬兩黃金全數入了京,這麽大批金子,安王和寧王兄弟兩個可不敢當利潤直接給瓜分了,而是全部入了國庫。
    各部官員的心思也活動了起來,都找孫尚書要錢,這條河該清淤泥了,那條路該翻新了,修書需要經費了,該舉行什麽活動了……從前你說沒錢,這次總不能這麽說了吧?
    孫尚書就是咬緊了牙關不批銀子,沒有聖旨休想從國庫裏掏錢。之前萬壽節分去了眾人的心思,今天大家就卯足了勁兒要錢來了。不過皇帝沒給他們機會。
    隨著門口太監的一聲:“皇上駕到,眾臣早朝!”文武百官整齊的跪了下來。
    皇帝昂首闊步走進大殿,登上禦階,文武大臣齊聲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站在龍椅前看著這一幕,心緒頗為複雜,三十五年了,這一幕他看了三十五年了。
    他第一次看到群臣匍匐腳下時,有失去父皇的傷感,有眾人臣服的激動,有對未來的憧憬,也夾雜著不安和惶恐。
    登基十年後再看到這一幕時,早沒了從前的激動,反而帶著難言的怒意,他知道下麵這些看似恭敬跪伏的臣子,其實有許多忤逆之輩,他的壯誌難酬。
    登基二十年後再看這一幕時,他已經能心平氣和了,壯誌難酬,積弊難銷,但他從中找到了平衡,他可以輕鬆的處理政事、拿捏朝臣了。但他失去了年少時的熱血,小心的維持著宣朝表麵上的安寧。
    下麵眾人心中有些不安,往常山呼萬歲後,陛下馬上就會讓他們平身,從不會無故罰他們的跪,陛下這是生氣了?萬壽節不是過得很開心嗎,誰又惹他了?
    下麵眾人的胡思亂想皇帝自然不知道,他深吸口氣平複了心緒,坐在了龍椅上,“眾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群臣齊聲謝恩後才起身站好。
    皇帝一句廢話也沒有,“李福,宣旨吧。”
    李福拿出聖旨,下麵眾人剛剛才站起來,這又忙不迭的跪了下去,心中詫異,今天陛下實在是有些反常啊!
    李福打開聖旨宣讀:“朕在位三十有五載,值國家危難,邊境不寧,幸得祖先庇佑,賢臣輔佐、良將盡忠,危而複存,至如今,四境皆平。
    朕自幼通讀史書,昔年楚太祖乃開國英主,至暮年耽於美色,廢長立幼,以至引發戰亂,民不聊生,二世而亡。
    寧太宗為後人讚頌之明君,然暮年聽信術士之言,導致巫蠱之亂,數萬人因此而死。此二亂皆是為君主者年老昏聵所致……”
    這聖旨宣讀到這兒,眾人還是有些摸不到頭腦,沒品出皇帝話中的意思,隻有安王心下一動。
    林啟和段相兩個老狐狸也品出了一些味道,陛下這是有意退位?不能吧,多少君主七老八十了還舍不得放權的,陛下才五十歲啊,又怎會主動退位?
    兩個老狐狸微微轉頭對視了一眼,眼中皆有震驚和疑惑,看來兩人猜得一樣。
    李福仍在繼續宣讀:“朕少年登基,資質平庸,雖不敢稱明君聖主,但殫心竭力,不敢一絲懈怠。
    臣子年老者可致仕還鄉,含飴弄孫,安享閑適。然為君者操勞一生,了無休息之日,鞠躬盡瘁。”
    聽到這兒,不但兩個老狐狸確定了心中猜測,其他聰明人也品出味兒來了,寧王心中生起了一個不敢想的念頭:父皇這是要退位嗎?
    就聽李福接著讀道:“朕已過知天命之年,雖身體康健,然天下事繁,案牘勞形,不勝疲憊;又恐年老目花,日漸昏聵,以至延誤國事,引發災禍,故朕意欲退位養老,不問政事朝局。
    安親王六皇子浩軒,人品貴重,文韜武略,遠勝於朕,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朕退位為太上皇!”
    這道聖旨無異於在眾人心中點了一片爆竹,陛下未及駕崩,且身體尚康健,這就要退位當太上皇了?這可真是古往今來的第一人啊!
    難怪之前眾臣明裏暗裏地提立太子一事,陛下又十分信重安王,卻始終不肯立儲呢,原來是打算讓他直接登基為帝嗎?
    眾人心中喧囂沸騰,大殿裏卻鴉雀無聲,掉根兒針都能嚇人一跳。
    “安王,還不接旨嗎?”皇帝威嚴的開口了。
    雖早有心裏準備,但事到臨頭,便是經過大風大浪的安王也難免心潮起伏,他伏身叩頭,“父皇春秋鼎盛,怎麽……”
    皇帝開口打斷了他,“朕老了,也累了,處理政事力不從心,而你正值壯年,朕能教的也都教給你了,以後這江山社稷就由你來扛了!讓欽天監測算吉日,早日登基吧!”
    “兒臣謝父皇厚愛,定不辜負父皇期望!”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