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準備登基1
字數:3220 加入書籤
皇帝的退位聖旨引起了軒然大波,朝臣們安靜的跪在原地,腦子裏卻已經響起尖叫聲了。
忠君派的官員最淡定,他們的為官信條就是堅定不移地聽皇帝的話,皇帝主動退位,他們就聽命效忠於新君就是了。
不過心中還是有些失落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換了新君,他們可能就不那麽受看重了,這對他們的仕途是個打擊,要想辦法了。
安王派的官員則是欣喜若狂,那些成熟穩重的尚還平靜,有些則低著頭都快控製不住笑意了。
之前安王妃不許他們主動上奏立太子一事,他們還私下裏說安王妃頭發長見識短,皇帝看重有什麽用,先把名分砸實了才是正理!
他們不是沒給安王暗示過,卻被安王嚴厲地斥責了一頓,不許他們違逆安王妃之意。他們麵上認錯,私下裏卻有些不滿,覺得安王就是懼內。
現在才明白,還是人家夫妻倆個看得遠啊,爭什麽太子之位啊,太子有什麽好當的,要當就當皇帝啊!
那些反對新稅法、有意阻撓安王上位的守舊派官員則是有些頭疼了,皇帝這退位聖旨下得讓人猝不及防,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皇帝直接下旨都沒給他們勸阻的機會。
他們本來以為皇帝龍體康健,至少也能再活個十年八年的,他們還有時間慢慢謀劃,一步步毀了安王的名聲根基。
安王派官員一心送安王上位,有共同的目標自然團結,可等到安王儲君地位穩固,這些人不可避免地就會放鬆警惕,矛盾也會隨之出現。
安王手下人派別可不少,林派、齊派、段派、還有安王母家馮家以及後麵依附的官員,僧多粥少,爭權奪利之下還能團結一心嗎?安王夫妻倆個還能平衡這些勢力嗎?
安王在民間的名聲本來就不好,之前對讀書人征稅一事又得罪了天下讀書人,雖然四皇子景王被迫分擔了一大半罵名,但作為最先提出此事的安王,民間讀書人也是罵聲一片。
那些不得誌的窮酸秀才們可是偷偷寫了不少抹黑他們的話本子,四皇子成了表麵光風霽月,內裏肮髒腐朽的偽君子,還因為妻妾眾多,被寫成了一個荒淫無度的色鬼。
而安王之前被太子潑上的汙名隨著戰爭的勝利得到了改善,如今又被寫成了因覬覦未來太子妃,而設計陷害太子長兄的卑鄙小人,廢太子反倒成了被兄弟和未婚妻聯手背叛的可憐人。
這些話本子在民間私下裏賣得十分火熱,官府屢禁不止,查封一批話本子,又會冒出新的,寫話本子的讀書人凡是被查出來的都被抓了,可是就是阻止不了他們的寫作熱情。
讀書人靠寫書抹黑泄憤,普通人又對這些高高在上的皇親貴族私生活十分感興趣,對醜聞尤其是津津樂道,是以這些扭曲事實,甚至低俗不堪的話本子層出不窮。
而這些書一直很難完全被禁止,也有這些心懷叵測的守舊派官員暗中保護甚至扶持的原因。
這些官員想的是,縱然日後阻止不了安王繼位,可一個眾叛親離、不得民心的皇帝,他的新政也是施行不下去的。
這下可好,在安王一派官員最團結的時候,皇帝退位了,若安王一上任就施行新政,那這些官員必會全力支持。
畢竟,如今各派之間的矛盾尚未顯現,而且不但新官上任三把火,皇帝也一樣,誰也不想在這時候冒頭,當被燒掉的那根木頭。
皇帝坐在龍椅上,俯看著眾人,也不想管他們各人心思,“自今日起,朕就退位了,以後政事上奏給新君,欽天監、禮部速速安排登基大典。”
“臣遵旨。”相關官員急忙領旨,叩頭。
“你們該拜見新君了!”皇帝說著就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走下禦階,鼓勵地拍了拍安王的肩膀,然後自顧自地揚長而去。
“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寧王最先反應過來。
然後眾人異口同聲地:“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安王一臉嚴肅的開口。
眾官員拜見新君後,袖中的那些亂七八糟的奏折也沒必要拿出來了,畢竟如今除非有天災戰亂,否則什麽事也沒有新君登基來的重要。
最近幾個月朝廷都要忙碌各種大典,新帝登基大典、立後大典、祭天大典、祭地大典,還要前往皇陵進行祭祖大典,欽天監和禮部可有的忙了。
安王的心態還沒轉換過來,又向來對這些繁瑣的事不怎麽有耐心,直接下旨命寧王主持各種大典,康王和睿王輔助。
安王隻有一個要求,“登基大典和立後大典同時舉行,朕要和皇後攜手並肩同行,包括日後的三祭大典。”
“陛下,立後從來要在新君登基之後,沒有登基之時立後的道理,望陛下三思。”禮部左侍郎,一個花白胡子的老頭站了出來,他們正愁無法給新君添堵,安王自己給了他們一個事由,還是個正當理由。
一些守舊派的官員接著發言:
“陛下,臣讚成蔣侍郎所言,陛下登基後再冊封皇後也不遲啊。”
“陛下,帝後並肩而行這不合禮法啊!”
“按慣例,應在登基之後,另擇吉日冊立皇後。”
……
安王此時提出這一條實在有些草率,自古以來,男尊女卑,夫妻之間,妻子要永遠落後夫君半步以示尊重,沒有夫妻並肩而站的,更何況帝後之間除了是夫妻,還是君臣。
安王明知道會惹來迂腐之臣的阻攔,但他仍然說了出來,他說過他要和宣平一起並肩站在最高處,接受世人的膜拜,就一定會做到。琇書蛧
登基無疑是最重要的一次,他不想將宣平留在背後,留在台下,這次因為顧慮放棄了並肩,那日後隻怕更難做到。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