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登基大典2

字數:2900   加入書籤

A+A-


    帝後二人帶著王公大臣進入太和殿內,帝後站於大殿中間,王公大臣分兩側列班站好。
    帝後帶領眾人向太上皇行三拜九叩大禮,禮畢,太上皇命平身,眾人這才起身,各自回班站好。
    禮部尚書作為禮官,拿出了太上皇的傳位詔書,眾人再次跪下,又一次聆聽了傳位詔書。禮部尚書接著又宣讀了立後詔書。
    本來的流程應該是讓安王獨自走上禦階,從太上皇手中接過傳國玉璽,坐上龍椅,正式即位後再由新帝下立後聖旨的。
    偏偏安王很固執,今天必須要與宣平共同進退,強硬的更改了流程,請太上皇給下了封立後詔書,畢竟娶妻為父母之命,太上皇下旨立兒媳為後也說得過去。
    聖旨宣讀完畢,安王和宣平在禮官的指引下走上禦階,殿內的宮廷樂隊奏起了中和韶樂。
    這還是宣朝的登基典禮上第二次奏樂,第一次是太祖登基,其他的登基大典都在先帝的喪期,樂隊向來是設而不奏。
    兩人攜手來到禦階上,太上皇麵容嚴肅地看著兩人,太皇太後臉上則滿是慈愛欣慰的笑容。
    兩人又一次跪了下來,行了三跪九叩大禮,禮畢,端正的跪在太上皇和太皇太後麵前。
    旁邊有官員奉上了傳國玉璽,太上皇拿起了傳國玉璽遞到了安王麵前,安王伸出雙手恭敬地接過,托舉於麵前。
    太上皇麵容嚴肅地說道:“這萬裏江山的重擔日後就由你挑起了,望你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延續祖宗基業,開創盛世,為萬民謀福祉!”
    “兒臣謹遵父皇教誨,禮賢遠佞,勤政愛民,以求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四海升平,萬國臣服!”安王手捧著玉璽,再一次叩頭。
    傳國玉璽交接完畢,旁邊的禮官呈上了鳳印,太皇太後拿起了鳳印交到了宣平手中,“望你日後賢德仁孝、以身作則、教導兒女、輔佐君王,母儀天下!”
    “孫媳謹記皇祖母教導,侍奉長輩、和睦皇親,教養兒女,為陛下分憂,為天下女子之表率!”宣平手捧鳳印,恭敬的叩頭行禮。
    “平身吧,望你二人帝後和睦,相輔相成。”太上皇說道。
    “謹遵父皇教誨。”帝後二人再次叩頭,這才起身,旁邊的禮官接過玉璽和鳳印陳放於側麵的桌案上。
    至此,太上皇和太皇太後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在禮官、宮人的簇擁下返回後宮,帝後二人落座。
    安王第一次坐上了至高無上的龍椅,沒有誌得意滿的驕傲,隻有不忘初心的壓力。
    樂隊所奏的中和韶樂結束。門外階下淨鞭三響,樂隊又奏起丹陛大樂,在禮官的口令下,皇親勳貴、文武群臣行三跪九叩禮,拜見新帝、皇後。
    殿內外響起了洪亮的叩拜聲:“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三跪九叩完畢,止樂,就該是宣讀群臣賀表了。這賀表出自睿王殿下之手,登基賀表與立後賀表合二為一,洋洋灑灑數千字,行雲流水、一氣嗬成,文字優美,對仗工整,別提多給這大典長臉了。
    賀表宣讀完畢後,群臣歸位,新帝說了兩句場麵話。然後在禮官的口令下,群臣再次跪下,聆聽新帝詔書。
    登基大典最後需要頒布登基詔書,表達新帝秉承上天及先祖意誌,君臨天下;表明自己治理國家的決心,並簡略提一下自己未來的施政方向。
    另外,詔書還要更改年號,次年正月初一,將改年號為永安,今年還是景明三十五年。自此以後,安王就要改稱永安帝了。(後文中的永安帝和皇帝皆是指他了,老皇帝是太上皇)
    宣朝新帝登基都是次年改元的,哪怕先帝正月時駕崩了,他的年號也是要用到年底的,這是新帝為了表示對父皇的尊重。
    詔書的最後一項,也是普通百姓最關心的一項,就是新帝施恩於天下。往常皆為大赦天下,隻是大赦的程度不同,無數罪犯及家屬都盼著呢,今年注定要失望了。
    皇帝登基,施恩於天下萬民,免稅一年。
    詔書宣讀完畢,群臣再次叩頭,“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心中都是有些激動的,免稅也有他們的份兒,甭管在不在乎這幾兩稅銀,總之是好事。隻有戶部尚書有些強顏歡笑,這一年,國庫隻出不進啊!
    至此,登基大典的流程就算結束了,不過今年還要在太和殿設宴招待群臣,以及接受外國使臣的恭賀。
    其他皇帝登基大典因為是在先帝喪期,所以不奏樂、不宣賀表、不設宴,而這次登基完完全全就是個喜事,所以太上皇吩咐操辦大典的寧王,參照太祖皇帝登基的流程來,於是有了這次設宴。
    此刻時間尚早,帝後二人退至後宮,更換禮服,皇帝可以暫時休息一下,宣平卻還要接受王妃、公主及誥命夫人的拜賀。
    紫宸宮內,宣平端坐於主位上,底下眾人俱都按品階穿著禮服,三跪三拜給新上任的皇後行禮,“臣妾拜見皇後娘娘,皇後娘娘萬福金安!”
    人群中唯一站著的就是長公主了,按說女兒成了皇後,便是親生父母也得行國禮,但宣平自覺受不住,好在太上皇顧念長姐,免了長姐在帝後二人前的國禮,但林啟就沒這待遇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