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宴會及冊封

字數:3656   加入書籤

A+A-


    新帝登基後的宴會十分隆重,雖然時間緊,但各項事務都準備的井井有條,宴會上的表演也十分精彩。
    皇帝致辭後,開場的表演仍是宮廷雅樂歌舞,之後有各家王府的孩子表演,在皇帝叔叔麵前多表現表現,若是入了眼,日後好好處多多。
    孩子們的表演不夠嫻熟,勝在童趣純真,帝後二人看的開心,賞賜也不吝嗇。
    再之後表演的就是各府裏的年輕姑娘了,吹拉彈唱、唱歌跳舞應有盡有,表演的人名單與之前應選女官的名單極其相似。
    宣平之前被四皇子死訊壓下去的憤怒又升上來了,麵上仍然是端莊得體的微笑,但心中怒火中燒,好好的小姑娘就非要搶別人夫君,上趕著做妾嗎?
    至於皇帝,早在第一個表演者,戶部尚書嫡長女孫若果向他拋媚眼時,他就把眼神轉到了麵前的桌案上,隨手拿起幹果碟子裏的鬆子給宣平剝殼。
    今天這些十六七歲的小姑娘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在表演,希望陛下的眼神能落到自己身上。
    可惜贏得了滿堂喝彩,卻沒引起陛下的注意,陛下除了與臣下聊天喝酒,就是在照顧皇後娘娘了,偶爾掃一眼下麵,那眼神跟看樹木花草沒什麽區別。
    表演完畢,按正常流程皇帝都會說兩句場麵話隨口稱讚兩句的,但今天沒有,反倒是皇後娘娘掛著高貴典雅的笑容點評了她們的優點,賞了東西。
    宴會一直到申時(15:00)才結束,帝後二人起駕回了紫宸宮,登基這一天的官方活動算是圓滿結束了。
    宣平回宮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趕緊將自己這身禮服換下來,這一天可累壞她了。
    早上那身禮服,鳳冠有好幾斤重,單是壓在頭上就夠重了,為了儀態她還得挺直了脖子,走路時冕旒要微微晃動出恰當好處的孤度,又不能幅度太大,太難了。
    再加上裏外共十二層的禮服,宣平早上單是為了保持皇家儀態優雅走路就幾乎耗盡了全部精力,更何況她隻在半夜起身更衣時用了一碗參湯。
    中午宴會時換得這身禮服也好不到哪兒去,衣服倒是少了幾層,可鳳冠甚至還更重了幾分。
    取下了鳳冠,簡單地在發髻上插了幾個珠花,又換上了日常輕便的衣服,宣平輕輕舒了口氣,知秋給宣平按摩著僵直酸痛的肩頸。
    皇帝也換好了衣服走了進來,他倒是還好,畢竟習武之人身體強壯,“累壞了?今天沒什麽事了,好好歇歇吧!”
    “哼!”宣平滿目嬌嗔地掃了他一眼,扭過頭去。
    皇帝被她嬌俏地一眼掃得心裏癢癢的,如今的宣平可不是從前的小姑娘了,在自家夫君麵前,尤其是兩人獨處時,一舉一動都透著嫵媚風情。
    皇帝勾唇有些無奈寵溺地笑笑,走上前去,揮退了知秋,親自給自家皇後按揉僵硬的肩膀。
    知秋帶著侍立在角落的小宮女們退出了門外。
    “生氣了?我可是一眼都沒看她們啊!”皇帝輕聲哄道。
    “你現在隻要站在那兒,就有無數人爭先恐後地要撲向你。”宣平拍開了皇帝的手,有些懶散地起身去那邊拿了一本冊子扔給他,“你看看,這是來給我這皇後當女官的嗎?”
    皇帝隨手翻開,正好是一位貴女盛妝打扮的畫像,畫像不大,卻畫得十分精細傳神,一看就是精心準備的,旁邊還標注著身高、體重、才藝,這妥妥地選妃必備。
    皇帝隨手翻了一遍,心中有了計較,打定了主意要敲打敲打這些女子的父兄,隨手將名冊一扔,走過去把宣平攬在了懷裏,宣平掙了一下,沒掙開,就隨他去了。
    “不氣不氣啊,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啊?”皇帝柔聲哄著,“這第一批女官的名額自然還是要優先留給咱自己人的,書院裏那麽多優秀的呢。你若不想別人說你有私心,我下旨讓那倆守節的做女官,我看她們品性和才學還算不錯。”
    “罷了,人各有誌,道不同不相為謀。不過考核還是要辦一場的,畢竟身為皇後,總不能言而無信。”宣平淡淡地道。
    宣平很好哄,她本來也沒覺得自家夫君有錯,隻是有這麽多人覬覦,心裏不舒服罷了。
    小小鬧鬧脾氣撒個嬌,是她在意自家夫君,是夫妻情趣,鬧大了就是作事了,再好的感情也受不住無理取鬧。
    “今天要發的幾份聖旨發下去了嗎?”宣平又問起了正事。
    “平安幾人帶著聖旨出宮宣旨了。”皇帝回道。
    何叔歲數大了,況且宮外的產業還是需要有人坐鎮管理的,所以他還是留在了安王府。
    何清帶著其他幾個小太監入宮侍候,有點兒撐不住場麵,所以太上皇將李福的四個徒弟,平安、喜樂、吉祥、如意派給了兒子,如今父子之間沒有嫌隙,皇帝自然痛快地接受並重用了。
    皇帝登基後,都要施恩於兄弟及皇親,以穩定人心,表現自己的仁義及對手足親情的看重。
    之前皇帝就和林啟、段相討論過了,兄弟們如今都是支持他的,有仇的都沒了,而且這些兄弟們或多或少都有些功勞。
    寧王和順王功高,升為親王理所應當,至於其他兄弟,有功但不高,但恰逢新帝登基,單純為了麵子也該給個親王。
    為了體現區別,最後決定,寧王、順王在登基的第一天就下旨封為親王,同時將他們的嫡長女正式冊封為郡主,享食邑。
    其他兄弟,在第二天冊封,至於他們的兒女就不給特殊照顧了。
    所以今天宮裏傳出的冊封聖旨一共有五道。
    第一道聖旨是冊封安陽大長公主為睿聖安陽大長公主。
    之所以將這第一個冊封的榮耀給她,代表著皇帝沒有忘記她的功勞,是對她為國奉獻一生的褒獎,睿聖的封號也是對她聰慧及尊貴地位的肯定。
    宣朝皇帝的女兒封公主,姐妹封長公主,姑姑封大長公主,都是兩字的封號,再長一輩的姑祖母仍封為大長公主,不過封號要再加上兩字,以示區別。
    第二道聖旨是冊封宣和長公主為宣和大長公主。
    第三道聖旨是冊封寧郡王為寧親王,寧王妃為寧親王妃,冊封他的長女為舞陽郡主。
    第四道聖旨是冊封順郡王為順親王,順王妃為順親王妃,冊封他的長女為福成郡主。
    第五道聖旨是冊封榮陽大長公主為懷淑榮陽大長公主。她本人沒什麽功績,加兩字封號是因為她的輩份在那兒擺著,而之所以在第一天就給她冊封,是因為她有兩個好孫子,方瑾和方瑜。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