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減災

字數:3365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一早,欽天監新上任的監正劉大人就將他這些天收集的信息與資料整理好,遞到了南書房。
    原來劉監正深感皇帝的知遇之恩,振奮精神,帶著自己的三個兒子連夜將東西整理好了,早上帶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卻精神抖擻地入了宮。
    欽天監的人大都是世代任職的,看天象、測曆法、觀天氣的本事代代相傳。
    皇帝拿過來翻了翻,很是詳細,曆年的水位、雨量都整理出來了,還有目前長江流域的現狀,各省堤壩的薄弱處,以及他測算,大約再有多少降雨量,堤壩就會有決口的風險。
    皇帝對這個花白胡子的劉監正十分滿意,這份為國為民之心,勝過大半官員了。
    “請皇後娘娘過來南書房議事,再傳戶部主事蔣旭,工部員外郎於傳英即刻入宮。”皇帝說道。
    於傳英是定親王的外孫,工部侍郎於敏直的嫡長子,是工部四屬部之水部的員外郎,脾氣和他父親差不多,耿直認真,不是貪婪鑽營之輩。
    丁傳英對治理河道很有見解,但因不願與工部那些人同流合汙所以一直不得重用,一直到他父親得了安王的讚賞,他的才華也被重視,做了員外郎。
    眾人來到後,皇帝批奏折,宣平則帶著幾人去了隔壁,研究應對策略,最好能在事前采取措施減少洪水的危害,而不是隻考慮事後賑災。
    幾人細細地看了遍資料後,宣平問道:“劉監正,本宮看了長江沿岸各省的輿圖,在長江中下遊流域大大小小的通江湖泊有幾百個,如今這些湖泊可還有蓄水調節的功能?”
    “回娘娘,臣曾派犬子考查長江沿途水域,發現由於淤積、圍墾的原因,整體的湖泊麵積顯著減少,而且輿圖上所示的通江湖泊如今已有許多不再連通長江。”劉監正恭敬回道。
    對於皇後插手政事,劉監正沒覺得有什麽,老頭兒雖老但並不迂腐,還有些難得的天真,在他看來隻要說的對,誰說的有什麽關係?皇帝都不在乎呢。
    “娘娘是打算疏通淤積的河道,連通江湖,給江水分流?”蔣旭問道。
    “是,本宮記得之前黃河水患時你曾說過這個原因,那不如趁大洪水尚未到來時先疏通水道,總能稍稍緩解堤壩的負擔。”宣平點點頭。
    “可如今各處水位已經上漲,水流湍急,這河道不好清啊?”劉監正有些擔心。
    “可以,這些淤堵的河道水流不會太急,有辦法清理。”於傳英說道,聽語氣十分有把握。
    劉監正不說話了,整修水利,這位是專業的,他說行就行唄。
    “娘娘,其實還可以開鑿運河,將水引到低窪穀地,至少可以保全大部分土地。”於傳英接著建議道。
    “這恐怕來不及了,疏通河道已然需要大量的民夫,再開鑿運河隻怕人手不足,如今百姓尚未見到洪水,若要大量的征召民夫,影響耕作,隻怕百姓會怨聲載道。”蔣旭說道。
    “調集軍隊開鑿運河。”宣平說道,燕雲那邊,開運河、修路這些事大多是鎮北軍做,比征召民夫好許多。
    “可行,另外可以提前將地勢低窪之處的百姓遷移到高處。”蔣旭提議道。
    “臣也讚同蔣大人的看法,隻是怕百娃們不願離開故土,尤其是祖宅和祠堂在,洪水沒到眼前,他們是不會甘心放棄的。”於傳英說道。
    “是引導還是強製,這就是當地官員的事兒了。”宣平說道,總不能京城這邊把什麽都安排好,這是需要按當地民情靈活變通的。
    “你們抓緊時間將所需人數和款項大概列出來,午後與眾位大人一起商討。”
    未時,南書房裏站滿了人,皇帝端坐在龍椅上,宣平則泰然從容地坐在他旁邊。
    人群中有幾個老頭對宣平堂而皇之坐在南書房參與議政有些不滿,他們都知道宣平會參政,但他們覺得也就是私下裏給皇帝出出主意,沒想到皇帝會讓她直接來南書房參與集議。
    不過沒人表現出自己的不滿,能出現在這兒的都是人精,皇帝連登基大典都與皇後分享了,他們幹嘛自己找不痛快啊。
    他們可聽當時近前伺候的人說了,接受百官朝拜時皇後有意退後半步,卻被皇帝強硬地攔在了身側。
    劉監正做為提出這項議題的人,為大家介紹了長江目前的現狀,他觀測氣候預計的未來一段時間長江流域的降雨情況,以及他根據各種史實、資料對此做出的合理推測,七八月份長江中下遊各省將會發生洪災,其嚴重程度恐不亞於康樂大洪水。
    這話一出,眾位王爺和朝臣的臉色都不好看了,康樂大洪水的事他們都知道,雖然距今已近三百年,但在當地仍然流傳著當時的慘狀。
    洪水襲來,巨浪滔天,人被水流卷走,房屋被衝垮,形成了一片汪洋,幸存的人隻能在山上苟延殘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當地瘟疫橫行,幸存的人又大半死於瘟疫。
    康樂帝派出大軍疏通水道,將洪水引入大海,派大臣賑災,派太醫治疫,災後處置的十分恰當,盡了最大的努力治災救民。
    但當時仍然傳說是康樂帝失德惹怒了上天,康樂帝被逼得在一月內連下七道罪己詔。即便如此,勤政愛民、吏治清明的康樂帝駕崩後隻得了個“湣”字作為諡號。
    如今皇帝初登基,若真得發生了大洪水,縱然不至於帝位風雨飄搖,但日後便是有再大功績也免不了遭人垢病。
    “陛下,臣下去後即刻安排賑災事項,提前將糧食、藥材等應用之物準備好。”戶部尚書孫大人說道,他雖然摳門,可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陛下,孫大人言之有理,賑災物資理應備好,但臣覺得事後賑災雖然重要,如今更應想辦法減輕洪水的危害才是。”林啟臉色凝重的說道,這是陛下登基遇到的第一個坎兒,一定要盡量平穩地跨過去才是。
    “林相與皇後倒是父女連心,皇後的意思也是這樣。”皇帝微微笑著說道。
    “這是上午,本宮與幾位官員商定的減災措施,請幾位大人看看是否可行?若是可行,就請陛下早點兒派欽差前往督導,畢竟,誰也不知道上天會給我們留多少時間。”宣平命人將東西拿給眾位大臣。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