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學習小組
字數:5228 加入書籤
會議室裏,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一排排整齊的桌椅上,空氣中似乎還彌漫著上次學習討論時的熱烈氛圍。
廠長李向明站在會議桌前,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堅定不移的決心,他那深邃的目光掃視著每一位在場的人,仿佛在向大家傳遞著一種信念。
剛剛結束的對實用技術指南的集中學習,讓工人們對新技術充滿了期待和探索的欲望。
李向明深知,要想讓這些技術真正在生產中發揮作用,還需要更加深入和係統的學習引導。
“同誌們,我們對這份技術指南的初步學習已經有了不錯的成果,但我們不能滿足於此。”
李向明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而有力,“接下來,我們要成立學習小組,大家要在小組中互相學習、互相探討。
同時,我會指派一些人組成技術巡查組,這些巡查組的成員都是技術骨幹,他們將負責指導各個小組的學習,解答大家在技術上遇到的問題。
學習小組內部成員先互相交流,自己探索鑽研,遇到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再向巡查組請教。
這樣,我們就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大家的技術水平,讓我們的生產更上一層樓!”
工人們聽後,眼中閃爍著興奮和期待的光芒,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很快,各個學習小組便組建完成。
在其中一個小組中,組長是技術嫻熟的朱師傅,他在廠裏工作多年,對各類機械的生產工藝了如指掌。
組員有性格沉穩的吳工,他對理論知識有著深入的研究;年輕有為的林青,充滿創新思維,對新科技總是充滿了好奇;還有經驗豐富的周師傅,擅長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各種難題。
在學習過程中,陳誌國擔任了技術巡查組的組長,負責統籌和指導整個巡查工作。
陳誌國那天在大會上給大家講解技術指南,他對機械製造的精通程度令人讚歎不已。
在那個彌漫著求知氛圍的學習小組活動室裏,朱師傅帶著小組成員們圍在陳誌國身旁,眼中滿是期待與信任。
而陳誌國,這位廠裏公認的技術大拿,此刻正靜靜地坐在那裏,身上仿佛散發著一種沉穩而又自信的光芒。
陳誌國的麵龐輪廓分明,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了些許痕跡,但卻增添了幾分成熟與睿智。
他的眼睛深邃而明亮,猶如夜空中的繁星,閃爍著對技術的熱愛和執著。
此時,他的嘴角微微上揚,那笑容仿佛是冬日裏的暖陽,溫暖而又親切,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
當朱師傅把整理好的複雜問題呈現在陳誌國麵前時,陳誌國的眼神瞬間變得專注起來。
他微微向前傾身,目光緊緊地盯著那份記錄,仿佛要將每個細節都刻在腦海中。
那專注的神情,讓周圍的一切都仿佛安靜了下來,隻聽得見他沉穩的呼吸聲和偶爾翻閱紙張的輕微聲響。
隨著問題的展開,陳誌國開始有條不紊地講述起來。
他的聲音洪亮而清晰,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一種力量,能夠穿透人心。
他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將那些複雜的技術原理剖析得淋漓盡致,讓朱師傅和他的小組成員們聽得如癡如醉。
“你們看,在這個零部件的加工過程中,精度控製是關鍵。不僅僅是剛才提到的那些要點,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就是熱變形的影響。”
陳誌國一邊說著,一邊拿起一根鉛筆,在紙上快速地畫出簡單的示意圖,一邊比劃著,
“比如說,我們在加工過程中,由於刀具的切削作用,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會導致材料發生熱變形。
所以,我們需要在加工前對加工工藝進行精確的優化,比如調整切削參數,選擇合適的刀具材料,以及在加工過程中采取有效的冷卻措施,來控製和補償這種熱變形……”
小組成員們一個個都聚精會神地盯著陳誌國,生怕遺漏任何一個細節。
陳誌國一邊講解,還時不時地停下來,觀察大家的表情,看是否有人還有疑惑。
當看到大家都專注地點頭時,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結束講解後,朱師傅連忙感激地說道:
“陳組長,這次可真是多虧了您啊!您這麽一講,我們心中的疑惑都解開了。您的技術真是太精湛了,我們都得好好跟您多學習學習。”
周圍的成員們也紛紛附和,眼中滿是對陳誌國的敬佩。
陳誌國看著大家,心中滿是欣慰和自豪。自從被任命為技術巡查組組長後,他每天都沉浸在這份工作的快樂之中。
這種快樂,並非來自於金錢或者地位,而是源自於他能夠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舞台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特長,幫助那些渴望知識和進步的工人們。
回想起自己剛剛被任命的時候,內心的喜悅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他覺得自己仿佛終於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他可以為整個工廠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多年來對技術的熱愛和追求。
這種被需要、被重視的感覺,讓他充滿了動力和活力。
晚上回到家,陳誌國興奮地把自己的心情和經曆告訴了家人。
他的妻子聽後,眼中閃爍著溫柔和自豪的光芒,笑著說:
“你一直都這麽熱愛技術,現在終於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我打心底裏為你高興。你就好好幹吧,我們都支持你!”
孩子們也紛紛圍了過來,拉著他的手,七嘴八舌地說著:“爸爸,你真厲害!我們都以你為驕傲!”
陳誌國看著妻子和孩子們那充滿愛意和期待的眼神,心中也不由十分得意。
次日,他帶著滿滿的熱情和信心,在技術巡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整個工廠的技術進步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這一天,輪到朱師傅負責小組的學習指導。
他早早地拿起那份凝聚著李向明心血的技術指南,帶著幾個記錄用的本子,大步走進了學習小組的活動室。
小組成員們早已等候多時,看到朱師傅進來,都自覺地圍坐在桌子旁。
朱師傅小心翼翼地將技術指南放在桌子中間,那專注的神情仿佛手中捧著一件無比珍貴的寶物。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開始了今天的講解:“同誌們,今天我們重點研究一下這份指南裏的切削工藝部分。”
林青微微皺眉,眼中透露出一絲疑惑:“朱師傅,切削速度和進給量之間到底該如何更好地平衡呢?我按照指南上的理論計算,實際操作出來的效果卻不太理想。”
朱師傅讚許地點點頭,說:
“你的問題很關鍵。實際上,切削速度和進給量的平衡不僅僅取決於理論計算,還和大家手上的操作手法、刀具的磨損程度以及材料的特性都有關係。
比如說,材料過硬,進給量就要適當減小;刀具磨損後,切削速度就得降低。”
其他成員也紛紛發言,提出自己在實踐中的困惑和問題。朱師傅一一解答,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
正當討論正熱烈的時候,陳誌國走進了活動室。他是來巡查各個小組學習情況的。
朱師傅看到陳誌國來了,連忙起身,禮貌地打招呼:“陳組長,正說著切削工藝的問題,您給我們把把關。”
陳誌國微笑著點點頭,坐在一旁仔細傾聽。
當林青再次提出關於切削速度和進給量的問題時,陳誌國接過話頭,說道:
“朱師傅說得很對,除了那些因素,還有一些細節也需要關注。
比如,切削液的選用也至關重要,不同材質的零件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切削液,這對散熱和潤滑都有影響。”
朱師傅連忙附和:“陳組長說的沒錯,這個我們之前確實考慮得還不夠周全。”
林青聽了,如釋重負,感激地說:“謝謝陳組長和朱師傅的指導,我明白了。”
經過一番深入的交流,小組成員們對切削工藝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學習結束後,小組成員們開始整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的疑問。
其中,有一個關於複雜零部件加工精度控製的問題,在小組內部經過一番討論後,還是沒有得到圓滿的解決。
於是,朱師傅和其他幾個小組成員一起,帶著整理好的問題找到了陳誌國。
陳誌國認真地看了問題的描述,並結合自己豐富的經驗,詳細地講解了相關的原理和解決方法,還親自畫出示意圖幫助大家理解。
“陳組長,您看這樣做能不能行”,小組成員小張提出了一個自己的設想,“在加工過程中,增加一個中間的校準環節,對每個零部件的關鍵部位進行二次測量和微調……”
陳誌國沉思片刻,然後點了點頭:“這個想法可行,不過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把握測量和微調的時間間隔,避免影響整體的生產效率。同時,測量工具的精度也要嚴格把關……”
經過這次技術巡查和指導,小組成員們在技術上又有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