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3 章 朱樉選擇下策的原因。
字數:3697 加入書籤
說完了上策,還沒給劉璟出言解釋的機會。
朱樉又自顧自的說:“在上中下三策之中,中策的成本看似是最小的,表麵上也沒有任何的風險。”
“實際上,實施中策才是最難的那一個。”
見到秦王當麵質疑自己的計策,劉璟直接問道:“大王何出此言?”
朱樉解釋道:“孤的那些弟弟們在父皇的眼皮子底下,一個個偽裝的乖巧懂事。等到他們長大成人,到了奉詔離京的那一天,一個個的都開始原形畢露了。”
“在封地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甚至還草菅人命。孤的這些弟弟們不乏行事荒唐之人和野心勃勃之輩。”
“尤其是老三晉王和老四燕王,這兩個都是孤從小看著長大的。他們倆是什麽尿性?孤比任何人都清楚。”
“老三這人十分陰狠,最擅長見風使舵。老四性情殘暴,最善於隱忍。老五更不用說,喜歡落井下石。”
“可以說孤的弟弟們都不是省油的燈,想要團結他們一起對抗太子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聽完秦王的話,劉璟這才發現自己剛才是何等的異想天開。
劉璟心道:“真是一樣米養白種人,老朱家的這些王爺們真是什麽樣的奇葩都有。”
劉璟問道:“晉王和燕王聯合太子一起對付大王,難道二位殿下就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嗎?”
“大王這杆大旗一旦倒了,等到陛下龍馭賓天之時,太子登基之日,新君上位第一個要收拾的對象,就是晉王和燕王這兩位手握重兵的王爺。”
聽了劉璟的話,朱樉麵露驚訝之色。
沒想到這世上除了他以外,還有第二個人能看出太子大哥一直在心底謀劃著削藩。
朱樉在穿越之前,有一個疑問讓他一直想不通曆史上的建文帝為何會在登基的第一年,屁股都還沒有在皇位上坐熱。
就開始大動幹戈,一連把好幾位親叔叔貶為庶人,囚禁在了京城。
前後如此大的反差,搞的建文帝像被人奪舍了一樣。
在紫禁城裏生活了這麽多年,朱樉終於想通了原因。
曆史上的建文削藩,很有可能是好大哥朱標的遺命。
不然一開始也不會那麽順利,讓李景隆成功偷襲了九大塞王之一的周王。
隻是朱標到死都沒有想到的是坐擁江山的兒子手裏握有爺爺留下來的百萬大軍,居然會被身邊隻有八百護衛,隻剩下一座王府的老四朱棣從正麵幹了一個稀碎。
一想到這,朱樉的嘴角微微揚起,麵露譏諷之色。
朱樉心想:“大哥朱標幸幸苦苦忙活了幾十年,為子孫後代鋪就了一條通往皇權道路。”
“最令人諷刺的是曆史上的大哥在臨死之前都不會想到,他生前留下來的布局幫著朱允炆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最後卻便宜了老四一個人。”
見到秦王正在發呆,劉璟這會兒正光著上半身,打著赤膊。
聽到秦王的嘴裏時不時發出一陣笑聲,笑聲在幽長的地道裏不停地回蕩。
讓劉璟覺得特別滲人,如果不是他的身旁還站著一個高大威猛的大活人。
有曹國公李文忠在旁邊給他壯膽,劉璟這才沒有拔腿就跑。
劉璟抱著手在肩膀上來回搓揉了好一陣,才感到身上有一絲絲的暖意。
劉璟壯著膽子又問了一遍:“晉王和燕王執意同太子一道對付大王,難道他們二位殿下就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嗎?”
還沒等朱樉開口說話,李文忠先一步替他回答。
“太子的身後有陛下撐腰,換而言之,跟太子作對就是跟陛下作對……”
說到這裏,李文忠愣了一下,下意識地看向了朱樉的那一邊。
李文忠心道:“原來阿樉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了這是一場不對等的決鬥,怪不得他一直把矛頭都指向了他爹。”
“因為阿樉的心裏清楚,隻要他哥還活著,他的父親永遠都會無條件的站在他大哥的那一邊,甚至成為他的敵人。”
“曹國公?”聽到劉璟輕聲呼喚,李文忠這才回過神來,繼續說了下去:“對於晉王和燕王來說,隻有挑唆太子和秦王之間的爭鬥。重演貞觀年間,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間兩宮之爭,他們二人才會有那麽一點點機會。”
聽完李文忠的解釋,劉璟恍然大悟,他不是想不通其中的彎彎繞繞,而是晉王和燕王對於他來說,實在太過陌生了。
劉璟又問:“臣還是很想知道大王為何會選擇下策的原因?”
在劉璟看來,韜光養晦這個上策是一等一的陽謀,除了耗費的時間太長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的缺點。
朱樉不假思索的回答:“等到明年新春,孤就年滿二十九了。”
“孤還有那麽多的事兒還沒做,沒有時間再等下去了。”
聽到這話,劉璟驚呼道:“大王的身子可是出了問題?”
沒等朱樉說話,李文忠就搶答道:“這小子的身體壯的跟牛一樣,趴在女人的身上能折騰一個晚上。”
說到這裏,李文忠滿臉不爽,酸溜溜的語氣還帶著那麽一絲絲的羨慕之情。
“他的身體好的很,能有屁的問題。”
“……”
劉璟一臉無語的表情,好吧,害的他跟著白擔心了一場。
好消息是秦王的身體沒有一點問題,壞消息是秦王對於女色方麵,仿佛是天賦異稟。
劉璟在心裏暗暗吐槽:“當今皇上在這方麵正是其中的翹楚,秦王這到底算不算是另一種方麵的傳承呢?”
劉璟輕輕咳嗽一聲,“咳,常言道色字頭上一把刀,大王在女色上麵還是要節製一些為妙。”
聽到劉璟沒名堂的話,朱樉大聲反駁:“我身邊的這幾個女人還沒有父皇後宮的零頭多,我節製個鬼啊?”
劉璟一時不知該說什麽才好,又回到了先前的話題。
劉璟說道:“太祖高皇帝五十四歲的天命之年開創了四百年大漢,當今皇上四十歲不惑之年,橫掃群雄,建立我煌煌大明。”
“現如今,大王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正是韜光養晦、蓄勢待發的階段。實在沒有必要冒著風險把自己置身於險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