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5 章 小劉軍師
字數:3487 加入書籤
看著李文忠如此意氣風發的樣子,沐英不禁有些恍惚,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他們年輕的時候。
那時候,他們都是熱血沸騰的少年,充滿了朝氣和勇氣,什麽都不怕,什麽都敢去做。
沐英心中感慨萬千,他伸出手,輕輕地覆蓋在李文忠的手背上,笑著說道:“這才對嘛,這才是我認識的保兒哥啊!
這些年,你家大業大的,做事變得前怕狼後怕虎的,我都快不認識你了。”
李文忠聽了沐英的話,苦笑了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你呀,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你沒有經曆過我和驢兒所遭受的苦難,又怎麽能理解我們的難處呢?”
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苦澀和無奈。
李文忠的這些話,讓沐英嗤之以鼻,他滿臉不屑地說道:“驢兒哥可不像你這樣朝秦暮楚、三心二意的!
說到底,還是你李保兒肚子裏的花花腸子太多了!”
沐英的話語如同一把利劍,直插李文忠的心髒。
李文忠被說得啞口無言,心中卻有些不以為然。
“哼,你懂什麽!”李文忠反駁道,“我這叫策略,懂得靈活應變。”
然而,沐英卻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說道:“你這不過是賭徒的心態罷了。
總以為自己的籌碼夠多,隻要多下幾注就能徹底翻身,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殊不知,賭狗終將會窮途末路,一無所有的,你可別到時候後悔莫及啊!”
沐英的這一番話,猶如醍醐灌頂,讓李文忠猛地幡然醒悟。
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晉王、燕王之間的關係,發現這些所謂的盟友,其實都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往來。
而此時此刻,李文忠突然意識到,隻有秦王才是真正對他始終如一、不離不棄的人。
就像一個在情場中漂泊了大半生的浪子,李文忠在花叢中流連,經曆了無數的風花雪月,卻始終沒有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份感情。
如今,當他回首過去,才發現原來一直默默陪伴在他身邊的青梅竹馬,對他的感情才是最純粹、最真摯的那一個。
李文忠的心中湧起一股愧疚和感動,他暗暗下定決心,從今日起,他要徹底改變自己,不再沉迷於那些虛無縹緲的利益關係,而是要珍惜眼前人,用真心去對待那個一直對他好的人。
“從今日開始,我李文忠要浪子回頭!”李文忠在心中默默對自己說道。
想到這裏,李文忠的臉上浮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堅毅之色,他緊緊握著拳頭,仿佛要將內心的懊悔和自責都揉進這緊握的拳頭裏。
“你說得對,如果不是因為我的意誌不夠堅定,總是在各種勢力之間搖擺不定,阿樉也不至於拖延到現在,以至於陷入如此絕境,走投無路!”
李文忠的聲音有些低沉,但卻充滿了力量,“我李文忠身為堂堂男子漢,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自己犯下的錯誤,自然要由自己來承擔,絕對不能牽連其他無辜之人!”
說完這番話,李文忠如釋重負般地鬆了一口氣,然後他轉頭看向劉璟,鄭重地問道:“你是阿樉的心腹謀臣,對於目前的局勢想必有著更為清晰的認識。那麽,我和文英接下來應該怎麽做呢?就全憑你來安排了!”
一旁的沐英微微頷首,表示對李文忠的話表示讚同。
他知道,此時此刻,他們需要一個明確的方向和計劃,而劉璟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劉璟一直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李文忠的表態。當他聽到李文忠說出那番話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意。
他知道,李文忠能夠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擔當。
“既然二位公爺如此信任下官,那下官也隻好當仁不讓了。”劉璟緩緩走到書案前,從抽屜裏取出一幅他親筆臨摹的迷你地圖。
這幅地圖雖然小巧,但卻繪製得十分精細,上麵標注著各種地形和關鍵地點。
劉璟麵帶微笑,隨意地伸出手指,在地圖上輕輕一點,然後依次劃過幾個地方。
李文忠和沐英見狀,連忙定睛細看,隻見劉璟所指之處,正是播州和思州等地。
李文忠不禁麵露疑惑之色,喃喃自語道:“小劉軍師,這不是播州和思州嗎?”
一旁的沐英也隨聲附和道:“是啊,這播州土司楊明,不是早就歸附我們了嗎?”
劉璟微微一笑,耐心解釋道:“二位公爺,你們有所不知啊。若是我們真的想要脫離朝廷的管轄,實現獨立自主,那麽土地和人口就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他頓了一頓,接著說道,“而在貴州的四大土司之中,播州楊氏一直對朝廷陽奉陰違,表麵上順從,實際上卻心懷叵測;而思南和思州的兩位田氏土司,又一直忙於內部爭鬥,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劉璟的目光落在地圖上,仿佛能夠穿透紙張,看到那片土地上的紛爭與暗流湧動。
他繼續說道:“恰恰就是因為這一點,給了我們一個一勞永逸、解決所有隱患的絕佳機會。”
李文忠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然後將目光轉向沐英,開口問道:“阿英,貴州的情況,你最為熟悉,你覺得咱們現在動手的勝算有幾成?”
沐英的臉色異常凝重,他緩緩地回答道:“恐怕連五成的把握都沒有!自從漢朝和唐朝以來,貴州地區一直遵循著漢官治軍、土官自治的傳統。
這裏所說的土官,指的是那些擁有世襲土地、世襲私兵以及世襲頭領地位的人……這些當地的土司家族世代相互通婚,他們的勢力在地方上盤根錯節,錯綜複雜。”
沐英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這種羈縻統治的製度,在雲貴川等西南地區已經實行了長達上千年之久。
我所擔憂的是,如果我們貿然采取行動,恐怕會像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樣,引發貴州地區大規模的民變!”
沐英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而這也正是朱樉一直以來都不敢輕易動手的原因所在。
因為朱樉心裏非常清楚,要想徹底取代原有的製度,就必須要有一套更為行之有效的新製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