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7 章 ‘四步走’戰略

字數:3659   加入書籤

A+A-


    “在成都以及各郡設立官學,這不僅為當地的學子提供了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更為巴蜀地區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為了確保教育質量,諸葛亮還不辭辛勞地從中原地區請來了名師陸紀等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為巴蜀的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一係列舉措的影響是深遠的。
    儒家文化的種子在巴蜀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不僅提升了當地百姓的文化素養,更讓他們對中原王朝產生了更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唐太宗李世民對諸葛亮的這一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治蜀十年,雖未有一次大赦,然而蜀地大治。”
    “在處理民族關係方麵,諸葛亮同樣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策略。
    麵對南中地區(今貴州、雲南一帶)的複雜局勢,他沒有采取簡單粗暴的武力鎮壓,而是以攻心為上。
    通過七擒七縱孟獲的方式,諸葛亮成功地收服了孟獲等當地土酋之心,使其心悅誠服地歸降。
    隨後,他在南中地區實行夷漢分治,推行“徙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等一係列政策,既尊重了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又促進了他們與漢族的交流與融合,開創了羈縻統治的先河,為後世處理民族關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至此之後,上千年的時間,巴蜀之地從未脫離中原王朝的管轄範圍,實乃諸葛丞相之治理功績。”
    寫到這裏,朱樉的話鋒突然一轉,他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然而,貴州和雲南地區的情況,則與四川完全不同。
    自唐朝開元二十六年,蒙舍詔首領皮羅閣統一六詔,成立南詔國以來,雲貴地區便徹底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割據一方長達六百多年之久。”
    朱樉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元世祖忽必烈‘革囊渡江’攻滅大理國後,設立雲南行省,並任命第五子忽哥赤為梁王,同時讓段氏後裔擔任大理總管,以皇族和酋長共治的方式,來管理雲貴地區的軍政事務。”
    他稍稍停頓,繼續講述道:“此外,元朝還任命了色目人賽典赤·贍思丁為雲南平章政事,負責治理雲南的民政。
    賽典赤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他以‘興利除弊’為口號,在雲貴地區推行了一係列大膽的改革措施。
    他不僅大力興修水利,治理河川,還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改善民生。”
    “不僅如此,賽典赤還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整頓土司治理下的混亂局麵。
    他深入調查,清理出了大量隱匿的人口和土地,使得社會秩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複。
    同時,他積極組織百姓開荒屯田,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外,賽典赤非常重視教育事業,大力興儒辦學,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民族官員。
    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為當地的政治穩定提供了人才支持。
    在對外方麵,賽典赤采取安撫政策,與周邊地區保持良好的關係。
    他設立金齒安撫司,加強了對雲南邊境的管理和防禦,有效維護了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好景不長。
    隨著賽典赤的離世,他所主導的六年改革,也隨之結束。
    短暫的改革,由於缺乏持續的推動和支持,這些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人亡政息的困境。
    隨著賽典赤改革的落幕,雲貴地區又重新回到了土司自治的時代。
    這意味著之前的努力和成果可能會逐漸被淡忘,社會又將麵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直到現在,朱樉才開始認真思考如何應對這一局麵。
    他深知,他們即將麵臨的是數百年以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
    擺在他們麵前的有兩個選擇:要麽墨守成規,繼續遵循前人留下來的製度和傳統;要麽另辟蹊徑,勇敢地開辟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這兩個問題,朱樉已經思考了一年多。
    他意識到,無論選擇哪條路,都將麵臨巨大的困難和風險。
    但他堅信,隻有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才能找到適合當地發展的道路,實現長治久安的目標。
    “目前的情況來看,繼續遵循舊有的製度,維護羈縻製度,似乎是一個風險最小且最為穩妥的選擇。
    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我們能夠避免軍隊遭受過多的傷亡,同時也能減少軍費的開支。
    可以說,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我們就能夠團結雲南地區的大多數本土勢力。
    然而,這種選擇的壞處同樣明顯。
    曆史已經多次證明,一味地妥協和退讓,最終換來的往往隻是短暫的和平。
    這種和平往往是脆弱的,無法持久。”
    “在我看來,要想真正解決所有的問題,就必須要有‘不破不立’的決心和‘大無畏’的勇氣。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的隱患。
    但是,打破傳統、設立州縣、任命流官來管理當地百姓、實行改土歸流,這些舉措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在短期內,我們可能會麵臨雲貴川三省遍地烽煙的局麵,局勢可能會變得非常緊張。”
    “任何改革都需要經曆陣痛的代價,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堅信隻要我們能夠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就沒有什麽困難是無法克服的。”朱樉滿懷信心地說道。
    他接著詳細闡述了改土歸流的具體設想:
    第一步,通過移民實邊的方式來削弱當地土司的統治。
    這意味著要增加外來人口,讓他們融入當地社會,逐漸改變原有的權力結構。
    這樣一來,土司的影響力將會被稀釋,為後續的改革奠定基礎。
    第二步,廢除世襲土官,改設流官。
    流官是由朝廷選派的有任期的官員,他們將負責管理當地百姓。
    通過重新劃分州縣,並設立鎮、都司、衛、營、所等多級軍事單位,在當地駐軍,官府和軍隊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
    同時,這也有助於解散土司的私兵,清查他們治下的土地和隱匿人口,確保國家的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