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9 章 先讓楊家少爺去上學

字數:3627   加入書籤

A+A-


    李文忠有些無奈地轉過頭,目光落在身旁的王弼身上。
    他的眼神很明確,似乎在說:“老王啊,為了咱們大明的未來,你就稍稍委屈一下,犧牲一下色相吧!”
    然而,王弼這老家夥卻像完全洞悉了李文忠的險惡用心一般,隻見他悶頭隻顧著吃飯,對李文忠的暗示視若無睹,根本就沒有要搭理他的意思。
    一想到給楊炯找個後爹,李文忠心裏就不禁犯起嘀咕來。
    這豈不是辛辛苦苦忙乎一場,做了件嫁衣,最後卻白白便宜了別人?
    不行,絕對不能這樣!
    李文忠當機立斷,他深吸一口氣,然後挺直身子,對著在座的眾人高聲說道:“諸位,楊炯母子,一個尚在年幼,一個則體弱多病。
    如此狀況,很顯然這對母子,並非是主政播州的合適人選啊!”
    “因此,經過深思熟慮後,我提議在播州宣慰司暫時增設一名流官。
    這名流官將擔任宣慰使的佐貳官,代替楊家的小少爺,負責管理播州地區的民政事務。”
    “接下來,按照朝廷的一貫做法,我們會將楊炯送往貴陽宣慰司的官學,讓他接受啟蒙教育。
    等到這位楊家小少爺成年之後,學有所成,我們再將權力交還給他,讓他正式繼承播州宣慰使的職位。”
    至於楊炯何時能夠從貴陽土司官學畢業,那就要看朱樉那小子的意思了。
    畢竟,他才是最終拍板的人。
    孟華麵帶微笑,趁機對李文忠大肆吹捧:“國公爺,您的這番話真是太有道理了!
    這簡直就是效仿周公輔佐成王的典故。
    將來,此事必定會成為一段佳話!”
    事實證明,大多數人都是不明真相的旁觀者,他們往往隻會盲目地跟風。
    當聽到最有學問的孟員外都對這個提議讚不絕口時,許多人也開始隨聲附和起來。
    “孟員外說得好啊!國公爺簡直就是那個什麽,周公啊!”人群中有人高聲附和道。
    “國公爺不是姓李嗎?怎麽好端端,變成姓周的呢?”這時,一個人突然提出疑問,引得眾人哄堂大笑。
    李文忠的提議,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熱烈響應,他們紛紛點頭稱讚,認為一個成年的家主要比一個小屁孩好得多。
    畢竟,一個成年人更有經驗和能力來管理播州這個地方。
    然而,在這一片喧鬧聲中,還有一小部分人保持著沉默,他們似乎對這個提議有著不同的看法。
    其中,那位姓解的苗人部落頭領,解首領,更是滿臉擔憂地看著眾人。
    終於,解首領忍不住出聲問道:“咱們播州幾百年來,一直是由本地人當政,都沒見過幾個外來的官員。
    這位新來的漢官會不會跟那個孟員外當知州的時候一樣,欺壓咱們苗人的百姓啊?”
    他的話音剛落,原本喧鬧的場麵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解首領身上。
    孟華聽到有人給自己上眼藥,當即大怒,他心裏暗罵:“我容易嗎,我?
    自己本來就是元廷派下來,製衡楊家的棋子,不給楊老土司添亂,豈不是小命都不保嗎?”
    一想到自己這麽多年來,為了能夠在元朝這個搖搖欲墜的政權下苟延殘喘,不得不忍氣吞聲、委曲求全,白白背負了那麽多的罵名,孟華心中就充滿了無盡的委屈和憤恨。
    然而,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盡管他如此忍辱負重,大元朝卻還是說滅亡就滅亡了,仿佛一夜之間,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龐大帝國就如同風中殘燭一般,輕易地被吹滅了。
    由於他在元朝時期的名聲已經臭名昭著,新立的朝廷自然不可能接納他這樣的人。
    無奈之下,他隻能將自己的妹妹嫁給楊明,試圖通過聯姻的方式,依附在楊家的羽翼之下,以求在這亂世中保住自己和家族的一絲生機。
    可是,事與願違,他的妹夫楊明更是一個不爭氣的家夥。
    這土司之位,他甚至連屁股都還沒坐熱,就被人毫不留情地趕下了台。
    孟華越想越覺得自己倒黴透頂,心中的怒火也越燒越旺,終於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
    “元朝皇帝荒淫無道,把百姓當作牛馬一樣驅使,他們這樣的昏君,又怎麽能跟當今聖上相提並論呢?
    當今聖上可是愛民如子的明君啊!”
    孟華一邊罵著,一邊還不忘對大明朝的皇帝大肆吹捧,希望能夠引起眼前這些人的共鳴。
    然而,他顯然是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因為這些人跟朱元璋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們隻不過是借著大明朝廷的名義,在這裏擴張自己的地盤罷了。
    李文忠嘴角微微一扯,露出了一絲不屑的笑容,對於孟華這個馬屁精的諂媚行為,他完全視而不見,根本就懶得搭理。
    畢竟,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心中已然有了主政播州的最佳人選,這個人選便是前任應天府尹孟端。
    孟端此人,上馬能統領軍隊,下馬能治理百姓,實乃難得的人才。
    在播州地區推行“改土歸流”這樣的政策,他無疑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至於秦王本人的意見嘛,其實根本無需多慮。因為李文忠這位大表哥,早就已經提前替他拍板決定了。
    此刻的李文忠,正全神貫注地思考著播州未來的布局規劃,自然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理睬其他人的看法。
    然而,解首領在聽完孟華的一番話後,卻突然像是恍然大悟一般,說道:“原來如此啊!我算是明白了,元朝的官員們都跟孟員外一樣,長得歪瓜裂棗的,而咱們大明的官員們呢,則都跟國公爺一樣,一個個都是海量的漢子呐!”
    “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可就放心啦!”其他幾位苗族部落和瑤族部落的頭領們也紛紛隨聲附和道:“解頭人說得太對啦!國公爺真是海量,性格又豪爽的漢子啊!”
    “寨子裏的老人們說過,能喝酒的都不是壞人!”這句話在李文忠耳邊不斷回響著。
    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在酒桌上的表現,那豪放的飲酒姿態,以及與部落頭領們談笑風生的場景。
    “有國公爺這樣的人,我們對大明的官員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