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0 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

字數:3625   加入書籤

A+A-


    聽到這樣的話,李文忠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他原本隻是出於禮貌和豪爽,與這些部落頭領們暢飲一番,卻未曾料到會給他們留下如此深刻的好印象。
    然而,李文忠心裏清楚,這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他深知天下烏鴉一般黑的道理,大明朝的官員,並非都如他這般豪爽好酒。
    實際上,他們中的許多人,骨子裏與大元朝的官員並無二致,隻是換湯不換藥,換了一身官服而已。
    當然,李文忠指的是大明朝!
    盡管如此,李文忠還是不忍心打破這些山民們的美好幻想。
    他知道,對於這些生活在偏遠山區的人們來說,對大明官員的信任和期待是他們生活中的一絲希望。
    他不願讓他們失望,更不願讓他們對大明失去信心。
    於是,李文忠選擇了沉默。
    他微笑著與部落頭領們繼續交談,傾聽他們的故事和需求,盡力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
    李文忠嘴角含笑,滿臉春風地與這些地頭蛇們親切交談著,仿佛他們之間早已是相識多年的老友一般。
    他巧妙地運用著各種話術,讓每個人都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和尊重,不知不覺間,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在逐漸拉近。
    就在這時,孟華心中突然一動,他想到了自己為了保住全家老小的性命,不惜傾家蕩產也要與曹國公攀上關係的初衷。
    如今,他既然已經背叛了楊家,那就意味著他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孟華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邁步走到了李文忠的麵前。
    他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發出“撲通”一聲巨響,接著便緊緊抱住李文忠的大腿,像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起來。
    “草民孟華,代表本地士紳向國公爺陳情啊!”孟華一邊哭著,一邊聲淚俱下地說道,“懇請國公爺恕罪啊!”
    李文忠見狀,連忙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他迅速抬起雙臂,伸出雙手,將孟華從地上扶了起來。
    “孟員外快快請起,有話不放直說,便是,大家都是熟人,何必行此大禮呢?”李文忠的聲音溫和而親切,讓人如沐春風。
    聽到曹國公用“熟人”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關係時,孟華的臉上頓時泛起了一層紅暈,他的雙眼閃爍著激動的光芒,身體微微顫抖著,似乎難以抑製內心的喜悅。
    “承蒙國公爺如此厚愛,草民實在是受寵若驚啊!”孟華的聲音略微有些顫抖,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複下來,接著說道,“草民不過是一介平民,國公爺竟然能如此看得起我,這實在是草民的榮幸。”
    稍稍停頓了一下,孟華繼續說道:“然而,如今的播州境內,情況實在是令人堪憂啊!
    隻剩下一些老弱婦孺,罪案頻發,盜匪猖獗,百姓們的生活簡直是苦不堪言。
    草民代表本地的士紳們,特意向朝廷請願,懇請國公爺派遣大明天兵前來接管播州的城防!”
    孟華的話音剛落,整個廳堂內頓時一片嘩然,眾人都驚愕地看著他,仿佛聽到了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
    要知道,自唐代以來,四百餘年的時間裏,播州本地的駐軍幾乎都是由當地的土司老爺從漢民、苗民、瑤民等族群中選拔出來的精壯男子組成的。
    這些土兵雖然在名義上服從朝廷的命令,但實際上,他們卻是楊家土司的私人武裝,隻聽從楊家土司一人的調遣。
    在座的各位都是當地的地頭蛇,對於這其中的門道,自然是心知肚明。
    他們都明白,孟華的這個請求無異於直接挑戰了楊家土司的權威,而且還涉及到了朝廷對地方的管轄權問題。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他們用腳趾頭都能想到的事情,其實再明顯不過了。
    朝廷一旦派遣官軍駐紮在本地,那播州人頭頂上的天空可就要徹底變了顏色。
    這播州宣慰司下轄的六州之地,原本屬於楊氏家族的統治範圍,如今恐怕也要改姓朱了。
    在場的眾人中,以孟華為首的幾位漢人地主,臉上都流露出欣喜之色。
    對於他們這些地主豪強來說,官軍的到來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多的改變。
    他們隻不過是將原本交給楊氏土司的錢糧,轉而交給了官府而已。
    然而,對於其他的部落頭領來說,官軍的到來卻意味著完全不同的局麵。
    在過去,漢人官府需要依靠他們這些頭人來維持地方的統治,但現在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官軍的到來使得漢人官府不再需要拉攏他們,他們的地位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受到威脅,從部落裏的首領淪落成為普通的老百姓。
    孟華提出讓官軍接管播州的提議,就像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千層浪。
    眾人對此反應各異,有的麵露喜色,有的則愁眉不展。
    李文忠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他嘴角微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顯然,他對眾人的反應早已心中有數。
    隻見李文忠麵帶微笑,緩緩說道:“諸位,無需如此緊張。
    我之前就曾言明,咱們播州宣慰司衙門的架構不會有任何變動。”
    他的聲音不高,卻如洪鍾一般在眾人耳邊回響,讓原本有些躁動的場麵漸漸安靜下來。
    李文忠頓了頓,接著說道:“朝廷此次應本地鄉紳之邀,派遣官軍前來,目的無非是維護本地的治安而已。
    至於宣慰司衙門的護衛,我們依舊按照舊例,從六州各地的山寨中挑選出精壯青年,充任宣慰使的護兵。”
    說到這裏,李文忠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然而,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土司家兵存在一些問題。
    他們武備鬆弛,軍紀渙散,長此以往,恐怕難以勝任護衛之責。”
    眾人聽聞,皆是麵色凝重,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李文忠見狀,繼續說道:“有鑒於此,我建議從官軍之中選拔一批優秀的校尉,讓他們擔任教官,負責整頓軍紀,訓練這些土司家兵,以提升他們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