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7 章 拉幾個倒黴蛋,來給你作伴!
字數:3651 加入書籤
所以,朱樉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後不緊不慢地回答道:“嗬嗬,那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想起二哥錦衣衛都指揮使的身份,朱椿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疑慮。
他暗自思忖著,二哥是否在事前就已經收到了某些風聲呢?
朱椿對這其中的緣由並不是十分清楚,但他還是本能地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一些。
然後,他輕輕地掀開了車簾,目光投向窗外,欣賞起沿途的風景來。
窗外的景色如詩如畫,青山綠水交相輝映,讓人心曠神怡。
然而,朱椿的心思卻並不在這美景之上,他的注意力始終被那逐漸遠去的蜀王府紅色高牆所吸引。
隨著距離的拉大,朱椿心中的不安也越來越強烈。
他突然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對勁,於是轉過頭,滿臉疑惑地看著朱樉,問道:“二哥,咱們不是要回王府嗎?”
朱樉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回答道:“對啊,咱們這是準備出遠門呢。”
朱椿的眉頭緊緊皺起,繼續追問:“這好端端的,咱們出遠門,到底是要幹嘛去啊?”
朱樉見狀,哈哈一笑,解釋道:“二哥帶你去湖廣,找幾個倒黴蛋來給你作伴,免得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這小日子過得多寂寞啊!”
聽到二哥這番話,朱椿心中忽地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猶如驚濤駭浪一般,於是,他慌忙推辭道:“二哥,藩王無詔,私自離開封地,那可是一等一的重罪啊,搞不好,還要掉腦袋的!”
朱樉卻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反正你二哥我,犯過的殺頭罪都不止一件兩件了,俗話說得好,這虱子多了,又何必怕咬!”
朱椿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仿佛被抽走了全身的血液。
不知不覺間,他竟成了秦王的從犯,待到將來,東窗事發之時,他就算是跳進黃河也難以洗刷這清白了。
就在二人交談之時,成都城北的大安門,猶如一隻神秘的巨獸張開了嘴,悄悄地張開了一條縫隙,一輛富麗堂皇的四駕馬車,宛如一道閃電,沿著官道,朝著湖廣的方向疾馳而去。
……
瞿能率領的這支人馬,馬不停蹄地連夜趕路,剛剛趕到簡州陽安關的附近,尚未離開成都府的地界。
瞿能剛剛停下腳步,想要歇息片刻,就聽到手下人前來稟報。
“指揮使大人,蜀王府的李勝文,李公公說有急事,指名要見您!”一名校尉急匆匆地跑進來,向瞿能稟報。
瞿能聞言,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
他對這個李太監並沒有太多的了解,隻知道他是蜀王的伴當,平日裏仗著蜀王的權勢,狐假虎威,在官場上頗有些囂張跋扈。
瞿能與他素無來往,實在想不出他突然來訪所為何事。
“李太監是蜀王的人,本官又跟他沒什麽交情,他跑來見我,究竟是為了何事呢?”瞿能自言自語道。
那名校尉連忙回答:“回大人的話,李公公隻說有十萬火急的事,其他的,一概沒說。”
瞿能心中愈發狐疑,他想起李太監平日裏的所作所為,不禁心生厭惡。
這個李太監仗著蜀王的勢力,常常以蜀王的名義向下麵的官員索賄,搞得官場烏煙瘴氣。
瞿能對這種行為深惡痛絕,自然不願與他有過多的接觸。
“告訴他,重慶的軍情十萬火急,本官又有軍務在身,沒有這個閑工夫搭理他!”瞿能不耐煩地揮揮手,對那名校尉說道。
那名校尉應聲答道:“卑職遵命,這就按照大人的話去回複他。”說罷,他轉身快步離去。
然而,沒過多久,那名校尉卻去而複返,而且他的身後還緊跟著李勝文那個老太監。
瞿能見狀,眉頭一皺,心中有些不悅,沒好氣地說道:“本官不是說了,今天不見客嗎?”
還未等那名校尉開口,一直以來都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李太監,竟然像完全變了個人一樣,突然一屁股癱坐在地上,扯開嗓子嚎啕大哭起來。
他哭得那叫一個淒慘,聲音震耳欲聾,仿佛要把這一輩子的眼淚都流光似的。
一邊哭,還一邊聲嘶力竭地哭喊著:“小瞿大人啊,不好啦!蜀王殿下,殿下他被一夥賊人給擄走啦!”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直直地劈在了瞿能的頭上。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額頭上的青筋都因為極度的震驚而凸起。
瞿能來不及多想,立刻加快腳步,三步並作兩步地衝到李太監麵前,強忍著心中的厭惡和不適,彎下腰去,伸手扶起地上的李太監,焦急地追問道:“殿下他不是好好地待在城裏嗎?城裏還有數千守軍和趙清的人馬呢!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蜀王殿下怎麽會突然被賊人趁機擄走呢?”
瞿能的心裏跟明鏡兒似的,成都這座城池,那可是按照京城應天府的規格來修建的。
城牆高聳入雲,護城河又深又寬,城內的糧草更是堆積如山,可謂是固若金湯、堅不可摧。
別說是區區一夥賊人了,就算是十萬大軍來襲,並且還攜帶了攻城器械,也絕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攻破成都的銅牆鐵壁。
所以,瞿能實在想不通。
在這個太平盛世裏,究竟是哪裏來的賊人如此膽大妄為,竟敢公然擄走一位藩王!
瞿能心中暗自思忖,這個李太監莫不是腦子有什麽毛病?
竟敢在他麵前如此胡言亂語,信口雌黃地散布虛假消息,這不是明擺著要擾亂他的軍心嗎?
然而,正當瞿能準備對李太監加以斥責時,接下來李太監的回答卻讓他大失所望。
隻見李太監不緊不慢地說道:“瞿大人,咱家可沒有半句虛言啊。這是王長史的官印,還有他的一封親筆信,請您過目,一看便知。”
瞿能聞言,心中一緊,急忙接過李太監遞來的東西。
定睛一看,果然是王長史的官印,而那封信上的字跡,也確實是王長史的手筆。
原來,王長史派出的信使在半道上遭遇了不幸,不慎失足墜馬。
說來也巧,這信使恰好被隨後趕來的李公公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