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震驚天下的消息息
字數:2920 加入書籤
武極殿的鬧劇結束了,結束的很潦草,在眾多勢力看來,這場一開始傳播的沸沸揚揚,甚至鬧出了不小動靜的事情,結束卻如此草率,多少有些虎頭蛇尾的意思,韓飛強闖武極殿的時候,一度還引起了不少江湖勢力的震驚,他們甚至認為今日必然會掀起一場大風波來,但直到司徒振南的現身,到他們去往武道閣中不知交談了什麽後,竟然沒有追究韓飛的擅闖之舉。就這麽堂而皇之的放走了他們所有人。
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不禁讓很多翹首以盼的人都有些失望。好在,韓飛離開前,隔空喊話司徒振南的一年後約戰一事,還算是引起了不小的反應,到讓他們不至於太過失落,韓飛約戰司徒振南,一年後在蒼穹山巔決戰,這樣的一則消息,不需要多想就能明白,必然會傳遍整個江湖,引起絕對的轟動。
曾經在徽山之上,薛若海和司徒振南定下了一年之約的決戰,就在江湖上引起了不小的動靜,但那是因為這二人都是曾經讓整個江湖為之驚歎的絕世人物,他們的對決,自然會讓很多強者都翹首以盼,雙方都在江湖中有不少的追隨者和崇拜者,這才是能夠引動江湖的最大原因。
但韓飛的這一次卻截然相反,首先,是他自身的實力和司徒振南完全不成對比,任何人聽到這場對決第一個想法就是這是一個笑話。可偏偏此事就這麽成立了,真正會引動江湖的是司徒振南竟然答應了此事。這在很多人看來,完全是匪夷所思的舉動。
一隻手就可以像碾死螞蟻一樣打敗韓飛的司徒振南答應這場毫無意義的對決,是讓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哪怕韓飛是薛若海的親傳弟子,哪怕大家都知道韓飛的這次挑戰也是為了薛若海,這也依舊讓人無法理解。
因為雙方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短短一旬的時間,在很多有心人的傳播下,這場一年後的決戰,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江湖。一時間,江湖上的議論如海浪般翻湧而起。
“聽說了嗎?前段時間那個薛若海的親傳弟子韓飛大張旗鼓的去往了武極殿,鬧出了不小的動靜,他的目的竟然是給司徒振南下戰書,要和他一年後和他來一場決戰。關鍵是司徒振南竟然答應了?”
“嗬,這樣的消息誰沒聽說,現在整個江湖到處都在討論此事,想不知道都難啊,你們說,這不是天下第一大笑話嗎?韓飛再厲害,才多大?我記得也就剛剛及冠吧,就算再厲害又能厲害到哪去?他去挑戰司徒振南,這不是老壽星上吊,找死嗎?”
“誰說不是呢?他師傅都不是人家的對手,他拿什麽和人家打?我看他就是失心瘋了,接受不了自己師傅輸了的事情,這才會去找死,按理說也算是江湖年輕一輩的佼佼者,這下好了,恐怕以後江湖就要少了這號人了。”
“也未必啊,我聽說韓飛這次去梁州,一人獨戰四位不滅境強者,甚至還有一個尉遲龍影這位武林前輩,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他的實力不可小覷啊,說不定人家是隱藏的絕世高手呢,隻是先前一直不顯山不露水也說不定,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就要一鳴驚人。”
“滾你大爺的吧!”
那個替韓飛說話的年輕人還沒說完,就被旁邊的人一腳踹翻,接下來就是一群人毫不留情的一頓臭腳,對於這樣說話完全不過腦子的,他們甚至連和他廢話的想法都沒有。
......
大夏皇宮,禦書房中,皇帝臉色陰沉的坐在玉石桌後的龍椅上,在桌案前,新的影衛統帥正跪在地上,幾乎腦袋快要貼到地麵了。
整個房間中的氣氛十分壓抑,似乎空氣都下降了幾分,就連皇帝的貼身太監,此刻都不敢大聲呼吸,生怕招惹了雷霆之怒。
不知道過了多久,皇帝宛若九幽而來的冰冷聲音緩緩響起。
“你是說,你派出去的那些人馬和高手,就隻剩下一位統領回來了,其他人都死了嗎?”
影衛統帥的身體微微一顫,雖然他也是一位絕頂的高手,但卻沒有高手應有的風骨,自幼便是被皇家培育的他,對於皇權的敬畏是刻在骨子裏的。
“臣失責,臣有罪。”
沒有任何狡辯,身為影衛的最高統帥,他此刻隻有認罪的念頭,不管有任何緣由,他身為統帥,也是此次事情的負責人,事情辦砸了,他就是第一責任人。
皇帝猛地站起身來,將眼前的白玉茶杯重重的砸在對方身上,茶杯應聲而碎,影衛統帥卻連晃動都不曾晃動一下,皇帝指著他怒罵道:
“這是你區區一句有罪,一句失責就可以揭過的嗎?此次為了助你一臂之力,不單單是影衛,就連護龍衛,朕都給你抽調出來了一批精銳,結果呢?全部都折在你的手裏了,你可知道,朝廷要培養一個影衛需要花費多少的銀錢?需要消耗多少的人力,甚至是要死傷多少的人?更不要說那些踏入武道後的高手了,可你這一次,卻直接折損了將近十分之一的精銳,甚至連皇族的護龍衛都傷亡慘重。”
“如果你將事情辦成了也就罷了,損失大一些,朕也能接受,但人都損失了,事情卻沒辦成,簡直就是愚蠢至極,你告訴朕,朕該如何辦你,你又該如何給朕一個交代?”
皇帝說到最後臉色漲紅,一時有些氣接不上來,大口喘了幾口氣後,不斷地咳了起來,一旁的貼身太監趕忙上前,又是慌忙端茶,又是扶著陛下讓他坐下,口中不斷低聲安慰道: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您氣壞了龍體可不得了啊,龍體要緊,龍體要緊。”
皇帝在太監的攙扶下,重新坐下,喝了一口茶後,舒緩了不少,下方的影衛統帥則低頭給皇帝磕了一個頭後,沉聲道:
“臣自知罪責重大,不敢為自己開脫,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卻將事情弄砸了,是臣之過,臣之罪百死不足以抵罪,然臣懇請陛下,暫且讓臣多活幾日,臣願意以死來彌補罪責,親自去走一趟,誅殺那個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