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我的區長爸爸
字數:4626 加入書籤
【終於,到了隋唐時期,科舉製度誕生。】
【不論出身,不論社會關係,隻論考試成績。】
【從理論上講,這對老百姓是好事。】
【但不管什麽事,一扯到理論上就要完蛋。】
【科舉製度壞在哪裏呢?】
【壞就壞在其考試科目太多。】
【科舉製度在最初誕生的時候,考試科目包含天文、地理、文學、曆史、算術、時事政治等等五六十科。】
【甚至,就連人身板直不直,相貌怎麽樣,氣質怎麽樣,長得帥不帥都要考。】
......
此時,各朝的大部分古人不由得感到詫異萬分。
科舉製度剛剛誕生的時候,平民子弟雖然可以通過考試入仕,但早期科舉名額依舊有限。
所以,早期科舉參與的人數也不多。
因此,隻有極少數古人才知道早期科舉的真實情況。
此時,他們感到很是不能理解。
若是一位富家公子,吃得好,穿得好,住的好。
自幼養尊處優,生得白白淨淨,一進考場就占盡優勢。
而農民的孩子,每日麵朝黃土背朝天,空閑的時候才能學習一下。
十八的年紀,卻看著像八十。
這樣的農家子弟,可能連考場都進不了。
科舉製度的創立,本意是要打破門閥對朝堂的長期壟斷,為寒門子弟開辟一條晉升的通道。
讓真正的人才,能夠入仕。
那為何科舉製度還會對人的相貌產生偏見?
這不妥妥的還是更加偏向門閥嘛。
不過,他們突然聯想到了唐朝的著名落榜生黃巢。
貌似就是因為長相不佳。
所以,以貌取人這事,並非無跡可尋。
......
【而且就算考生形象好、氣質佳,可科舉考試那麽多科目,每一科都要花錢。】
【作為老百姓的孩子,根本無力承擔。】
【況且家裏那麽多農活要幹,學一科都得忙裏偷閑。】
【那麽多科目,根本就沒時間學。】
......
各朝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對此深有體會。
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若是想在科舉中殺出一條血路。
真的是難如登天!
......
【除了這些,還得考慮一個問題,判卷老師的主觀性。】
【主考老師在閱卷時直接說,你的觀點我很喜歡,但你的文筆太爛。】
【不好意思,你沒通過。】
【又或者,你的文筆特別好,但你的觀點我不喜歡。】
【那你也照樣也別想上榜。】
......
楊堅也逐漸看出問題在哪了。
文筆、觀點,這些都是很主觀的東西。
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根本就沒有統一的標準。
......
【即使夏洛的作文寫得再好。】
【袁華隻要寫一句,我的區長爸爸。】
【直接就把判卷老師的主觀性幹爆了。】
......
夏洛、袁華是何人,各朝古人不知道。
但是,他們都能猜測到,區長爸爸是何意。
袁華的爸爸,必定是位高官啊!
所以,夏洛即使再妙筆生花,也不如一句“我有一個區長爸爸”,給判卷老師的印象強烈。
......
【所以在科舉製度誕生後的幾百年裏,老百姓的孩子還是很難通過科舉翻身。】
【就連黃巢這種土財主的孩子,進了考場也照樣吃癟。】
【不過人類是會吸取曆史經驗教訓的。】
【哪裏有問題,就改善哪裏。】
【於是,到了明清兩朝,八股文閃亮登場。】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微微頷首。
這才對嘛!
八股文是吸取了無數經驗教訓的產物。
哪裏會有後人說的那麽不堪!
......
【科舉考試的科目不是多嗎?】
【簡單!】
【那就把雜七雜八的內容都砍掉,主要就從四書五經裏麵出題。】
【對老百姓的孩子來說,這就等於直接降低了學習成本。】
【明清兩朝的印刷技術已經比較發達,隨便哪家書店就能買到完整一套四書五經。】
【不必再花錢去買其他書籍。】
【判卷老師不是有主觀性嗎?】
【這也不難解決。】
【所謂八股,就是破題、乘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說白了,八股就是答卷的格式。】
......
李世民此時是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
八股文就像是給考生畫好了框框,考生隻要按照這個框框往裏填內容就行。
所以,那位袁華隻能老老實實按照這個格式寫,無法炫耀其區長爸爸。
判卷老師也隻能老老實實按照八股文的標準去判卷。
不能以這個人不符合胃口,那個不符合愛好為理由來判卷。
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科舉的公平性。
......
【當然,八股文不能完全消滅判卷老師的主觀性。】
【但它也並非毫無作用,大體上有個相對穩定的控製區間。】
【當今高考語文的作文題,評分也存在著一定的主觀因素。】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對古人要求那麽苛刻。】
【現在,你能明白為什麽會出現八股文了吧?】
【不可否認,八股文存在著諸多弊端。】
【它限製了考生的思想,使文章變得刻板僵化,缺乏創新和活力。】
【但在古代,八股文是對老百姓的孩子最公平的一種錄取製度。】
【也是最高統治者在權衡各種利弊之後,所能想到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