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王忠嗣之死
字數:4242 加入書籤
這段話看得各朝百姓雲裏霧裏。
於是,他們的視線繼續向天幕投去。
......
【華夏曆史上有一個很經典的相關案例。】
【就是唐朝的王忠嗣之死。】
......
看到這裏,李隆基心中便生出了無數問號。
王忠嗣早就死了。
其死亡,還有關權謀?!
......
【唐玄宗在位的時候,有一位特別喜歡的幹兒子,名叫王忠嗣。】
【王忠嗣的父親,當年為國家戰死。】
【在這事之後,唐玄宗就收養了王忠嗣,將其帶入了後宮撫養,並且教他打仗的本事。】
【王忠嗣從小到大,都是和皇子一起生活的。】
【享受的物質待遇,也都是皇子級別的。】
【在所有的皇子當中,王忠嗣和唐玄宗的三兒子李亨關係最好。】
【倆人從小也是一起長大的。】
......
李隆基看著天幕中王忠嗣銀甲紅袍的AI形象,陷入了回憶之中。
王忠嗣原名王訓,在開元二年其父王海賓在對吐蕃作戰中陣亡。
他感念其父忠勇,便將年僅九歲的王忠嗣收養於宮中,賜名“忠嗣”。
後來,他又親自教導王忠嗣兵法韜略,並將其視如己出。
在教導過程中,他發現王忠嗣極其聰慧,兵法一點就透。
那時的他,極其驚喜。
覺得王忠嗣有著將帥之才,他日,必能為他鎮守四方!
他們兩人相處得也越發融洽。
他還曾預言王忠嗣。
有朝一日,必為良將。
想到這裏,李隆基眼神一黯。
他曾經真心相待的孩子,長大後,怎麽會和李亨私結呢?
......
【待王忠嗣長大之後,唐玄宗就直接把他派到了邊境,讓他去軍中曆練。】
【按照唐玄宗的規劃,未來王忠嗣就是大唐的霍去病,成為唐朝的一代戰神。】
【而王忠嗣也沒有讓唐玄宗失望。】
【短短幾年之後,王忠嗣就在前線立下了無數功勞。】
【而且他的這些軍功,完全是憑他自己的本事打出來的。】
【王忠嗣30多歲時,當上了地方節度使。】
【40歲時,王忠嗣就已經是當時唐朝的第一帥臣了。】
【巔峰時期的王忠嗣,手握四大軍鎮。】
【可以說,唐朝超過一半的精銳軍隊,全部都在他的手裏。】
【就連當時的安祿山想要給他當小弟,還得排隊。】
......
李隆基想到了王忠嗣曾經的權力滔天。
王忠嗣曆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
統領著大唐二十七萬的邊防軍,屢敗吐蕃、突厥、奚族。
威震邊疆,是唐朝曆史上權勢最盛的將領之一。
他曾經的期望,也終於實現了。
王忠嗣確實在為他,鎮守著四方。
然而,李隆基還是沉默了一瞬。
難道是因為王忠嗣手握重兵,才滋長了其野心嗎?
......
【按照這個發展趨勢,以及唐朝當時的規則,過不了幾年,王忠嗣就會出將入相,回朝擔任宰相。】
【而且以他的功勞,以及唐玄宗對他的信任,他大概率會成為大唐最具實權的宰相。】
【未來更是會在唐朝中樞一言九鼎。】
【於是這就引起了一個人的抵觸,當時的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此時已經在朝中擔任宰相超過10年。】
【唐朝雖然施行群相製,但像李林甫這種老牌宰相,權勢和影響力,但依然不是其他人能比的。】
【所以李林甫就非常擔心王忠嗣在回朝之後,會搶了他的地位。】
【所以問題就來了,一個大臣到底該怎麽做才能解決掉一個軍中的十全大將呢?】
【尤其是這個大將,還是皇帝最信任的幹兒子,手中握有國家一半的軍隊。】
【那接下來啊,李林甫的操作讓人歎為觀止。】
......
李隆基一愣。
這其中還有李林甫的事嗎?!
他仔仔細細回想了一番。
好像沒有啊!
王忠嗣仕途一直順風順水,唯有被濟陽別駕魏林誣告後,才被他貶官。
難道這魏林,背後之人是李林甫?!
李隆基突然臉色發白,被這個想法吃了一驚。
他極其寵信李林甫,並將朝政大權交付給李林甫十多年。
如果李林甫真的是幕後操盤之人,此人的心機何其深沉!
......
【公元747年,王忠嗣奉命統帥軍隊,進攻吐蕃的石堡城。】
【在作戰過程當中,王忠嗣和唐玄宗產生了分歧。】
【王忠嗣認為這種仗不能強攻,強攻將會得不償失。】
【但是唐玄宗卻覺得,強攻拿下這座城,這才是最優解。】
【最後因為唐玄宗是皇帝,所以王忠嗣還是尊重了唐玄宗的意見。】
......
李隆基瞬間就回憶起了那場仗。
王忠嗣認為石堡城地勢險要,且吐蕃乃舉國守衛,強攻必將傷亡慘重。
因此,王忠嗣主張“休兵秣馬,待釁取之”。
他當然會不悅了,認為王忠嗣脾氣大了,似乎是對自己有意見。
明明強攻下來,才更有勝算。
想到這裏,李隆基有些忿忿不平。
而且,王忠嗣也沒有尊重他的意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