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宗室的生存之道
字數:4208 加入書籤
永樂年間。
朱瞻基撓撓頭。
每次天幕提到朱祁鎮時,他就得挨一頓打。
這會,他已經隱隱覺得有些不妙。
想到這裏,他趕緊開口轉移話題:
“我這弟弟,實在是聰明至極啊!”
朱瞻墡多次拒絕帝位,主動就藩,避免長期滯留京城引發猜忌。
不僅如此,朱瞻墡還勸諫朱祁鎮放過舊臣。。
若是一朝複辟,便對舊臣趕盡殺絕。
既失了天家氣度,又失了人心。
他相信,朱瞻墡是朱祁鎮複辟後,少數未受牽連,反而獲得更高禮遇的宗室成員。
果然,朱棣在聽到朱瞻基的話之後,點了點頭。
若是朱瞻墡在朱祁鎮被留在瓦剌,孫太後寫信邀請其當皇帝之時,便順水推舟做了皇帝。
那麽,朱瞻墡便是下一個朱祁玨。
孫太後必定還會再次聯合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
屆時,朱瞻墡不是正統,縱使其在朝中威望再高,也必定難以自保。
於是,朱棣開口說道:
“是位聰明王爺!”
說完,他便陷入了沉思中,不再多言。
......
【朱瞻墡活了75歲,曆經仁宗、宣宗,英宗、代宗、憲宗五朝,直接侍奉過的皇帝就有四位。】
【英宗朱祁鎮很是感激這位皇叔,隔三差五就賞賜他錢財和土地,還特許他上朝不用行全禮。】
【代宗朱祁鈺雖然是被他間接推上皇位,但朱祁鈺清楚,在輩分上對方是自己親叔叔。】
【而且,朱瞻墡在朝中威望極高,滿朝文武也都服他。】
【所以代宗在位期間,對朱瞻墡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
【生怕這位叔叔心生不滿,聯合舊臣有所動作。】
【到了明憲宗朱見深時期,朱瞻墡已經70多歲。】
【朱見深每次見他,都會親自攙扶。】
【下旨時,必定尊稱他為“皇叔祖”。】
【每當宮中有重大事務需要決策,朱見深也都會先問問朱瞻墡的意見。】
【這種待遇,在明朝宗室之中堪稱絕無僅有。】
【就連朱元璋的親兒子們,都沒享受過。】
......
洪武年間。
朱元璋重重地從鼻子裏發出一聲冷哼,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好端端的,提他的親兒子們幹啥。
他的親兒子們,未來不是大部分都被朱允炆削藩削沒了嗎!
這種待遇,他們當然沒有啊!
......
趙匡胤有些感歎。
曆史上,每當新帝登基之時,就可能會對舊臣來一波清洗。
所以,能夠曆經三朝的大臣,就已經算是深諳處世之道之人。
曆經七朝的大臣,更是屈指可數。
比較出名的人物,唯有唐朝的郭子儀和裴度二人。
至於皇室宗親之中,能夠曆經七朝者,在宋朝之前,壓根沒有。
而朱瞻墡的幾封上奏,便間接影響了明朝幾代皇帝。
還曾三次被傳出是皇位繼承人,這對於旁人來講,必定是殺身之禍。
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但朱瞻墡不僅沒有受到任何一朝皇帝的責難,與打壓,反而安然無恙地曆經了七朝。
能夠贏得幾朝皇帝的尊重和信任,更是能享受藩王的最高禮遇,最後還能以高齡善終。
朱瞻墡,確實厲害!
......
【朱瞻墡最聰明的一點,就是知道宗室的大忌是幹政。】
【他這一生,沒當過實權官員,手中也沒兵權。】
【然而,每當朝廷陷入危局,皇帝和大臣都來尋求他的意見。】
【他把“臣、叔、君”的三重身份,玩得明明白白。】
【於皇帝,他是忠心耿耿的臣子。】
【於皇室,他是鎮守後方的長輩。】
【於朝堂,他是不偏不倚的仲裁者。】
【他有能力,也有機會,登上皇位,卻始終恪守臣子本分,以大局為重。】
【每每在明朝的關鍵時刻,他總能提出正確建議,力挽狂瀾。】
【更是能在複雜的皇室鬥爭中全身而退。】
【這樣的全能型的皇叔,別說在明朝放,放眼整個曆史裏,能與之相提並論者也寥寥無幾。】
此時,彈幕彈出。
“大明的叔侄關係,全靠這位維護了。”
“我覺得最荒唐的事就是稚子繼位。”
“不愧是朱高熾的兒子,遺傳了他爹朱高熾的智慧、高情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在外,才看得清整個局勢。”
“這才是真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表率。”
......
嬴政微微頷首。
“這便是朱瞻墡的生存之道。”
身為宗室,頭腦清醒,懂得避嫌。
遠離權力中心,抵製權力與欲望的誘惑。
恪守禮法,從未有過半分逾越之心。
朱瞻墡能在爭奪皇位的腥風血雨中保全自己,這份智慧與定力,實屬不易。
......
永樂年間。
朱棣的思考,終於有了結果。
要不朱瞻基的下任皇帝,就朱瞻墡了?
有賢名,有明君風範,對明朝穩定方麵相當有利。
還能避免朱祁鎮頭腦發熱整出來的土木堡之變。
壽命還長,興許能改變後人所說的那個什麽明朝皇帝短命的基因。
如此種種,興許就能改變大明的結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