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莫須有定罪衛淵?

字數:9447   加入書籤

A+A-




    王安石帶來的消息很重要,衛淵不得不深
    遼國為何做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的事情?
    “你打算怎麽查?”衛淵再次問起王安
    後者苦笑道:“怎麽查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該給世人怎樣的結”
    嘉佑七年九月初
    京城中再次傳來趙禎昏厥的消
    所有人都在猜測,皇帝真的不行
    到了此時,藥石已然無用,要不是請來名醫‘王惟一’以針灸續命,隻怕趙禎很難再撐下去
    包括但不限於京城,整座大周的蒼穹,似乎都被蒙上了一層陰霾,周遭空氣壓抑的似讓人無法呼
    江南,杭州,小
    衛淵與王安石乘船遊西
    二人站在一起,身上未著蓑衣,也不讓侍衛撐傘,任由細微清新的雨水拍打在臉
    除了劃船之人外,這艘小船上,就隻有他們二
    周圍三裏,均被虎衛戒
    這時,王安石正看著一封書信,乃是太子所
    看完以後,他將書信撕了一個粉碎,扔向湖中,沉聲道:
    “太子說,讓你遊玩江南時保重身體,注意安”
    說到這裏,他的語氣再次變得沉重了一些,遂唉聲一歎,
    “也不知官家怎麽樣”
    衛淵負手而立,看向遠方,似乎不顧不停從空中落下的雨水,
    “山雨欲來.給太子回信,如若京中有變,蕩虜軍與徐長誌會隨時聽從太子的號”
    王安石點了點頭,“遼使今日午後就會抵達杭州,不知他們會給怎樣的說”
    衛淵眉頭緊鎖,“自官家病重,我被革職以後,就出現這等刺殺之事,隻怕,遼國故意而為的原由,是想挑起各國間的戰”
    王安石撫須道:“英雄所見略同,可惜,官家不同意向代州增”
    這一刻,能讓整座大周朝都抖三抖的兩位擎天大佬,卻感到了深深的無
    他們明知道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麽事與潛在威脅,但卻無能為
    皇帝專製下,沒有人可以越過他,而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大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這句詩,寫得當真是”
    “聽說,範純仁將蘇軾又調到了京城?”
    衛淵好奇詢
    王安石點頭道:“蘇軾兄弟的父親與文正公關係甚好,看在他們父親的麵子上,咱們那位範相公也不得不將蘇軾調到京”
    衛淵隻是微微頷首,未做回
    王安石繼續道:“蘇軾寫寫文章詩詞尚可,但無治國理政之才,要是讓這廝做了宰輔,隻怕當年文正公的一些政策都要被推翻”
    蘇家與範家關係不錯,但這不代表著兩家的政治觀念就相
    這也是大周政治上比較獨特的一
    談起政策,朝堂之上,大家互為死
    但是談起私交,彼此又堪為知
    衛淵認為,這樣沒什麽不
    “蘇軾與前朝李白倒是有幾分相似,同樣是文采斐然,也正如你所言,國家不能交到這樣的人手”
    衛淵突然伸了伸懶腰,語重心長道:“要不,待與遼使接洽之後,我啟程去一趟代州?”
    他們都在懷疑,遼國想要掀起戰
    既如此,衛淵去一趟代州,也能提前做一做部
    隻是,王安石在經過深思熟慮後,並不讚同衛淵的想法,
    “你能去代州固然極好,可你若去了,官家會怎麽想?”
    “你於代州發跡,前些時日,又上了劄子,想讓官家往代州增”
    “所以,你不能”
    衛淵歎了口氣,“如果讓協助你辦案的遼使宣布某種結果,是不是便不會落下遼夏兩國口舌?”
    王安石微微皺起眉頭,“我想過,但如何向我大周百姓交代?遇刺的是我國朝侯爵,結果卻要讓遼國頒布此案結果,百姓不會覺得有問題?”
    衛淵遇刺的事情,經過某些勢力的推波助瀾,在大周境內,已經是眾所周
    有人猜測,乃是皇帝趙禎要殺他,故意栽贓給遼國;
    有人說,是夏國派出的刺客,其目的,是要挑起周遼兩國戰
    也有人懷疑.
    但不管是哪一種可能,都不置可否的是,此事已經鬧得沸沸揚
    如果不妥善處理,恐引起民間揣
    擱在平時,朝廷自然不會去重
    但現在,趙禎已經不行
    他若駕崩,事後民間有人借此事生出是非,該如何是好?
    “遇刺的是我,結果不能說話的也是我,當真是可”
    衛淵倘若隨意栽贓給遼、夏其中之一,戰爭就有可能爆發,但如果栽贓給他人,百姓們要麽覺得不可能,要麽就覺得,他有難言之
    至於破局的法子,倒是也有,那就是讓衛淵回到原來的位置上,繼續擔任殿前司都指揮
    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趙禎想讓衛淵對太子感恩戴德,不想在自己晚年,重新啟用衛淵
    當然,案子的實情與結果,其實都不重要,最為重要的是,遼國若真的想掀起戰爭,他們打算什麽時候打,怎麽打,準備要打到什麽程
    對此,衛淵與王安石都一無所知,這才是他們最為憂心的地
    午
    衛淵與王安石一同接見遼
    後者見到衛淵之後,故作誠懇的開口道:“衛侯,對於您遇刺一事,我大遼深表歉意,此事雖與我大遼無關,可種種證據都指向我大遼,我大遼難辭其”
    難辭其咎?
    深表歉意?
    與大遼無關?
    瞧瞧,一句話,讓衛淵感覺,受害者不是自己,而是大遼
    “不知伱們遼國認為,行刺本侯的人是誰?”衛淵直言詢
    遼使搖頭道:“不清楚,但我相信貴國的王尚書,可以將此事調查清”
    總而言之,不清楚,不知道,不負
    衛淵險些被他氣笑了,“賊喊捉”
    遼使皺眉道:“我雖然會說周語,但對貴國的文化卻知之甚少,這賊是誰?”
    王安石故作咳嗽一聲,“不重要,我等在杭州刺史府中設下宴席,諸位遠道而來,先赴宴”
    嘉佑七年,九月下
    經過王安石與遼使通力調查,最終得出一個還說得過去的結
    海外某些國家,因不滿衛淵當初主持東南海運時定下的政策以及沿海倭寇殘餘勢力想要報複他,傾萬金召集了一些遼國刺客,欲要借刀殺
    這個結論雖然有些牽強,但好歹也算給了大周百姓一個交
    然而,嘉佑七年十月初旬,遼使經過數日花天酒地後,突然死在了官驛當
    插在遼使胸口上的寶刀,乃是由禁軍打造的關
    而衛淵的虎衛,用的就是這種被改良的關
    除了那名遼使之外,隨行而來的十餘名遼國吏員,盡皆死於非
    隨之,民間就有一種傳聞,說是衛淵下令殺了遼
    對於這種莫須有的傳聞,衛淵並未在第一時間做出解
    翌日,大
    王安石身著官服,披上蓑衣,火急火燎的來找衛淵,
    “隨我回京,天下要亂了!”
    他很清楚,遼使的死,與衛淵沒有絲毫關
    事到如今,衛淵終於明白遼夏兩國的殺招是什麽
    並非是自己遇
    而是,一旦要介入調查,按照各國慣例,遼使一定會
    屆時,遼使死在大周,就什麽話都說不清楚
    遼夏兩國這麽做,除了想發動戰爭之外,衛淵找不到其餘原
    “回去?怎麽回去?官家此前剛下了旨意,不得聖旨,不準讓我返回京”
    衛淵端坐在官驛中的院子裏,語氣略顯無
    事已至此,說什麽、做什麽,都晚
    “你若不回京,此事更說不清楚,隻要回了京,縱然官家仍舊陷入昏迷無法處理朝政,但隻要太子在,我們就還有周旋的餘”
    王安石緊皺著眉頭說
    衛淵搖頭道:“倘若遼使借此為由,想要將我這個凶犯繩之以法,朝廷那些士大夫們也不會願意,我回不回去,都無所”
    王安石正色道:“你將此事想簡單了!你若不回京,你的影響力,就不在”
    “倘若真有大戰起,打贏了還好說,一旦打輸了呢?你必死無疑!”
    衛淵緩緩起身,“我在,就不會”
    王安石歎氣搖頭,拽著他胳膊,語重心長道:“先回京再說!”
    衛淵道:“我若真隨你回了京,才是死路一條!”
    “江南的百姓會說我畏罪逃竄,京城裏的那些言官禦史會說我抗旨回京”
    “王尚書,此時此刻,最應該回京的人是你,太子需要你!”
    王安石看著他,張了張嘴,一時不知該如何是
    過了會兒,他猛地一甩袖,轉身就
    剛欲踏出官驛大門,又回首看向衛淵,良久,嘴裏隻蹦出兩個字來,
    “保重!”
    待王安石前腳剛走,衛淵就因遼使之事感到頭痛,索性坐在院子裏一處遮雨的地方,緩緩閉上雙
    在陳大牛等人眼裏看來,衛淵這是泰然自若的表
    但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他的心亂
    亂在所有的事情,似乎都脫離了他的掌控,變得不可預
    也可能從這一刻開始,他穿越者身份的優勢再也不存
    整個‘知否’的故事線、人物線,都被徹底打亂
    難道北方南下之事,要提前發生了麽?
    “侯爺,我們該做什麽?”
    過了會兒,林兆遠來到衛淵身旁詢問
    後者搖頭不
    這個時候,什麽都不做,才是最佳選
    嘉佑七年十月初旬,王安石快馬加鞭,將遼使之事盡數告知太子趙
    趙曦於第一時間召集百官商議此
    雖然一致認為,此事乃是遼國栽贓陷害,但是,無論拿出怎樣的證據,都於事無
    遼國顯然是賴上了衛
    百官爭吵半日,才想出一個遣使去遼的法
    但是,遼使死在了江南,死在了大周境
    在這麽個節骨眼上,誰敢去?
    倘若派個不輕不重的人去,更容易被遼國抓到把
    十月下
    耶律洪基頒布聖旨,昭告天下,必為遼使之死要個公
    與此同時,以‘勒令’的口吻,要讓大周交出殺人凶手衛
    否則,遼國百萬雄獅將嚴陣以待!
    邊疆局勢衝突日益加
    甚至,都有小規模的白刃戰發生!
    十一月初
    大周邊境朝殿
    趙曦召集百官,共同商議此
    一些個官吏開始大膽發言,
    “殿下,我大周剛太平兩年,如今官家身體抱恙,此時不宜發動戰”
    “損一人而止一戰,大善也!”
    “要是真與遼國一戰,隻怕大周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且,官家的身體確實”
    “.”
    武將聽到這些言論,肺似乎都要氣炸了,
    “什麽意思?什麽叫做損一人而止一戰,大善?你可知,你要損的人是誰?”
    “你為什麽不去遼國赴死?”
    “遼使之死,本就與忠勇侯無關,要因此事,將忠勇侯交給遼國處置,你就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
    “.”
    說出要將衛淵交出去的那些官吏,要麽極其年邁,要麽極其年
    他們都不想見到戰爭的發生,
    “倘若將老朽交出去能止戰,老朽心甘情願!”
    “遼使被殺一事,當真是與衛侯無關?萬一有關呢?”
    “這事太離奇,除了衛侯身邊的虎衛,誰能將那些遼使一夜之間斬殺殆盡?”
    “是啊,萬一,也許,有關呢?”
    “.”
    朝殿之
    無論王安石還是範純仁聽到這些聲音之後,都是深深皺起眉
    且先不說有沒有關,即使是有關,也不能將衛淵交出去啊!
    一旦交出去,隻怕會瞬間激起民
    屆時,一旦官家突然駕崩,大周境內,會大亂不止!
    坐在龍椅旁的趙曦聽到那些聲音之後,顯得極其憤慨,小小的年紀,說話聲音卻是振聾發聵,
    “本宮明白了,諸位是想用莫須有的罪名強加在衛少師身上,讓他去頂嘴,去平息遼國怒火?”
    “哼!”
    說到這裏,趙曦話鋒再次一轉,
    “睜開你們的眼睛看一看吧,無論是衛少師被刺,還是那些遼使離奇死在我大周境內,都是遼國故意為之,他們是鐵了心的要南下,要入主中原!”
    “且先不說,我大周自開國以來從無以莫須有罪名賜死臣子的事情,即使今後會有此類事,在我父皇,在本宮這一朝,這種事,也絕無可能發生!”
    “遼國不是要交代嗎?本宮就給他們一個交代!”
    他目光掃向群臣,見到某些人的身軀戰戰兢兢地在發顫,不由得再次哼了一聲,最終將目光落在王安石身上,
    “王少師,由你派人,去告訴遼國,不用整那些弄虛作假的事情,要是想打,就讓他們來,本宮等著他們!”
    隨後,他再次看向眾人,
    “用衛少傅的一句話來說,他們拿著兩把破刀,騎著幾匹爛馬,就想跨過長城?癡心妄想!”
    “還有你們,別以為本宮不知情,你們當中,有一些人,已經被遼國買通,本宮將話放到這”
    “要是中原破碎,神州陸沉,第一個要死的,就是你們這些叛國賊子!”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