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張泛的底氣(一)
字數:5301 加入書籤
“使君!使君!”
“好消息!”
與此同時,就在其實距離那座鮮卑軍營幾十裏的地方,也就是白登城中,郭典等人也是得知了北地郡那邊的消息,於是即可告知了在屋中表麵冷靜的王澤。
“呼...”但不同於衙署中其他喜不自勝的白登城縣吏,王澤和郭典皆是一臉苦澀。
因為他們兩人都是知道此前張泛說的事情。
現在其中一件事情,鮮卑寇北地無果而還真的應驗了,那鮮卑人下一步的動作豈不是真的要如張泛所說的一般了嘛!
鮮卑人恐怕真的要寇雁門了!
王澤和自己的幕僚郭典對視一眼,皆是掩飾不住臉上的驚慌之色!
鮮卑人騎卒的威力有多大,他們這種在雁門已經為官數載的人不會不知道。就算他們是土生土長的太原大族出身,那其實也就在雁門郡下方的位置,每年從雁門等邊塞傳來的戰況他們都是十分清楚的。
無他,隻因為那一個名震塞外河北的人的名字——檀石槐!
自從鮮卑各部由那位檀石槐大汗統一以來,鮮卑人就自認為過上了鮮卑一族最為強大的日子!
檀石槐在彈汗山和歠仇水畔建立王庭,讓鮮卑人兵強馬壯,還讓東部和西部的部落首領都向他歸附。
也就是十來年的時光,檀石槐還趁機向南劫掠東漢邊境地區,北麵抗拒丁零,東麵擊退夫餘,西麵進擊烏孫,完全占領匈奴原先的全部地盤,東西長達一萬四千多裏,南北寬達七千多裏,山川水澤和鹽池都在其管轄範圍。
約莫是八年前,延熹九的年夏天,鮮卑分派幾萬騎兵進入東漢沿邊的九個郡,並且殺害擄掠官吏百姓。
於是朝廷派了“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進攻鮮卑,鮮卑人這才出邊塞離去。
但是朝廷對鮮卑的長期侵犯一直感到憂慮,卻又沒辦法控製,想破腦袋之後,終於決定使出傳統藝能——和親!
於是那一日,一個大漢使者帶著印綬,打算封檀石槐為王,並且與他和親。
可是檀石槐不但不肯接受,反而對東漢緣邊要塞的侵犯和劫掠更為厲害......
想到此處,王澤和郭典神情變得更為慎重!即使來雁門擄掠的不是檀石槐本人,但他的名聲始終擺在那裏。
王澤和郭典也不是那種無能迂腐的儒士,他們知道此時必須做些事情來應對了,也幸虧張泛提前說動了他們早做準備。
“唉,文榮你去張氏的“四海號”商號,把張泛這小子給叫過來吧。既然這小子早就預料到了鮮卑的動作,那相比他應該也有應對之策。”
王澤歎了口氣,該來的還是躲不掉,於是便吩咐郭典去叫人。
郭典穿過堂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感慨無限良多。
沒想到,張泛的預料果真發生了。
但為什麽他郭典就憑這一件事,就認定接下來鮮卑人就一定會襲擊雁門呢?為什麽不能是五原、定襄或者幽州的上穀、漁陽等郡呢?
畢竟並州、幽州以及涼州都是鮮卑人喜歡光顧的地方。
郭典立在屋前的廊下,若有所思。不知道為什麽,或許是由於屋外飄雪的緣故,他此時此刻竟然是冷靜了下來。
呼...
郭典呼出口氣,他已經是個四五十歲的老者了,內堂的王澤王使君也已經四十來歲,沒想到,堂堂一介郡中長史,會去請問一個尚未加冠的小子意見。
但郭典並沒有絲毫看清張泛的意思,實際上他和王澤都十分相信張泛的能力,隻是還缺乏一些實質上的證明罷了。
嗬嗬嗬,誰能相信,那馬邑張氏居然是靠一個沒有加冠的小子,才能做到現在的家資巨億呢!
如今的馬邑張氏,放在大漢帝國中,也是與中山無極的甄氏、徐州東海的糜氏齊名的。
或許,如果不是靠著馬邑張氏的資助,他郭典依舊還是原先太原郡介休郭氏的一個旁支破落戶,而那位王澤王使君,可能也還是太原祁縣王氏的一個默默無聞的旁支子弟呢!
沒錯,其實郭典和王澤其實皆是靠張泛所在的馬邑張氏資助,才能出落到如今的高官顯位。
這倒不是說這兩位郭公、王公的才能不足,是個僅靠錢財賣官鬻爵才上位的,而是說有了張氏的錢財,他們二人才能出門去遊曆揚名,也是有了張氏的幫忙,他們才能在太原郭氏和王氏中逐漸的嶄露頭角。
沒辦法,這年頭,名聲是比才能重要的!
所以呢,郭典想到此處,回憶了往昔,隻覺得心中一陣恍惚。
“罷了,還是趕緊去找阿泛吧!”
而此時住在自家商號中的張泛也是早就等來了北地郡那邊傳來的戰果,而果然,這跟他原先記憶中的曆史一模一樣。
夏育真的擊退了鮮卑人...下一步就是雁門了。
張泛深深地呼出口氣,若是有旁人再此,定會覺得驚奇萬分!
因為往日極其穩重的張少君,此時身體居然在不住地顫抖!
但此時張泛房中是沒人的,也就讓張泛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接下來的對策。
這,將是張泛穿越以來參與的第一場大戰!
實際上張泛所處的雁門馬邑往年間也是有戰事發生的,不說鮮卑人南下打草穀,就說那羌人不斷的造反作亂,張泛就見識得夠多了。
隻不過他彼時的年歲真的太小,牽扯不到這等平叛大戰,於是也隻能在以前聽聽“涼州三明”平叛的細節。
以前的張泛重心都放在了揚名和壯大自身實力的事情上。
揚名嘛,是以幼時從郭泰那裏得到的“世若安平,則為國之柱石;世若板蕩,則必當世驕雄”出發,跟太原郭氏、王氏為首的並州士人保持親密的聯係、
當然,這聯係其實就是日常間的書信往來,以及過年過節送的重禮。
所謂重禮,不過是極為昂貴的蜀錦,塞外的高大駿馬以及一些美婢等等罷了......
而張泛這種操作所收獲的也極為明顯!到目前為止,張泛在並州中的名聲可謂人人知曉!
而在壯大自身實力上麵,張泛所花費的心血明顯多了不少,因為阻力實在太多!
沒辦法,名聲上已經有了郭泰郭林宗打過樣了,所以隻要張泛自己不發病,稍微運作一下,那麽他遲早也是天下名士!
在壯大自身實力上的阻力,其一便是馬邑張氏本身,因為張泛驚奇地發現,馬邑張氏居然有很深的曆史遺留問題!
馬邑張氏,居然是武帝元光二年,策劃了馬邑之謀的聶壹的後人!
關於馬邑之謀和聶壹,恐怕沒人不知曉的。
元光二年,馬邑地方有個大商人聶壹來找大行令王恢,說能趁剛跟匈奴和親的機會,把匈奴引進來打一個伏擊,隨後漢武帝最終采納王恢,也就是聶壹的建議,但此事的結果眾人皆知。
匈奴的軍臣單於得到使者的報告後,率領大軍向馬邑方向進軍,攻下一邊防小亭,俘獲了雁門尉史得知漢軍的計謀,隨即下令立即撤軍,就這樣,漢軍的謀劃功虧一簣!
而此事的關鍵幾人,王恢雖買通田蚡通過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後求情,但仍無法平息漢武帝的憤怒,王恢被迫自殺謝罪。
聶壹雖然免於一死,但自知得罪匈奴一族,在漢室又失去功勞因為沒有成功實現合圍,隨後就已經開始改姓為“張”了。
當時年歲還小的張泛得知此事後,整個人心態簡直爆炸!
好家夥,他這個人居然屬於大漢和匈奴人共同嫌棄甚至厭惡的角色!
不過還好,漢武帝的時代距離現在已經過了很久,物是人非,匈奴和漢室這邊應該記不住自家的馬邑張氏。
而當時張泛剛穿越來時的張家秉承先祖“苟”的理念,一方麵族中還有萬貫家財,另一方麵,張家族長也就是張泛此生的叔父張承,竟然還可以做到雁門郡秩比三百石的戶曹掾史。
馬邑張氏雖然比不得什麽汝南袁氏、弘農楊氏、譙縣夏侯氏這些世家大族,但也好歹是個地方上的豪右大家!
但如果僅僅如此,張泛或許能成為一個不愁吃穿的富家子弟,但如何能在接下來的軍閥混戰中存活下來呢?
難道靠這“苟”字嗎?誒等等,這裏怎麽還有一個自己的親弟弟,還叫張遼的!
“...”
沒錯,剛穿越過來的張泛不僅發現了自己的家世不一般外,還發現了雖然自己親生父母死於一場瘟疫,但還留下了一個自己的親生名將弟弟,此時的張遼還是個喜歡玩的虎頭孩子。
這麽來看,想要依靠張遼來保住日後的小命也不太現實,張泛並不滿足!
於是,也就是在張泛得到了郭泰那句驚為天人的評語之後,張泛試探性地向自家叔父,也就是雁門郡戶曹掾史張承說了可以幾句經營商號的話後,這位張叔父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事實證明,把“苟”字經常掛在嘴邊的人,心中其實按捺著騷動的心。
“承,太祖叔父,性謹而善,以太祖為家後,常謂人曰:‘此吾家之麟兒也!’”——《舊晉書》卷二十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