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行至塵世浮沉際

字數:4807   加入書籤

A+A-


    所謂針灸療法通過針刺患者的穴位來調節氣血,而氣功療法則通過調節呼吸和氣息來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抵抗力。
    不過呢,就算張泛知道這兩種方法的存在,但他並不是醫者,前世也不是醫學生,隻是知道存在卻不知道用法,看來還是得去南方找找那傳說的華佗和張仲景才行......
    張泛用通俗易懂的話跟眾人說完後,還強調其實他之前一直提倡的,那就是煮熱水喝這件事,這都是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的。
    看來還是要發一本小冊子才有啊...
    張泛心中想著這事,然後便回到村口的地方來,突然發現有許多下人拿著供品、香火、紙錢這些東西,還有的拿著端著清水和器皿。
    張泛當即臉就黑了下來,這他哪不知道是要幹嘛!肯定是這村裏麵又有人說起了用祭祀和洗濯的方法可以消除疫病。
    不過呢沉思片刻後,張泛卻是心念一變。
    祭祀這種活動是肯定禁止不了的,也沒禁止的必要,不過洗濯的方法確實可以采用,洗濯也是為了清潔身體和環境,減少細菌滋生和傳播。
    因此張泛便再囑咐這村子裏麵的人保護好村子的水源,除了水之外也可以用一些天然的清潔劑,如草木灰、醋這些。
    處理完這些後,張泛就要帶人走了,他還要急著去散發防範疫病的小冊子,雖然他沒有時間來得及跟救了張遼的那位壯士攀談,但看張遼那高興的樣子,他們兩個應該玩得不錯,張遼還說自己讓這壯士之後來馬邑找他......
    就這樣,這是高順和張泛的第二次見麵,也是張泛第三次讓高順記憶深刻。
    隻是可惜這一次雖然讓張泛記住了他的容貌,卻還是沒有讓少君知道他的名字。
    高順不知道張泛張少君腦子裏麵為什麽知道那麽多的東西,但想不明白就幹脆不想了,今日他起碼還認識了馬邑張氏的三公子——小張公子,這是高順對張遼的稱呼。
    大張少君,小張貴人,小張公子,這樣就能分清楚三位恩人了。
    雖然張遼今日並沒有施恩於高順,反而是高順救了快要落馬的張遼,但小張公子說他之後可以來馬邑張氏找他,進入張氏的“四海號”可比在這山穀種地和放牛羊養馬有意思多了。
    高順很是心動,於是他快步回到家中跟阿父阿母說了今日發生的事情,阿父阿母也很高興。
    但就在高順要下定決心去馬邑之時,村子裏麵雖然已經按照了少君說的做了,但還是陸陸續續增加了幾個得了疫病的村人。
    高順意識到事情開始不好了,於是隻能待在家中守著阿父阿母,事實也如他所料的一樣,村子裏麵不多久居然就有二三十個得了疫病的人。
    不久後,“四海號”的人過來了,這次過來的不是三位張氏貴人中的一個,卻是見過一麵的王道。
    王道是小張公子派來的,一方麵是為了救治村子裏麵得了疫病的人,另一方麵是帶話給高順。
    王道果真帶來了先前大張少君說的那本小冊子,然後便讓跟來的鄉中三老一起幫忙,眾人按照冊子裏麵記錄的方法救治,結果居然就慢慢地控製住了疫病的傳染速度,得了疫病的人也慢慢好了。
    經過“四海號”的調查,村子裏麵疫病的“傳染源”來自於孫地主家中。
    原來孫地主並不相信大張少君所說的法子,堅信要靠天神才能消除惡鬼帶來的“災異”,因此他們暗中繼續祭祀,洗濯那些法子就草草地敷衍了事,結果就因為這個出事了......
    解決完這個事情之後,王道便跟高順說了張遼帶的話。
    原來張遼見高順還沒有來馬邑,怕是因為路上出了事情,加上聽聞這裏疫病的情況有點嚴重,擔心高順家中出意外,於是就讓王道過來查看一二。
    高順心中一片溫暖,果然張氏的三位貴人皆是天大的善人。
    ......
    疫病一事過後,就在高順即將再次決定去馬邑之時,高順的阿父阿母的身體狀況卻每日愈下。
    高順心中開始陡然悲傷了起來,他隱隱有個預感,盡力地去希望那將不會發生。
    但人命就如同那雪花,出現了融化的跡象之後,就不會再重新回到那原本美麗的模樣。
    高順慢慢地將心安定下來,不再去想去外麵闖蕩的事情。
    他寫信告知了小張公子,他恐怕會耽擱個幾年才能去馬邑了,而剛寫完信不久小張公子竟然就親自帶著王道又來了高順家中。
    張遼極其自然地進了高順的家裏,高順看得出來,小張公子應該經常來這種矮小的房屋,就連高順阿母做的清淡飯食,張遼也吃的十分自然歡愉,那模樣不會是作假的。
    張遼待過些時候,便讓王道去把早就帶來的人參、茯苓等貴重物品拿進來,除此之外還有如蜂蜜、黑芝麻、黃精等東西。
    張遼真的沒有架子,雖然隻是個十來歲的少年,但初看上去已經像是個青年了,而且行事作風依舊一副任俠風格。
    東漢時期的任俠風格是一種崇尚豪放、義氣、勇敢的作風或氣概,即不拘小節,敢於擔當責任,樂於助人,同時也尊重他人,講義氣,守信用。
    高順覺得張遼真不像是大張少君和小張貴人那種人,前兩位貴人雖然也是極其地平易近人,但與人交談時還是能讓別人感受到他們身上的那副貴氣,讓人心中敬服,而小張公子則截然不同,那是一種,嗯...仿佛也是貧苦的寒家子或者氓首出身。
    高順心中說不出個所以然,隻知道或許這就是馬邑張氏能夠經辦“四海號”,盛名能響譽塞外河北的原因吧。
    張遼在走的時候並沒有說其他話,隻是說馬邑張氏隨時歡迎高順,在此之後高順就再沒見過馬邑張氏的三位年輕貴人,隻有王道經常送蜀錦布帛和人參等貴重物品過來。
    高順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他也從來不會說那些誓死效忠的話,他從來就這麽的不善言辭。
    他想了想,於是就把豐收後一些成色最好的糧食,還有親手養大的馬駒這些,在王道送東西過來的時候拜托他帶給小張公子。
    王道也是爽朗答應,並沒有半分看不起這些物品的意思,即使他身為張氏“四海號”的管事,手中經營的都是價格貴重的駿馬等生意。
    他也是寒家子出身。
    再下一次王道來的時候,王道跟高順說張遼收到東西非常高興,糧食當天就做了,而大張少君,小張貴人以及已經成了雁門郡戶曹椽史的張承張使君也都吃到了,另外的馬駒則被張遼養在了家中的馬廄。
    高順這才知道,原來也不是所有的高官貴人都吃山珍海味的,王道告訴高順說,張氏一族平日裏吃的用的在州郡大族中隻是一般水準。
    日子再一天天地過去,平日裏高順除了種地養馬養牛之外,就是練練武,也讀讀小張公子讓王道帶來的書簡,竟然多是一些如《春秋》一類的兵書。
    再之後,高順遲遲不願麵對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的阿父阿母陸續離世了......
    或許是以前過的苦日子太多,留下了病根吧......
    高順安葬了阿父阿母之後便在家中守孝,安葬那日小張公子又帶著王道親自過來了。
    小張公子的身形愈發的雄壯,處事之間更加地讓人不自覺地聽從。
    張遼幫著處理高順父母的後事之後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之後在他守孝期間讓王道帶過來的東西變了,變成了一些邊塞發生的戰事消息,一把把質地極好的刀、矛等兵器,以及兵書。
    高順就這麽繼續地生活下去,就這麽到了熹平四年的冬季。
    這天,王道除了給高順帶東西之外,還帶來了消息說這個冬天會有大股的鮮卑雜胡南下,平城這裏也不一定安全,讓村子裏的人去平城或者其他更隱蔽的地方躲一躲。
    於是,村子裏麵就隻剩下了一些不願走的老弱和青壯婦女,高順也沒走,他的守孝期到了,他打算去平城找大張少君,因為王道透露消息說這個冬日間會有大事發生,張泛會去平城。
    但是就在高順打算走的前幾天,鮮卑狗來了,來的隻有幾百騎,但是奇怪的是他們似乎並不是專門來打草穀的,也沒有大開殺戒,他們匆匆看了下村子中有沒有什麽值錢的玩意兒,然後就擄掠了高順這些村子裏麵的人走了。
    漢人是很好的奴隸來源,而且人口是一個部落的實力象征,因此他們一般也不會隨意屠殺。
    就這樣,高順跟著這群鮮卑人一路走,途中見到了一個腰間有著銀印青綬的中年人。
    “順,性沉重持兵勇,自隨太祖南征北戰始,屢破數倍之。太祖嘉之曰:“我得高順,如魚之得水也。”————《後晉書》列傳第十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