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他不是一個人在讀書
字數:4690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龍遊大明 !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這是一副絕對勵誌的對聯,這幅對聯裏,生動地刻畫了一個讀書人取得了功名之後的得意、風光,也描繪了一幅懸梁刺股廢寢忘食的求學場景。
自隋唐以降,曆朝曆代的讀書人,似乎都莫不如此。這根源,則來自史上那個名聲很糟糕的隋煬帝楊廣同誌。
楊廣的父親楊堅以吞吐六合之氣,一掃東晉以來三百多年中國亂糟糟的割據局麵,建立了雖短命卻光芒無限的隋朝。若隻是這樣也還罷了,不過是改朝換代曆史規律裏一個普通的波峰而已。
但隋朝有兩件事卻值得永遠銘記於史書,銘記於中華民族的文明記憶裏,那就是它開創了一直延續千年的三省六部製和科舉製度。
這裏要說的重點是科舉製度,它是在楊廣的手裏真正出現的。
楊老二一輩子可算得享盡了天下的福,做盡天下的孽,一生功過是非都呈膠著、糾纏狀態,理也理不清楚。連那條延綿千裏催生了中華文化又一次繁榮高峰的大運河都受盡詬病,唯獨這科舉製度卻被萬世稱頌著。
科舉之前,中國的官員選拔是九品中正製,那時候,用孫新在電影《梁祝》(四爺主演的)裏的一句台詞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階層嚴格的分化:朱們對朱門,竹門對竹門。
一個貧寒家庭的孩子,哪怕你一輩子怎麽努力讀書,怎麽學富五車,除非造反,否則你永遠沒有出頭之日。而且就算你造反成功當了皇帝,卻還得屈服於這世家門閥的社會階層製度,皇帝在貴族麵前抬不起頭來,被奚落嘲笑的情形,那真是比比皆是。
在這種背景之下,楊廣同誌能於萬般不靠譜中,幹了這麽一件非常靠譜的事兒,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科舉製度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它一改九品中正製那種唯成分論的社會結構,使天下寒門都有了出頭的機會,給了他們創造世界,改變世界的無限機會和可能。
善哉,隋煬帝功莫大焉!
額,扯遠了,還是回到咱們大明朝的科舉。
曆經數百年,科舉在大明朝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它不能保證絕對的公平,因為任何係統都會有後門被病毒攻擊的危險,但它能保證絕大多數的公平,給每一個讀書人都敞開一扇大門,隻要你進得門去,便是魚化為龍,便是錦繡天地,便是大道青雲。
當皇帝的都怕老百姓作亂,作亂就意味著打仗,打仗就意味著自己的皇權不穩固。要怎麽才能讓老百姓安安分分接受統治呢?若幹代萬歲爺終於總結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鼓勵讀書,讀皇家為你準備的書。你讀了他的書就是接受了他的教育,接受了他的教育自然會聽他的話,聽了他的話自然會影響一大片的群體,影響越大,社會就越穩定。
所以宋真宗告訴大家: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想出頭,來,課本在這兒,讀了就有出路,就有機會!
一紙筆墨,兩尺油燈,折煞天下多少豪傑!
可是,別以為有本教材擺在桌上,有筆墨紙硯供你學習,就意味著你的人生便是一片光明了。想想吧,中國人有多少?讀書人有多少?那時候又沒畢業製度,除非你考取功名,否則這一輩子幾乎都在讀書的路上。
一年一年疊加下來,到了大明朝,這基數就是天文數字了。
三年一考,每年數十萬莘莘學子削尖了腦袋去爭取皇家放出來的那二三百個名額,這競爭比例,特麽想想都要掉眼淚,簡直比在起點成神還難呐!
後世有無聊的人做過計算:以一個普通重點大學錄取生的智商為計算基準,從四五歲開始發蒙,十多歲正式接觸四書五經,苦讀五六年,到十五六歲參加第一次童生考試,考取的概率大概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以上;而考取秀才的概率大概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到考取舉人的概率便開始大幅縮水,到了大概是百分之七十左右。
而要從舉人變成進士,哪怕是最低級的同進士出生,他考取的概率也隻能在百分之七到八左右。因為到這個階段,那基本就等於一個人跟幾千個人拚命了,那滋味能有個好?
也就意味著假設一個智商中等偏上的讀書人,很可能一輩子停留在舉人這個階段,再也上不去。
所以牛人如曾國藩,也不知考成了哪一番焦糊模樣,才在二十八歲中了個同進士,已經算是牛掰讓人羨慕的。
這隻是時間賬,別忙,還有大筆的經濟賬。經濟賬是什麽?那就是一旦某個家庭有個倒黴孩子決定讀書,那麽全家都必須勒緊褲帶供奉著這位小爺。嗯,這情形,和今天的高考沒什麽兩樣。
而這供奉必須是有條件的,別聽那些說書的胡謅,什麽李密放牛牛角上掛書本,什麽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苦讀,特麽也不想想,幾千年來這樣的人能出幾個?絕對絕對大多數都必須是家庭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最少也的得是個溫飽之家吧?才能讓孩子走這鋼絲。而這裏麵的風險,看看上麵考中的概率,真是不言自明。就是說隻要你運氣稍稍差一點,腦子稍微慢一點,一輩子全家都可能跟著你雞飛蛋打顆粒無收啊。
於是,咱們的老祖宗們自然就會想一些抵禦風險的法子。這法子說起來很簡單,就是以宗族血緣關係為依托,大家抱緊在一起,共同應對讀書考試這個巨大的風險投資行業。
一般說來,也就是一個村,一個族,大家同姓同根一個老祖宗,每家都有個把需要認字讀書的孩子,就不如一起集資辦一個啟蒙學校,湊錢請個鄉村老師來教教孩兒們。這樣一來,每家人的投入就可以少得多,而孩子呢,也能觀察觀察天分,實在沒智商的,認個七八百字在肚子裏也就能應付一輩子了,完了趕緊學門手藝或者繼續種田去,別瞎耽誤工夫。
第一道關過去,總會選出幾個族裏比較優秀值得深造的娃,這可就得重點培養了,也真是一大筆費用。別以為隻是四書五經就行,你得買參考書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得學學吧?曆屆高考試卷題目精選你得知道吧?那些優秀考生的範本文章你得觀摩吧?
可是光這些那行?一個人憋著學,靠慢慢領悟就能成才,天底下有幾個?還得出辣價錢,讓孩子能出去交流、深造、觀摩、聽課、學習、鑽研,學習各種作文技巧,放開心胸,拓寬眼界,這才能有中舉的可能。
而這麽一大筆費用,豈是一個地裏刨食的普通之家能承受的?盤纏食宿衣服鞋襪的費用可一文錢都斷不得。要是這倒黴孩子再有些遊山玩水交朋結友的興致,到處旅遊參觀,吃吃喝喝結交朋友,那不又是一大筆?
這你可別以為能省,這反而是必不可少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中國人嘛,從來都是靠拉幫結夥一起壯大發展起來的。所以不但不能省,還是重大的必要開銷!
上麵這些差不多了,孩子的學習也該通過檢驗了,三年一考,那京城旅遊高峰期間的住宿費得多少錢一晚上?這時候的交通又不是一張機票能搞的定的,隨便一個縣到另一個縣都得走個三兩天的,何況千裏迢迢上京趕考?
一路上天災人禍疾病折磨風餐露宿曉行夜宿,偷的、搶的、哄的、騙的,拿刀要錢不要命的,要錢又要命的,美人計仙人跳的,美人計不仙人跳隻把人迷得走不了的,吃東西過敏的,吃東西不過敏卻被三聚氰胺吊白塊弄廢的,環境不衛生一身皮膚病的,環境衛生屋頂漏風生病一命嗚呼的,讀書讀成書呆子自己失聯的,讀書不是書呆子卻被山大王綁架失聯去做軍師的······
這些風險隻要有一樣過不去,那就等於一份投資永遠扔水裏了,還聽不見響啊!
這麽多的風險成本計算進來,他還好意思說他是一個人在讀書?
問題回來了,這麽大的風投,到底圖個啥?
廢話,就圖個當官發財唄!當然,不是每個人的誌向都是當官發財搜刮民脂民膏,要看到那個時代畢竟都是讀聖賢書的,廉恥多少還有一些,不像如今的公務員那麽**裸、不要臉。
可你再讀多少書,當多大官,懂多少道理,歸根結底你還得明白倆字兒——感恩啊!不是一家老小忍饑挨餓,一群相親苦扒苦奔,能有你小子的今天?
最起碼得給家鄉弄些建設項目吧?最起碼弄幾個免除徭役賦稅的名額吧?最起碼你得給你背後這個親友團找些正當賺錢的門路吧?你又不是一個孤兒,家裏有爹媽爺爺奶奶老婆孩子呢,就算這些都接到大城市過好日子了,你不還有祖宗嗎?這年月,沒祖宗跟野雜種有什麽區別?你就不怕人家戳你脊梁骨?把你忘恩負義的事跡分成八段,寫進族譜裏讓世世代代罵得你鹹魚永遠是鹹魚,翻了身還是鹹魚?
所以,一句話作為總結,讀書的時候,你絕不是一個人在讀書。當官的時候,你肯定也不是一個人在當官。
你不但有光宗耀祖的使命,你更有帶領大家夥一起享受勝利果實的責任和義務!
這義務怎麽完成?一方麵你高居廟堂得為國為民操碎了心。另一方麵你還得在國家體製允許的範圍內,去挖挖國家的牆角。做到兩方麵都滿足,兩邊都平衡。這樣,你就算是個好人好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