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字數:1895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家有二郎 !
戎城,如其名,與戰事有關,傳聞百年前曾有一位將領率全城白姓千餘人抵禦外賊數日,憑借其身手更是智取賊匪首級高懸城門,令外賊心膽俱裂退兵十裏,最終被援軍所擒,定下百年不犯的約定。此事孰真孰假後人不得而知,地名卻是由此定下,住在此地的百姓也是習武多過習文,他們更是與生俱來的一種使命感,不能上陣殺敵也得有一顆行俠仗義的心,鄰裏間互幫互助,紅白事插上一手也是極為自然的習慣。
話是這麽說,但像今天這樣全城到處張燈結彩,整個戎城好像染上了紅色一般卻也是很稀奇的事。有些底氣的紅燈籠、貼對聯、雙喜字一樣不缺,就連門牆桌椅也不忘刷上喜慶的紅色,沒家底的也至少會在大門貼上個喜字以示祝賀。偶然在酒樓歇腳的來往客商好奇問上一句,店家小二一臉高興地掩飾不住,卻也隻回了一句:“過幾日城裏有大喜事。”
九月十一日,就是店家小二說的辦喜事的日子,一大早幾乎全城百姓都上了街,就算不便出門的女眷也都是倚在自家門前對著遠處翹首以盼。不知哪兒炮竹聲起,聽見聲響的百姓趕緊跟著點燃自家準備的炮竹,像青樓好了一般奏起樂來。“新人來了!”在漸漸靜下來的炮竹聲中,有人喊了一句,瞬間所有的器樂停了下來,聽著從城東方向傳來的喜慶樂響。
此刻的城東某戶人家門前站著數十個穿著紅衣的隊伍,為首的看了眼天空,拿起嗩呐吹了一聲,其餘人聽到這聲也都拿起自己的樂器奏起喜樂,瞬間讓氣氛變得更加歡喜。站滿兩側的人們一聽這鑼鼓聲也都興奮的鼓起掌來,叫喊著讓新郎新娘趕緊出來拜堂成親。
樂聲漸止,銅鑼敲擊了三聲,銅鼓回應三聲,嗩呐合了一聲,這戶人家的大門也終於打開。率先走出來的是六個護院分站兩邊,隨後那家的管事走了出來,對著眾人作了個揖。“今日喬府大喜,叨擾諸位了。我家老爺已在應奉樓定下酒宴,遠方來客盡可一品佳肴,城中故交每家領紋銀一百。”話一說完,在場眾人便是一陣歡呼,管事示意安靜,轉向屋宅又作一揖,“恭請少爺、夫人。”
一聲鑼鼓齊鳴,一位身穿華服的女子走出大門,不似尋常新娘般鳳冠霞帔,她隻穿著簡單的紅色繡服,挽起的秀發間僅以一支紅玉簪為飾,雖是大喜的日子但她麵上不見喜色,仍是一副淡漠疏離的神態。眾人倒也不以為意,反而紛紛誇讚她長得美,羨慕她可以嫁於喬家公子為妻,日後不愁吃穿。
新娘出來了,新郎卻久久沒有露麵,管事麵上仍陪著笑臉,小聲遣了個護院進去看看。不一會兒護院小跑著出來,在管事耳邊說了幾句,管事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了起來。他走到新娘身邊,恭敬地說了一句:“夫人,少爺逃婚了。”
這一句聲不響,但明眼人看他那神色就猜到了幾分,這事一傳開百姓們站不住了,商討著去哪兒幫著新娘把人找回來。然而新娘倒是不急,對著眾人抱拳一拜道:“夫君給諸位添麻煩了,在下這就去尋人,不會誤了今日喜宴。”話畢,縱身一躍跳上屋頂,幾個翻飛已不見蹤影。
不到一碗茶的時間,眾人隻見穿著喜服的新娘擒著一乞丐自遠處走來,那乞丐雖穿得衣衫襤褸,但掙紮得極為用力,又見那雙手白皙幹淨,看著就不似尋常乞丐。等人送到了幾個護院手裏,又有丫鬟出來替他梳洗一番,總算可見喬府公子的真容。那眉梢眼角帶著桃花相,對著看熱鬧的百姓出言調戲,對著府裏見慣的又逗上幾句。原本還對新娘有些吃味的人,此刻卻反而替新娘感到擔憂,這人一看就是個風流人,新娘過府怕是日子不好過了。
待府裏丫鬟替新郎收拾妥帖,新郎已不像先前的邋遢樣,一身喜服上身還頗有些貴公子的味道。新娘也沒多耽擱,直接領著新郎的衣領就上了馬,新郎臥躺在前,她坐騎在後。她壓著新郎的背,向管事稍一點頭,管事隨即領悟,高喊一聲:“起!”
鑼鼓聲再次響起,這次迎親隊伍也終於向前走動,原本圍在街上的百姓不是跟著隊伍前行,就是衝向喬府討起賞來。管事這才深深舒了一口氣,心底暗自感慨了一句:終於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