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字數:6964   加入書籤

A+A-




    但天下歸一之後,再行耕戰便再也行不通了,邊疆或許可能,但是中原大地,大秦腹地之內,誰還能接受如此嚴苛的條令。
    亂世之中,行耕戰乃是戰之道,是為了完成大秦的統一大業,而現在,天下一統,中原大地歸於平靜,環顧四周已無敵手,百年之願得以完成,就好像心中緊繃的一根弦,終於可以放鬆了,心中的石頭也落了地。
    但是,這口氣呼出去了,再想找回來,那就難了,百姓經曆的幾百年的戰亂,就想要一個穩定的環境,好好生活,隻要能平平安安的活一輩子,或許也足以令人滿意了。
    這是人之常情,達到目標之後,自然想要更好的生活環境,要是大秦統一之後,和亂世完全一樣,那這數十年的滅國大戰,那百姓承受的苦難換來的一切,不都是一個笑話嘛,那人們還有必要擁護大秦嗎?
    繼續推行耕戰,民間不滿的情緒必定會高漲,如此情況,極其容易被有心人挑撥,到時,又是一番亂象。
    始皇帝知道這個道理,大秦統一之後,就連他這個大秦的皇帝都長出一口氣,好似多年積壓在心頭的陰霾盡皆散去,何況是下方的百姓,繼續耕戰,不可行,所以,在大朝會上,始皇帝才會采用農家的理論,重用農家弟子治國。
    農家的三條治國策論,是能使大秦經濟基礎迅速歸於穩定的良方,也是能讓底層百姓感受到大秦國策的利處,這是重農之策,若是大秦大力推行十年,大秦將進入曆朝曆代所沒有的始皇盛世。
    這是農家之策,藏富於民,休養生息,重農之道,能讓百姓能真切感受到大秦的利處,便會真心擁護大秦,當然,這些都需要時間,但隨著時間推移,大秦將會越來越穩定。
    農家之策,是在儒法兩家爭執不下之時,始皇帝選上來的折中之策,效果還不錯,若是沒有扶蘇提出的新儒,開創變革儒學這一套,儒家是沒有絲毫的可能與法家爭鋒的,若是如此,那就是重蹈曆史的覆轍,而最後的結果,也必將是法家一家獨大,各派皆被打壓,始皇帝能用的,也隻能是法家。
    但現在,新儒和法家杠上了,誰也不服誰,這兩家,對於始皇帝來說,都有大用,隨意表態支持其中一家,那必將失去另一家弟子的誠心輔佐,這是始皇帝不願看到的。
    不可否認,能在諸子百家之中脫穎而出,這兩家的弟子,都是具有真材實料的,若是能讓他們全部為大秦所用,這才是始皇帝樂於看見的結果,人才的好處,在大秦的發展過程之中,一次次被求證,重視人才,就是曆代秦王不變的優良傳統。
    在各家之中,實力最強的也是這兩家,現在兩家彼此爭鬥,反而還陷入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在這種平衡之下,對朝堂形勢有利啊,又給了各家之法出頭的機會,農家便是如此,原本是儒法兩家的治國之策,現在,卻被農家搶走了。
        crossorigin="anony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