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金口玉言

字數:3762   加入書籤

A+A-


    屏風內外,皆是靜默無聲,落針可聞。
    堂上之事,實是翻轉的太過突然,讓大家一時都難以消化。
    榮國府擺開大陣仗,興衝衝的接旨,等到的卻是別人的旨意,這要是傳到街市上去賈家的臉還往哪擱。
    今日最核心的事,關於林黛玉和唐衍的婚約,也隨著這一道聖旨,變得不好決定了。
    兩件事交疊在一塊兒,實是該權衡利弊,再做打算。
    此時場間,誥命服未脫的賈母臉色自然是最難看的那一個。
    若真是今日同意了婚事,也正是在打她的顏麵,可若是不同意,恐怕賈家損失的就更多了。
    客居賈家,今日也受邀參加了堂上聚會的薛姨媽,作為客人,倒是能多說些話,當下開口安慰道:“老太太也別氣惱了,您可是榮國府裏的頂梁柱,還是身子最為重要。”
    “再者說,不入品的編修之職,根本就無需老太太放在眼裏。”
    “不過是多了幾分聖眷,可又能比得過門前的‘敕造榮國府’匾額不成?”
    薛姨媽身側坐著的正是王夫人,輕咳了一聲,與她解釋道:“編修雖是七品,但多由往年科舉高中的榜眼,探花擔任,往後都是天子近臣。”
    “再不濟最終也是封疆大吏,為天子治理一方,有如兄長一般。若是再有進益,得陛下青睞,多半是要成為閣臣的。”
    “而且,唐衍是未經科舉取士,年歲且幼。隆寵優渥,前途無量。”
    對官事不怎麽通曉的薛姨媽,聽了王夫人的解釋之後,才算是明白了。原來唐衍往後的仕途無憂,極大概率要任比王家大爺,王子騰還高的官位。
    頓時,薛姨媽的心中敲起了小算盤。
    這賈家已顯輕頹之勢,連蓋個院子都要去她那裏借錢。雖然往後王夫人能當家把持,將薛寶釵嫁過去定不會受了委屈。
    可終究不如唐衍這種無父無母,成婚便是唯一長輩的。
    若真是能達到比王子騰還要高的官職,那比日漸衰落的國公府,也差不多了。
    更何況,賈寶玉本身就不是個有能為,再有堂上賈母中意林黛玉,而不願與薛家結親這一道阻礙,更顯得不如唐衍了。
    就是不知,將林黛玉換成薛寶釵,唐衍會不會同意。
    方才他還在堂上大放厥詞,要以林黛玉換迎春,探春,惜春三個姑娘,想必也是極看重容貌的。
    薛姨媽對自己的女兒薛寶釵,容貌上是十分自信的,否則也不會頭一個想著將她送進宮裏。
    不過要是集齊三人的話,除了房裏香菱容貌還算不錯,又是個良家子,再尋出一人可就有些難了。
    越想越多,薛姨媽的眉頭逐漸蹙了起來,全然忘了堂上的老太太。
    賈母心情本就不好,又聽王夫人,薛姨媽兩個一唱一和,將事情說的這麽透徹,攤出來要她做個決定,心中就愈發沉悶了。
    瞄向下方的薛姨媽,翻了一眼。
    “卑賤商賈,不通世事,實不怨我難正眼瞧她們,腦子都是不中用的,盡是滿身銅臭。”
    暗自鄙夷一句,賈母向場間開口道:“今日也商議不出個結果,且往後放一放吧,鳳哥兒?”
    聽得呼喚,王熙鳳趕忙起身,“老祖宗,我在呢。”
    “盡早料理省親別院的事,在月底之前,要初具輪廓。”
    ……
    禦書房,
    再一次麵對武安帝時,唐衍放鬆了許多,如今大概能知曉這個皇帝的性子了。
    雖然威嚴,但還是敦厚仁義之君,至少禮賢下士,不拘泥於教條。
    算不得是明君,也可以稱為勤勉之君,窗外天色漸暗,依舊是在禦案上批閱奏折。
    唐衍進門等了半個時辰,武安帝似是渾然不覺,仍沒有擱筆的跡象,唐衍便也不好發聲打擾。
    又等了半個時辰,武安帝抬頭往下一看,見唐衍立在下方,有些疲倦的臉上,轉出笑意。
    與身側戴權問道:“唐衍既已來了,為何不與朕說?”
    戴權躬身應答,“陛下曾言,專於國事之時,不可被他人打攪,便就讓唐編修多候了一會兒。”
    武安帝微微頷首,也沒多說什麽,轉向唐衍道:“上前些來,朕正有事要問你。”
    唐衍領命,複往前邁了幾步,“臣唐衍,參見陛下。”
    武安帝拾起一旁掀開的奏折,捧在手中道:“不必再見禮了。自你提出的債券之法確實解決了朕的燃眉之急,可一想到要償還銀子,朕又不得不擔憂。礦采,耕田,如今都未見效,你怎麽看?”
    為了讓債券更好的斂銀,不但在京城裏兜售了債券,甚至在南京也向江南世族大量出售,而且是京城裏的兩倍之多。
    這一遭就籌集到八百餘萬兩銀子,堪比三年國庫稅銀。
    隨之而來的,便是償還利息的問題。
    八百餘萬,一年過後便至少要還八百四十萬兩,不由得武安帝不對此事上心。
    錢是攥在手裏了,武安帝還不敢多用,便再尋唐衍過來拿個主意。
    唐衍拱手答道:“當下萬事都在初期,無法準確估算收益得失,不過在臣看來,應當不會虧了,償還利息定有盈餘。”
    “即便一年過後,仍不景氣,陛下也可以在債券過期之前,發售新債券,用以償還舊債券的本金和利息。”
    唐衍講出的最兜底的手段,也讓武安帝眼前一亮,開口誇讚道:“朕就知道,你聰慧如此,定會想的周到。”
    “陛下操勞國事,顧不周全實屬正常。”
    武安帝搖搖頭,有些難以同意唐衍的說法,但不辯論,又讀起奏折提問:“北靜王提議說,用商賈代替徭役,往九邊運送輜重糧草。雖少付金銀,但有助於明年春耕,此事你又以為如何呢?”
    唐衍已經知曉,這事已經是在內閣通過了的,他哪能妄加斷言。
    而且唐衍此時還沒成親呢,就被封了官,這可與最初說好的不一樣。
    不好直說君無戲言,來提醒武安帝,唐衍便是興致缺缺,應答道:“臣學識尚淺,不敢定論。有內閣重臣為陛下分憂,想必不會有差錯。”
    見唐衍這副模樣,武安帝自然也有計較,笑著搖搖頭,“編修也是一閑職,年節之前,你不必來皇城應卯。至於親事,最近會有著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