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3第四麵牆-革命中間的甘地

字數:6266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重生之永不說再見 !
    (一)
    深夜,李寂雪正在記日記,突然空氣震動了一下,一個男人蹦了出來。
    李寂雪問:“你是誰。”
    男人說:“我是神,代號writer,借日記本用一下。”
    李寂雪本能的覺得男人身上帶著難以名狀的親切感,沒多細問,便將日記本遞給了他。
    男人看著日記本上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對李寂雪笑了笑,說謝謝。
    隨後在本子上書寫起來。
    (二)
    大家好,其實我不姓李,李寂雪是初中的筆名,那時候喜歡古龍的小說,做夢都是浪子的孤獨,時常會寫些諸如落葉無痕浪子無根這樣的句子。
    所以起了這樣的筆名。
    但今天並不是來說筆名的,是來說一件這一周發生在起點和作者之間的大事件的。
    核心觀點寫在前麵:平台和作者要共贏,作者要提升軟實力,刺激需求,平台要橫縱延伸,提供更好機會和更廣闊環境。
    不然大家一起在短視頻媒體流麵前變成小圈子文化。
    我是個沒簽約但在起點發文的作者,不怕大家笑話,在明知道已經過了簽約可能的前提下,還是曾經申請過兩次簽約,都被拒絕了。
    所以我算是個比較中立的角色——還停留在用愛發電來寫故事階段的網文作者。
    也可能因為這一層原因,這次的事件,我有了第三個視角。
    其實,這個視角是我一直在闡述的視角。
    首先一句話簡述一下事件起因,起點平台修改了合同,而作者們對這個合同並不滿意,這種不滿甚至波動到作協的程度。(如果對這事件不感興趣可以止讀於這裏,為大家帶來不滿,提前致歉。)
    爭端麵前,沒有人做善人,雙方各自都采取了應對措施,有光明的,有黑暗的,有灰色的。
    但我不說這個,這不是我想說的。
    我想說的是,這次事件對作家和讀者關係產生的反思。
    我在寫網文之前,做了一個夢,想一夜封神,三章簽約,和讀者們交朋友,暢聊書裏的劇情。
    所以那時候也去搜索過哪個平台好,哪裏讀者多,也加過起點貼吧(非官方)和作者qq群。
    我的目的是了解網文的現狀,了解網文讀者的愛好,了解網文的寫作技巧,最渴望的,是去了解大神的經驗。
    但實際上呢?我看到的全都是:
    這麽點訂閱,切嗎?
    這麽點投票,切嗎?
    這麽點月票,切嗎?
    xxx,是不是死路一條?
    xxxx,是不是死路一條?
    xxxxx,是不是死路一條?
    我想說,這是幹嘛呀?這都是什麽啊?真的,我當時滿心的都是心寒,甚至在官方的作家助手裏,仍然是我要放棄嗎?我要切嗎?
    為什麽作者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為什麽作者自己都不信任自己?
    為什麽作者自己都辜負了創作二字?
    我們是一些想要寫故事的人,不是一些拿酬勞按老板要求甩姿勢的舞女,但為什麽我們自身都非要搞得這麽一股子銅臭味?
    當然,這裏會引發爭議,我解釋下,我沒有清高的意思,不然本文也不會用這麽直白的方式來表述。我一樣希望能靠寫作賺錢,希望能成為個讓家人鄰居親戚都敬仰的作家,一樣會因為一直沒人看沒人評論而不斷自我懷疑。
    7474,你一定懂。
    但我覺得,我是自己的第一個讀者,如果我自己都隻是純粹為了金錢,為了利益去寫作,那我又憑什麽要求別人不要談錢呢?
    這裏又有爭議了,有人會說,我們也是談錢啊。我再解釋一下,談錢很簡單,誰大誰得的多,這就是資本的特點。所謂的共贏,互相理解,尊重,那就是我這種二乎乎的人談的。
    它叫做理想。
    說到這裏我必須要表達一下我的核心觀點才能繼續講後麵,不然可能會被噴死。
    我的核心觀點是,作者,一要自強,要互相抱團,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群體。二要尊重讀者,尊重看你故事的人,尊重那些喜歡愛你的人。
    因為這些人,認可了你。
    但是我認為目前的作者們這方麵做的是不夠的,大家都隻是在談利益,談獨立。都隻會在特定事件波動時,義憤填膺爭取權利。
    這沒錯,那平時呢?繼續問切不切嗎?
    怎麽的,要改行練習切糕怎麽的?
    作者們最先破壞了生態圈,切斷了和讀者之間的聯係,平台更沒有加以維護,讀者們久而久之,變得浮躁,波動,挑剔。
    我一直強調一個點,我說,我很喜歡願意看書的人,因為這些人勢必要沉靜一些,更樂於思考一些。
    但現在這個文字創作生態圈,都變成什麽樣了?
    標題黨、兌到臉上的劣質刷梗、為了流量惡意創造爛俗劇情
    (以上內容針對整個文字環境,重在闡述讀者閱讀到的內容和身處的文字環境。)
    看曆史,文字一向擔任著喚起人思考,喚起人進步的重任,其他視頻、音樂相應的以娛樂作用為主。
    如果文字環境都這個樣子,下一代人會成什麽樣子?
    (三)
    說回重點,互相尊重的前提是大家平等。
    但記住一點,平等不是人給的,是自己爭取的。
    這次事件而言,平台到最後百分百會讓步,因為就現在這個網文環境,它還真不是必需品,閱讀的人真的越來越少。
    這一點,對作者也好,對平台也好,都相當於坐吃山空。
    所以平台不會在這麽個背景下,把牛都宰掉,除非他已經決定放棄這個版圖。
    所謂的合約更改,我猜測更多是平台出於市場變化考慮,可能類似於公司裁員又招人,新的員工會抱怨工作累福利少,但因為總體人數變少,他們的工資上漲,所以還是甘願996.
    核心是,供大於求。
    我更想表達出的是,讀者們也好,作者們也好,平台也好,是否還記得最初那份對文字的喜歡,最初選擇這個領域的幻想?
    我們在作品中創作飛天入地的神,為什麽就不能讓這些神來在現實生活中給我們一些自信?
    這難道不是文字的初衷嗎?用美好的幻想,激勵人心中的熱情,可以逆風笑,順風浪,活的未必豪華但足夠瀟灑,且死而無憾。
    我懇請每個人,把自己心中那份美好拿出來,去容忍一下別人那份焦躁,隻有這樣,大家才能真正發展起來,才能真正彼此平等。
    換個直白的說法,回到2007年吧,在李寂雪那個年代,喜歡看小說的人湊在一起,天天討論猜想,因為熱情建立貼吧,提供各種腦洞。
    再因為熱情而編寫故事,臉上發紅心跳不已的拿給別人看。
    每個貼吧大神都會有一群龐大的粉絲,大神去哪粉絲跟去哪。
    大神會和粉絲嬉笑著討論劇情,平台會帶著美好機會來邀請大神,方便大神更好的創作出粉絲喜歡的作品。
    然而現在是2020年,13年過去了,功能越來越先進,衝擊越來越多,但視頻媒體從早期的尷尬模仿到現在的創意百出。
    文字市場卻在嚴重的同質化,模板化。
    這樣下去文字,隻不過是長一點的視頻而已,那麽,為什麽不去選擇更符合碎片時間的視頻呢?
    (四)
    供大於求。
    我在呼籲的,我想表達的,是作者們互助起來,去表現文字魅力,去想法設法讓文字這種形式從網文再進入到下一個時代。
    而不是等著它死掉,成為後世的某個坊間流言。
    把求拉回來。
    起點要對抗的不是作者,而是其他領域。
    一個個運營高手,可以試著去孵化更好的精品推薦模式,可以去創造更強的作讀交流模塊,可以去創新截然不同的文體題材,甚至可以結合新的形式。可以為視頻媒體流輸送創作者。
    橫縱都有活路。
    所謂共贏,指的是大家都很強,聯合起來打天下的同時,又產生一種危機感,並在這種危機感中彼此提升自己實力,以保證不被吞噬。
    並意外的發現,因為提升了實力,而站穩了腳步,所以更樂於共贏。
    作者們要維權,更要自重,不要再哀歎自己的無力,你們不要太小看讀者,讀者沒那麽牆頭草,讀者認可的不是你輸出的腦洞,而是你這個人的魅力,作品、腦洞、都隻是你的一部分啊。
    有些人會說我想的簡單了,那我來大膽猜測一下。
    很多網文作家們,是不是都認為作品代表了自己,是不是都認為自己很難再創作出那麽棒的作品了?
    如果是,那就太蠢了,現在這個世界如此孤獨,大家更渴望全麵的去了解一個自己認可的人。
    長篇不行了,短篇好不好?短篇不行了,寫些日記自傳好不好?如果真的卡在文字這塊,搞個直播講講故事,它不香嗎?
    (五)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貼吧聯合征文,恕我直言,那就是一坨屎,足可見在文字創作這一塊,現在的平台多麽的不用心。
    整個活動漏洞百出,從征稿條件、格式到評委專家的選擇再到評審過程,都一塌糊塗,充滿爭議。
    期間出現連續三周的推遲統計,推遲公布,且連說法都沒有。
    甚至到最後能搞出原本的公布成績被推翻,又提出爭議的選手來最後統計投票數,然後選手來公布新結果。
    整個過程,身為看客,沒有看到官方出來發一次言。
    這個活動莫名其妙的開始,莫名其妙的結束。
    然後這一周,又出現現在這樣的事情。
    (六)
    我要說的大概說完了,最後用李寂雪常愛的方式來結尾。
    李寂雪笑道:這世界有光,但我們仍需抵禦黑暗中的寒冷,所幸今夜有星,閃閃發亮,且黎明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