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留有餘地
字數:3517 加入書籤
毛線杜雲!
這會大家的說法更多了,有說三十萬的,又說十萬的,有說五萬的……
毛線看了下舉手的幾個同學,“楊誌,你講!”
“我父母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有兩萬。”楊誌小聲說道。
他第一年的學費是靠縣裏的獎金,第二年是靠助學貸款,他的生活費全是靠勤工儉學來的,即使這樣,他每個月還能擠出200塊給鄉下的父母。
城裏賺錢的路子很多。
“我家也是,我家隻有我媽可以幹活,我媽養了好幾百隻雞,下好多雞蛋,一年下來剛好夠我的學費和生活費!”李美玲揚著臉,有點小驕傲。
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她媽希望她可以去大城市生活,不用像她一樣成天圍著雞窩豬圈轉。
“還有誰有話要說?”毛線環視了一圈她的學生,在確認沒有人回應之後,從書包裏掏出兩個紅包,分別遞給那兩個學生,“這是老師的心意,獎勵你們勇敢、坦誠、敢於直麵自己的出身。”
學生們中間起了點小小的騷動,特別是那幾個同樣來自農村家庭更困難的學生,早知道有這等好事,他們也說了呀,這可是真金白銀啊。此刻他們臉上的表情很是複雜,有羨慕、有嫉妒、也有不平。
毛線將他們的表情一一收入眼底,笑了一下,“那麽,誰能說說你們一個月的開銷?”
“1500!”
“1800!”
“2000!”
“3000!”
……
同學們紛紛說道,一些花費更高的孩子,聰明地選擇了閉嘴。他們一個月的開銷,很明顯高於那幾個農村家庭一年的收入。
“你們報的恐怕隻是零花錢吧?”毛線用手指了指腦門,“那麽,請你們再想一想,那些年均收入隻有一兩萬,還得供養孩子上學的農民家庭,是如何過完這一年的?”
這次,學生們拿筆在紙上算著一個月的基本開銷。
最後他們得出一個結論——根本就沒法活!
“李美玲,你說下?”毛線把目光落在這個來自農村的姑娘身上。
“老師,我們家最大頭的開支,就是我。其餘也沒啥花銷。”李美玲掰著手指頭數著,“我媽每年養兩頭豬,一大一小。過年的時候殺一頭留一頭,豬肉會直接燒好,就夠一年吃了。菜的話,夏天院子裏應有盡有,吃不完。冬天的話,吃幹菜或者醃菜,也不用買。麵也不用買,每年的糧食都夠吃。就是衣服花點錢,我媽每年做兩身新的,夏天一身,冬天一身。”
這下,班上就炸開鍋了,有同學直接問“李美玲,你家有多少地啊?”
“十幾塊吧!”李美玲說道,具體她也不是很清楚。
“那怎麽種的下那麽多種農作物?”
“怎麽就不能了?”李美玲反問道“你比如說玉米地裏,可以種高粱、可以種豆角,再放幾苗向日葵。夏天吃鮮豆角,秋天吃鮮玉米,冬天吃幹豆角,還有用大豆和玉米煲雜糧粥,也可以做豆包,過年還能炒瓜子!”
????“我的天哪!”城裏孩子興致一上來就完全顧不上毛線這個老師了,“美玲!今年暑假我去你們家掰玉米吧!”
“對對,還要炒瓜子!”
“抱歉,我家今年不種玉米。”李美玲笑道“不過,倒是歡迎你們來摘棉花!”
“嗯?”學生們又是一愣,問道“咋不種玉米了?”
“土地也需要休養生息,不能種重茬莊稼。”李美玲隨口說道。
“什麽是重茬?”學生們瞬間對李美玲家地裏的事充滿了興趣。
毛線對李美玲微微點頭,示意她說下去,這正好是她要講的。
李美玲收到老師鼓勵的眼神,索性站起來,走到黑板前,列了幾個表,把重茬、迎茬、正茬解說了一遍。
她講起這些熟悉的事情時,那語氣,那形態,神氣極了。
班上幾個農村的孩子眼裏流露出些許的不滿,這些有什麽稀奇的,他們也知道。
毛線看講得差不多了,敲了敲黑板,把學生們的注意力拉回來。
她清了清嗓子,“首先,我請大家對李美玲同學致以最熱烈的掌聲,感謝她講給我們有關土地的故事。”
毛線帶頭,學生們把手拍的啪啪啪響,大多數在城市裏生活的孩子都對農村生活充滿了好奇,盡管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鄙視農民,“農民”這兩個字已經成為他們相互鄙視的一個詞匯。
“其次,我們要感謝那些懂得利用土地的農民,是他們的善良和聰明,讓我們這些人能夠輕鬆地在城市裏生活。”
毛線環視了一圈,“最後,我們要感謝腳底下的這片熱土,它足夠寬厚、包容,所以,我們這些城裏人才可以隨意地花錢買到食物;它又足夠善良、真摯,所以,養育了一大群沒有錢,隻能靠雙手的農民。你給它一粒種子,它回饋你很多的糧食,這是多麽神奇的事情?”
學生們也被毛線的情緒渲染,特別是那幾位來自農村的同學,微微地挺直了腰板。
“所以,我說今天的這辯題的結論不重要。”毛線話題一轉,手指在黑板上重重地敲了幾下,“重要的是,這幾個字!”
“你們中有很多人,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一直學到大學,我們為了很好地掌握一門外語設立了試聽、閱讀、會話等課程,可還是學得一知半解。我想問的是,你們還記得你們上學的第一本書嗎?你們了解我們的語言和文化嗎?”
毛線捋了下袖口,“同學們,再過一兩年,你們就要踏入社會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你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將從事與我們本專業無關的工作,所以,我請你們,多多地了解我們的國學,我們的土地,我們的農民,我們的文化,因為,很可能,接下來的一輩子,我們都要與這片土地長相廝守,生於斯,長於斯,葬於斯。”
教室裏一片沉默,學生們都豎著耳朵,認真地聽著她講。
“作為你們的老師,我有幸比你們年長幾歲,在此,我把我不算太豐富的人生閱曆講給你們,算不上忠告,隻是,一點點建議。”
毛線伸出手指比劃了一丟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