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從牧牛村民到遊說使者,寧戚如何反轉宋國命運?

字數:4504   加入書籤

A+A-




    通史演義!
    儀式結束後,王子成父和其他人都非常不滿意,他們來到了桓公的麵前,想要劫持莊公,向他報複曹沫的侮辱。桓公說“我已經答應了曹沫的請求!即使是普通百姓的約定,也不能失信,更何況是君主之間的呢?”於是眾人放棄了劫持的念頭。第二天,桓公在公館再次設宴,與莊公暢飲告別。他立即命令南鄙的邑宰,將原來侵占的汶陽田地全部交還給魯國。古人曾評論說,重要的盟約可以被違反,但桓公並沒有欺騙;曹沫曾給他帶來羞辱,但桓公並沒有怨恨,這就是他為什麽能夠使諸侯信服、稱霸天下的原因。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巍巍霸氣吞東魯,尺劍如何能用武?要將信義服群雄,不吝汶陽一片土。”還有一首詩單獨講述了曹沫劫持齊桓公的事情,這也成為了後世俠客之祖的典故。詩中說道“森森戈甲擁如潮,仗劍登壇意氣豪。三敗羞顏一日洗,千秋俠客首稱曹。”
    各諸侯國聽說了齊桓公信守盟約的事情,都佩服他的誠信。於是,衛國和曹國都派人前來道歉並請求結盟。齊桓公約定在攻打宋國之後,再與他們舉行會盟。接著,他又派使者前往周朝,向周王報告宋公不聽從王命,不來參加會盟的事情,請求周王派兵一同前去問罪。周厘王派大夫單蔑帶領軍隊,與齊國一起攻打宋國。間諜報告說陳國和曹國也派兵參戰,願意擔任前鋒。齊桓公讓管仲先率領一部分軍隊,前去與陳國和曹國會合,自己則率領隰朋、王子成父、東郭牙等人,統領主力大軍隨後前進,最終在商丘與齊軍會合。這時候是周厘王二年的春天。
    話說管仲有一個寵愛的小妾,名叫婧,她是鍾離人,既聰明又有才學。齊桓公非常好色,每次出門都會帶著他的姬妾。管仲也帶著婧一同出行。有一天,管仲的軍隊出征,行進了三十多裏後,到達了峱山。在那裏,他們看到了一個穿著簡陋的農夫,他正在山下放牛。這個農夫戴著破舊的草笠,赤著腳,一邊敲著牛角,一邊唱歌。管仲在車上看到這個人並不平凡,於是派人拿去酒菜慰勞他。農夫吃完酒後說“我想見一見你們的相國管仲父。”使者回答“相國的車已經過去了。”農夫說“我有一句話,希望你能幫我傳給相國‘浩浩乎白水!’”使者趕緊追上管仲的車,把這句話告訴了他。管仲聽了這話感到很困惑,不明白農夫的意思,於是詢問他的妾婧。妾婧回答說“我聽說古時候有一首《白水》的詩,其中寫道‘浩浩白水,鯈鯈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這個人可能是想謀求一個職位。”管仲立刻命令停車,派人去召那個農夫。農夫把牛托付給村民照顧,然後跟著使者來見管仲。他向管仲行了一個長揖禮,但沒有跪拜。管仲問他的姓名,他回答說“我是衛國的一個農夫,姓寧,名戚。我仰慕您的賢德,尊重您對待賢士的禮節,所以不辭辛苦地來到這裏。因為沒有途徑自薦,所以我在村裏幫人放牛。”管仲問他的學問,寧戚卻能滔滔不絕地回答得非常流利。管仲感歎道“像你這樣的豪傑卻被埋沒在泥濘之中,沒有機會展現才華,如何能夠顯露自己的才能呢?我的大軍就在後麵,很快就要經過這裏了。我將寫一封書信,你拿著去見我的主君,一定會被他看重的。”於是,管仲立即寫下了一封信,交給寧戚,然後他們各自離開。寧戚繼續在峱山下放牛。
    齊桓公的大軍三天後才到達,寧戚依然穿著簡陋的衣服,戴著破舊的草帽,赤腳站在路邊,毫不畏懼。當齊桓公的馬車靠近時,寧戚就敲著牛角唱歌說“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才至骭。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齊桓公聽到這事覺得很奇怪,就讓隨從把寧戚帶到車前,詢問他的姓名和住處。寧戚老實回答說“我叫寧戚。”齊桓公說“你是個放牛的,怎麽敢諷刺時政?”寧戚回答說“我是個小人物,怎麽敢諷刺呢?”齊桓公說“現在天子在上,我率領諸侯臣服於下,百姓安居樂業,草木欣欣向榮,這樣的太平盛世就像舜堯的時代一樣,沒有什麽能超過的了。你說‘沒有遇見堯舜’,又說‘長夜難明’,這不是諷刺時政又是什麽呢?”寧戚說“我雖然是個鄉下人,沒有見過先王的政治。但我曾聽說過堯舜的時代,十天一場風,五天一場雨,百姓耕田吃飯,挖井喝水,這就是所謂的‘沒有智慧,沒有見識,隻順從天意’。現在正值法紀不振,教育無效的時代,卻說這是堯舜般的太平盛世,這真是我等小人所不能理解的。又聽說堯舜的時代,官吏端正,諸侯順服,驅逐四凶,天下安寧,不用言語就能取信於人,不用發怒就能讓人敬畏。但現在您一舉措就使得宋國背棄盟約,再一舉措就使得魯國劫持盟會,不停地用兵,百姓勞苦,國家財力耗盡,卻說‘百姓安居樂業,草木欣欣向榮’,這又是我等小人所不能理解的。我還聽說堯把天下讓給了舜,而不是傳給他的兒子丹朱。舜又避居在南河,百姓擁護他,他才不得已接受了帝位。現在您殺了您的哥哥才得到這個國家,借用天子的名義來統治諸侯,我真不知道這與唐虞的揖讓有什麽區別。”桓公大怒,說“你這個狂妄之徒,竟敢出言不遜!”便下令將他處斬。左右將寧戚綁住,準備執行死刑。寧戚麵不改色,毫無懼意,抬頭歎息道“夏桀殺了龍逢,商紂殺了比幹,現在我寧戚也要成為他們第三人了!”隰朋進諫說“這個人麵對權勢不阿諛奉承,麵對威嚴也不感到恐懼,他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牧羊人。請您赦免他!”桓公聽後心頭一轉,怒氣立刻消了,於是命令解開寧戚的綁繩,對他說“我剛才隻是想試試你,你確實是一個有才的人。”寧戚拿出了他懷中的東西,原來是管仲寫的一封信。桓公拆開信封看了看,信上大概寫著“臣奉命出征,來到了峱山,遇見了衛國的寧戚。這個人並不是普通的牧童,而是當世有用之才,您應該留下他來輔佐您。如果您舍棄他讓他去為鄰國效力,那麽齊國將會後悔莫及!”
    桓公說“既然你有仲父的信,為什麽不直接呈給我呢?”寧戚回答道“我聽說賢明的君主選擇合適的人來輔佐自己,而賢明的臣子也要選擇合適的主公來為其效力。如果您喜歡奉承而不喜歡直言不諱,用怒氣來對待我,那麽我寧可死也不把這封信呈給您了。”桓公聽了之後大為欣慰,命令把寧戚放在後麵的車上,並帶著他繼續前行。那天晚上,齊軍紮營休息,桓公下令點起篝火,急切地尋找衣冠。寺人貂問“您為什麽這麽急著找衣冠,是要為寧戚封爵嗎?”桓公回答“是的。”寺人貂說“衛國離齊國不遠,為什麽不派人去打聽一下?如果那人真的賢能,封賞他也不會晚。”桓公說“這個人的才華很高,不拘泥於細節,但是我擔心他在衛國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小過失。如果我們找到了他的過失,那麽封爵就不會那麽光彩了,如果我們不封爵的話,又會覺得可惜。”於是,桓公在燈燭之下,向寧戚拜了大夫的禮,讓他和管仲一起參與國家的政務。寧戚換上了新的衣冠,向桓公謝恩之後就離開了。髯翁有一首詩說“短褐單衣牧豎窮,不逢堯舜遇桓公。自從叩角歌聲歇,無複飛熊入夢中。”
    桓公的軍隊到達了宋國的邊界,陳宣公和曹莊公已經在那裏等待了。隨後,周國的單子軍隊也到達了。大家見麵之後,開始商議攻打宋國的策略。寧戚走上前說“國君您奉天子之命,聯合諸侯,是用威勢來取勝,還不如用德行來取勝。依臣看來,現在暫時不必派兵進攻。雖然我才能平庸,但我願意去嚐試用三寸不爛之舌,前去說服宋公同意我們的主張。”桓公非常高興,下令在邊界上駐紮軍隊,派寧戚前往宋國。於是,寧戚乘坐一輛小車,帶著幾個隨從,一直來到睢陽,拜見宋公。宋公問戴叔皮“寧戚是什麽人?”戴叔皮回答“我聽說這個人是牧牛的村民,被齊侯最近提拔起來。他一定是口才出眾,所以被派來遊說。”宋公問“那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戴叔皮說“主公可以召見他,但不要用禮節對待他,觀察他的言行。如果他說話不合適,我請求用拉腰帶作為信號,讓武士抓他並關起來。這樣齊侯的計劃就會失敗了。”宋公點頭同意,並吩咐武士做好準備。寧戚大擺寬衣,昂首闊步地走進來,向宋公深深地鞠了一躬。宋公端坐著沒有回答。寧戚仰臉長歎一聲,說“哎呀,宋國真是處境危險啊!”宋公嚇了一跳,問道“我作為這個國家的君主,也是諸侯中的領袖,怎麽會處在危險之中呢?”寧戚問道“君候認為自己和周公相比,誰更有智慧?”宋公回答說“周公是聖人,我怎麽敢和他相比呢?”寧戚說“周公在周朝鼎盛時期,天下太平,四方蠻夷都來朝拜,他還是要急著吃飯,抓住頭發,為了招納天下賢士。君候在國家滅亡之後,處於群雄逐鹿的時期,繼位兩位被殺的君主之後,如果要效法周公,應該要更加謙卑地對待賢士,擔心賢士不來。但現在您卻自高自大,輕視賢人,怠慢賓客,即使有忠誠的建議,怎麽能夠傳達到您麵前呢?危險就在眼前!”宋公聽後吃驚地離開了座位,說“我即位時間不長,還沒有聽到君子的教誨,請您不要責怪我!”叔皮在一旁看到宋公被寧戚的話所打動,連忙拉起他的腰帶。但宋公並沒有理會,而是對寧戚說“先生這次來,有什麽要教導我的嗎?”寧戚回答說“天子失去了權威,諸侯四分五裂,君臣之間沒有尊卑之分,篡位和弑君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齊侯不忍心看到天下大亂,所以恭敬地接受天子的命令,主持夏天的盟約。您名列其中,是為了確定各自的地位。如果再背棄這個盟約,那麽地位就仍然不確定。現在天子非常憤怒,特地派遣王臣來帶領諸侯,來討伐宋國。您既然之前已經背叛了天子的命令,現在又對抗天子的軍隊,還不用交戰,我已經預測到勝負的結果了。”宋公問“先生的看法如何?”寧戚回答“依我看來,不必在意一份禮物的大小,與齊國會盟。這樣既可以不失去對周王室的尊敬,又可以讓盟主高興,軍隊和武器都不需要出動,宋國就能像泰山一樣安穩。”宋公說“我之前一時失策,沒有堅持會盟,現在齊國正對我施加壓力,他們怎麽可能接受我的禮物?”寧戚回答“齊侯為人寬厚,不計較別人的過失,也不記恨過去的恩怨。就像魯國沒有赴會,後來在柯地會盟,齊侯仍然舉兵侵占了魯國的田地並歸還了它。何況您是親自參加會盟的國家,他們怎麽會不接受您呢?”宋公問“我們要送什麽作為貢品呢?”寧戚回答說“齊侯重視禮節,喜歡和鄰國友好相處,他會以厚禮回報的。我們隻需要送一些簡單的禮品,就可以了,沒必要動用國庫中的財富。”宋公聽了很高興,於是派人隨同寧戚前往齊軍中去請成。叔皮滿麵羞愧地離開了現場。
    宋國的使者拜見齊侯,向他道歉並請求結盟。他獻上了十塊白玉和一千鎰黃金。齊桓公說“天子有命令,我怎敢自作主張?必須請王臣轉告天子,才能決定此事。”於是,齊桓公將所獻的金玉轉交給單子,讓單子向宋公轉達齊國願意和解的意思。單子說“如果君侯能原諒並允許我,我會將這些禮物用來向天子表示誠意,怎敢不遵從您的命令呢?”於是,齊桓公讓宋公去周朝進貢,然後再約定會盟的時間。單子告別齊侯返回本國。齊桓公和陳、曹兩位國君也各自返回自己的國家。要想知道接下來的故事是如何發展的,請關注下一回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