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齊桓公欲封禪泰山,管仲如何勸阻?
字數:6278 加入書籤
通史演義!
楚成王得知鄭國沒有參加首止之盟後,非常高興,說“現在我可以得到鄭國了!”於是他派使者向申侯聯絡,想要與鄭國修好關係。原來申侯曾經是楚國的官員,他口才好,貪婪而且善於阿諛奉承,楚文王非常寵信他。到了楚文王臨終的時候,擔心繼位的人不能容忍他,所以就贈給他一枚白璧,讓他去投奔其他國家躲避禍患。申侯於是去了鄭國,在櫟地侍奉厲公,厲公對他也像在楚國時一樣寵信。在厲公複國後,申侯成為了大夫。楚國的大臣們都和申侯有交情,所以今天他們通過這個關係,想要申侯從中遊說,讓鄭國背棄齊國而投靠楚國。申侯悄悄地對鄭伯說“隻有楚國才能抵擋齊國,何況有國王的命令呢?否則,齊國和楚國都會成為鄭國的仇敵,鄭國就無法支撐了。”鄭文公被他的話所迷惑,於是暗地裏派申侯去楚國表示臣服。周惠王二十三年,齊桓公率領盟國諸侯攻打鄭國,圍困新密。當時申侯還在楚國,他向楚成王說“鄭國願意歸附在您的庇護之下,正是因為相信隻有楚國才能抵抗齊國。如果大王不救援鄭國,我就無法回去交差了。”楚成王與群臣商議後,令尹子文建議道“召陵戰役中,許穆公死於戰場,齊國對此很同情。許國對齊國的事務最為盡心盡力,如果大王能出兵攻打許國,那麽諸侯必定會來救援,這樣鄭國的圍困就自然解除了。”楚成王采納了這個建議,於是親自率領軍隊攻打許國,同時也圍困了許城。當諸侯聽說許國被圍困後,果然放棄了對鄭國的圍攻而前往救援許國,楚軍因此撤退了。申侯回到鄭國後,自認為有保全鄭國的功勞,洋洋自得,滿懷希望地期待能得到更多的封賞。但鄭伯卻因為申侯在虎牢戰役中的表現,認為申侯已經做得太過分了,沒有給予他更多的爵位和賞賜。申侯因此難免有些怨言。第二年春天,齊桓公又率領軍隊攻打鄭國。陳國的大夫轅濤塗,自從上次伐楚戰爭回來後,與申侯有了矛盾。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孔叔說“申侯之前用國家去討好齊國,獨占了虎牢戰役的功勞。現在他又用國家去討好楚國,讓你們的國君背棄了道義,自己招來了戰爭,給百姓帶來了災難。如果一定要殺了申侯,那麽齊國的軍隊就可以不戰而勝。”
孔叔將信呈給鄭文公。鄭文公因為前一天沒有聽從孔叔的建議,逃避了盟約,導致齊國兩次進攻鄭國。他感到內疚和懊悔,並將責任歸咎於申侯。於是他召見申侯,責備他說“你曾經說隻有楚國能夠抗衡齊國,但現在齊國的軍隊已經到了我們的門口,楚國的援軍在哪裏?”申侯正準備辯解,但鄭文公卻命令武士將申侯推出去斬殺。鄭文公把申侯的首級裝在盒子裏,讓孔叔獻給齊軍,說“我國君主過去誤聽了申侯的話,沒有能夠維持與您的友好關係。現在我們已經懲罰了他,派我在這裏向您請罪,希望您能寬恕我們!”齊侯一直很欣賞孔叔的賢能,於是答應了鄭國的請求,和平解決了這件事。後來,齊侯在寧母召集了其他諸侯國會盟。但鄭文公仍然對王的命令心存疑慮,不敢親自前往參會,於是派他的世子華代他前往寧母,聽從齊侯的命令。
鄭文公的兒子子華和子臧都是嫡夫人所生的兒子。因為夫人最初很受寵愛,所以立子華作為世子。後來,又立了兩個夫人,她們也都有兒子。嫡夫人的寵愛逐漸減弱,沒過多久就去世了。此外,還有南燕姞氏的女兒,她被嫁給鄭國宮廷作為媵妾,但還沒有被君主寵幸。有一天晚上,女子夢見一個英俊的男子,手持蘭草對她說“我是你的祖先伯儵。現在我用國香贈送給你,希望能夠祝福你的國家興旺發達。”說完後,他將蘭草交給了女子。當女子醒來時,整個房間都散發著香氣,她還和同伴說起了自己的夢境。同伴嘲笑她說“這可能是你即將生一個貴子的征兆。”那天,鄭文公來到宮中,見到了這個女子,對她產生了好感。周圍的人都相互看著笑。鄭文公問他們為什麽笑,他們便將女子的夢告訴了他。鄭文公說“這是個好兆頭,我來幫你實現這個夢。”於是命令采摘蘭花佩戴在女子身上,說“以此作為信物。”晚上,鄭文公召喚這位女子侍寢,她懷孕後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叫蘭。這位女子逐漸受到寵愛,人們稱她為燕姞。世子華看到自己的父親對燕姞如此寵愛,擔心將來會有廢除自己地位的事情發生。於是他私下和叔叔詹商量。叔叔詹說“得失都是命中注定的,你隻要盡到自己的孝道就行了。”世子華又和孔叔商量,孔叔也勸他盡孝。但世子華並不高興,便離開了。子臧性格喜好奇特古怪,用鷸鳥的羽毛製作成帽子。師叔說“這不是符合禮儀的服裝,希望公子不要穿。”子臧討厭他直言不諱,就去向哥哥子華傾訴。所以子華與叔詹、孔叔、師叔這三位大夫心裏都有了嫌隙。
到這個時候,鄭伯讓子華代替他去參加會議,子華擔心齊侯會責怪他,不願意去。叔詹催促他讓他趕快動身。子華心裏更加怨恨,想著要為自己找個保全自己的辦法。見到齊桓公後,子華請求把周圍的人屏退,然後說“鄭國的政治,實際上都由泄氏、孔氏、子人氏這三個家族掌控。逃離盟約的戰役,實際上就是這三個家族主導的。如果您願意幫我除掉這三個大臣,我願意讓鄭國歸屬於齊國,就像附屬國一樣。”齊桓公說“好。”然後按照子華的建議,把這件事告訴了管仲。管仲連連搖頭說“不行,不行!諸侯們之所以服從齊國,是因為我們尊重禮儀和誠信。你背叛父親的命令,不能算是尊重禮儀。用友好的態度來謀劃顛覆別人的國家,也不能算是誠信。而且我聽說這三家族都是賢良的大夫,鄭國人稱之為‘三良’。我們尊重盟主,是因為我們要順從人心。違背眾人的意願,隻圖自己一時的痛快,必然會招來災禍。在我看來,子華將會自食惡果,您最好不要答應他。”齊桓公於是對子華說“世子你所說的,確實是國家的大事。等你的國君來了,我會和他商量這件事。”子華聽了,臉上泛起紅暈,汗水濕透了衣背,於是告辭回鄭國去了。管仲討厭子華的狡猾,所以把這件事泄露給了鄭國人。鄭國的國君先得到了消息。等到子華回來報告,他編造了一個謊言說“齊桓公非常不滿意您沒有親自前往,不肯答應我的請求,建議我們轉而向楚國求援。”鄭文公大聲喊道“你這個逆子,差點賣掉我們的國家,還敢說謊?”他讓左右把子華關進了一個幽室裏。子華在牆角密謀逃脫,但鄭文公派人將他殺死了,正如管仲所預料的那樣。鄭國的另一個公子臧逃到了宋國,但鄭文公派人在他途中追殺他。鄭文公感到抱歉,因為齊桓公沒有聽從子華的建議,於是他派孔叔前往齊國致謝,並請求重新結盟。胡曾先生在詠史詩中寫道“鄭用三良似屋楹,一朝楹撤屋難撐。子華奸命思專國,身死徒留不孝名。”這是在周惠王二十四年的事情。
這年冬天,當時周惠王病得很重。王子鄭擔心後宮會出現變故,於是先派遣下屬王子虎前往齊國求援。不久,惠王去世了。子鄭、周公、孔召和伯廖商議決定先不宣布喪事,然後星夜派人秘密報告給王子虎。王子虎把事情告訴了齊侯,於是齊侯召集了其他諸侯在洮地會盟。鄭文公也親自來參加盟誓。共同歃血盟誓的有齊、宋、魯、衛、陳、鄭、曹、許八個國家的諸侯,他們都各自寫了奏章,派大夫送到周朝。參加這次盟約的大夫有齊國的隰朋、宋國的華秀老、魯國的公孫敖、衛國的寧速、陳國的轅選、鄭國的子人師、曹國的公子戊和許國的百佗。這八個國家的大臣一起出發,盛裝前來參加盟約,他們以問候為借口,聚集在王城之外。王子虎先行報告消息,王世子鄭派使者召伯廖來問候和慰勞,然後才發布喪事消息。各位大夫堅決請求拜見新王,周公和召公侍奉鄭王主持喪事,其他大夫借機向新王表示敬意,並以王的名義慰問。於是,遂公請求王世子鄭繼位,百官都來朝賀,這位王世子鄭就是襄王。惠後和叔帶暗自叫苦,不敢再有別的想法。襄王在第二年改了年號,通知各國。
襄王元年春天,祭祀活動結束。襄王命令宰相周公孔賜給齊國胙肉,以表彰齊國支持王室的功績。齊桓公提前得到了消息,於是又大規模地聯合諸侯在葵丘聚會。當時,齊桓公在路上,正好與管仲談論周室的事情。管仲說“周朝的嫡庶之分不明,幾乎引起內亂。現在國君的儲位還沒有確定,應該盡早確定,以避免日後的麻煩。”桓公說“我有六個兒子,都是庶出的。按照長子繼承的原則,沒有問題;按照賢能的原則,昭子是最賢能的。長衛姬侍奉我最久,我已經答應她立無虧為儲君。易牙、豎貂這兩個人,也多次推薦過。我喜愛昭子的賢能,但心裏還沒有決定。現在我把這個問題交給仲父你來決定。”管仲知道易牙和豎貂這兩個人是奸佞之徒,而且長期得到衛姬的寵愛。他擔心,如果讓他們繼承王位,他們會在未來損害國家利益,對內對外結成黨派,必定造成國家政治混亂。公子昭是鄭國姬妾所生,而且鄭國一直與齊國有盟約,如果讓公子昭繼承王位,這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的關係。於是,管仲回答“如果要想繼承伯業的功名,就必須要選擇一個有才能的人。既然你認為公子昭很有才華,那就應該立他為世子。”桓公說“我擔心無虧會倚仗長衛姬的支持來爭權,怎麽辦?”管仲回答“周王的地位,都取決於您的決定。這次會盟,您挑選一個諸侯中最賢明的人,把公子昭托付給他,又何必擔心呢?”桓公聽了點點頭。
等到了葵丘,各諸侯都已經到齊,周公孔也到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住處安頓下來。這時,宋桓公去世,世子茲父把國家讓給公子目夷,但目夷不接受。於是茲父繼位,成為襄公。襄公遵循盟主的命令,盡管正在服喪期間,也不敢不來參加會盟,於是他穿著黑色喪服前來參加會議。管仲對桓公說“宋國的公子有讓位的美德,可以稱得上是賢人了!而且他身穿黑色喪服來參加會議,顯示出對齊國的尊敬。有關儲君的事情,我們可以信任他。”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建議,便讓管仲私下去拜訪宋襄公的住處,表達齊侯的意思。襄公親自來見齊侯。齊侯握著他的手,誠懇地囑咐他說“將來要靠您主持大局,保衛國家。”襄公感到慚愧,不敢承擔如此重任,但心裏已經感激齊侯對他的信任,並暗自答應了。
到了會盟的日子,貴族們衣冠楚楚,環佩鏗鏘。諸侯先讓天使升上祭壇,然後依次升壇。壇上設有天王的虛位,諸侯麵向北方拜謝稽首,如同朝見天王的儀式,然後各自按照地位次序就座。宰周公孔捧著胙肉站在東邊,傳達新王的命令說“天子要對文王、武王進行祭祀,讓孔賜給伯舅胙肉。”齊侯要走下台階拜謝接受。周公孔阻止齊桓公下拜,說“天子有另外的命令考慮到你是伯舅且已經年老體弱,又承受了很多勞苦,所以賜予你一級官階,不需要再行下拜。”桓公想要依從周公孔的意見,但管仲在旁邊提醒道“君主雖然要謙虛,但我等臣子不可以不尊敬。”於是,桓公回答說“天地的威嚴是不會因為距離遠近而改變的,我豈敢貪圖王命,而放棄我的職責呢?”他迅速下階,再次跪拜並且低頭,然後登上堂台接受了祭品。其他諸侯們也都認為齊國的禮儀非常恭敬周到。因為諸侯還沒有散去,桓公再次重申盟約,頌揚周朝的“五禁”規定不要堵塞泉水,不要擋住穀物,不要隨意改變樹木的位置,不要擁有多個妻子,不要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他宣誓道“我們所有加入盟約的國家,都要言歸於好。”然後,他將這些規定記錄在書中,附在祭品上,讓人宣讀,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殺牲歃血。所有的諸侯都被這種莊嚴的氣氛所感染,毫不懷疑地信守盟約。髯翁有一首詩說“紛紛疑叛說春秋,攘楚尊周握勝籌。不是桓公功業盛,誰能不歃信諸侯?”
盟約的事已經完畢,桓公突然對宰孔說“我聽說三代時期有封禪的儀式,這個儀式是怎樣的?可以告訴我嗎?”宰孔說“古代人封禪泰山和梁父山。封泰山就是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用金泥和玉簡來祭祀天,以回報天的恩賜。因為天處於高處,所以增高土壇以象征高。而禪梁父山就是在梁父山上打掃幹淨地麵後祭祀,以象征地的低。使用蒲草編成車輛,用草席作為祭品,祭祀完後就地掩埋,這是為了回報地。三代時期接受天命興起,得到天地的庇佑,所以舉行這個盛大的儀式來答謝天地。”桓公說“夏朝的都城在安邑,商朝的都城在亳,周朝的都城在豐鎬。泰山和梁父山離都城那麽遠,還要封禪祭祀。現在這兩座山都在我的封地內,我想得到天子的寵愛,重新舉行這個久遠的儀式,各位覺得怎麽樣?”周公禮觀察到桓公的態度有些高傲,似乎有點自視甚高。他回答說“如果您認為可以這樣做,誰敢說不可以呢?”桓公回答道“等到明天再和大家商議這件事情。”於是所有的諸侯離開了盟約的地點。宰孔私下去找管仲說“封禪這件事,不是諸侯應該插嘴的。仲父能不能說一句話來勸阻呢?”管仲說“我們的國君喜歡爭強鬥勝,可以巧妙地奪回,但很難用正當的理由來勸阻。我現在就試試說吧。”於是管仲晚上去見桓公,問“國君真的想封禪嗎?”桓公回答“為什麽不信?”管仲說“古代封禪的,從無懷氏到周成王,可以考證的有七十二家,他們都是因為接受天命,然後才得以封禪。”桓公很不滿地說“我南征楚國,到達召陵;北伐山戎,讓令支割地求和,孤竹被斬;西行穿越流沙,到達太行。諸侯沒有不聽從我的。我主持過三次兵車大會,六次衣裳大會,九次聯合諸侯,統一天下,即使與三代受命相比,也不過如此。封禪泰山,祭祀梁父,以示子孫,不是很合適嗎?”管仲說“古代受命的君王,都是先有吉祥的征兆出現,然後準備物品進行封禪,這個典禮非常隆重。鄗地上的嘉黍,北裏的嘉禾,都是為了這個盛大的儀式而準備的。江淮之間的一種茅草,一根莖上有三片葉子,被稱為‘靈茅’,隻有王者受命時才會生長,這是用來祭祀的。東海送來比目魚,西海送來比翼鳥。這些吉祥的物品,十有五種是不請自來的。都將這些記錄在書本上,成為子孫的榮耀。現在鳳凰和麒麟沒有來,而貓頭鷹卻經常出現;嘉禾沒有生長,而野草卻茂盛。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進行封禪,恐怕列國的有識之士都會嘲笑您了!”桓公聽後很不高興。第二天,桓公就不再提封禪的事了。
齊桓公回國後,自認為功勳卓著,無人能比,於是更加致力於修建宮殿,力求豪華壯麗。他所乘坐的轎車和所穿的禮服等製度,都與國王相同,因此引起了國人的非議。管仲便在府邸中修建了三層高的台子,名為“三歸台”。寓意百姓歸附,諸侯歸順,四方蠻夷也都來歸附。又在門口樹立了屏風,以遮擋內外視線。還設置了反坫,用於接待各國的使臣。鮑叔牙對此表示懷疑,問道“國君奢侈,你也奢侈,國君超越禮製,你也超越禮製,這難道合適嗎?”管仲回答說“君主不辭辛勞,為了成就大業,也隻是追求一時的快樂和滿足。如果用禮法來束縛他,他會感到痛苦而產生懈怠。我之所以這樣做,也隻是為了替我們的君主分擔一些指責。”鮑叔牙雖然口頭上表示同意,但心裏並不認為這樣做是對的。
話說回來。當時周太宰孔從葵丘會盟結束後辭別歸去,途中遇見晉獻公也來參加會盟。宰孔告訴獻公說“會盟已經結束了。”獻公聽後非常懊惱地跺腳說“我的國家離這裏那麽遠,沒能趕上觀賞華麗的衣裳盛況,真是太遺憾了!”宰孔說“您不必為此感到遺憾。現在齊侯自認為功勳卓著,有了驕傲的心態。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齊國現在正處於驕傲的,很快就會走下坡路。您不用著急去參加,不去也沒什麽損失。”於是,晉獻公便調轉車頭向西返回。在途中,他突然生病,回到晉國後便去世了,導致晉國陷入了大亂。想要了解晉國混亂的始末,請聽下回詳細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