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中原大戰一觸即發?齊桓公如何智取楚國?
字數:5591 加入書籤
通史演義!
屈完再次到達齊軍,請求麵見齊侯並陳述事情。管仲說“楚使又來了,他們一定是想締結盟約。請您好好接待他們。”屈完見到齊桓公後行了禮,桓公也回敬了禮,並問他來的目的是什麽。屈完說“我們的國君因為不向您進貢的原因,招致了您的討伐,我國國君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罪過。如果您願意退兵一個營地,我們國君豈敢不聽從您的命令!”齊桓公回答道“如果你們的大夫可以輔助你們的君主履行舊有的職責,讓我有理由向天子交代,我還需要什麽呢?”屈完表示感謝後離開了。屈完回到楚國後向楚王報告“齊侯已經答應我撤回軍隊了,我也答應了他會進貢,大王不能失信啊。”過了一會兒,偵察兵報告“齊國的軍隊已經全部拔寨離開。”楚成王再次派人前去探察情況,回來告訴他說“齊軍已經撤退了三十裏,紮營在召陵。”楚成王說“齊國軍隊的撤退,說明他們害怕我們了。”因此,他有意悔改之前答應的繳納包茅的承諾。子文說“那八個國家的國君,都不會對一個普通百姓失信,您怎麽可以讓一個普通人對國君食言呢?”楚王聽了不再說話。於是命令屈完帶著八車金帛,再次前往召陵慰勞八路軍隊,另外還準備了一車包茅,在齊軍麵前展示過後,然後正式上表,像對周王進貢一樣。
話說許穆公去世,他的兒子繼位,成為了新的君主,他就是僖公。為了感謝齊桓公的幫助,僖公派遣了大夫百佗,率領士兵前往召陵會合齊軍。桓公聽說屈完又來了,就吩咐各國諸侯“將各國的兵車和步兵,分為七隊,分別列在七個方向。齊國的軍隊駐紮在南方,用來抵擋楚軍的衝擊。等待齊軍中鼓聲響起,七路軍隊一起敲鼓,武器和盔甲都要整理得非常整齊,以此來顯示我國強大的威勢。”屈完進入齊軍後,見到了齊侯陳設的犒軍物品。桓公命令將這些物品分派給八路軍隊。經過檢驗,包茅這一路軍隊的物品仍然讓屈完收管,並由他親自進貢。齊桓公問道“大夫是否曾經見過我們中原的軍隊?”屈完回答說“我是南部的人,還沒有機會親眼見證中原軍隊的強盛,希望能夠借此機會一睹其風采。”齊桓公和屈完一起登上戰車,遠遠地望著各國的軍隊,每個國家都占據著一方,聯絡了數十裏不間斷。齊軍中突然響起一聲戰鼓,七路軍隊的鼓聲相應,就像是雷聲震擊一般,讓人震驚不已。桓公滿臉喜悅地對屈完說“我有這麽多的軍隊,如果去打仗,還怕打不贏嗎?如果去進攻,還怕攻不下來嗎?”屈完回答說“您能夠成為中原諸侯的領袖,是因為您代表天子宣揚德行,安撫百姓。如果您用德行來維係諸侯,誰敢不聽從呢?但是,如果您依賴兵力去強行征服,雖然楚國領土不算廣大,可是我們有方城作為城牆,漢水作為護城河,城牆高峻,護城河深廣,即使您有百萬大軍,也未必能在這裏取得勝利。”桓公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對屈完說“大夫您真是楚國的良才!我願意與您的國家恢複我們先輩的友好關係,怎麽樣?”屈完回答說“您對我們國家的社稷給予恩惠,使我們國君有幸與您結為同盟,我們國君豈敢推辭?請您允許我們訂立盟約吧。”桓公說“可以。”當晚,桓公留下屈住在營中,並設宴款待他。第二天,在召陵設立了祭壇,桓公作為主盟人,管仲作為司盟人。屈完代表楚君宣讀盟約,共同立下誓言“從今以後,我們七國將世代保持盟好關係。”桓公先喝下牲血,然後其他六國和屈完依次喝下。儀式結束後,屈完再次拜謝。管仲私下與屈完交談,請求釋放聃伯回鄭國。屈完也代表蔡侯道歉。雙方都答應了對方的請求。管仲下令撤軍回國。在回去的路上,鮑叔牙問管仲“楚國的罪過,在於僭越稱霸。我不明白你為什麽用包茅這個理由來責備他們。”管仲回答說“楚國僭越稱霸已經三代了,我們因此而排斥他們,視他們為蠻夷。但如果我們要求他們改變稱號,楚國會聽從我們的嗎?如果他們不聽從,那麽必然會爆發戰爭。一旦戰爭開始,雙方都會報複,這種禍亂不是幾年就能解決的,北方和南方都將因此而動蕩不安。我用包茅這個理由,是為了讓他們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要求。隻要有認錯的名義,也足以向其他諸侯炫耀,向天子回報,這不比無休止的戰爭和禍亂要好嗎?”鮑叔牙聽後讚歎不已。胡曾先生有一首詩說“楚王南海目無周,仲父當年善運籌。不用寸兵成款約,千秋伯業誦齊侯。”髯翁寫詩諷刺桓公和管仲的苟且偷安結局,這樣做對楚國並沒有造成傷害。因此,當齊國軍隊撤退後,楚國的軍隊仍然照舊侵犯中原地區,桓公和管仲再也不能組織軍隊討伐楚國了。這首詩說“南望躊躇數十年,遠交近合各紛然。大聲罪狀謀方壯,直革淫名局始全。昭廟孤魂終負痛,江黃義舉但貽愆。不知一歃成何事,依舊中原戰血鮮!”
陳國的大夫轅濤塗聽說了撤軍的命令,就和鄭國的大夫申侯商量說“如果軍隊取道陳國和鄭國回國,那麽糧食、衣物和鞋子等物資的消耗將會非常巨大,國家必定會因此疲憊不堪。不如沿著東海的道路回國,讓徐國和莒國承擔供應的辛苦,我們兩個國家才能稍微得到喘息。”申侯說“好主意,你說得對。”轅濤塗向齊桓公說“您曾經北伐過戎狄,南伐過楚國,如果您派遣諸侯的士兵來觀察東夷的情況,東方的諸侯肯定會害怕您的威勢,不敢不來朝見您。”齊桓公說“大夫的話很有道理。”過了一會兒,申侯請求見麵,齊桓公就把他召進來了。申侯走進來說“臣聽說軍隊不能超時出征,以免過度勞民。現在已經是從春天到夏天了,還有霜露、風雨,軍隊的力氣已經消耗殆盡了。如果沿著陳、鄭走的話,需要的糧食和物資,已經超過了我們的國庫負擔。如果從東方出發,如果東夷阻擋道路,我們恐怕無法承受戰爭的代價,那我們應該怎麽辦呢?轅濤塗隻是在考慮自己國家的利益,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請您好好考慮一下!”桓公說“如果沒有您的提醒,我差點就誤了大事!”於是下令將轅濤塗抓起來交給軍隊,讓鄭伯把虎牢這片土地,作為賞賜給申侯的功勞。因此讓申侯擴大了他的城邑,成為南北的屏障。鄭伯雖然遵從命令,但從此心中就有了不滿。陳侯派人送來賄賂,多次請求寬恕,桓公才赦免了轅濤塗。諸侯們都回到了自己的國家。桓公因為管仲的功勞很大,所以就剝奪了大夫伯氏的駢邑三百戶,用來增加管仲的封地。
楚國國王看到其他諸侯的軍隊都撤退了,他不想向齊國貢獻包茅。但是屈完說“我們不能失信於齊國!而且,楚國已經遠離了周朝,所以我們讓齊國得到了這個特權,使得他們對我們更加看重。如果我們利用這個特權來與周朝保持聯係,那麽我們和齊國可以同舟共濟。”楚國國王問道“那麽另外兩位國王怎麽辦?”屈完回答說“我們不需要按照爵位來稱呼他們,隻需要稱呼他們為遠方的臣子就可以了。”楚國國王同意了他的建議。之後,屈完被派為使者,帶著十車包茅和金銀財寶,向天子獻上了貢品。周朝的惠王非常高興,說“楚國已經很久沒有履行職責了。現在他們這麽順從了,難道不是先王的靈感嗎?”於是他向文武廟裏的神明通告這個好消息,並且把祭肉賜給了楚國。他對屈完說“你要守衛好南方,不要侵犯中原!”屈完拜謝之後便離開了。
屈完離開後,齊桓公派遣隰朋前去,向周惠王表示服從楚國的消息。周惠王非常禮遇隰朋。隰朋請求見周朝的世子,但惠王卻露出不高興的表情。於是,他派遣次子和世子鄭一同前來接見。隰朋微微地觀察著惠王的神情,感覺他好像有著無所適從的樣子。隰朋從周國回來後,對齊桓公說“周國快要亂起來了!”齊桓公問“為什麽這麽說?”隰朋說“周朝的君王長子名字叫做鄭,是先皇後薑氏所生,並且已經正式擔任東宮的職位。薑後過世後,周朝的次妃陳媯得到了很高的寵愛,成為了繼後,並且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做帶。帶善於巴結周王,周王非常喜歡他,甚至稱呼他為太叔。因此,他想要廢除世子的身份,而立帶為太子。我看到周惠王的神情有些慌亂,肯定是這件事情在他的心中占據了很大的位置。我擔心這件事情會像《小弁》那樣重演!作為盟主的您,一定要考慮到這件事情。”齊桓公於是召見管仲商議此事。管仲說“我有一個辦法,可以穩定周王室。”齊桓公問道“仲父的計策是什麽呢?”管仲回答道“周朝的世子岌岌可危,他的支持者非常孤立。現在您可以寫信給周王,告訴他‘諸侯都想要見世子,請讓世子出來會見各位諸侯。’等到世子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他的地位就已經確定了,君臣之間的關係也就確定下來了。即使周王想要廢除世子的身份,也會很難實現了。”齊桓公聽了管仲的建議後,覺得非常好。於是他向各個諸侯發出通告,明年夏天在首止會見。之後,他又派遣隰朋去向周王傳達消息“各位諸侯都想要見世子,以表達對君王的尊敬。”周惠王原本不想讓他的兒子出去會見諸侯,但是齊國的實力強大,而且這個請求名正言順,他很難拒絕。於是,隰朋回來報告了這個消息。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齊桓公派遣陳敬仲先去首止,建造宮殿等待世子的到來。到了夏天的五月,齊國、宋國、魯國、陳國、衛國、鄭國、許國和曹國的八個諸侯國一起來到首止。周朝的世子鄭也到了,停在行宮中。齊桓公帶領各位諸侯共同起居,而世子鄭則一再表示謙讓,想要按照賓主之間的禮儀來相見。齊桓公說“我們這些小小的臣子,能夠在這樣的宮殿裏,見到世子就像見到了國王一樣,敢不跪拜!”而世子鄭回答說“諸位大人請不要這樣了。”那天晚上,世子鄭派人請齊桓公到行宮中,告訴他太叔帶謀圖篡位的事情。桓公說“我會和眾臣一起立下盟誓,共同支持世子,世子不必擔心!”世子鄭非常感激,於是留在行宮中。各個諸侯也不敢回國,各自在館舍中輪流進獻酒食,為隨同過來的人們犒勞。世子鄭擔心讓各個國家過於勞累,於是想要辭別他們,回到周朝的京城去。桓公說“我願意和世子多留一會兒,是為了讓天子知道我們愛戴世子,不忍心與他分別,以此來阻止他們的邪惡計劃。現在正是夏天最熱的時候,我們稍微等待秋天涼爽一些,再護送世子回朝。”於是提前選定了盟誓的日期,定在秋天八月的吉祥之日。
話說周惠王看到世子鄭遲遲沒有回來,知道是齊侯推舉他為領袖,心中很不高興。再加上惠後和叔帶每天都在旁邊說世子鄭的壞話,這些話逐漸影響了周惠王的看法。太宰周公孔來拜見周惠王,對他說“齊侯雖然名義上征伐楚國,但實際上並不能給楚國帶來更多的傷害。現在楚國人民已經順服,貢獻物資,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我還沒有看到楚國比齊國弱的地方。齊國又率領其他諸侯國擁護世子鄭,我不明白他們的意圖,也不知道他們要把我置於何地!我想請太宰幫忙給鄭伯送去一封密信,讓鄭伯放棄齊國,投奔楚國,並替我向楚君表達我的誠意,努力為周國效力,以免辜負我的期望!”太宰周公孔聽了周惠王的話,說“楚國的效順也是齊國的力量所致。大王為什麽要拋棄一直以來親密的伯舅,而去投奔剛剛依附的蠻夷呢?”周惠王回答道“如果鄭伯不離開,其他諸侯也不會離開,這樣就能保證齊國沒有其他的陰謀了吧?我的決心已經定了,太宰您也不用再勸了。”周惠王於是為鄭伯寫了一封密函,封得非常嚴實,然後交給太宰周公孔密送。周公孔不知道信中寫了什麽,隻能讓人趕緊將信送到鄭伯那裏。鄭文公打開信函看了一遍,上麵寫道“世子鄭違背了父親的命令,搞陰謀篡位,不能成為我的繼承人。我的意思是支持次子帶繼位。如果叔父您願意放棄齊國,支持我的小兒子,我願意委托國家給您來治理。”鄭伯看了信中的內容,非常高興地說“我們的祖先武公、莊公,世代作為周王的卿士,領導諸侯,沒想到中間斷絕,淪為小國。厲公又有迎立天子的功勞,卻未曾受到重用。現在周王特意把國家交給我,大權在握,各位大夫可以祝賀我了。”大夫孔叔勸諫說“齊國是因為我們的緣故,與楚國發生戰爭。現在我們反而去幫助楚國,這是違反道義的。況且扶持世子是天下的大義,您不能獨自背棄這個原則。”鄭伯說“跟隨霸主怎麽樣?跟隨國王呢?而且國王的心思並不在世子身上,我何必去愛護他呢!”孔叔回答“周朝的主祭,隻有嫡長子才有資格。幽王寵愛伯服,桓王寵愛子克,莊王寵愛子頹,這些都是您知道的。如果人心不附,身死無成。您不遵循大義,反而要走五大夫的老路嗎?您以後一定會後悔的!”大夫申侯說“天子的命令,誰敢違背呢?如果聽從齊國的盟約,那就是放棄了天子的命令。我離開的話,諸侯一定會產生疑慮,疑慮就會導致他們散夥,盟約未必能成功。而且世子有外部的支持,太叔也有內部的勢力,兩個兒子的勝負還沒有定論。不如先回去,觀察一下形勢再做決定。”鄭文公聽從了申侯的建議,借口國內有事,沒有告別就離開了。齊桓公聽說鄭伯逃跑了,非常生氣,於是打算擁戴世子來討伐鄭國。管仲對此表示“鄭國與周國接壤,肯定是有人從周國那裏引誘他們的。隻有一個人的去留,是不能阻止大計的。而且盟約已經到期了,我們應該等待盟約達成再做打算。”齊桓公聽了管仲的建議,表示同意。於是他們就在舊壇舉行首止儀式,歃血結盟。參加的有齊、宋、魯、陳、衛、許、曹七個國家的諸侯。世子鄭來到現場,但並沒有參加歃血儀式,這表明其他諸侯不敢和世子鄭為敵。盟約的內容是“我們一同締結盟約,共同保護王儲,維護王室的安寧。如果有人違背盟約,神靈會懲罰他!”盟約達成之後,世子鄭下了台階,向其他諸侯鞠躬致謝,說“在先王的靈魂的庇佑下,你們沒有忘記周室,親近並支持我,從文武百官到各級官員,都對我有所幫助!我還怎麽會忘記你們的恩賜呢?”其他的諸侯們也紛紛下拜表示敬意。第二天,世子鄭準備回去,各國都派出了車隊和隨從來護送。齊桓公和衛侯親自將世子鄭送出衛國邊境,世子鄭流著眼淚與他們告別。史官有詩讚美道“君王溺愛塚嗣危,鄭伯甘將大義違。首止一盟儲位定,綱常賴此免淩夷。”鄭文公得知其他諸侯要召開盟約會議,並且要討伐鄭國,因此不敢繼續跟隨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