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宋襄公的霸主夢,為何成了楚國的笑柄?

字數:5475   加入書籤

A+A-




    通史演義!
    據說楚國的成王假裝乘車前來參加盟約的會議,跟隨他的人都是壯丁,內穿暗甲,身上帶著暗器,都是由成得臣和鬥勃挑選訓練出來的勇士!另外,蔿呂臣和鬥般兩位將軍也帶領著大軍隨後而至,準備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鬥。宋襄公完全不知道這些計劃,掉進了他們的圈套。正是“沒心人遇有心人,要脫身時難脫身了!”楚王抓住了宋襄公,他的士兵們搶走了宋襄公的官邸中準備用來招待他們的食品、軍備儀式,還有倉庫中儲存的糧食,一空掠奪。跟隨楚王一起前來的車隊和隨從人員也全部屬於楚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和曹國的五位諸侯人人都害怕,沒有人敢上前說什麽。楚成王邀請各位諸侯來到館舍,當麵列舉宋襄公的六條罪狀,說“你攻打齊國,卻在齊國國喪期間擅自行動,廢除他們的君主,這是第一條罪狀。滕子晚了一點才來參加會議,你卻對他加以拘禁和侮辱,這是第二條罪狀。你用人來代替牲畜進行祭祀,這是對淫鬼的祭祀,這是第三條罪狀。曹國的國君沒有盡到地主之誼,這是件小事,你卻依仗強大圍攻他,這是第四條罪狀。你作為一個已經滅亡的國家的剩餘,卻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實力,天空已經示警,你卻還想成為霸主,這是第五條罪狀。你向諸侯求助,卻妄自尊大,完全沒有謙讓之禮,這是第六條罪狀。現在,上天已經剝奪了他的魂魄,他單車赴會,而我現在統領著一千輛戰車,一千名將領,我要踏碎睢陽城,為齊國、鄫國等國家報仇。你們各位稍等片刻,看我取下宋國再回來,然後我們再一起痛飲十天,再分別。”各位諸侯都紛紛表示順從。宋襄公無言以對,就像是木雕泥塑一樣,隻是流下了兩行眼淚。過了一會兒,楚國的大軍都集合完畢,號稱一千輛戰車,實際上隻有五百輛。楚成王犒賞了軍隊,然後拔營起寨,帶著宋襄公,向睢陽城進發。其他各國的諸侯,都遵從楚成王的命令,駐紮在盂地,沒有敢離開的。史官寫了一首詩來批評宋襄公的過失。說“無端媚楚反遭殃,引得睢陽做戰場。昔日齊桓曾九合,何嚐容楚近封疆?”
    公子目夷從盂地盟壇逃回到了他的本國,向司馬公孫固報告了宋襄公被劫走的消息,他說“楚國的軍隊隨時都可能到達,我們必須趕緊調動軍隊,登上城牆加強守衛。”公孫固回答說“國家不能沒有君主一天,公子你必須暫時擔任君主的職位,然後製定命令和獎懲措施,才能使人民安定下來。”公子目夷向公孫固耳語道“楚國人扣留了我的君主,想要以此來要挾我們。我們必須采取這樣這樣的行動,才能讓楚國人放回我們的君主回國。”公孫固說“你的話非常正確。”於是,他對群臣說“我們的君主可能回不來了!我們應該推舉公子目夷來主持國家大事。”群臣都知道目夷的賢能,都欣然同意。公子目夷在太廟向祖先告祭,正式成為國家的攝政。軍隊聽從命令,紀律嚴明,睢陽各個城門的防守如同鐵桶一般嚴密。
    剛剛安排好,楚王的大軍已經到了,駐紮下來。他們派將軍鬥勃前去傳話,說“你們的君主已經被我抓住了,他的生死大權在我手裏,你們還是早點投降,才能保住他的性命!”公孫固在城樓上回答說“感謝社稷神靈的庇佑,我們的國家已經立了新君主。他的生死都由你決定,但是我們是不會投降的。”鬥勃說“你們的君主已經在我們手裏,怎麽可能再立一個君主呢?”公孫固回答“立君主是為了主持社稷,如果社稷沒有君主,我們為什麽不能立一個新君主呢?”鬥勃問“我們願意把你們的君主送回國,你們打算怎麽報答我們呢?”公孫固說“我們的舊君主已經被你們抓了,已經侮辱了社稷,即使他回去也不能再做君主了。他回不回來,隻有你們楚國說了算。如果你們非要打,我們城裏的戰車都還沒受損,我們寧願與你們決一死戰!”鬥勃見公孫固回答得堅決,回去報告了楚王。楚王大怒,下令攻城。城上箭石如雨,楚軍受損嚴重。連續攻了三天,楚軍沒能占到便宜,無法取勝。
    楚王說“那個國家既然不聽宋國的君主的話,殺了他又如何?”成得臣回答說“大王把殺鄫子的罪責歸於宋國,現在再去殺宋國的國君,這隻是效仿別人的做法。殺宋公和殺一個普通百姓沒什麽區別,不能得到宋國,反而會招致仇恨,不如釋放他。”楚王說“攻打宋國沒有成功,又釋放了他們的國君,這如何解釋?”成得臣回答說“我有個辦法。現在沒有參加盂地會盟的國家,隻有齊國和魯國。齊國已經和我國兩次通好,暫且不說。魯國是個講究禮義的國家,一直協助齊國穩定地位,不把我們楚國放在眼裏。如果把宋國的俘虜獻給魯國,邀請魯國國君在亳都相會,魯國看到宋國的俘虜,一定會感到恐懼而來。魯國和宋國是葵丘同盟的國家,何況魯國的國君非常賢能,他一定會為宋國求情,我可以借此機會感激魯國國君的恩德。這樣我一舉兩得,既能得到宋國,又能得到魯國。”楚王聽了之後,大笑著拍手說“子玉真是有眼光啊!”於是他撤退兵力,駐紮在亳都,派遣宜申為使,將俘虜和戰利品一些車輛,獻給了曲阜。書上這樣寫道“宋襄公傲慢無禮,本王已經把他軟禁在亳都了。本王不敢自作主張,謹向上國獻捷,希望君主能夠親臨,一同解決這個問題!”
    魯僖公看了這封信後非常震驚,他知道楚國的使者來獻捷,用詞誇張,實際上是在恐嚇。但魯國實力弱,楚國實力強,如果不去赴會,恐怕楚國會移師來攻打魯國,那時就後悔莫及了。於是他好好招待了宜申,並立即寫了回信,派人快馬加鞭送給楚王,信中寫道“魯國國君將按您的要求,立即前往赴會。”魯僖公隨後出發,大夫仲遂隨行。他們來到亳都,仲遂通過宜申的介紹,私下裏拜見了成得臣,請求他在楚王麵前,對魯國國君多加關照。成得臣引領魯僖公去見楚成王,雙方都表示了敬意和欣賞。此時,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和曹國的五位諸侯也從盂地趕來參加會盟,魯僖公和他們一起,共有六個諸侯在一起商議。鄭國的文公提議尊楚王為盟主,但其他諸侯都猶豫不決沒有回應。魯僖公奮起說道“盟主應當是仁義聞名,深得人心的人物。現在楚王依靠兵力眾多,強行捉拿上級公卿,雖然有威勢但缺乏德行,人們心中都有疑慮和恐懼。我們和宋國都有同盟的義務,如果坐視不管不施以援手,隻知奉承楚國,恐怕會被天下的英雄豪傑恥笑。如果楚國能夠釋放宋公的囚禁,那麽我們願意遵守這個盟約,我魯國怎敢不聽從呢!”其他諸侯都紛紛表示“魯侯的話說得非常好!”仲遂將這些話私下告訴了成得臣,得臣又轉告給了楚王。楚王說“諸侯們都以盟主的義務來責備我,我難道能夠違背嗎?”於是在亳郊重新築起了盟壇,約定在十二月的癸醜日,進行歃血祭祀神明,一同赦免宋國的罪過。
    盟約已經定下了,會盟的前一天,宋襄公就被釋放了,與其他諸侯一起見麵。宋襄公又羞又氣,心情不太好,但他還是不得不向其他諸侯表示感謝。到了盟約的日子,鄭文公帶領其他諸侯,懇請楚成王上壇主持盟約。成王手持牛耳,宋國和魯國等其他諸侯依次在他之後完成歃血儀式。宋襄公雖然很生氣,但卻不敢說出來。盟約完成後,各個諸侯散去。後來,宋襄公聽到訛傳的消息,說公子目夷已經篡位,於是他打算逃到衛國去避難。公子目夷派遣使者前來,並致辭說“我代理國家之位,是為了保護君主。國家是屬於君主的,我為什麽不把它交還呢?”一會兒,法駕已經準備好了,公子目夷親自前去迎接宋襄公,並讓他返回了宋國。公子目夷則退回到臣屬的位置上。胡曾先生在評論襄公被釋放的事情時,認為這完全得益於公子目夷的計策。目夷神態悠閑,毫不在意舊君,如果他手忙腳亂地請求釋放襄公,楚國反而會把襄公視為稀有貨物,怎麽可能輕易放他走呢?有一首詩讚美道“金注何如瓦注奇?新君能解舊君圍。為君守位仍推位,千古賢名誦目夷。”還有一首詩描述了六個諸侯國公然討好楚國,尋求寬限。他們明明把中原地區的控製權交給了楚國,楚國還會把中原放在眼裏嗎?詩中寫道“從來兔死自狐悲,被劫何人劫是誰?用夏媚夷全不恥,還誇釋宋得便宜。”
    宋襄公渴望成為霸主,卻被楚國人戲弄,遭受了極大的侮辱。他的怨恨之情如同深入骨髓,但因為實力不足無法報複。他又責怪鄭伯提議尊楚王為盟主,心中充滿憤怒,正打算與鄭國為敵。在周襄王的十四年春天三月,鄭文公去楚國進行朝拜禮儀,宋襄公聽說後非常生氣,於是發動全國的軍隊,親自去討伐鄭國的罪過,讓上卿公子目夷輔助世子王臣守衛國家。目夷勸諫說“楚國和鄭國正在和睦相處,宋國如果去攻打鄭國,楚國必定會去救援。這次行動恐怕不能取得勝利,不如修養德行等待時機更為上策。”大司馬公孫固也提出了勸諫。宋襄公很生氣地說“司馬不願意出兵,那我就獨自出發!”公孫固不敢再說什麽,於是他率領軍隊攻打鄭國。宋襄公親自率領中軍,公孫固擔任副將,大夫樂仆伊、華秀老、公子蕩、向訾守等人也跟隨出征。間諜把這事報告給了鄭文公。文公非常驚慌,急忙派人向楚國求救。楚成王說“鄭國對我就像父親一樣,我們應該盡快去救援。”成得臣進言說“與其救援鄭國,不如攻打宋國。”楚成王問“為什麽呢?”成得臣回答道“宋襄公已經被俘,宋國人民已經失去了士氣。如果現在我們再派大軍攻打鄭國,宋國必然會變得非常弱,我們可以利用他們的虛弱打敗他們,而不需要真正打一場大戰。如果宋國回來自救,他們也會因此而疲憊不堪。利用逸待勞,難道不是更容易獲得勝利嗎?”楚王聽到這些話,認為很有道理。於是他立即任命得臣為大將,鬥勃為副將,率領軍隊攻打宋國。
    宋襄公正和鄭文公相持不下,突然得到楚國軍隊的支援,於是他率領軍隊趕緊返回,駐紮在泓水南岸,準備抵禦楚國的進攻。成得臣派人帶著挑戰書前來。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楚國派兵前來,是為了救鄭國。如果我們放棄攻打鄭國,向楚國表示歉意,楚國必然會回去。我們不能與他們開戰。”宋襄公回答道“先前齊桓公曾經率領軍隊攻打楚國,現在楚國來攻打我們,如果我們不與他們開戰,怎麽能夠繼承齊桓公的事業呢?”公孫固又說“我聽說一個家族不會再次興盛。天意已經拋棄商朝很久了,您想要振興它,可能嗎?再說我們的軍隊不如楚軍強大,武器不如楚軍精良,士兵不如楚軍勇敢。宋國人害怕楚軍就像害怕蛇蠍一樣,您憑什麽認為我們能戰勝楚軍呢?”襄公說“楚軍的武器裝備充足,但仁義不足。我們的武器裝備不足,但仁義充足。過去武王隻有三千虎賁軍隊,卻能戰勝殷朝的億萬大軍,靠的就是仁義。作為一個有道之君,卻要躲避無道之臣,我寧願死也不願意活著。”於是他在戰書的末尾批示,約定在十一月初一,在泓陽進行戰鬥。”襄公命令製作一麵大旗,放在輅車上,旗上寫上“仁義”兩個字。公孫固暗暗叫苦,私下對樂仆伊說“打仗是為了殺人,卻談仁義,我真不知道君主的仁義在哪裏?天意已經奪走了君主的魂魄,我為君主感到危險!我們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因為君主的決策而使國家受損。”到了約定的時間,公孫固在天還沒亮時就起床,向襄公請求,嚴陣以待。
    據說楚將成得臣駐紮在泓水北岸,鬥勃建議“我們五更時分就要渡過泓水,以防宋國先布陣來阻擋我們。”得臣笑著說“宋公隻顧著空談仁義,完全不懂得軍事。我們早早渡河早早打仗,晚渡河晚打仗,有什麽可擔心的呢?”天亮的時候,楚軍開始陸續渡過泓水。公孫固向襄公建議道“楚軍在天亮時才開始渡河,看來他們對我們非常輕視。我們現在趁他們一半軍隊還沒渡過河,突然發起進攻,這樣就能用我們完整的軍隊對抗楚軍的一半兵力。如果讓他們全部渡過河,楚軍兵多我們兵少,恐怕難以抵擋,那怎麽辦呢?”宋襄公指著大旗說“你看到上麵的‘仁義’二字了嗎?我們的軍隊擺出了堂堂正正的陣勢,我們怎麽能夠半路襲擊楚國呢?”公孫固又在心裏感到苦惱。
    不一會兒,楚國的士兵全部渡河。成得臣穿著華麗的衣袍,頭戴瓊冠,綴著玉珠,身披軟甲,腰間掛著雕飾的弓箭,手持長鞭,指揮著軍隊,布置東西兩側的陣勢。他氣宇軒昂,自信滿滿,好像旁若無人似的。公孫固再次請求見宋襄公,說“楚國的軍隊正在布陣,還沒有完全列好,我們現在可以趁機擊打他們,讓他們陷入混亂。”宋襄公對他吐了口唾沫,說“你怎麽能夠貪圖一時的勝利而忽略千秋萬代的仁義呢?我們的軍隊擺出了堂堂正正的陣勢,怎麽可以未完全列好陣勢就開始進攻呢?”公孫固又在心裏感到苦惱。楚國的軍隊已經布好了陣勢,人馬強壯,遍及山野,宋國的軍隊都感到害怕。宋襄公下令敲起戰鼓,楚國的軍隊也敲起了戰鼓。宋襄公挺著長戈,帶著公子蕩、向訾守兩位將軍,以及門官和其他士兵,駕車衝向楚國的陣勢。成得臣看到宋軍的攻擊非常凶猛,暗中傳達號令,打開了陣門,隻放宋襄公一隊車騎進來。公孫固緊隨其後保護宋襄公,但宋襄公已經衝進陣勢裏了。隻見一位上將擋在陣門口,口中不停地喊著“有本事的就來和我決戰!”那位將領就是鬥勃。公孫固非常生氣,挺起戟直接衝向鬥勃,鬥勃舉起刀來相迎。兩人交戰了不到二十招,宋國的將領樂仆伊帶領軍隊趕到,鬥勃微微有些忙亂的意思。恰巧,楚國的一位上將蔿呂臣衝出陣中,擋住了樂仆伊的攻擊,與他展開激烈的戰鬥。公孫固趁著混亂,找到了一個機會,用戟頭挑開了楚國軍隊的縫隙,衝入了陣中。鬥勃拿著刀追了上來,宋國的將領華秀老也來到了這裏,牽住了鬥勃,兩隊士兵在陣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