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忠奸難辨:伍員與伯嚭的吳國命運交織
字數:5948 加入書籤
費無極心裏忌恨伯郤宛,跟鄢將師商量出一個計策來,詐稱對囊瓦說“子惡想設宴請你,托我試探您的意思,不知道您肯不肯賞臉赴宴?”囊瓦說“他如果相邀,哪有不去之理?”費無極又對郤宛說“令尹剛才告訴我,他想在您家喝酒,不知道您是否願意準備一下?我受他之托來探探您的意思。”郤宛沒有意識到這是計謀,便回答說“我職位低微,得到令尹的光臨,實在是我的榮幸!明天我會準備好酒菜恭候,還請您代為轉達。”費無極問“您邀請令尹共進宴席,打算送什麽禮物表示敬意呢?”郤宛回答“我還不知道令尹喜歡什麽呢。”費無極說“令尹最喜歡的東西,就是堅固的盔甲和鋒利的兵器。他之所以想請您喝酒,是因為吳國的戰利品,一半都歸了您,所以他想借機看看。您把所有的盔甲和兵器都拿出來,我幫您挑選。”郤宛果然把楚平王賜給他的,以及自己家藏的盔甲和兵器,全部拿出來給費無極看。費無極挑選了其中堅固鋒利的五十件,說“夠了。您把它們放在帳幕裏,放在門口。令尹來的時候,他肯定會問,您就出示給他看。令尹肯定會喜歡並且把玩它們,那時候您就趁機獻給他。如果是其他的東西,他可能不會喜歡。”郤宛信以為真,就在門口左邊設置了帳幕,把盔甲和兵器放在帳幕裏,同時擺上了豐盛的飯菜,托付費無極去邀請囊瓦。囊瓦準備出發時,費無極說“人心難以預測。我先去為您探探他們設宴的情況,然後您再跟著我來。”費無極離開一會兒,慌慌張張地跑回來,喘著氣還沒平靜下來,對囊瓦說“我差點誤了相國的大事。您今天被邀請,並非好事,可能會對您不利。剛才我看到門口帳幕裏擺著盔甲和兵器,如果相國誤入,恐怕會遭遇不測!”囊瓦說“子惡一直和我沒有矛盾,怎麽會這樣呢?”費無極說“他依仗著楚王的寵信,想要取代您當令尹。而且我聽說子惡暗中與吳國勾結,在救助潛國的戰役中,諸將都想繼續攻打吳國,但子惡私下接受了吳人的賄賂,認為乘亂行事不義,於是強行讓左司馬撤軍回國。現在吳國乘我們辦喪事,我們乘吳國混亂,正好互相報複,怎麽能放棄這個機會!如果不是接受了吳國的賄賂,怎麽會違反眾人的意願輕易撤退?如果子惡得逞,楚國就危險了。”囊瓦仍然有些懷疑,又派人去查看,回報說“門口的帳幕裏確實有盔甲和兵器。”囊瓦大怒,立刻派人去請鄢將師來,告訴他郤宛想要謀害他的事。鄢將師說“郤宛和陽令終、陽完、陽佗、晉陳三族結黨,想要獨攬楚國的政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囊瓦說“這個外國的匹夫,竟敢造反,我會親手殺了他!”於是囊瓦向楚王報告了這件事,讓鄢將師帶領軍隊去攻打伯氏。伯郤宛知道是被費無極出賣的,就自殺了。他的兒子伯嚭,因為害怕災禍,逃出了城外。囊瓦命令焚燒伯氏的住宅,但國中的人都不肯動手。囊瓦更加憤怒,下令說“不焚燒伯氏的人,與他同罪!”大家都知道郤宛是個賢臣,誰又肯焚燒他的家呢?但在囊瓦的逼迫下,大家隻能各取一把禾槁在手,扔到伯氏家門口後就走了。囊瓦親自率領家屬,把前後門都圍住,放起了大火。可憐左尹府區的建築全部變成了灰燼,伯郤宛的屍體也被燒毀了。整個伯氏家族都被消滅了。他們還抓捕了陽令終、陽完、陽佗、晉陳,誣稱他們通吳謀叛,然後全部殺害。整個國家都在為他們的悲慘遭遇稱冤叫屈。突然有一天,囊瓦在月夜登上樓閣,聽到市場上傳來悠揚的歌聲,清晰可辨。他聽到歌詞是這樣的“莫學郤大夫,忠而見誅,身既死,骨無餘。楚國無君,惟費與鄢,令尹木偶,為人作繭。天若有知,報應立顯。”
囊瓦急忙派人去查找唱歌的人,但沒有找到。隻看到市場上家家戶戶都在祭祀神靈,香火連綿不斷。他問“這個神叫什麽名字?”人們回答說“這位神就是楚國的忠臣伯郤宛。他無罪卻被枉殺,希望他的冤情被上報給上天。”身邊的人回報給囊瓦。囊瓦就去朝中詢問,公子申等人都說“郤宛並沒有和吳國勾結。”囊瓦心裏開始感到有些後悔。沈尹戌聽說郊外的人祭祀神靈時,都在詛咒令尹,就來見囊瓦說“全國人民都在抱怨了!相國難道沒有聽說嗎?那個費無極,是楚國的奸佞小人,和鄢將師一起欺騙您。他誣陷朝吳,挑撥蔡侯朱,教唆先王做出違反道義的事,讓世子建客死他鄉,冤殺了伍奢父子,現在又殺了左尹,連累了陽、晉兩家,百姓對他們的怨恨深入骨髓。大家都說相國縱容他們作惡,詛咒和怨恨充滿了全國。殺人來掩蓋自己的罪行,仁者都不會這樣做,何況殺人來引發更多的怨恨呢?您作為令尹,卻縱容讒言蜚語而失去了民心,將來楚國有了麻煩,外部有敵人入侵,內部有百姓背叛,相國的處境就危險了!與其相信讒言而讓自己陷入危險,不如除掉這些讒言來保全自己。”囊瓦聽到這裏,嚇得臉色突變,跳下座位說“這是我囊瓦的罪過。希望司馬您能幫助我,一起消滅這兩個賊子!”沈尹戌回答“這是國家的福氣,我怎敢不聽從您的命令!”於是沈尹戌派人去國內散布消息說“殺害左尹的人,是費、鄢二人所為,令尹已經察覺到他們的罪行。現在我們去討伐他們,願意跟隨的國家子民都來吧!”話還沒說完,百姓們就爭先恐後地拿起武器,要率先討伐這兩個賊子。囊瓦於是派人去捉拿費無極和鄢將師,列舉他們的罪狀,將他們處死示眾。國民們不等令尹下令,就自發地放火焚燒了兩家的宅院,徹底消滅了他們的黨羽,這樣人們的詛咒和怨恨才逐漸平息。史員有詩說“不焚伯氏焚鄢費,公論公心在國人。令尹早同司馬計,讒言何至害忠臣!”還有一首詩,說的是鄢、費二人一生都在害人,最後卻以自己的滅亡告終,他們的讒言作惡,究竟對自身有何益處呢?這首詩說“順風放火去燒人,忽地風回燒自身。毒計奸謀渾似此,惡人幾個不遭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吳王闔閭元年,也就是周敬王六年的時候。闔閭向伍員請教國家政治問題,說“我想要強國稱霸,應該怎麽做呢?”伍員磕頭流淚回答說“我,是一個流亡楚國的罪犯。我的父兄含冤而死,屍骨未葬,魂魄無法得到祭祀。我受到侮辱,來到這裏投靠大王,幸運的是沒有被殺,怎麽敢參與討論吳國的政治呢?”闔閭說“如果沒有夫子你,我可能無法擺脫屈服於他人的局麵。現在有幸得到你的指導,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正打算把國家托付給你,為什麽你突然想要退縮呢?難道是因為你看我不足嗎?”伍員回答說“我並不是認為大王您不足以擔當此任。我聽說過,關係疏遠的人不要幹預關係親近的人的事,遠方的人不要幹預近處的人的事。我豈敢以一個流亡者的身份,居於吳國謀臣之上呢?更何況我還有大仇未報,內心憂慮重重,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麽辦,怎麽可能為國家出謀劃策呢?”闔閭說“在吳國的謀臣中,沒有人能超過你,你不要推辭。等國家事務稍微安定一些,我會替你報仇,你隻需要告訴我怎麽做就行了。”伍員問道“大王想要做什麽呢?”闔閭說“我們的國家位於東南偏僻之地,地形險阻,又常有海潮之患,我們沒有倉庫存糧,田地也沒有開墾,國家沒有可靠的防禦,百姓也沒有定心,無法威懾鄰國,怎麽辦呢?”伍員回答說“我聽說治理國家的方法,就是要讓人民安居樂業,然後再去處理國家事務。如果想要實現霸業,就要從近處開始征服,逐漸擴大版圖。必須先建立城牆和防禦設施,儲備糧食,整頓軍隊,讓國內有可靠的防禦,同時也可以應對外敵。”闔閭說“好。我委托你全權處理這件事,你為國家規劃一下吧。”伍員於是開始勘察地形的高低,品嚐水質的鹹淡,最後在姑蘇山東北三十裏的地方找到了一塊好地,建造了一座大城,城牆周長四十七裏,有八個陸門,象征天空的八方之風,還有八個水門,象征大地的八種智慧。這八個門分別是南邊的盤門、蛇門,北邊的齊門、平門,東邊的婁門、匠門,西邊的閶門、胥門。
盤門這個名字,是因為水的流向盤旋彎曲;蛇門這個名字,是因為它位於巳方,而巳屬蛇;齊門這個名字,是因為齊國位於它的北方;平門這個名字,是因為水陸地勢相等;婁門這個名字,是因為婁江的水流在這裏匯集;匠門這個名字,是因為這裏是工匠們聚集的地方;閶門這個名字,是因為它通向閶闔之氣;胥門這個名字,是因為它麵向姑胥山。吳國在東南方向,正好位於巳方,所以在蛇門上方,雕刻了一隻木蛇,蛇頭朝向國內,表示吳國征服了越國。在南邊又建造了一座小城,周長十裏,南、北、西三麵都有門,隻有東麵沒有門,目的是為了切斷越國的光照。吳國位於東方,屬於辰方,辰的生肖是龍,所以在小城的南門上刻了兩條鯢魚,象征龍的角。城牆建成後,闔閭從梅裏遷都到這裏。城內有前朝後市,左邊是祖廟,右邊是社稷,還有糧倉、府庫,設施齊全。選拔了大量的百姓,教授他們戰鬥、陣列、射箭和駕車等技能。另外在鳳凰山的南邊又建造了一座城,用來防禦越國的侵略,這座城叫做南武城。
闔閭認為“魚腸”是不吉利的東西,所以封存不用。他在牛首山上建造了一座冶城,鑄造了幾千把劍,稱為“扁諸”。他又找到了吳國人幹將,他和歐冶子是同門師兄弟,讓幹將住在匠門,另外鑄造一把利劍。幹將於是采集五山的鐵礦,六合的金礦,等待天氣和地利的最佳時機,選定了一個吉日,天地神明下降,百神圍觀,他把炭堆得像山一樣,讓三百個童男童女負責鼓風。這樣三個月過去了,金鐵的精華還是沒有熔化,幹將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幹將的妻子莫邪對他說“神物的變化,需要人氣才能完成。如今你鑄劍已經三個月了,還沒有成功,是不是需要人的生命才能完成呢?”幹將回答說“以前我的師傅在鑄造的時候,也是一直不成功,最後夫妻倆一起跳進爐子裏,才成功鑄成了器物。現在,我們也是在山中鑄劍,每一次都會穿著麻繩草衣祭拜爐子,然後才敢開始鑄劍。如今我的劍鑄不成,是不是也需要這樣呢?”莫邪說“師傅能犧牲自己來鑄成神劍,我又有什麽舍不得的呢?”於是,莫邪沐浴更衣,剪短頭發,剪掉指甲,站在爐子旁邊,讓男女們繼續鼓風。炭火熊熊燃燒,莫邪跳進了爐子。不一會兒,金鐵都熔化了,於是順著爐子流出,鑄成了兩把劍。第一把成型的劍是陽劍,取名為幹將;第二把成型的劍是陰劍,取名為莫邪。陽劍上刻有龜紋,陰劍上刻有漫理。幹將隱藏了自己的陽劍,隻將莫邪劍獻給了吳王。吳王試驗了這把劍,發現它可以輕易地劈開石頭。現在虎丘試劍石就是這把劍試過的。吳王獎勵幹將一百金。但後來吳王得知幹將藏了陽劍,派人前去取,如果找不到陽劍,就將幹將處死。幹將取出劍來觀看,劍從劍匣中跳出來,化為一條青龍,幹將騎著它升天而去,人們懷疑他已經成了劍仙。使者回去報告,吳王歎息不已,從此更加珍視莫邪劍。莫邪留在吳國,後來就不知道她的下落了。直到六百多年後,晉朝的張華丞相看到牛鬥星域間有紫氣,聽到雷煥精通讖緯之學,就召喚他來詢問。雷煥說“這是寶劍的精華,在豫章豐城。”張華立刻補授雷煥為豐城令。雷煥到豐城後,挖掘監獄的地基,找到了一個石函,長超過六尺,寬三尺。打開一看,裏麵有兩把劍。他用南昌西山的土擦拭劍,劍光芒四射。他將一把劍送給張華,另一把劍自己佩戴。張華回報說“仔細觀察劍上的紋路,是幹將劍。還有莫邪劍,怎麽還沒來呢?雖然如此,神物終究是要合在一起的。”之後,雷煥和張華佩戴著劍過延平津,劍突然跳進水裏,他們急忙派人下水去撈,隻看到兩條龍張著鬣鱗相對,五色光芒閃爍,使人害怕而退回。從此,兩把劍再也沒有出現過,人們猜測這些神物最終還是回到了天上。現在豐城縣有個劍池,池前有個石函,一半埋在土裏,人們稱之為石門,那就是雷煥找到劍的地方。這就是幹將和莫邪的故事的結尾。後人有一篇《寶劍銘》這樣寫道“五嶽山神的精華,六種氣象的英氣;經過鍛煉成為神器,光芒閃爍如電,寒氣凝結如霜。劍身如虹彩斑斕,波光閃爍;劍刃上刻有龍紋和龜紋。能斬斷金屬,切削玉石,威武無比,可震懾三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據說吳王闔閭收到了莫邪劍後,又發布了一個招募金鉤製作師的任務,並獎勵一百金。許多人都來獻上自己製作的金鉤。其中一個金鉤製作師貪婪地想要得到吳王的高額獎賞,就殺死了他的兩個兒子,用他們的血來血染金鉤。他最終製作了兩個金鉤,並把它們獻給了吳王。幾天後,這個製作師來到宮門前要求賞賜。吳王說“製作鉤的人那麽多,你為什麽獨自來領賞?你的鉤和別人的有什麽不同嗎?”鉤師回答“我為了得到大王的賞賜,殺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來製作鉤,這難道是別人能相比的嗎?”吳王命令拿來金鉤,左右的人說“金鉤已經混入其他的鉤子裏,形狀相似,無法辨認。”鉤師說“請讓我來看一下。”左右的人把所有的鉤子都取來放在鉤師麵前,鉤師也無法辨認。於是,他朝著鉤子喊著自己兩個兒子的名字“吳鴻,扈稽!我在這裏,你們為什麽不在吳王麵前顯靈呢?”他的喊聲還沒結束,兩把鉤子突然飛出,貼在鉤師的胸口。吳王大驚地說“你的話真的沒錯!”於是,他給了鉤師百金的賞賜。於是吳王把這兩把金鉤和莫邪寶劍一起佩戴在身上。
那時,楚國的伯嚭正在外逃亡,他聽說伍員已經在吳國得到重用,就前往吳國,先去拜見伍員。兩人相對而泣,然後伍員引見他去見吳王闔閭。闔閭問伯嚭“我身處東海偏僻之地,你卻不遠千裏,離開故土,來我這裏,你打算教我什麽呢?”伯嚭回答“我的祖父和父親都在楚國效力了兩代,他們沒有罪過,卻遭到焚燒殺戮。我逃亡四方,沒有歸屬。現在我聽說大王您崇尚正義,收留了窮困的伍子胥,所以我才不遠千裏,前來歸順。我隻求大王您能決定我的生死!”闔閭聽了伯嚭的話後感到很同情,於是任命他為大夫,和伍員一起商議國家大事。吳國的大夫被離私下問伍員“您為什麽信任伯嚭呢?”伍員回答“我的仇恨正和伯嚭的一樣,俗語說‘同病相憐,同憂相救。’就像受到驚嚇的鳥兒會相互跟隨聚集,溪水在下遊也會匯合在一起。您為什麽要對此感到奇怪呢?”被離說“你隻見到了他的表麵,卻沒有看到他的內在。我觀察伯嚭這個人,他眼神如鷹,行事如虎,性格貪婪諂媚,善於阿諛奉承並且喜歡殺人,這種人不能親近。如果重用他,一定會給你帶來麻煩。”但伍員並不認同他的看法,於是他和伯嚭一起侍奉吳王。後來的人們評論被離,他既看出了伍員的賢能,又看出了伯嚭的奸佞,真是有如神助的洞察力。伍員沒有相信他的話,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有詩說“能知忠勇辨奸回,神相如離亦異哉!若使子胥能預策,豈容糜鹿到蘇台?”
喜歡通史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通史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