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 點到為止

字數:4208   加入書籤

A+A-




    艾迪,盡管不是“咒怨”裏的俊雄,但顯然,他有自己的社交哲學,和普通人相去甚遠的一種獨特哲學。
    不過,安森並不介意。
    反而在安森看來,艾迪的哲學也有自己的特色,直接、簡單,沒有套路。
    但對達倫這樣級別的大佬來說,整個感覺就非常怪異,畢竟,他們已經很少需要麵對這樣的刺頭了。
    看著達倫怪異的表情,安森爽朗地笑了起來。
    此時,艾迪才意識到事情好像有那麽一點點不對勁,試圖補救一下,“如果雜誌拍攝想要聖羅蘭讚助的話,雜誌可以嚐試申請一下,我們再做衡量,所以,是什麽雜誌的專訪?”
    真誠,質樸。
    這是一個有趣的家夥。
    安森展露一個笑容,“我等待著雜誌撥通我電話邀請專訪的那一天,到最後,我會給你電話的。”
    艾迪這才放下心來。
    安森看著沒有下文的艾迪,不由莞爾,果然不能用正常的社交禮儀來判斷,本來他剛剛那句話是一次自嘲,甚至還沒有專訪邀請就開始自作多情,結果艾迪沒有回應,笑話也就落空,談話脈絡再次中斷。
    看來,還是需要他主動一些,“請問你可以給我一張名片嗎?”
    沒有電話號碼的話,他也沒有辦法主動聯係艾迪,對吧?
    艾迪搖搖頭,“不,我沒有攜帶名片。”
    安森:……
    達倫站在旁邊差點就要笑出聲來,剛剛是他吃癟,現在則是安森,這算是平手,對吧?
    艾迪又接著說道,“因為名片上的號碼都是騙人的,屬於辦公室、屬於經紀人、屬於秘書,卻不是屬於我。我的私人號碼,達倫有。”
    安森輕輕抬起下頜,“好的,我會讓達倫發送給我的。”
    艾迪搖搖頭,“不,我不接不認識的陌生電話。”
    這次,安森已經習慣了,他相信艾迪應該還有下文。
    果然——
    “你應該把手機給我,我輸入號碼,然後打一個給我,我現在就記下來。”
    如此簡單的事情,居然如此大費周章繞了一大圈。
    好吧,不是艾迪的錯,而是安森和達倫按照傳統社交場合的方式展開對話,但顯然艾迪一點都不傳統。
    安森沒有再多說什麽,掏出手機,“我猜應該沒有多少人擁有你的私人號碼。”
    艾迪滿臉認真,“三十六個。”
    這答案,也是安森沒有想到的,“哇哦,看來確實是我的榮幸。”
    艾迪輸入自己的號碼,撥打,然後掏出自己的手機接通,“你的確應該。我不喜歡第一次見麵就給別人手機號碼,但我覺得,你可以帶來一些設計靈感,你有品味。”
    前半部分,令人哭笑不得。
    後半部分,卻格外真誠。
    安森從艾迪手裏接回手機,“謝謝,這也是我第一次能夠成為別人的靈感,一次特別體驗,我想,也許你可以再推薦一些造型,看看我是否能夠駕馭。”
    奇妙,但順暢。
    達倫還擔心艾迪個性古怪,不一定能夠和安森完成溝通,但現在看來,完全不需要他,安森就已經掌控住了局麵。
    達倫越發確定,應付記者狗仔,對安森來說不是問題。
    ……
    周一,又又又是周一。
    一大清早,華納兄弟攝影棚門口就圍堵得水泄不通,為了避免打擾其他攝影棚其他劇組的拍攝工作,他們不得不打開大門,允許媒體前往二十四號攝影棚,盡可能將這場騷亂控製在有限範圍內。
    然而,不止媒體,前來拍攝基地工作的其他劇組也紛紛投來視線,灼熱目光裏的八卦根本無法掩飾。
    原因?
    布拉德-皮特和詹妮弗-安妮斯頓,這兩個關鍵詞還不夠嗎?
    周六,目前全美發行量高居第四的“今日美國”的一條爆料,引發吃瓜群眾集體狂歡,熱議不斷。
    1982年創辦的“今日美國”,在競爭激烈的報業市場是絕對的小毛頭,年限和資曆遠遠無法和那些巨鱷相提並論;但僅僅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就已經成為北美地區最廣受歡迎的一份綜合報紙。
    背後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定位。
    “今日美國”的宗旨早在八十年代就確立了一個核心,適應當代人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以快為主。
    其新聞編輯原則就是,盡量簡化信息的使用手段,盡量迎合讀者通過圖片或者標題獲取信息的習慣,追求信息利用便捷,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快餐化。
    就新聞報道風格而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報紙新聞喜歡並擅長描述細節,以充分滿足讀者對細節的好奇欲望;但“今日美國”捕捉到時代特性,反其道而行之,稿件簡短精良是突出特點。
    某種程度上,相當於八十年代報紙界的短視頻。
    於是,“今日美國”快速成長,目前整個北美地區的銷量僅次於“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穩居第四,並且覬覦前三位置,每日平均銷量都在三百萬份以上。
    影響力,不言而喻。
    和銷量前三報紙稍稍嚴肅的定位不同,“今日美國”主打一個“色彩”,就如同八十年代初以繽紛色彩的照片放在頭版吸引注意力一樣,他們在娛樂性和多樣性方麵擁有自己的特色,報道內容也更複雜一些。
    娛樂新聞,毫無疑問是一個不能錯過的重點。
    這次,“今日美國”也抓住了機會——
    “婚禮在即,布拉德-皮特和詹妮弗-安妮斯頓為第三者產生意見衝突”。
    一個標題,就足夠驚悚轟動,瞬間席卷整個北美。
    在短新聞裏,“今日美國”沒有繪聲繪色地描述細節,隻是簡潔明了地摘要重點,布拉德不滿詹妮弗與安森的化學反應,於是要求劇組停止安森的客座嘉賓演出協議。
    沒有細節隻有梗概,這也就意味著留下無限想象空間。
    在網絡還沒有全麵發展的當下,人們放飛想象的能力也毫不遜色,明明“今日美國”沒有任何報道,其他報紙雜誌也暫時沒有風聲,傳聞就已經滿天飛。
    什麽安森已經和詹妮弗雙宿雙棲。
    什麽安森就是詹妮弗安插進入劇組。
    什麽布拉德和詹妮弗早就貌合神離。
    什麽世紀婚禮純粹就是一個商業騙局。
    什麽布拉德對安森因恨生愛相愛相殺。
    吧啦吧啦。
    各式各樣荒謬的傳聞,一夜之間就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瘋狂往外冒,布拉德和詹妮弗的討論熱度多高,此時緋聞的影響力就多強,宛若一枚驚雷,各式各樣離譜的猜測卻言之鑿鑿地在北美大陸之上盛開。
    一個意外,殺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事情的後續發展更是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