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活著》!現代文學扛鼎之作!

字數:10043   加入書籤

A+A-




    第146章 《活著》!現代文學扛鼎之作!
    “杭城對倭衝突!”
    前次杭城的衝突很快就被定了調子,隻不過國府叫做“煽動百姓”,文人們一般稱作“衝突”。
    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件事情並沒有上國內各地頭版頭條。
    原因有很多,最大的自然是,金陵將此類消息抑製了下來。
    常凱申肯定已經猜到了一些端倪,可剛剛派遣人到達杭城,卻發現所有痕跡都煙消雲散了。
    這樣該怎麽調查開始呢?
    杭城百姓民怨沸騰,他這個時候若是深究此事,非要給倭國鬼子一個交待。
    恐怕勢必引來杭城的再次嘩然。
    要知道,在得知杭城衝突的過程後。
    就算是如今已經掌權的常凱申,也冒出了一身冷汗。
    他第一次意識到,失去控製的百姓,到底有多麽可怕!
    這是能夠毀天滅地的!
    若是西北方那幾個軍閥會這一手,自己恐怕要真的頭疼了,還好那些人隻是一群烏合之眾。
    “娘西皮!這個褚慧僧就是在坑我啊!”
    “訓恩!給我繼續去查!好好的查出個水落石出,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麽回事!”
    常凱申怒不可遏地說道。
    一邊說還一邊擦了擦頭上的汗水,顯然是真正開始憂慮了。
    陳訓恩懷裏抱著一打文件,恭恭敬敬地問道。
    “校長,咱們後續要怎麽應付東洋鬼子?他們要求派人去杭城調查?”
    “應付?怎麽應付!我總不能將褚慧僧交給他們吧?那我這個位置還坐不坐了?”
    說實話,常凱申的微操不太行,性格還特別自信。
    可他並不是傻子,否則也無法競爭過其他國府人,做到這個位置。
    可若他放任倭國人在杭城調查,特別是動了之江省的重要人物。
    底下的士紳們會如何看他?
    底下的馬仔們會如何想他?
    對於常凱申來說,或許可以出賣一些微不住道的人。
    但這群老爺先生們是萬萬不能出賣的,他們是權力的基本盤!
    常凱申略微沉吟說道:“將褚慧僧送來的那些人交給倭國人,本就是一些死刑犯,按上煽動的罪名。”
    “倭國人恐怕不會善罷甘休。”陳訓恩提醒說道。
    “先拖著,他們散播瘟疫的消息已經放出去了,等到國際上有了風聲,他們便不敢輕舉妄動了。”
    “是!”
    這邊常凱申焦頭爛額。
    可知道消息的國人們卻十分振奮。
    即使得到了國府的刻意打壓,可消息還是像浪潮一般,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整個華夏大地。
    學校之中的學生紛紛走上街頭,聲援杭城的衝突。
    本次杭城的團結一致,為近些年來飽受摧殘、受盡屈辱的人們,打上了一針強心劑!
    而在人們熱血激昂的同時。
    一個名字也脫離之江省,正式地走向整個華夏大地。
    在國內文壇投下一個重磅炸彈!甚至影響力波及到了國際文壇!
    滬市,《小說月刊》編輯部。
    今天是工作日。
    編輯部裏麵人來人往地異常忙碌。
    這家報社實際上一開始,以消遣娛樂為主,乃是以迎合市民低級趣味為宗旨的“鴛鴦蝴蝶派”。
    所刊載的內容,主要為各類章回體小說,大都是供人娛樂的言情、誌怪小說。
    後續由沈、葉等文學家主編後,順應了新潮運動的浪潮,改良之下提出了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想。
    成為迅哥兒、葉聖陶、朱湘等民國著名文人的重要陣地。
    陸續發表了好幾部重要的現實主義白話文小說,如《在酒樓上》、《老張的哲學》等等。
    翻譯了諸多著名俄國文學家的作品,如《獵人日記》、《灰色馬》等等。
    在這個時代來說,包國維的這本《活著》,比起更加側重於娛樂的《時報》,投到這裏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因為這裏可以說是如今新派文學的重地之一!
    而且比起前者來說,《小說月刊》的發行量也要更加大,能夠形成的影響力也是空前的。
    “先生,近來可聽說杭城的事情?”
    茶幾麵前,坐著兩個青年人。
    說話的叫做耿孟邕,方臉小眼淡眉,麵容之間有一些憨厚。
    他是國內重要的俄國文學研究者,翻譯了無數經典的文學作品。
    “國內外局勢暗流湧動,如今咱們積貧積弱,常年受到各國的壓迫。
    這倭國人實是喪心病狂!竟然敢散播瘟疫!如今能夠激發起一群民眾的愛國熱情,共同抗擊外敵,痛快至極!吾等當浮一大白!”
    一名五官端正,麵容俊朗的年輕人回答道。
    他的名字叫做葉聖陶,如今正是《小說月刊》的主編。
    今年也才三十六歲的年紀,正當風華正茂時!
    耿孟邕說道:“若是我民眾都能如此一般,仇何愁不報?國何愁不興?”
    談論到這個話題,葉聖陶也有一些感慨。
    “這正是咱們辦報的宗旨,自當是開化明智,讓更多的國人知理曉事。”
    他品味著茶水裏麵的苦澀,繼續說道。
    “隻可惜大多數地方,民智堪憂,街頭巷尾穿著前清服飾之民眾依舊比比皆是,還有些人看病隻求個人血饅頭,靠著某些辟邪之物來求庇佑,實在是令人扼腕歎息!”
    聽到這話,耿孟邕也有些共鳴。
    “如今各處滿目瘡痍,崛起不單單是在槍械火炮上麵,人們之智慧也是極為重要的!咱們還需要多加努力才是!”
    葉聖陶說道:“思想啟蒙乃大事也!其中最為重要的當是作品,此乃基石也!”
    想到這裏,他不免有些憂慮起來。
    “前有迅哥兒之《狂人筆記》,乃白話文啟蒙運動以來扛鼎之作!隻可惜近來佳作越來越少咯!”
    十二年前,迅哥兒發表的《狂人筆記》,給白話文小說的創作定下了調子,更是開啟對於封建製度的猛烈抨擊。
    九年前,迅哥兒又發表了《故鄉》一文,正式開啟了國內現代文學的“鄉土文學”流派。
    可迅哥兒隻有一個,一直高強度產出優秀作品是不現實的。
    如今文壇,更需要新鮮血液以及思想!
    耿孟邕跟著搖了搖頭,他皺起眉頭思索一番,眼睛似是一亮說道。
    “我倒是聽說杭城有一個包國維,寫文章詩句頻頻出現佳作,還有演講慷慨激昂,發動起學生們共同開展宣傳工作,在杭城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知識普及。”
    “不僅僅是解決了瘟疫之問題,甚至還讓許多普通百姓懂得了科學之知識,可謂是大功於民啊!據說本次對倭事件,也是有了他先前誌願者的組織,才能夠順利進行。”
    提到包國維,葉聖陶明顯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這小子我知道了,不正是太炎先生的弟子麽?這誌願者組織也是極好的,我也打算向雁冰推薦。”
    不過他還是歎了一口氣說道:“隻可惜他有一身少年意氣,卻少了沉穩。”
    “此話如何說來?”
    葉聖陶繼續分析說道。
    “從文者,當安心鑽研,苦心孤詣,他如今做出的種種,雖利國利民,但終究是對他不好的。”
    “少年人就該好好學習讀書明理,屆時溫養書寫一部傳世名作,讓億萬同胞都看看都了解其中的道理,這才是一名文學者該做的事情。”
    耿孟邕卻是蹙眉,發表了不一樣的態度。
    “我倒是不這麽覺得。”
    二人所持不一樣的觀點,但並沒有爭執。
    .
    而像是做辯論一般,你一言我一語的分析起來。
    說著說著,便提起了前任主編。
    “矛盾先生,前些日子從東洋回來了,不日應該就可以到滬市了吧?他若是知道文壇新出了這樣一位俊傑,一定會歡喜莫名的!”
    葉聖陶卻有些憂慮。
    “嗨,雁冰要回來了,隻是如今金陵那邊還虎視眈眈,我依舊是有些擔心的。”
    “哈哈哈,常禿頭那個家夥,現在正在為杭城的事情煩著呢!大夥倒是能夠喘息一陣兒了.”
    這個時候,門突然被敲響了。
    一名少年人走了進來,他抱著一堆稿件放在辦公桌上。
    “兩位先生,最新的投稿來了。”
    耿孟邕點點頭說道:“放在那裏吧,我與主編稍後看看。”
    等到少年人出門,他指了指辦公桌。
    “先生,您看稿件這不是來了麽?”
    葉聖陶哈哈大笑,也來到稿件麵前說道:“那便與孟邕兄一齊看看,能不能發掘出寶藏!”
    話不多說,二人都是愛看書的性子。
    當即搬了兩把椅子,在一堆稿件麵前專注地看起來。
    一時間,主編室裏麵,隻剩下了窸窸窣窣的喝茶聲,以及翻動紙張的聲音。
    半個小時之後,耿孟邕從椅子上站起來,活動活動身子。
    甩了甩手中的稿紙,有些感慨說道。
    “本期倒是名家薈萃啊!好幾位可都是負有盛名的文學大將啊!”
    葉聖陶也點了點頭,但還有些惋惜地說道。
    “隻可惜了迅哥兒沒有發表文章。”
    耿孟邕拍了拍對方的肩膀,饒有趣味地說道。
    “哈哈,近來迅哥兒在忙著為他的小師弟包國維,四處罵戰呢!恐怕是不得空。”
    “包國維?”
    “對啊!就是包國維,你不是知道麽?”
    “你看看這篇小說,是不是他寫的?”
    “好家夥,這得有一萬多字吧?”
    耿孟邕接過葉聖陶手中遞過來的稿件,掂量一下,還覺得有些份量。
    稿件是打字機打出來的,這年頭在作家裏麵還是比較少的。
    唯一名字簽了一個挺秀的“包國維”。
    “盛名已久,不知道作品如何。”
    耿孟邕搖搖頭,便一字一句地看了下去。
    可又過了半個小時之後,耿孟邕竟然還在看,似乎深深地陷入到故事情節中。
    “濟之?如何了?”
    葉聖陶有些疑惑了,這家夥是看到什麽驚世駭俗的內容了,竟然是這個表情。
    “人是.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的,人是為了活著”
    但耿孟邕隻是一直重複著這句話,好像真的著了魔一般。
    隨後他隻是認真地看向葉聖陶,將稿件遞給對方。
    “秉臣先生,若是伱看了這篇小說,一定會收回你前麵說的那句話。”
    “???”
    這家夥搞什麽鬼?包國維寫出來的東西有魔力?竟然還要自己收回原來的話?
    葉聖陶一頭霧水地接過對方手中的稿子,認認真真地看起來。
    他看得極快,但是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字。
    十幾分鍾之後,葉聖陶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臉上的表情變了好幾次,醞釀了一會兒隨後說道。
    “如此流暢的白話文小說,可謂是啟蒙運動以來集大成之作品!
    主角福貴在生命的顛沛流離之中,尋找生命之意義所在,發人深反省之立意,感人肺腑之力量,不正是乃我新一代青年所追求的新興文字嗎?
    福貴從清末洋務運動末期的懵懂,一直到清王朝轟然倒塌,最後再是ge命興起,軍閥混戰。
    這樣種種的時代背景,貫穿在他的生命之中,他受到兄弟欺辱,放蕩墮落之下成為貧民,被兵閥抓壯丁,女兒送給了軍閥老爺,等等的悲慘經曆。
    將整個時代講了一個透徹!”
    這番長篇大論講完之後,葉聖陶費力地喘氣,隨後與耿孟邕相互對視一眼。
    兩個人默契地同時出聲說道。
    “此乃狂人日記之後的又一佳作!!”
    “號外,號外”
    “包國維新作!”
    “包國維先生繼《我有一個夢想》的最新佳作!”
    “《活著》!將現實寫了一個透徹!”
    所以拿到《小說月刊》的讀者們,都被包國維文字中血淋淋的故事,給完全震驚到了。
    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文字,在看到其中的段落之後,就好像有一隻手緊緊扼住喉嚨一般,令人喘不過氣來。
    “這個包國維,一定是在極為痛苦的情況下寫出來的。”
    所有人都會發出這樣的評價。
    而另外一批人卻不是這樣看的。
    滬市的大學生們,如同過年一般,紛紛奔走相告。
    “包先生又出新作品了!”
    他們在校園裏麵呼喊著,呼朋喚友,很多都是之前誌同道合,一起參與誌願活動,或者是一起支持包國維。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這句話一時間成為許多學生們的座右銘。
    無數意誌消沉的學子,因為這部作品,因為這句話,重新提起了奮鬥向前的決心和勇氣!
    為了華夏之崛起而奮鬥!
    但影響力還不僅僅如此。
    僅僅過了幾日之後,報紙上便接連出現了,各個名家對於這部作品的評價。
    林玉堂在《時報》上麵評價說道。
    “活著講述了過去六十年,發生的一切災難和悲痛,包秉文的文字是有力量的,別人的書寫尚如冷兵器時代一般,憑著刀劍對決,而他的《活著》卻如同在文壇轟擊下一個炮彈一般,讓所有的非議都止口。”
    戴望舒則是在《晨報》上麵評價說道:“我認為任何時代的青年,若是想要學習文學亦或是小說創作,《活著》乃最為經典無可辯駁的著作!”
    不僅僅在南方。
    北方的《大公報》《燕京日報》《北平日報》,甚至於駐紮國內的外國報紙《泰晤士報》等等,接連發表了評論。
    胡適之撰寫文章評價說道:“此乃現實主義文章之模範作品也,是千千萬萬普通民眾追尋生存之縮影!”
    沈從文評價說道:“我願將其解釋為一個華夏故事,正與千年來的輪回苦難相互結合,充滿了鄉土故事的哲學.”
    甚至於前主編鄭振鐸,都在《新聞報》上麵激動地寫到。
    “探索現實的邊界,在記實和荒誕之間的平衡,一個嶄新的文學流派出現了!此乃現實主義文學之大成之作!”
    而隨著這部作品的出現,包國維的擁躉越來越多,並且遍布整個大江南北。
    國府對於這個現象是驚恐的,對於《活著》所表達的思想也是無比的恐懼。
    包國維的現象級火爆,也讓國府越發的警惕!
    感謝馬克西姆小麵球大佬的100起點幣打賞!
    感謝大佬的日常投喂,更新一個大章拜謝!
    閱讀有些奇怪見諒,被審核卡了一個多小時,來不及寫後麵一章了。
    回頭補上,抱歉!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