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海明威要學我?

字數:5344   加入書籤

A+A-




    第307章 海明威要學我?
    “這”史沫特萊也有些語塞。
    她腦海之中不由得浮現出無數的畫麵。
    來到華夏之前,史沫特萊已經從各種報道和資料之中,做好了看到慘劇的準備,並且做了許多心理建設。
    可到了華夏之後,她依舊被彼時慘不忍睹的災民以及社會情況震驚了。
    從那之後,史沫特萊心中便升起了一個想法。
    用自己的聲音以及寫作,為這片廣大土地上麵的民眾以及進步人士呐喊,呼喚起全世界的有識之士支持他們。
    這也是她專程來采訪包國維的原因之一。
    史沫特萊心頭一酸,她在滬市這兩年,也看到了許多進步人士的無力感,看到了這個曾經輝煌異常的民族,如今在泥潭之中掙紮,這無疑是讓人感覺到痛苦的。
    但她不願意看到,眼前這個男人消沉,因為正是他的作品,給無數人帶來了力量。
    所以,史沫特萊認真地說道。
    “你錯了包先生,你的作品是可以拯救這個國家的,文字的力量是無限的,文字是可以殺人的,也可以救人的。”
    “當然.”史沫特萊遲疑了一下,因為她想起了,對麵這個男人在滬市曾經遭到的迫害。
    無論是《回答》還是《老人與海》,哪一本不是對迫害的強烈回擊?
    所以她斟字酌句地說道。
    “或許,您需要應該稍微圓滑一些,將保全自己放在首位。”
    早在剛剛,他們兩個人的交流就全部改成英語了,所以這些句子的表達,史沫特萊都很流暢。
    包國維卻是搖搖頭說道。
    “我並不是失去了希望。”
    作為曆史的後來者,包國維再清楚不過,後續曆史該會如何發展,知道這個民族終將迎來崛起。
    可是有什麽用呢?
    “我知道會有黎明,我告訴他們會有黎明,可是我不能夠馬上讓他們看到黎明,這便是我的苦楚。”
    “我不能夠讓他們看到黎明”
    史沫特萊愣了一下,有些被這句話給震撼到了,她愣了好半天,才連忙用鋼筆在筆記本上記錄下這句話。
    並且在上麵畫了一個圈圈。
    “您已經做得足夠好了,您或許不知道的是,您的作品已經在國際上得到了極大的評價。”史沫特萊攤開手,努力地說道。
    “例如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先生,您應該知道他的,是一名蘇聯文學的優秀青年人,他創作的作品《靜靜的頓河》在蘇聯取得了極大的影響力。
    在看到您的作品《活著》之後,他還在真理報上公開支持您,在蘇聯宣傳你的作品,並且表示《活著》為《靜靜的頓河》下一部,提供了許多靈感。”
    對於這個消息,包國維還是有些詫異的,《靜靜的頓河》這部作品從1928年出版,再到1940年四部全部完成,整整曆時了十二年。
    消耗了十二年,肖洛霍夫才創作出了這部曠世奇作,並且在196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沒有想到的是,在曆史的進程之上,自己的作品竟然無意間,影響到了這部作品的創作。
    他禮貌地說道:“感謝史沫特萊小姐帶來的消息,這個消息對我來說很激勵,也很重要。”
    老實說,從張學良那邊回來之後,包國維雖然得到了對方保護安全的承諾,可對於東北方麵的防禦工作,很明顯,對方根本沒有聽進去了一點。
    這讓包國維感覺到了無比失落。
    自己或許跟其他穿越者完全不一樣?
    就如同後世美國電影《蝴蝶效應》,主人公不斷想要回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事件總是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回到他原先的軌跡之上。
    可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曆史吧?
    曆史的大潮,從來不因為一兩個人物而改變。
    時勢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時勢。
    這可能才是曆史的本質。
    “當然,這是我的榮幸,您或許不知道的是,不僅僅是肖洛霍夫先生表達過對於您的喜愛,還有無數的西方作家表達過對於遠在東方的包先生的喜愛之情,您的作品影響力是空前的,所以希望您能夠繼續創作”
    史沫特萊微笑著說道,隨即像是想到什麽似的,突然提道。
    “還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美國的新聞上麵出現,包先生或許不知道。”
    .
    “名人?”包國維挑了挑眉毛,老實說也並不是他臭屁,對於這些名人的反應,他還是挺在乎的。
    畢竟那可都是出現在曆史書以及課本上的人物,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某種意義上,也是對於自己的一種肯定。
    可這個人,卻讓包國維差點摔到椅子下麵去。
    “說起來倒是很有意思,我偶然間看到一份美國地方報紙,一位叫做海明威的美國青年作家,因為您的那本《活著》,說一定要寫出一本媲美《活著》的魔幻現實主義題材作品。”
    “誰?”
    “海明威啊。”
    撲通~
    一陣桌椅劇烈撞擊的聲音傳了出來。
    史沫特萊有些意外地看著對麵,正想要去扶起包國維,卻發現對方已經自己撐起來了。
    不免詫異地說道。
    “怎麽了?包先生難道認識海明威先生?”
    包國維心中在呐喊。
    何止是認識!連自己的這部作品都是參考人家的!
    他那個汗啊!臉上肌肉抽動了一下。
    倒反天罡了屬於是,海明威還要學我?
    一想到自己這部《老人與海》,便是參考他老人家二十年後的作品,包國維臉上就有點羞紅。
    不過好在,自己這部作品,基本上隻是參考了對方原著的框架,百分之八十都是屬於自己的內容。
    不然包國維還真的沒啥臉麵去美國了。
    “沒沒有。”包國維臉上露出尷尬地笑容說道。“隻不過,我在租界有一個外國朋友,也叫做海明威罷了,一時間有一些詫異。”
    “在西方世界,重名的人是很多的。”史沫特萊笑著捂嘴說道。
    “能否給我講講這位海明威麽?”
    包國維升起了好奇心,1899年出生的海明威,此時才31歲的年紀,正當年富力強。
    根據包國維的了解,高中畢業之後,在報社的工作經曆,讓海明威開啟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史沫特萊思索了一番說道。
    “我倒也不是很了解,隻知道這是一個具有豐富經曆的男人,他曾經參加過世界大戰,在戰爭中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甚至還在戰爭中救助了一個傷兵,以此得到了一個勇敢勳章,如今似乎是在美國鄉村過著田園生活,也時常有過創作。”
    “至於他的作品.”
    史沫特萊笑著搖搖頭,如今的海明威在美國文壇初露鋒芒。
    《太陽照常升起》被稱作“迷惘一代”的代表作之一。
    可那個年代的美國文學界興盛,作品層出不窮。
    海明威目前還實在排不上號。
    所以史沫特萊並沒有過多關注。
    隻不過,偶然間看到之後,覺得這個人的經曆很有趣,又聯係上了包國維,便拿出來說一說,沒有想到包國維會這麽感興趣。
    包國維沒有再說什麽。
    海明威真正大火,要在1940年之後了,一部《喪鍾為誰而名》獲得了普利策獎,從此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兩個人談天說地,逐漸熟絡起來。
    交談之間,史沫特萊深刻地感覺到了眼前這個年輕人的人格魅力。
    並且在後來的回憶錄中,這樣評價包國維。
    “抓住主要矛盾,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拳頭和腦子,缺一不可包先生的這句話令我受益匪淺印象深刻,我想能夠遵循這樣定理的人,今後一定能夠取得極其輝煌的成就,後來的一切也證明了我當時的猜測.值得一提的是,幾年之後我在蘇區之中,也聽到了相似的話。”
    “包國維的理論和知識是令人欽佩的,談話中我了解到他創作的過程,這些故事令我感覺到震撼。
    他讓我感覺到了一個東方文人的智慧和魅力,談話中每每都能夠了解到許多知識,這些知識少見於報紙以及我看過的任何一本書。
    當然,後來所發生的一切,實在是令人感覺到惋惜,隻可惜我並沒有那個機會回到當時,提醒他。”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