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戰柏鄉,戰戰戰(二)
字數:8307 加入書籤
韓勍借花獻佛,便將李思安所述細細道來,末了道“嘿嘿,賊子是不知我軍手段,以為有條河就能擋住我等。
哼,他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不論有甚詭計,我以力破之,怕他何來。
他即想誘我過河,爺爺也正想過去,倒要看他能奈我何。
遼賊三萬交給末將,王帥隻需擊破趙賊即可。”
背水列陣?怕個蛋。
無知文人說是什麽兵家大忌,其實呢,在梁軍是常規操作。
不得不說,聽了韓勍獻策,王景仁非常心動。
前麵兩次幹瞪眼,雙方都表現出慎重、謹慎的做派。再去,還是大年下,很難說賊兵會否心存懈怠,或者真的可收奇效。
想他王茂章領兵縱橫南北,亦曾削過大梁天子的臉麵,何時這般窩囊過?他是沒辦法,他得防著友軍拆台呀。
遠了不說,就說在夏州一戰,他親眼看到還沒咋打岐兵就自己跑了一半,若非遼賊反應夠快,沒讓楊師厚搗亂了側翼,周德威那幾萬大軍就完啦!
如今遼賊三萬,趙賊二萬,趙兵羸弱不堪用,兩邊能否配合緊密無間?想想就不可能。
既然韓勍等梁將主動請纓,配合上好像反而更靠譜吧?
誠如李思安所料,王景仁並不是個麵團性子,之所以慫,那是被逼無奈。既然這些老貨這般殷切……
王景仁王大帥左思右想,感覺可以搞一把。隻是,這就與自己的持重之策相悖了。更關鍵他揣測聖人的心思也想持重,江湖越老膽子越小嘛。
內心在堅持持重與渡河北進之間反複糾結,眼角卻瞥見韓勍的神色漸顯不耐。王景仁陡然驚醒,萬萬不能持重了!
這幫老流氓無法無天,若是不從,弄不好自己要糟。
“韓帥有幾分把握?”王景仁恨恨想到,奶奶地,既然你們這些殺才要打,反正是你們頂前麵,贏了爺爺是主將,少不得一份功勞,輸了,那就是你們冒失浪戰。反正有人背鍋,怕個球。
其實,王大帥也沒覺著能輸,打不動大不了就退回來麽。
……
是夜,遼軍斥候回報,梁軍在濟水南岸異動,似有渡河之意,且不止一處,有兩處都在準備。
河北大地不比塞北嚴寒,正月裏河水也沒上凍,大軍過河還得過橋。
這濟水原先遼軍搭過橋,後來拆了。
前兩天梁軍過河又搭了一組,沒拆,兩邊都放了點人盯著,偶爾互相射幾箭,沒有大打。梁軍在兩處同時準備,這是要兩路並行麽?
開平五年,天佑八年。
正月初二。
清晨。
鄭守義一大早就跟著遼王出來。
隔著濟水河溝,就見高邑對麵的梁軍明目張膽地準備搭橋渡河。遼王一麵派人去東邊成德軍營,提醒友軍小心應對,若有狀況及時來報,一麵下令全軍戒備,迎接當麵敵軍的挑戰。
此次由周德威的鐵林軍出城列陣,其餘各部則隨時準備。
成德軍營在東邊二十裏處,就懟在梁軍橋頭不遠。
為啥不一把火燒了橋呢?因為意義不大。
周邊不缺材料搭橋,河溝也不寬,梁軍人又多,你燒了這橋轉天就再搭一座,且位置還不定在哪,應付起來更麻煩,不如留著省心。反正人過來需要時間,盯緊點來得及反應,且趙軍有營壘遮護,梁軍過河反要吃虧。
鄭守義陪著遼王站在高邑城頭,登上城門樓子,憑高遠眺對麵的梁軍。
但見河對岸上萬人忙忙碌碌,正在搬著器械下河,準備劃船過來打樁子拉浮橋。小船上的軍士們頂著大盾,賊頭賊腦地。
又看東邊友軍大營,有點遠,還隔著寨牆,看不到寨子裏的情況。但是憑經驗,鄭大帥估計那裏一定是亂哄哄吧。而成德軍的對麵,也集結了萬多梁兵的樣子,同樣因為距離太遠,看不大真。
眼前梁軍在漫長的河道上開始渡河。
鐵林軍顯然不能打散了上去咬人,即容易亂套,也無從發揮兵力優勢,隻能以千人左右為一陣,沿河布列,盡量拉開架勢。
梁軍則把“靈活”二字發揮的淋漓盡致,覷得陣間空處就來,看遼軍要過來了就轉向。遼軍再說訓練有素,也不能左右亂跑。
遼王看了片刻,眼見一部梁軍就要靠岸,手指著正在渡河的殺才,對身邊一將道“契苾將軍,你引兵去衝殺一陣,試試梁軍斤兩。”
那將聞言躬身行禮道“喏!”罩上鐵盔就去了。
契苾部,要說也是草原上的名門望族。其先祖出自鐵勒,南北朝時在西域焉耆以西的鷹娑川,即巴音布魯克草原遊牧。曾在西域建鐵勒汗國,高昌、焉耆、伊吾皆服屬之。
貞觀六年,受一代天驕太宗皇帝大義感化,契苾何力率部歸唐,被太宗皇帝安置在甘、涼界內,之後契必部就常年充當大唐的打手兼馬仔。
不過,隨著唐朝風雲變化,契必部也興衰不定。
比如,有的契必部落在安史之亂後向北投了回鶻崽子,也有留在大唐繼續做小弟的。契苾誠所部正是留在唐境的一支,隻不過輾轉遷徙到振武軍這邊,不在西邊混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吐渾,契苾,沙陀,這就是最近幾十年陰山南部的主要胡種。可惜,最終雄起的是沙陀人,吐渾與契苾家最後都淪落成了沙陀人的馬仔。
契苾部亦非鐵板一塊,而是分作許多大小部落。事實上,與很多無知文人寫得恰恰相反,草原人從來就是一盤散沙,而不是什麽擰成一股繩的英雄。
呦,串台了,回來說契苾誠。
作為本部大太子,契苾誠很早就去過遼東,見識了豹軍威風,就很服氣,回來曾提議搬家過去。狗日地李克用不是東西呀,壓榨起草原同胞手太黑,一點不把草原人當人。
隻是隔著關山千萬重,部落長老都不大敢冒險,加上他當時放屁不是很響,所以事情沒成。當然,心向豹軍的契苾誠從未死心,曾多次派人往營州交通,買賣,每次聽說大李子的威風,都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心。
時光荏苒,這一等就是十年。
待他接掌部落大權後,契苾誠專門又跑過一回營州,可惜發現來晚了。多年經營,山北好點的草場都被先登者占滿,真是當頭一棒。
有這麽幾年,契苾誠都要絕望了。
李克用手黑又無能,欺負草原部落是一把好手,回頭卻被朱三往死了羞辱。誰想天無絕人之路,一覺起來,李聖人突然殺到代北,風卷殘雲般掃蕩了雲、蔚一帶。酒都沒醒的契苾大酋長喜極而泣,立刻屁顛顛跑來投效。
開始部裏還有些雜聲,待見到曾經不可一世的沙陀人分崩離析幾乎絕種,那說怪話的也就全都消停。
如今,契苾誠將軍把部落交給兒子打理,親自領著一千草原胡騎加入了義從軍,跟在遼王身邊效勞。
這套路他早就摸清楚啦。
別都魯當年是個什麽玩意?回鶻餘孽而已。自打抱上遼王爺爺的大腿,據說現在單於都護府那邊分了老大的草場,部落足有兩千餘帳。雖比契苾家裏還要慫些,但你得看他發展呐。
領著本部千騎,忠誠可嘉的契苾誠一陣風般兜進戰場,要給遼王爺爺展示一下實力與身手,卻發現情況與料想的不大相同。
在草原,契苾誠沒打過鐵甲步人。打他懂事,河東軍也不靠這個。所以,原想衝進戰場大殺特殺的契苾將軍差點就撞得頭破血流。
這梁軍真是硬紮。
好賊子人人身著鐵鎧,上岸就迅速結陣,數人一小陣,小陣靠小陣,小陣變大陣,滾雪球般在河灘迅速形成幾個百十人到數百人不等的軍陣。並且這些軍陣一邊與遼軍大槍互戳,一邊繼續靠攏,打得極有章法,讓草原漢子沒處下牙。
鐵林軍倒是有兵力優勢,怎奈何梁軍背水列陣,東一堆西一堆的,雙方也隻能正麵對碰,僅前幾排能接手。後麵的士兵用不上力,左右兩側想要包圍,梁軍卻滑如泥鰍,發揮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左右躲避,走位十分風騷。
契苾誠衝過來時,部分梁軍已同鐵林軍在灘頭展開混戰。
總算他沒有昏了頭,看機會不佳,就避開正麵也在地上遊走。
好容易抓到一陣輕閑的梁軍,卻看人家鐵衣遮體,大槍揮舞,哪敢上去送死,隻得圍著放箭,可惜屁用不頂。
從城頭觀察,契苾誠部就跟沒頭蒼蠅般在那裏兜來轉去,怕不都把馬跑疲了,也沒甚戰果。反倒是梁軍在灘頭越聚越多,逐漸站穩了腳跟。
鐵林軍畢竟不凡。
梁軍渡河而來,終究人數有限,周德威便盡力發揮兵力優勢。他令所部將梁軍盡量分割包圍,縱然一時不能攆敵兵下河,但總體局麵還在掌握之中。
契苾誠數次出擊無果,心中焦急也無用,領兵在周圍晃蕩,放箭騷擾敵軍。
看下麵打成這樣,鄭守義疑惑道“頭兒,上次梁賊過河,你也沒攔,放他過來。這次怎麽要打?”
鄭二勤學好問,遼王也就耐心解說,道“此一時彼一時。
之前是有心試探梁軍虛實,所以放他過來。
如今敵眾我寡,再放梁賊順利過河,豈非自找苦吃?”
鄭守義聞言,遠望東邊,看到成德軍對岸的梁軍倒是不多,可能也就五千?有一萬麽?心中揣測梁軍的意圖,這是要拖住成德軍,孤立我軍麽?梁賊難道不知成德軍實是草包居多?
鄭守義知道己方兵力有限,看遼王不動,估計也是在觀察局麵,於是也不再多話,靜靜觀察。
就在鄭守義的對麵,李思安將軍站在濟水南岸,同樣在目視北岸,觀看那似乎平靜實則血腥的灘頭爭奪。
前麵過河的甲士已牢牢地站住幾處灘頭,身後的一批軍士正著急忙慌地釘樁子搭橋。哼哼,看對麵遼賊反應,李將軍心中暗樂,想不到吧,大年初二,爺爺給你送大禮拜大年啦!
李思安所部萬餘人作為西路搶灘的前鋒,擺渡強突過河,負責搭建浮橋,掩護身後的梁軍大隊過河。
雖是騎將出身,但是今日李哥準備玩把步戰,顯顯手段。
看渡船過來,李思安由兩位護衛攙扶著上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好乖乖,李哥七尺大漢足足兩米一高,還罩了兩重鐵甲,那就是三百斤開外的人型高達,上來就踩得船兒猛晃。船身猛然向下一沉,哎呦,李思安將軍心中立時後悔。
這他娘的萬一翻了船,直接沉底沒跑,想不淹死都難呐。
可是上也上來了,李思安便不多想,將碩大的盾項放下,準備過河。
盾項就是掛在鐵盔上一圍劄甲,平時可以皮索收起,用時放下。解了皮索,甲頁“嘩啦”垂墜下來,一層層、一圈圈,將整個臉龐、頭頸乃至肩背籠罩,隻在麵前留下一溜窄縫,露出眸子。
這樣就不怕箭雨。
李思安握緊手裏的七尺陌刀,準備過河大顯神威。
他這一上船,後麵的梁兵都瘋了般往前擠。
能不急麽,這貨若死了,弟兄們都別想活。
朝廷是赦了一波逃兵不假,但跋隊斬這條規矩可沒廢呐。
結果就是李思安正在等開船,冷不丁就被人從船上拽下來了。哎?懵登轉向的李將軍納悶,爺爺怎麽下來了?而且受限於盾項遮蔽,視線不暢,左扭右瞧也來不及弄清狀況。
就聽邊上一將道“大帥安心觀戰,且看兒郎破賊。走,速走速走。”
都不等李哥回魂,船隻就紛紛離岸,衝著北邊去了,生怕李思安又來添亂。
看灘頭開局就猛殺猛打,沙場老司機鄭守義蹙眉道“頭兒,梁賊這不對勁呢。要在此拚命麽?”不怪老鄭疑惑,前麵幾次都是裝裝樣子,突然這麽勇,卻是有點意外。
再說梁軍是前天得到援軍,隻歇了一日就來猛打?
許多人隻怕體能都恢複不過來吧。
再說,大年初二來拚命,這樣好麽?
可是不管鄭守義怎麽疑惑,梁軍今天的作風是非常凶猛。
不到半個時辰,濟水北岸就站定了二千多梁兵,兩軍陣前各躺了一地死傷。周德威督著數千甲士在那裏猛殺,卻好像總是少了半口氣,雖然也似乎是壓著梁軍,可就是無法擊亂,擊潰,肅清。
反而是梁軍源源不絕上岸,前麵一波還沒殺完,後頭一波梁軍又已跳上來,然後雙方繼續苦戰。
許多無知文人總喜誇大騎兵的作用,但事實上,戰場的中間,從來都是步兵,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精銳的重甲步兵,並且是主打肉搏的那種。
不要提草原鐵騎。在唐軍的分類裏,“鐵騎”這是專用名詞,那是專指具裝甲騎,或者半具裝甲騎,最次也得是個人披重甲。那草原胡兒窮得喝風,馬蹄鐵都不一定配的全,渾身上下幾兩鐵?也配稱鐵騎?
再說,他們的精髓是跑得快,並不是真能打。
如果拋開馬匹這個因素,精銳重甲步兵的訓練,恐怕比騎兵還要難得。扛著幾十斤鐵甲,抱著八九斤麽十斤重的大槍,遵守紀律,持續作戰,麵對槍林箭雨,尤其麵對甲騎突陣,還要閑庭信步不慌亂,這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
因常年在邊塞作戰,戰場環境客觀要求更強的機動性,並且塞外胡兒本身也沒有成器的步兵,所以,雖說遼王也重視步兵建設,與梁軍相比終究有差。
具體到高邑戰場,就是遼軍除了鐵林軍這一萬步軍,其餘皆為騎軍。
義從軍這幫草原牧騎,玩玩騎射還行,下馬步戰肯定不靈。而麵對梁軍的這些鐵罐頭,義從軍的騎弓也就剩下個撓癢癢的作用了。
保定軍三千騎的看家本領也是騎射,如今固然湊合能用馬槍,下地可能也能走兩步,但是對上梁軍,戰照樣不靈。
既能上馬縱橫,也能下馬地鬥的,就隻有豹騎軍和毅勇軍這一萬四千多人。但是,用這一萬多精銳跟梁軍拚消耗,哪個將軍也舍不得。
城下低調而殘酷的廝殺,看得老鄭一陣陣心揪。
他努力地回憶上一次是在哪裏看到這種場麵,可能是受到眼前場景的刺激,居然一時想不起來。好像,似乎,跟梁軍作戰,這種血腥的搏殺總是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
卻見遼王大手一揮,道“讓輔軍上去,將梁賊給爺爺攆下河!”
喜歡刀尖上的大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刀尖上的大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