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戰柏鄉,戰戰戰(三)

字數:9282   加入書籤

A+A-




    在遼王麾下,輔軍係統一直是個很優秀的存在。
    自打到遼東獨立了輔軍這個建製,經過李老三的用心經營,如今全體輔軍已經膨脹到三萬之眾。
    可以說,輔軍才是軍中單體體量最大的山頭。
    沒有之一。
    其他軍頭,一軍兵力多的如懷遠軍、鐵林軍,不過一萬二千人。更多的都是幾千人一軍。哪怕豹騎軍,毅勇軍,也就是幾千騎的水平。
    輔軍,一個軍就三萬人,囂張啊。
    這三萬人中,除了五千負責跑買賣、管牧監、做經營,戰鬥人員大約二萬五千。對,就是戰鬥人員。
    輔軍的訓練強度與老三都一直在同一水平,甚至在某些特殊技能方麵還要更高。其本職工作是伺候大軍輜重轉輸,或者架橋鋪路之類的技術工作,但是,他們也是正兵的預備兵員。因其素質高,常被抽調補充戰損。
    但是,輔軍成建製上戰場戰鬥,今天這算是破天的荒頭一遭。
    鄭守義手搭涼棚,目送許多漢子魚貫而出。
    唉?其中有一個,似乎是這支隊伍的頭頭,看身形,高高壯壯,一身鐵甲亮閃閃,怎麽有點他老鄭分身的感覺呢?
    城下,四千漢子魚貫而出,列成八個五百人的方陣,左右各四陣成列,化作兩列縱隊,向著河灘快步壓了過去。
    都將張慶走在左前第一陣,邊走邊在腦海回想戰鬥要領。
    雖然他不少見血,但是領隊伍出戰,哥們兒是個新手。
    都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麽,嘿,此時此刻,張慶哥心覺,見過豬跑跟吃過豬肉相比,其實差別不小。
    “一二一。”軍官喊著號子,統一步幅。
    隊伍剛走到一半,前麵便有令來。卻是周德威得知遼王安排了四千援軍,忙讓傳騎過來通知援軍,先在戰場外等候,不要著急進場,聽從傳騎指引。
    號稱天下強軍,梁軍絕非浪得虛名。
    這幫老武夫人人身披重甲,弓矢不能傷,隻要船不沉,上岸就迅速結陣呼應,拿出滾雪球的本領,轉眼就是一坨鐵刺蝟。
    人家也是丈多兩丈的大槍,也有陌刀、長戟。濟水狹窄,前麵一波還沒殺完,後麵一波又到。並非鐵林軍不堪戰,實在是戰場狹小,汴兵又十分拚命,周德威的兵力優勢不能完全發揮,隻能眼睜睜看著梁軍站穩腳跟。
    騎兵?
    麵對悍不畏死地梁兵,騎兵倒是能衝進去,可未必就能出得來呀。
    看看身後的援兵,周德威也很上火。
    讓輔軍來解圍,爺爺不要臉的麽。
    掐指一算,覷得有陣稍顯慌亂的梁軍,自身武力很強的周德威也將頓項一拉,兜頭罩住麵頰、脖頸和半個肩膀,抓起大槍,惡狠狠地叫一聲“隨某殺敵!”便領著親軍就衝。
    前麵正打成焦灼,傳騎上去尋見該陣主將,令其退下。
    鐵林軍堪稱訓練有素,得令立刻有序退散,迅速閃開一條道路。
    周德威將軍二話不說,帶人就殺,順著狹窄的縫隙就擠了進去。
    這將將千人可是周德威的親軍,是鐵林軍中的戰鬥機。追隨主帥突陣,一個個也都跟打了雞血,忘我廝殺。丈多大槍猛挑猛紮,有那想靠過來的梁軍跳蕩,沒跑兩步就被槊鋒刺倒。
    梁軍固然驍勇,畢竟也是凡人。又是渡河,又是激戰,體能下降很快。再被周德威這麽一壓,終於塌了一角。
    眼看就能突破,將眼前梁軍攪亂,好死不死的後麵一波梁軍援兵上岸了。
    在船上就見前方友軍危險,也不等船隻靠岸,梁軍甲士“撲嗵嗵”紛紛跳下,也不顧水冷,踩著過膝沒腰的冰水就往岸上衝。
    這河灘地畢竟泥濘,還要趟水,好麽,你看那梁軍,一個個將大槍、大刀高舉,都跟狗熊般晃晃悠悠往前。
    有那運背的,為水底障礙絆倒,悶頭紮在水中,咕嘟嘟嗆得冒泡。邊上立刻有人來將拽起,那兵將臉一抹,沒事人般提著大槍上岸,轉眼加入戰團。
    廝殺繼續。
    又一場血肉橫飛,不,應該說血戰從未停止。
    記得有一次說道戰例,曾有人提到香積寺之戰,兩邊二十餘萬唐軍,據說就是排排隊吃果果,一排戰死,一排頂上。自日旦至午後,雙方陣亡超過十萬。
    初聞此事,鄭大帥還不能理解,怎麽會有人如此愚蠢,打這樣的呆仗。後來與梁軍交手,鄭守義才漸漸體會什麽叫做心驚肉跳。可是,與今日的慘景相比,似乎之前張存敬等人的表演,都是個弟弟。
    鄭守義的後槽牙都快咬碎,目光不斷地在城下與遼王身上輪轉,真的很希望遼王有什麽破敵妙策。
    不成啊,對麵梁軍步軍明顯占優,若這麽殺下去,必定是己方先頂不住。
    卻見遼王高居城頭,目睹眼前局麵,心中也在反複權衡
    是要放棄灘頭?
    還是繼續拚命?
    必須承認,梁軍戰技強於鐵林軍。
    沒辦法,李克用後期河東步兵就完蛋了。周德威原先那個鐵林軍,隻有千多親軍還湊合,剩下都是什麽玩意,守城都嫌丟人。怪不得梁軍包圍潞州時,這廝死守餘吾寨就是不救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心虛呀。
    遼王自忖,爺爺手下若是那個德行,也不敢救。
    如今的鐵林軍,軍士大多是這一二年招募操練的。所以,實際是支新隊伍,也就在夏州打了一回。新隊伍,跟這幫變態的老前輩一比,還是多有不如啊。
    個把時辰不到,目測鐵林軍就死傷近千,再搞會兒怕不就得崩了。
    遼王也是看明白了,梁軍就是要拚人命弄死自己。
    在這一瞬間,遼王的腦海中,也是跳出了香積寺這個戰例。
    當時,郭子儀他們就是靠人多,硬生生拚掉了安慶緒的大軍。
    就是人命換人命啊。
    李可汗的心裏生出些許懼意,心髒撲嗵嗵狂跳,難道老子要當安慶緒?
    別說,還真的很像!
    遼王忙搖搖頭,將這些雜念丟開。
    可是放梁軍過河麽?那不更完了。
    末了,遼王向身邊的兒子恨恨說道“去,告訴周德威,城外大軍皆歸其節製。死守。你也不必回來,聽從周德威調遣。”
    人死卵朝天,不死萬萬年,拚就拚吧!
    在最後一個鐵林軍死完之前,戰鬥絕不結束。
    眼看城下激戰如此慘烈,耳聞遼王如此命令,鄭屠子真是心揪。
    這般打法,周德威不死也慘。
    瞅瞅對岸集結的梁軍越來越多,浮橋已漸漸成形,鄭守義幾次想說,要不然往後走走?我軍優勢在於腿長,與梁軍在這方寸之地死磕是舍長就短,不上算呐。轉念又想,大李子久曆戰陣,這點道理不會不懂。既要死守,或許另有考量?
    鄭大帥糾結數次,終於很有自知之明地將嘴邊的台詞又咽了回去,繼續認真觀戰,目光,則落在城下的那四千輔軍身上。
    ……
    西邊殺紅了眼,東邊暫時還算風平浪靜。
    對麵梁軍瞧著也隻數千,步騎各半,可能騎兵稍多點?畢竟騎兵占地大些,隔著河要分明白還是挺考驗水平。
    李弘規好漢站在箭樓上觀察敵軍,不時望望西邊的戰場,舔舔嘴唇道“梁公,是否過去幫手?”畢竟是援軍嘛,助拳的打破頭正主卻無動於衷,可能還有點良心的李弘規多少有點不落忍。
    咳,真動假動先不講,反正這個漂亮話還是得說嘛。
    梁公儒聽這老夥計放屁毫無誠意,翻個白眼,道“遼王威武,我等守好這橋便是幫了大忙,不必過去添亂。”心曰,李哥你可長點心吧,咱倆跟這裝啥呢,李可汗又聽不見,說給誰聽呀。
    李弘規裝模作樣向西又瞅瞅。
    其實他這個塔台不是太高,也就勉強看到西邊在打。視角上來說,就看個人挨人,細節完全不清。
    也不知這廝長了千裏眼了怎麽,忽然李弘規大腿一拍道“好,打得好。遼王威武。”心裏卻在想之前被遼賊狠捶的那幾次窘迫。雖說現今兩家做了友軍,但是,眼見遼軍吃癟放血,李將軍仍然壓抑不住心裏的那一點點邪念。
    最好是梁賊和遼賊殺個兩敗俱傷。
    可能是玉帝老爺聽到了李弘規的祈禱,自己對麵的梁軍突然就動了。
    趙軍對麵的正是五千神威軍、龍驤左軍二千餘騎,以及韓勍的一千衛隊。
    總計步騎八千餘。
    本來韓勍、李思安的意思,遼賊與趙賊分守東西兩地,可以部分軍隊在西邊佯動,吸引遼賊注意。主力由侍衛馬步親軍及魏兵四五萬人,直接從東邊的浮橋渡河。打眼前這點趙兵,那還不是砍瓜切菜一樣就打散了。
    然後,這四五萬主力直接向西席卷高邑。
    李可汗若是不跑,就靠這幾萬人,絕對讓他斷胳膊斷腿。
    但是王景仁提出了新方案。
    若按韓勍建議,王景仁以為李可汗八成就得跑了。難道誰真的相信,李可汗會為了王鎔鞠躬盡瘁?
    此次北征,重點從來就不是成德的得失。打他,隻是為了把遼賊精銳勾出來,伺機消滅。否則,哪怕把成德的廢物殺光,又有何用?
    既然韓勍等梁將願打,王大帥就不想隻吃個趙軍。
    王景仁建議,將侍衛親軍分東西兩路過河。
    西路一部,從高邑附近北渡濟水,目的是粘住遼賊。
    東路一部,應待西路先過河後再過河,迅速擊潰趙賊後,側擊西路遼賊。
    要麽不做,要麽做絕!
    這才是王景仁王大帥的風格。
    反正是晃哥的人送死,大老王不心疼。
    這建議倒是也很符合汴將的口味,於是各方一拍即合。
    西路由李思安打前站,渡河搭橋。這一戰就是他鼓動要打,你李思安不上誰上?沒得說,這個硬骨頭當然得你李將軍來啃。
    東路則由神威、龍驤兩軍衝鋒在前,而且,在過河前就隻讓五千神威軍和部分龍驤軍出頭,站在岸邊做擺設。
    這就是要混淆視聽,不能上來就把遼賊嚇跑了。
    西邊來報,已經死死粘住了遼賊,韓勍將軍知道該老子動手了。
    “過河。”
    五千同樣秀出天際的神威軍昂首挺胸,氣焰高熾地通過浮橋,在北岸迅速結陣。而後三千神捷軍次第過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再然後,源源不斷的梁軍才從營中開出,向近在咫尺的浮橋湧過來。
    得,徹底不用去管遼王了。
    李弘規瞠目結舌地看著眼前有序成陣的梁軍,猛吞了兩口涎水。與同樣目瞪狗呆的梁公儒互相對視,二人心下均想,這麽多人來捏爺爺,太隆重了吧。
    老哥倆迅速達成一致,死守營壘,絕不出戰。
    就眼睜睜觀望梁軍越聚越多,數千列在營南河灘方向遮護道路,主力都在營東有序站立,目測這有沒有二萬?還是幾萬?
    幸虧有寨牆呐。
    這座大營最先是遼軍所建,嚴格遵照掘壕立營之法。
    營外塹壕一周,底闊一丈二尺,深一丈,口闊一丈五尺,內側以土石拍作土岸夯實。土牆出土五尺,到溝底就是一丈五尺深,掉下去就別想上來。
    牆上每二十步置一戰樓,以板木遮蔽。
    壕外掘有陷馬坑一重,闊二十五步,每坑鹿角槍三根。
    近壕布棘城一重,闊二十五步。
    做工非常用心。
    後來趙軍入駐,又將土牆加固加築,最終土牆達到麵闊八尺。又按照築城立營之法,在牆頭堆起四尺高的女牆。
    施工質量絕對放心,遼軍沒有偷工減料,趙軍更不敢坑害自己。
    不等後軍布陣完畢,梁軍就對寨牆的東牆發起了進攻。
    韓勍很希望趙軍能做回人,比如出營襲擊一下自己。畢竟,半渡而擊這招,在兵法上可是明明白白寫清楚的。
    沒奈何趙賊就是慫,不出來。
    好吧,既然趙賊一心要做鐵皮王八,爺爺就把你的王八殼撬開,瞧瞧裏頭的肉能有多嫩。
    這營寨畢竟不是城牆,也就五尺高,梯子一搭就上去了。
    比較麻煩是外麵的塹壕、棘城和陷馬坑。
    這塹壕、陷馬坑好理解,那棘城呢,就是將削尖燒硬的木樁,尖頭斜向上方釘在土裏。這棘城就布在塹壕與陷馬坑之間。
    如此布列,騎兵首先就沒法靠近。步兵要上,也得先依次填平陷馬坑、拆毀部分棘城,再填平部分塹壕,然後才有機會來到土牆之下。而在此過程中,守軍將以強弓勁弩予敵以大量殺傷。
    野地浪戰的膽子和水平,趙軍都大不如前,但是躲在重重遮護之後給梁軍放血,那還是很敢地。
    李弘規、梁公儒親登牆頭,就等著梁軍來衝,好叫他知道,趙軍也是能打地。
    韓勍將軍卻顯然不打算讓自家兒郎平白送死。
    在首批戰士過河後,緊跟而來的其實都是柏鄉縣及附近搜羅的百姓。國人安土重遷,哪怕打仗打到眼前,也總有不信邪不願走的,更有跑沒跑了被捉回來的。數千上萬人,衣衫襤褸地來到陣前,就被梁軍攆著,背了土石上來填坑。
    李弘規沒有半點猶豫,立刻下令弓手放箭。
    殺傷這些毫無遮蔽的民眾,用弓就足夠,犯不上浪費弩矢,更不必破甲錐,那都是給梁軍甲士準備的。
    瞬時間,弓矢如蝗。
    韓勍也不算十分冷血,畢竟人手有限,死絕了自己麻煩。
    在民眾之前,有兩列甲士舉著大盾擋箭,縱然阻不下全部,也能屏蔽不少,省下許多人命。梁軍甲士的鐵甲大盾叮叮當當亂響,毫無保護的民眾則是一麵哭嚎一麵奔忙,在兩隻鋼鐵怪物之間燃燒生命。
    亂世人命賤如土,在這亂世,百姓的命那還是命麽?
    頂著漫天箭矢,外圍的陷馬坑最先被填平了幾條。
    此處的陷馬坑可不是碗口大的小土洞,而是巨大的深坑,坑底豎著尖木。
    而填進坑裏的,有土石,亦有剛剛咽氣甚或尚未咽氣的屍首。
    旗頭指處見黃埃,萬馬橫馳鶻翅回。
    劍戟遠腥凝血在,山河先暗陣雲來。
    角聲惡殺悲於哭,鼓勢爭強怒若雷。
    日暮卻登寒壘望,飽鴟清嘯伏屍堆。
    緊接著是扒棘城。
    麵對身前的尖刺,甲士無法為民眾遮蔽,而且因為距離更近,傷亡迅速攀升。但是,成德的百姓在梁軍眼裏就不是人,最多算是逆賊,哪有憐惜之意。
    刀矛相逼,寒鋒相迫。
    在數批民眾徹底死絕之前,總算是又將棘城也扒開了數條口子。
    時間已過正午。
    在後列陣的梁軍開始吃喝補充體力,而新一批的民人則被趕過了浮橋。
    人們哭嚎著,走向深淵。
    喜歡刀尖上的大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刀尖上的大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