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白家,白國
字數:2865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允仙 !
望這白子的樣子,中年人突然目中的殺機暴起不在掩飾,盯著銀甲青年,說出的話卻令白子心中猶如翻江倒海,難以平靜。
“也就因為你的離去,王將一切責任推在了父親身上,就在一年前,王就已經暗中賜死了父親,這一切都是你害的。”
白子身體猛的一顫,隻是頭依舊低著,沒有抬起。
四周卻是一下子嘩然,聞珂海和斷鬼斬刀都是震驚的看向中年人,難以接受自己聽到的話語,認為自己是聽錯了。他們可是清楚白家存在所代表的意義,所以才會越發難以接受所聽到的事實。
中年人身後的力虎也是眼中一瞪,愣住了,同樣是難以相信自己所聽到的。
中年人似沒有發現四周人的反應,依舊自顧自的說道:“這個消息估計不久後就會傳開,隻是那時白弟就聽不到了,為兄覺得你應該知道這件事情,所以大哥就事先會你說了。”
隻是中年人話語傳出,白子一直都是低著頭不說話,令中年人十分失望,搖了搖頭,“父親走了,母親也不在了,白家六子,如今也隻剩我們兄弟兩人。本來身為大哥我應該多與你說些話的,可王已經下了死命令,明日一早,王要見到小弟的人頭,算算時間,殺了你取了人頭再趕回去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就送你上路吧!”
白子突然猛的抬起了頭不知何時目中竟已遍布血色,顯得猙獰,聲音也變得沙啞,咆哮出口,“剩我們兩個?什麽意思,二哥他們怎麽樣了!”
中年人神色又恢複了平靜,一下子沉默了,目中神光流轉,似在回憶著什麽,臉上有一絲慘笑,許久。
“當年的事情他們也是參與者,你不走還好,你一走,總要有人頂罪。二弟他們一家全部被發配邊疆,已經全部戰死沙場,作為軍人,死在戰場是榮譽。三弟四弟也在其中,五弟因為抗命,已經……”中年人沒有將話說完,但話中的意思任誰都能聽懂。
“白小呢?二哥的女兒呢?我們的侄女呢?”銀甲青年聲音在顫抖,心中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
“白小,她是一個合格的士兵。”一瞬沉默,中年人淡淡的說道。
“畜生,你這畜生,她才十歲啊!她可是二哥和二嫂的女兒,是我們的親侄女。”銀甲青年心在顫抖,握著長槍的手因為太過用力,發出了哢嚓一聲脆響,一根手指斷了,手指斷裂的刺痛襲來,但此刻銀甲青年卻仿佛沒有知覺般,手還在用力。
“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會這樣?難道我們白家世代守護盡忠的君王就是這樣嗎?我們拚死拚活究竟是為了什麽?哈哈哈哈!”銀甲青年緩緩的後退,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眼中淚水再也止不住流了出來,淚水泉湧,但他此刻卻在笑,在大笑,隻是這笑比哭還要難看,充滿了淒厲悲傷。
中年人目中寒芒一閃,上前了一步,冷冷開口:“你說我是畜生,可你別忘了,害是他們的人是你,而不是我。”
銀甲青年笑聲越發淒涼,中年人的話語如同是一擊重錘擊在了白子的心髒,痛得撕心裂肺,鮮血從嘴角湧出,染紅了身上銀甲,但白子卻似沒有感覺一般,痛得快要麻木了。
腦中一片混亂,漸漸的浮現出一個年約六七歲的可愛女孩,穿著大紅的衣裳,兩邊還綁著兩個羊角辮,圓溜溜的小眼很是美麗,那是白小,是他最後見到時白小的模樣,但此刻小女孩卻崩潰了。
隨著小女孩的崩潰,他的記憶也一下子回到了過去,公元前241年,天下七國割據,分別為秦、韓、趙、燕、魏、楚、齊七國。當時天下七國,西方的秦國與東方的六國對立,合縱以抗秦,但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夾縫中求生的小國。
白國,就是其中一個小國,在公元前326年立國。白國就是白子出生的國家,和白子白家有很深斬不斷的淵源。
白國的立國君王與白家第一代家主,也就是白子的爺爺,是從小的好朋友,一起的夢想就是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
白國之所以能成立,和白家的征戰四方拖不了關係,憑著一股鋒芒,硬生生在天下七雄割據一方的情形下殺出一片天地,創立了白國。但也因為四處的征戰,積年累月的傷勢,白子的爺爺身體早就已經千瘡百孔,在建國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九。
也就是為了祭奠死者,時時牢記其生前的付出,永封“建國大將軍”,一屬封地,國家改“張”為“白”,稱白國,封“白”為國家第一姓氏,國君自稱“白張王”,取兩姓為王,白在前,張在後。
當時白張王還說過一句話:“沒有白家,也就沒有這個國家,所以白理應在前。”因這一事,白國還轟動了不斷一段時間。
白老爺子一生隻有五個子嗣,一男四女,死後由長子白開明接手家主,成為第二代家主,也就是白子的父親。
數十年征戰,數百次的出生入死,穩固了白國,也奠定了白家的地位。可即便白家多年英勇善戰,白國畢竟太小,對於七國而言,始終隻是小國,與其它小國一樣,抬手可滅,隻是會多費一番手腳罷了。
畢竟不管白家多麽強大,白開明繼承了白老爺子多少在統軍上的才能,人數的絕對劣勢下,數十萬的軍隊一壓,懸殊的兵力在哪裏,白國必然滅亡。這種情況持續了很久,白家一直如履薄冰,生怕觸碰到大國的利益,引來浩劫。直至白子的出現,才徹底改變了這個局麵,仿佛就是天生為槍而生。
可經數十年的發展,白國終於還是觸及到了大國的利益,七國之一的齊國發兵討伐白國,而在這個白國岌岌可危的關口,白國第一任君王張起恒年老駕崩,人心惶惶,太子張己折繼承王位,執掌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