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芳園應賜大觀名
字數:6211 加入書籤
在燈光的映照下,尤氏、鳳姐等人引導元妃走進園門。園中羅列著各種珍奇物品,讓人目不暇接。元妃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每一處景點,登樓步閣,涉水緣山,流連忘返。她對每一處都讚不絕口,但也勸說大家以後不要太奢侈了,因為這已經有些過分。
隨後,元妃來到正殿,降下諭旨免去禮節,歸座後大開筵宴。賈母等人在下方相陪,尤氏、李紈、鳳姐等人捧著湯碗和酒杯。
元妃命令筆硯伺候,親自拂拭羅箋,挑選出她喜歡的景點並賜名。她為整個園林正式命名為“大觀園”,包含了之前的小大觀園。正殿的匾額上寫著:“顧恩思義”,對聯是:“天地啟宏慈,赤子蒼生同感戴;古今垂曠典,九州島萬國被恩榮。”
她又再次確認了賜名“瀟湘館”、怡紅院、“蘅蕪院”、“浣葛山莊”。南麵飛樓被稱為“大觀樓”。東麵的飛樓被稱為“綴錦閣”,而西麵的飛樓被稱為“含芳閣”。此外,還有蓼風軒、藕香榭、紫菱洲、荇葉渚等景點。匾額上寫著“梨花春雨”、“桐剪秋風”、“荻蘆夜雪”等名字。元妃還命令舊有的匾聯不得摘去。
元妃興起,先題了一首絕句:
“園中景色似仙境,水清山綠花滿庭。今日得此一遊處,此生難忘此情深。“
元妃意猶未盡,含笑接過侍女奉上的題紙,微微頷首,提筆便書。她的筆下如行雲流水,瞬息之間,又一絕句便躍然紙上:
銜山抱水建來精,多少工夫築始成。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園應錫大觀名。
她輕抬玉手,將題紙遞給旁邊的侍女,輕聲道:“先給諸位姐妹們一觀。”
眾姐妹們紛紛湊近,迎春、探春、惜春三人更是興致勃勃地欣賞著元妃的題詩。她們素知元妃才情出眾,但此刻見到她的書法和詩句,心中更是敬仰。
“妹妹們也來題詩吧。”元妃向眾人笑道,“我知道妹妹們也是才華橫溢,今日不妨一展風采。”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答應。寶玉自知才疏學淺,但此時也隻得硬著頭皮構思起來。他清楚知道,元妃期待著他的表現。
在元妃的催促下,寶玉揮毫潑墨,勉強寫出一首五言律詩,雖然無法與薛林爭鋒,但在眾人麵前也算交差。探春也自忖難以超越薛林,便隨大流地寫下一首。而迎春和惜春也各自寫了一首,算是完成了任務。
李紈看著這些年輕人的作品,心中感慨萬分。她知道,這些孩子們的才情和自信都得到了元妃的悉心教導和嗬護。她勉強作成一絕,也算是對元妃的一份心意。
曠性怡情(匾額)
迎春
園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題額“曠怡”。誰信世間有此境?遊來寧不暢神思?
文采風流(匾額)
探春
秀水明山抱複回,風流文采勝蓬萊。綠裁歌扇迷芳草,紅襯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應傳盛世,神仙何幸下瑤台。名園一自邀遊賞,未許凡人到此來。
文章造化(匾額)
惜春
山水橫拖千裏外,樓台高起五雲中。園修日月光輝裏,景奪文章造化功。
萬象爭輝(匾額)
李紈
名園築就勢巍巍,奉命多慚學淺微。精妙一時言不盡,果然萬物有光輝!
凝暉鍾瑞(匾額)
薛寶釵
芳園築向帝城西,華日祥雲籠罩奇。高柳喜遷鶯出穀,修篁時待鳳來儀。
文風已著宸遊夕,孝化應隆歸省時。睿藻仙才瞻仰處,自慚何敢再為辭?
世外仙源(匾額)
林黛玉
宸遊增悅豫,仙境別紅塵。借得山川秀,添來氣象新。
香融金穀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賈妃看著這些孩子們的題詠,心中十分欣慰。她知道,這些孩子們都是她的驕傲。她深情地注視著這個大家庭,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表的喜悅和滿足感。
元妃看完,讚不絕口,又笑道:“到底還是薛林二妹的詩作與眾不同,不是我們姐妹所能及。”原來黛玉一心想著今晚要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不想元妃隻命一匾一詠,倒不好違諭多做,隻好胡亂做了一首五言律應命便罷了。
黛玉心中頗有些失落,但她並不氣餒,她深知自己的才華並非無人能及。隻是這次的創作並未達到她的期望,她需要尋找新的靈感和表達方式。
她一時走神神遊起來,覺得正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家中,黛玉坐到書桌前,開始揮毫潑墨。她用細膩的筆觸描繪著自己心中的景象,將情感融入每一字每一句之中。她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排比、對仗等,讓詩歌更加生動形象,深入淺出。
最終,她完成了一首令人驚豔的五言律詩,將她對宮廷生活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元妃看到黛玉的詩作,也不禁讚歎不已。她感慨道:“你今晚的詩作真是大展奇才啊!不僅將我們姐妹所不及,更是將全宮中的人都壓倒了。”……
時寶玉尚未完篇,僅完成了瀟湘館與蘅蕪院兩首,正在專心於怡紅院一首。稿件中有一句“綠玉春猶卷”,寶釵眼神一瞥,趁眾人未留意,輕推寶玉手臂,低聲提醒:“貴人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才改為‘怡紅快綠’;此時你再用‘綠玉’二字,豈不是又回到原來的立意上了?況且關於蕉葉的典故有很多,你再想一個更好的詞語吧。”寶玉聽後,緊張地說道:“我這會兒腦海中一片空白,完全想不起什麽典故出處!”
寶釵微微一笑,輕聲細語:“你隻需將‘綠玉’的‘玉’字改為‘蠟’字即可。”寶玉疑惑地問道:“‘綠蠟’可有出處?”
寶釵悄悄地點點頭,笑意滿麵:“真虧你想得出來!今夜不過如此,將來金殿對策,你恐怕連‘趙錢孫李’都想不起來了吧!唐朝韓翊詠芭蕉詩頭一句:‘冷燭無煙綠蠟幹’,難道你忘了麽?”
寶玉聽了,豁然開朗,笑逐顏開:“真是該死,該死!眼前現有的句子,竟然沒想得起。姐姐真是‘一字師’了!從今以後隻叫你師傅,再不叫姐姐了。”
寶釵也低聲笑著:“還不快做下去,光是‘姐姐’、‘妹妹’的叫喚!誰是你姐姐?那上頭穿黃袍的才是你姐姐呢。”她一麵說笑,一麵擔心他耽誤太多時間,於是抽身走開了。
寶玉續成了此首,共有三首。此時黛玉未能展示自己的才華,心中有些鬱悶。她看到寶玉構思艱難,走到案邊,知道寶玉隻少“杏簾在望”一首,於是叫他抄錄前三首,自己卻吟成了一首律詩,寫在紙條上,搓成個團子,擲向寶玉跟前。寶玉打開紙團一看,覺得自己的三首詩與黛玉寫的相比差了十倍,於是趕緊恭楷謄錄完呈上。
元妃看是:
有鳳來儀
寶玉
秀玉初成實,堪宜待鳳凰。竿竿青欲滴,綠生涼。
迸砌防階水,穿簾礙鼎香。莫搖分碎影,好夢正初長。
蘅芷清芬
蘅蕪滿靜苑,蘿薜助芬芳。軟襯三春草,柔拖一縷香。
輕煙迷曲徑,冷翠濕衣裳。誰謂“池塘”曲,謝家幽夢長。
怡紅快綠
深庭長日靜,兩兩出嬋娟。綠蠟春猶卷,紅妝夜未眠。
憑欄垂絳袖,倚石護青煙。對立東風裏,主人應解憐。
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韮熟,十裏稻花香。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元妃微笑著瀏覽完,欣喜不已,讚歎道:“真是精進不少!”她指著那首《杏簾》讚歎道,“這首是四首之冠,妙哉妙哉!”隨即下令將浣葛山莊改為稻香村,又讓探春將剛才那十幾首詩重新抄錄在精美的紙張上,命太監傳給外麵的賈政等人觀看。
外麵的馬騰騰偷偷對清清耳語:“這首詩真的是頌聖典範了,她通過描寫一派怡然自得的山水田園生活,展現出了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狀態,暗搓搓的讚揚了皇帝的聖明功德,文治武功。所以元春看了《杏簾在望》之後,不僅十分欣慰寶玉在文學方麵的成長,更喜悅的是寶玉在政治思想方麵的覺悟,非常有詩禮簪纓之族的氣度格局。”
賈政等人看了,無不稱讚不已。賈政又呈上回歸省親頌詞,元妃又是一番稱讚,又命人拿來瓊酪金膾等美食,賜給寶玉和賈蘭。此時賈蘭尚年幼,還未懂事,隻是跟著母親和叔叔行禮而已。
這時,賈薔帶領一班女戲子,在樓下等待得有些不耐煩了。隻見一個太監飛跑下來,喊道:“做完了詩了,快拿戲單來!”賈薔忙將戲目呈上,並遞上十二個人的花名冊子。
不久,元妃點出了四出戲:第一出是《豪宴》,第二出是《乞巧》,第三出是《仙緣》,第四出是《離魂》。賈薔忙張羅著扮演起來,一個個歌聲如裂石般激越,舞姿如天魔般曼妙。雖然是模仿表演,卻將悲歡情狀表現得淋漓盡致。
剛結束演出,一名太監托著一隻金盤,上麵擺著糕點之類的東西走了進來,他問道:“誰是齡官?”賈薔立刻明白這是賜給齡官的物品,趕忙接了過來,並讓齡官叩頭謝恩。太監接著說:“貴妃有旨,齡官極好,再做兩出戲,隨便哪兩出都行。”賈薔趕緊答應了,隨即讓齡官表演《遊園》和《驚夢》兩出戲。
齡官認為這兩出戲並不適合她的角色,執意不肯演,非要表演《相約》和《相罵》兩出戲。賈薔實在拗不過她,隻好依從。元妃看了非常高興,命令道:“好好教習這個女孩子。”然後額外賞賜了兩匹宮綢、兩個荷包以及一些金銀錁子之類的禮物。
隨後眾人撤下酒席,把未去過的景點重新遊玩一遍。他們忽然看到一座山環抱著佛寺,便忙不迭地洗手,進去焚香拜佛。元妃又親自題寫了一塊匾額,上麵寫著“苦海慈航”,並額外加恩給一班僧尼女道。
少時,太監跪啟:“賜物俱齊,請驗,按例行賞。”乃呈上略節。元妃從頭看了,無話,即命照此而行。太監下來,一一發放。
月色如銀,透過琉璃瓦屋頂灑落下來,照亮了皇宮的每一個角落。眾人依次謝恩,而後內廷總管太監緩步走到前排,低聲稟告:“陛下,已是醜時三刻,請回宮歇息。”
元妃,那個被眾人仰望的鳳顏,眼眶微紅,無法抑製眼中的淚水。她勉強笑著,緊緊握住賈母和王夫人的手,反複叮囑:“不要掛念我,好好保重身體。如今皇恩浩蕩,每月都可以進宮探視一次,見麵還是很容易的。我們不必過於悲傷,若明年皇恩仍能允許我回家省親,切記不可再如此奢華浪費了。”
賈母和王夫人哭得哽咽難言,難以割舍。元妃雖然不忍心分別,但想到皇家的規矩不能違抗,她隻得無奈地登上了鳳輿。那一夜,月光如水,卻掩不住元妃的離愁別緒。
整個賈府沉浸在一片沉寂之中,隻有元妃的鳳輿在夜色中緩緩移動,留下一地的月色和孤獨。賈母和王夫人久久的站在原地,淚水無聲地滑落,無聲地道別。她們的影子在月光下顯得那麽長、那麽孤獨。
大觀園的夜晚再也不是那個夜晚,沒有了元妃的笑語,沒有了眾人的歡聲。那些曾經燦爛的煙花、歡聲笑語都隨著元妃的離去而消失,隻留下那輪明月依舊高懸天際,冷冷地照著這片寂靜的賈府。
而元妃,坐在鳳輿中,心中的離愁別緒如潮水般湧來。她想到自己的命運、家族的榮寵、皇宮的規矩、以及與親人的生離死別。所有的悲歡離合都在這深宮之中交織成一幅幅淒美的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