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

字數:7477   加入書籤

A+A-


    平兒聽到鳳姐派人來找她,心中有些疑惑。她問道:“何事如此緊急?我被大奶奶拉住說話,並未逃走,為何接連派人來找我!”那丫頭說道:“這並非我的主意,姑娘這話自己和奶奶說去!”平兒啐道:“罷了,你們越發得寸進尺了!”說著走來,隻見鳳姐兒不在屋內。
    忽然看見上次來打秋風的劉姥姥和板兒來了,坐在那邊屋裏,還有張材家的周瑞家的陪著;又有兩三個丫頭,在地下倒口袋裏的棗兒、倭瓜以及一些野菜。眾人見她進來,都忙站起來。
    劉姥姥因上次來過,知道平兒的身份,忙跳下地來,問:“姑娘好?”又說:“家裏都問候。早就要來請姑奶奶安好,因為莊家忙碌。今年好不容易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第一批摘下來的,並沒敢賣呢,留著最好的部分,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嚐嚐。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吃個野菜兒,也算我們的心意。”
    平兒忙道:“多謝費心!”又讓坐。自己坐下後,又讓張嬸子周大娘坐下,命小丫頭子倒茶去。周瑞張材兩家的因笑道:“姑娘今日臉上有些春色,眼圈兒都紅了。”
    平兒笑道:“可不是?我本不喝,大奶奶和姑娘們隻是拉著死灌,不得已,喝了兩盅,臉就紅了。”張材家的笑道:“我倒想著要喝呢,又沒人讓我,明日再有人請姑娘,可帶了我去罷。”說著,大家都笑了。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見那螃蟹了,一斤隻好稱兩個或三個。這麽兩三大簍,想是有七八十斤呢。”張材家的道:“要是上上下下的人都要吃的話,隻怕還不夠。”
    平兒道:“哪裏都能吃到?不過都是有名望的人吃兩個而已。那些普通人也有摸到的,也有摸不到的。”
    劉姥姥道:“這樣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加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銀子,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平兒聽了劉姥姥的話,心中感慨萬分。她深知這些普通百姓生活的艱辛,卻也看到了他們淳樸善良、勤勞節儉的品質。
    平兒好奇地問道:“你們是不是已經見過奶奶了?”劉姥姥點點頭,回答道:“是的,她叫我們在這裏等著。”說著,她又往窗外看了看天氣,接著說:“天色已經不早了,我們也該走了。如果出不了城,那就太糟糕了。”周瑞家的主動說:“我先去替你們看看情況。”說完,她就徑直離開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回來,臉上帶著笑意說:“姥姥真是有福氣啊,竟然遇到了這兩個人!”平兒和其他人都好奇地問發生了什麽事。
    周瑞家的笑著說:“二奶奶現在正在老太太那裏呢。我剛才悄悄地告訴二奶奶:‘劉姥姥要回家了,但恐怕晚了就趕不出城去了。’二奶奶說:‘她大老遠地來了,還扛了這麽多東西。既然晚了,就讓她住一晚,明天再走吧。’這不是正好投上了二奶奶的緣嗎?而且,更沒想到的是,老太太也聽到了這件事,她問劉姥姥是誰。二奶奶就把情況解釋清楚了。老太太又說:‘我正想找一個有經驗的老人家聊聊天,請她過來見見吧。’這不就是意想不到的緣分嗎?”說完,她催促劉姥姥趕快下去去見老太太。
    劉姥姥有些尷尬地說:“我這模樣,怎麽能見得人呢?好嫂子!你就說我去了罷!”平兒忙道:“你快去罷,不相幹的。我們老太太最是惜老憐貧的,比不得那個狂三詐四的那些人。想是你怯上,我和周大娘送你去。”說著,同周瑞家的帶了劉姥姥往賈母這邊來。
    二門口該班的小廝們見了平兒出來,都站起來,有兩個又跑上來,趕著平兒叫“姑娘”。平兒問道:“又說什麽?”那小廝笑道:“這會子也好早晚了,我媽病著,等我去請大夫。好姑娘!我討半日假,可使得?”
    平兒道:“你們倒好,都商量定了,一天一個告假,又不回奶奶,隻和我胡纏。前日住兒去了,二爺偏叫他叫不著,我應起來了,還說我做了情了。你今日又來了!”周瑞家的道:“當真的他媽病了,姑娘也替他應著,放了他罷。”
    平兒道:“明日一早來,聽著,我還要使你呢。再睡的日頭曬著屁股再來!你這一去,帶個信兒給旺兒,就說奶奶的話,問他那剩的利錢,明日要還不交來,奶奶不要了,索性送他使罷。”那小廝歡天喜地地答應了一聲便離去了。
    平兒和其他姐妹們一起來到賈母的房中,大觀園裏的姐妹們都在賈母麵前恭敬地侍奉著。劉姥姥走進房間,隻見滿屋子都是珠光寶氣,花枝招展的景象,她並不知道這些美麗的裝飾是屬於誰的。她看到一張榻上斜躺著一位老婆婆,身後坐著一個穿著紗羅衣服的美人般的丫鬟正在為老婆婆捶腿,而鳳姐兒則站在那裏和其他人談笑風生。
    劉姥姥立刻意識到這位老婆婆就是賈母,於是她急忙上前陪著笑臉,向賈母行了幾個拜禮,口中說道:“請老壽星安好。”賈母也急忙欠身回禮,並命周瑞家的端過一把椅子讓劉姥姥坐下來。然而,板兒仍然感到害怕,不知道該如何問候賈母。
    賈母,一位年邁的貴婦人,看著劉姥姥,微笑著問道:“老親家,你今年多大年紀了?”劉姥姥聽到這個問題,立刻起身,恭敬地回答:“我今年七十五了。”賈母聽後,感歎道:“這麽大年紀了,還這麽硬朗!比我大好幾歲呢!我要到這個年紀,還不知怎麽動不得呢!”
    劉姥姥聽到賈母的話,心中感到一陣溫暖,她笑著說:“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我們要也這麽著,那些莊家活也沒人做了。”賈母聽後,深深地點了點頭,說:“眼睛牙齒還好?”劉姥姥答道:“還都好,就是今年左邊的槽牙活動了。”
    賈母聽後,歎了口氣,說:“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聾,記性也沒了。你們這些老親戚,我都記不得了。親戚們來了,我怕人笑話,我都不會。不過嚼的動的吃兩口,睡一覺,悶了時,和這些孫子孫女兒玩笑會子就完了。”
    劉姥姥聽到賈母的話,心中感到一陣酸楚,她笑著說:“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們想這麽著不能。”賈母聽後,搖了搖頭,說:“什麽福?不過是老廢物罷咧!”說完,大家都笑了起來。
    賈母,這個家中的長者,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開口說道:“我剛才聽鳳哥兒說,你帶了許多新鮮的瓜菜來。我立刻讓他去收拾,準備烹飪。我一直想嚐嚐那些剛從地裏摘下來的瓜果蔬菜,外麵買的總沒有你們自家種的那麽新鮮美味。”
    劉姥姥聽到這話,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回答道:“這些都是我們鄉下的野味,隻是吃個新鮮罷了。其實我們更想吃些魚肉,但實在是買不起。”
    賈母聽了,又接著說:“既然我們今天已經認了親,你就別空著手回去。如果你不嫌棄我這裏,就多住一兩天再走。我們家也有個小園子,園子裏種滿了各種果子,你明天可以嚐嚐看,帶些回家,也算是來看親戚的禮物。”
    鳳姐兒看到賈母對劉姥姥這麽喜歡,也趕緊留她:“我們這裏雖然不像你們的田地那麽大,但還有兩間空屋子。你可以住上兩天,把你那裏的新聞故事講給我們老太太聽聽。”
    賈母聽了鳳姐兒的話,笑著說:“鳳丫頭,你別拿他開玩笑。他是個老實巴交的鄉下人,哪裏受得了你的打趣?”說完,她又命人去先抓些果子給板兒吃。
    板兒看到這麽多人,有些害羞,不敢吃。賈母又命人給他一些錢,讓小孩子們帶他去外麵玩。
    劉姥姥喝完茶後,便開始向賈母講述她在鄉村中所見所聞的各種事情。賈母聽得津津有味,越發覺得這個鄉下老太太有趣。
    正說著,鳳姐兒便命人請劉姥姥吃晚飯。賈母又將自己的菜揀了幾樣,命人送過去給劉姥姥吃。鳳姐知道合了賈母的心,吃了飯,便又打發過來。鴛鴦忙命老婆子帶了劉姥姥去洗了澡,自己去挑了兩件隨常的衣裳,叫給劉姥姥換上。那劉姥姥那裏見過這般行事?忙換了衣裳出來,坐在賈母榻前,又搜尋些話出來說。彼時寶玉姐妹們也都在這裏坐著。他們何曾聽見過這些話?自覺比那些瞽目先生說的書還好聽。
    在晚餐的準備過程中,鳳姐兒特意安排了一桌豐盛的菜肴,以表達對劉姥姥的尊重和熱情款待。她親自挑選了一些賈母最喜歡的菜品,並囑咐廚房精心烹製。這些菜肴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寓意吉祥,象征著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當劉姥姥換好衣服後,她感到有些不自在,因為這樣的待遇對她來說實在是太過奢華了。然而,她也明白這是鳳姐兒和賈母對她的關心和照顧,所以她心懷感激地坐到了賈母的榻前。
    此時,寶玉和姐妹們也在場,他們都對劉姥姥的故事充滿了好奇和興趣。他們從未聽過這樣真實而生動的故事,仿佛置身於一個神奇的世界中。劉姥姥的話語中蘊含著智慧和人生哲理,讓他們受益匪淺。
    寶玉姐妹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讚歎之聲。他們覺得劉姥姥的故事比那些瞽目先生說的書還要精彩動人。這些故事不僅讓他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他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整個晚餐過程中,歡聲笑語不斷。劉姥姥的故事成為了大家共同的話題,每個人都爭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這個晚上,不僅是一次美食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和啟迪。
    劉姥姥,雖然她來自一個偏遠的村莊,但她天生就有一種獨特的見識。隨著年紀的增長,她在世間的種種經曆使她變得更加聰明和機智。當她看到賈母高興的樣子,以及那些哥兒姐兒們都聚精會神地聽她講故事時,她便開始編造一些有趣的故事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劉姥姥開始講述:“在我們那個村莊裏,我們每天都要忙著種地、種菜。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風裏雨裏,我們都在地裏辛勤勞作,根本沒有時間坐下來休息。每天都是在那片土地上度過,就像在馬涼亭裏歇腳一樣。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見過各種各樣的奇怪事情。”
    她繼續說道:“就像去年冬天,連續下了幾天大雪,地上的積雪厚達三四尺。有一天早晨,我還沒走出屋子,就聽到外麵柴草發出的聲音。我猜想一定是有人來偷柴草了。於是,我靠近窗戶往外一看,卻發現那個人並不是我們村裏的人。”
    賈母聽了劉姥姥的話,猜測道:“也許是路過的客人覺得冷了,看到有現成的柴火,就拿來烤火取暖吧。”
    劉姥姥笑著搖頭說:“也不是客人,所以我說這件事情很奇怪。老壽星你猜猜看,那個人是誰?原來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長得非常漂亮。她的頭發光滑亮澤,穿著一件大紅色的襖子和一條白色的綾子裙子。”
    就在劉姥姥說到這裏的時候,突然外麵傳來了人們的喧鬧聲。有人說:“別嚇唬老太太!”賈母和其他人都好奇地問:“發生了什麽事?”一個丫鬟趕緊回答:“南院子的馬棚著火了。不過沒關係,已經把火撲滅了。”
    賈母一向膽小,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起身扶著人走到廊上去看。隻見東南角上的火光還在閃爍。賈母嚇得連忙念佛祈禱,又急忙命令人去火神前燒香祈求平安。王夫人和其他人也紛紛過來請安,告訴賈母:“火已經被撲滅了,老太太請放心進去吧。”
    賈母坐在火爐旁,眼睛緊盯著火光漸漸熄滅。直到火焰完全消失,她才站起身來,領著眾人走進屋內。寶玉立刻好奇地詢問劉姥姥:“那個女孩在大雪天裏為什麽要抽柴火?如果凍出病來怎麽辦?”賈母歎了口氣說:“就是因為剛才提到抽柴火,才惹出了這些事情。你還問什麽呢?別再提這個了,我們換個話題吧。”寶玉聽後雖然心裏不太高興,但也隻好作罷。
    劉姥姥又沉思了一會兒,然後開口說道:“我們莊子東邊的那個村莊裏住著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奶奶。她每天都吃齋念佛,沒想到竟然感動了觀音菩薩。有一天晚上,觀音菩薩托夢給她說:‘你如此虔誠,原本你應該沒有後代的,但現在我已經向玉皇大帝求情,賜給你一個孫子。’原來這位老奶奶隻有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也隻有一個兒子。他們好不容易把孫子養到十七八歲,卻不幸去世了,老奶奶哭得傷心欲絕;後來,她又真的生了一個孫子,今年才十三四歲,長得像個粉團兒一樣可愛,聰明伶俐得讓人驚歎不已。這些神佛的存在難道不是真實的嗎?”
    此話恰合賈母、王夫人之心,連王夫人亦為之動容。寶玉心中隻念著抽柴之事,因悶而籌劃。探春詢問道:“昨日擾了史大妹妹,咱們回去商議著邀一社,又還了席,也請老太太賞菊,何如?”寶玉笑道:“老太太說了,還要擺酒還史妹妹的席,叫咱們做陪呢。等吃了老太太的,咱們再請不遲。”探春道:“越往前越冷了,老太太未必高興。”
    寶玉道:“老太太又喜歡下雨下雪的,咱們等下頭場雪請老太太賞雪,不好嗎?咱們雪下吟詩,也更有趣了。”黛玉笑道:“咱們雪下吟詩?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兒呢。”言罷,寶釵等皆笑不可抑。
    寶玉瞥了他一眼,卻不發一言。待眾人散去,寶玉私下裏拉著劉姥姥,細細詢問那姑娘的來曆。劉姥姥隻得編了個故事告訴他:“那是我們莊子北邊的一個小祠堂,供奉的不是神佛。原本有個什麽老爺──”說著,又想不起名字。
    寶玉道:“不必拘泥於名姓,隻告訴我原委即可。”劉姥姥道:“這位老爺沒有兒子,隻有一位小姐,名叫若玉,知書達理,老爺太太寵愛有加。可惜啊!這小姐長到十七歲,因病夭折了。”
    寶玉聽了,惋惜不已,又問:“後來呢?”劉姥姥道:“因為老爺太太傷心欲絕,便建了那座祠堂,塑了像,派人燒香拜祭。如今歲月流轉,人已不在,廟也荒廢了,那泥胎竟然成了精怪。”
    寶玉忙道:“不是成精,按規矩這樣的人是不會死的。”劉姥姥道:“阿彌陀佛!原來是這樣嗎?若不是哥兒提醒,我們還以為是成了精怪呢。他時常變成人出來閑逛,所以我才說是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我們村裏的人商量著還要拿榔頭砸他呢。”寶玉忙道:“千萬別這麽做!要拆了廟宇,罪過可不小!”劉姥姥道:“幸虧哥兒告訴我。明日回去,我會攔住他們的。”
    寶玉道:“我們家老太太、太太都是善人,就連全家大小也都樂善好施,喜歡修廟塑神。我明日寫個疏文,替你化些布施,你就做香頭,攢了錢,把這廟宇修葺一新,再重塑泥像,每月給你香火錢燒香,如何?”劉姥姥道:“若能如此,我也托那小姐的福氣,能有幾個錢使喚了。”
    寶玉又問及地名莊名,往來遠近,坐落何方,劉姥姥便順口娓娓道來。寶玉信以為真,回至房中,思索了一夜。次日一早,便出來給了焙茗幾百錢,按照劉姥姥所說的方向地名,著焙茗去先踏看明白,回來再作打算。
    那焙茗去後,寶玉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急得如熱地裏的蚰蜒一般,好容易等到日落,方見焙茗興高采烈地回來了。寶玉忙問:“可找著了?”焙茗笑道:“爺聽的不明白,叫我好找!那地名坐落,不像爺聽的一樣,所以找了一天。找到東北角田埂子上,才有一個破廟。”
    寶玉聽說,喜得眉開眼笑,忙說道:“劉姥姥年紀大了,一時錯記也是有的。你且說說你見到的。”焙茗道:“那廟門倒是朝南開,也是破爛不堪。我找得正沒好氣,一見這個,我說:‘可好了!’連忙進去,一看泥胎,嚇得我又跑出來了──活像真的似的!”
    寶玉喜得笑道:“他能變化人了,自然有些生氣!”焙茗拍手道:“那裏是什麽女孩兒!竟是一位青臉紅發的瘟神爺!”寶玉聽了,啐了一口,罵道:“真是個沒用的東西!這點事也幹不來!”焙茗道:“爺又不知看了什麽書,或者聽了誰的胡言亂語,信以為真了,把這件沒頭腦的事派我去磕頭,怎麽說我沒用呢?”
    寶玉見他急了,忙撫慰他道:“你別急,改日閑了,你再去找。要是他哄我們呢,自然沒了;要竟是有的,你豈不也積了陰德呢?我必重重地賞你。”說著,隻見二門上的小廝來說:“老太太屋裏的姑娘們站在二門口找二爺呢。”不知何事,下回分解。